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于目前产业政策、行业管理及法律制度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备的地方,企业以BT模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还存在很多风险需要加以防控,才能保证投资效益。本文结合工作经验,主要论述了投资人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实施阶段和移交受让阶段面临的风险及有效的控制措施。
1投资可行性分析阶段风险源辨析及防控
在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阶段,投资人一般较多关注对项目资本金收益率影响较大风险,如:项目投资成本构成、投资回报率(在银行贷款利率的基础上项目发起方给予投资人回报率)、回购方式及相关税费。对于上述风险,企业一般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防控措施。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时还需充分考虑以下风险,才能保证达到预期投资收益。
1.1项目发起方的履约风险及防控
项目发起方的履约能力,即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政府信用和当地投资环境等方面是选择投资项目时必须考察的风险因素。因此,在投资可行性分析阶段,投资人需考察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及近几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项目回购是否有明确的资金来源、政策法规的完善程度、政府廉政状况和政府换届等风险因素。投资人可通过尽职调查和采用信用风险评估等方式防控上述风险。具体可采取:(1)对当地政府信用、经济状况及社会环境进行考察论证。(2)要求项目回购方提供合法的、其价值能覆盖投资另加投资回报的抵押担保物并签署抵押担保合同。为确保投资的安全,抵押担保物应符合我国《担保法》的要求。投资人需要特别注意,我国《担保法》的规定与债权法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不一致,混淆了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的联系和区别,在起草投资建设合同时要注意规避此风险。
1.2融资风险及防控
BT项目的融资风险可分为外在风险和内在风险。外在风险体现在由于金融市场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对BT项目产生的不良影响,如利率上浮造成融资成本增加、货币紧缩政策导致融资困难等;内在风险是指投资人的资金周转能力和融资效率。对上述风险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控。(1)融资风险的防控:为了避免融资风险,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应制定融资方案,如采用银行贷款,在项目投标前至少应取得银行的贷款意向书,避免项目直到开工还未解决融资,导致投资人前期资金投入超预期,而影响投资效益。(2)利率风险的防控:利率上浮会导致融资成本增加,影响投资收益。因此,应在投资建设合同中约定投资回报率采用浮动回报率,在项目建设期和回购期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基准利率,则投资回报利率也相应调整,避免利率上升导致投资人融资成本加大。在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时,需注意利率重置期,防止重置期过长导致回报率与利率不能同步调整。(3)资金周转的风险防控:基础设施项目属于资金密集型的投资项目,对投资人的资金实力及周转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作为投资方的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资金运转机制和资金管理流程,保证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转通畅。在制定融资方案时,必须结合项目的资金使用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合理分配流动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保证项目建设资金的需要。此外,企业内部应建立应急准备金机制。(4)融资效率的风险防控:项目融资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进度,进而影响投资方的投资收益。拓宽融资渠道可以有效的降低融资效率不足带来的风险。根据项目投资规模,可选择多种融资渠道,首先应选择有过多次合作的银行,避免临时寻找,增加融资难度和成本;其次是选择其他融资渠道,在目前融资困难情形下不能过分依赖于银行,并可采取信托、资产证券化、股权等多种融资方式。
1.3合法合规性风险及防控
一、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发展,科技和人才都是必不可缺的关键因素。对于交通企业而言,求的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教育培训投资力度,致力于提高交通企业的知识存量和技能存量。首先,交通企业要设置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基金并确保经费总额达到一定标准,确保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专款专用,用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开展职工教育等等;第二,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我们要建立相关体制确保交通企业在教育培训投资方面的回报率,只有投资和受益相匹配了,企业才愿意自发地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第三,职工教育培训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要根据市场需要积极调整,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形式丰富、层次立体的职业培训。
二、平衡人力资本投资和物力资本投资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之间的关键,建立起总括性的资本概念。随着物质资本投入的增加,也要相应地增加人力资本投入,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所占的比例也要有计划的提高。总体上来说,人力资本投资额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国际上,公共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平均水平为5.5%,我国交通企业要树立人力资本投资意识,加强投资管理,逐步提高这一比重,要力争超越平均水平向高水平的发达国家看齐。
三、加强交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管理
首先,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思想深处重视人力资本投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必须设置明确的分工和奖励惩罚制度。要做到对工作表现出色的员工及时奖励,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过失及时排查解决追究责任,尽可能地避免类似失误的发生。领导方式要宽严适度,要积极与员工展开沟通,要让员工感受到公平公开,要给予员工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只有这样,员工才可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企业组织活动的整体效果才能得到优化。其次,选才标准要统一、严谨、公开公正、与时俱进。交通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整齐划一的选材标准,实行人才的竞争上岗制度。竞争制度除了要力求公开公正以外,要尽可能地客观化,采用量化测评技术,保证人才选拔有据可依有规可循。要想优选人才,交通企业就必须转变思想,要主动向市场要人才,要加强企业自身的建设,以吸引广大人才。对于吸纳来的人才,企业要注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根据职工的贡献,在住房、升职、工资绩效和福利等方面给予鼓励,所有的奖励制度都要保证透明度,引导全体职工积极参与,既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奖励体制的公平公正。在人力资本开发方面,企业要有计划地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培训不能仅仅从交通企业自身需求角度出发,同时也要考虑到职工的职业规划和个人需求,还要与时俱进,考虑社会的发展和时代进步对人才提出的综合要求。
四、增强投资的预见性
交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合理预见,是建立在对现有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全面分析基础上的,只有清醒全面的认知才能得出合理的预测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最终使得人力资本投资的配置更加合理。因此,我们在注重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本的同时,还要重视人力资本的运营,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效能,以达到人力资本保值和增值的目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人力资本只有被充分利用才能对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与合理配置离不开其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还没有真正形成能够刺激人力资本投资与有效利用、合理配置的运营机制。从而一方面造成了人力资本的低度积累;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人力资本在运营中仍显现出很大的惰性,造成人力资本利用上的严重浪费。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的关系,形成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
1承发包方式的选择
承发包方式有多种选择,经常采用的是传统管理模式(DBB)的合同关系,在这种合同关系下,业主只需要进行一次施工招标,然后与中标的施工单位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通常情况下施工中都不会只有一家施工单位或是供货商,而是有多家施工单位与供货商参与项目,这时由与业主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的施工单位来进行分包商的确定。这种管理模式下,招标人只需要对总承包单位进行管理即可,然而,总承包方式会产生相应的总承包管理费,并且项目工期较长,工程造价也相对较高。在轨道交通项目中,设计者对各种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及施工要点、难点都比较熟悉,根据轨道交通项目设计和施工的特点,一般可以采用传统管理模式(DBB),在设计完成后,采用分段发包的方式,这样各段之间就可以平行作业,从而缩短工期。
2标段划分的确定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具有工程造价较高、施工工艺复杂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标段划分时,应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其招标内容、专业类别、施工工艺、工程计划和管理模式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标段的划分。标段的规模不宜过小,优先采用大标段的划分方式,尽量加大标段的投资规模,减少标段的划分数量,通过大规模发包引发价格优势。轨道项目的土建施工招标范围应以土建工程为主,适当纳入降水工程、预留预埋工程、二次结构工程等内容。例如降水工程,应该要求其为土建施工提供无水作业条件,这是因为施工中对于降水方法和降水周期有较高的要求,较难实施。如果对降水工程进行单独招标,对于无水作业条件会产生争议,可能引起防护措施投入的增加,甚至导致土建施工单位索赔费用。通过将降水工程纳入土建施工的招标范围,相关责任和费用就由土建单位自行承担,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对于轨道项目的采购安装招标,因其涉及的产品多种多样,可能需要考虑设备的兼容性问题,因此,在设置采购安装招标的范围时,以系统设备为主、单机设备为辅,进而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进行系统设备的招标时,在同一条线路的同一类型的设备,可以选择同一品牌,即对生产该系统设备的厂商进行选择,对于系统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则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进行单机设备的招标时,由于单机设备的种类型号比较复杂,因此设备采取集成采购的招标形式,由集成供应商负责对单机设备的采购、供应、安装和维护,采用集成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及调试和维护的费用,有利于轨道项目的稳定运营和提供可靠的售后保障。
3合同模式的选择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涉及的专业非常广泛,因此合同的模式也有很多种,可供招标人选择,相应的价款约定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施工招标、设备招标和材料招标,因为图纸深度、数量变化及其他变更因素的存在,价款约定通常采用固定单价的方式。对于实施数量难以控制、因施工方案而异的个别项目,如封闭掌子面喷射砼、超前支护注浆、降水工程等可以采用固定总价包干方式进行投资控制。服务招标的目的,就是选择优秀的咨询机构,招标人在其协助下,对工程咨询进行管理。因此,服务招标侧重于选择出合理的服务方案和优秀的服务质量,与整个项目的投资来比较,服务费用所占投资比重相对来说不大,一般采取固定总价作为价款的约定方式。采用固定总价方式,招标人可以有很多措施来提高和促进咨询机构的服务意识,如扣留质量保证金、进行履约考评、奖优罚劣等,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的运用,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进而协助招标人对投资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
4计价模式的选择
2003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正式实施《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为工程量清单的计价建立了相应的规范。工程量清单是投标报价的基础,是招标文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轨道交通项目招标时,只有确保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才能保证投标项目报价和项目标底的准确性。此外,在施工过程中的投资控制也离不开工程量清单。在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时,首先要对设计图纸有深入细致的了解,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掌握项目的相关资料,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其次,对于分部分项清单的项目划分要尽量细化,并且明确标注每个项目的内容、做法、工艺等,避免投标人在报价时做手脚,导致报价不平衡;另外,对清单说明要加以重视,清单说明是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基础,明确的表达是指导投标人合理填写报价的依据。最后,要注意工程量清单的格式,要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进行编制,否则,将会导致评标工作的增加,影响整个项目招标的进度。
一、引言
投资者情绪理论于1990年由Delong等最先提出[1],之后有关投资者情绪的研究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投资者情绪形象地刻画了投资者的心理活动,反映出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是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Gallimore等(2002)认为投资者情绪在投资决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个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2]。Scharfstein等(1990)和Kumar等(2006)的研究表明,股市中个人投资者存在跟风行为和羊群效应[3][4]。投资情绪会在投资者之间相互影响与感染,从而导致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发生变化,最终将通过股票市场的收益率、成交量等体现出来。一般来说,投资者情绪越高,他对市场的预期就越乐观,市场成交就越活跃。Baker等(2004)认为投资者高涨的情绪会导致股票市场的成交量扩大[5]。Cornelli等(2006)指出,投资者情绪能够影响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对个股的需求,这种需求对股票市场的交易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6]。
二、文献回顾
(一)投资者情绪对交易市场的影响
Lee等(2002)通过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考察了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的关系,结果发现投资者表现乐观情绪时,股票市场收益会上升,表现为悲观情绪时,股票市场的收益会下跌[7]。Beau-mont等(2005)研究发现个人投资者情绪对小盘股和大盘股的收益率、成交量的波动都存在显著影响[8]。而Kling等(2008)实证发现,长期来看,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短期来看,市场收益率会影响投资者情绪[9]。Lamia(2013)构建了投资者情绪的间接指标,通过建立投资者情绪与各类不同公司股票收益的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分析函数,发现投资者情绪会对公司股票收益产生影响,但各类公司股票过去的收益并不能对投资者情绪产生影响[10]。Canbas等(2009)的研究表明,投资组合收益率对投资者情绪产生影响,但投资者情绪指标不能有效预测投资组合的收益率[11]。在国内,有关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交易市场间相关性的研究也快速展开。程昆等(2005)以“好淡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的指标,分析了股市收益率、中期投资者情绪和短期投资者情绪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中期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收益率波动的影响要强于短期投资者情绪[12]。韩泽县(2005)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投资者情绪与我国沪深两市收益率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二者双向互动[13]。陈其安等(2012)将投资者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并发现两种不同的情绪会对股票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14]。张强和杨淑娥(2009)进而发现只有投资者情绪的正向波动会加剧股票市场收益的波动,而负向的波动对股票市场不存在影响[15]。在此基础上,杨阳和万迪(2010)考察了在不同市场状态下,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率、成交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市场处于熊市时,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比悲观情绪更能对股票市场收益波动产生冲击,而处于牛市时,只有悲观情绪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乐观情绪不发生作用[16]。池丽旭、张广胜等(2012)把基金的资金流动作为衡量投资者情绪的指标,发现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要大于悲观情绪[17]。
(二)投资者情绪的测度
由于投资者情绪难以观测,自行为金融领域开始探讨投资者情绪问题以来,学者们就致力于寻找或构建合适的衡量指标。Baker等(2004)认为投资者的情绪能够促使股票市场流动性增强,从而提高股票换手率,故将换手率作为衡量投资者情绪的指标[5]。王美今和孙建军(2004)则根据“央视看盘”数据来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标,并且实证发现中国股票市场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并且股票市场收益的波动性也受到抑制[18]。王一茸、刘善存(2011)以央视看盘BSI指数、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及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的度量指标,以此对比在牛市与熊市下中国与美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程度[19]。纵观国内外文献,学者们常用的投资者情绪变量主要是市场换手率、消费者信心指数、封闭式基金折价等指标。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财经论坛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试图结合股票论坛来度量投资者情绪。Antweiler等(2004)将来自雅虎财经的帖子按照贝叶斯分类法分为看多、持平以及看空三类,以此构建反映投资者情绪的投资者情绪指数[20]。董大勇等(2011)以新浪网上证综指吧的发帖量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元BEKK—GARCH模型考察交易市场收益率和股票论坛间信息传递和相互关系,发现市场下跌将导致异常发帖量的增加,原因在于市场下跌的过程增加了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促进了投资者在股票论坛的交流与讨论[21]。采用相似的研究方法,国内学者周翠玲等(2013)和林振兴(2011)对我国股票论坛的帖子进行分类,构建了投资者关注度、投资者乐观情绪以及投资者意见分歧三个指数来反映投资者情绪,据此考察投资者情绪与IPO抑价的关系[22][23]。综上所述,大量文献已经证实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上投资者交易行为存在影响,最终反映到股票市场。各学者采用的投资者情绪变量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致。网络论坛发帖内容直观地刻画了投资者的心理活动,反映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可以作为衡量投资者情绪的变量。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论坛发帖数据具有内容的可获取性和时间的可追溯性,故已成为近年来众多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与参考性。本文以网络论坛主题发帖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空情绪关键词词典,运用词频统计方法,构建网络论坛投资者“多方情绪”和“空方情绪”的指标,考察网络论坛中多空双方的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的收益率、成交量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摘要:股票投资者交易行为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但较少有研究专门涉及参与信用交易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信用交易由于属于杠杆交易,能够放大投资者资产组合的有效波动水平,参与其中的投资者是不是也具有比普通投资者更高的风险偏好,从而表现出更加激进的投资风格。文章设计了投资者平均持股期限(AHT)统计量,来衡量投资者的激进程度,从而验证了投资者信用交易行为更加激进的假设。
关键词:信用交易;持股期限;前景理论
一、 引言
股票市场整体是由无数个投资者组成的,其中主要有有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两个部分。通过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股票账户中的有效信息可以获取个体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例如通过分析投资者买卖股票的频率可以分析投资者的投资倾向。如果投资者买卖股票频率非常高,平均持有期非常短暂,可以判定,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博取短期的交易性机会;如果投资者买卖股票的频率较低,可以判定投资者倾向于长期持有以分享企业业绩增长带来的收益。股票市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一直是研究股票市场学者热衷于研究的问题。
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研究是建立在行为金融研究的大框架之下的,具体应用个体的偏好和心理动机去解释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建立在两个维度之上:期望与偏好。期望即个体在无限次或多次博弈的基础上,所认识到的能够获取的收益水平。但是经济学家研究发现,投资者在很多时候做出的决策并不是完全根据期望水平来决定的。在研究了大量的现实例证之后,Kahneman发现社会个体在面对有波动的博弈可能时会偏离完全的理性决策,这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很多博弈事件并不是无限次或大量多次的,而是有限次或单次、少数几次的博弈。要考察个体在单次博弈中的行为依据,有需要引入偏好这个概念。偏好是个体对于外界输入的反馈,是个抽象的量。在经济学中,这里的外界输入主要是指可能达到的收益水平和收益水平的波动程度。偏好是个体单次决策的主要依据。偏好之所以能够成为单次决策的依据是因为考虑了风险因素,即波动。在既考虑能够获取的收益水平,又考虑收益水平可能产生的波动的情况下,利用效用衡量个体的博弈结果。效用是综合了收益与风险的输出结果,是个体在单词具体的行为博弈中考虑的首要因素。
二、 文献回顾
Odean(1997)在论文“Do investors reluctant to realize their loss”中证明了持有一揽子股票的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倾向于卖掉上涨的股票,继续持有下跌的股票。他认为投资者出现这一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三个:(1)预期理论。即认为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的效用与持仓收益相关,收益为正时,单位收益带来的效用递减;收益为负时,单位收益带来的收益递增。因此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有利于增加下期的期望效用。(效用函数为S型曲线);(2)非理性的轮涨理论。认为股价涨跌具备均一性。股价之间存在轮涨效应,只要本期下跌的股票下次涨幅超越本轮上涨的股票,那么投资者效用将会大幅增加;(3)税收效应。根据美国联邦政府1990年颁布的法规,在每年年底计算资本利得税时,负的账面资本利得可以抵扣税收,因此投资者倾向于将下跌的持仓持有至税收计算截止日。
卖涨持跌的投资行为还可以理解为:(1)投资者从资产配置角度,对市场其他组合有诉求,变现部分投资收益有利于其组合的优化;(2)投资者因某“利好”信息而购买某只股票,若股价上涨,则认为利好兑现,出售股票;若股价下跌,则坚持认为消息尚未兑现,期待后期的反弹;(3)上涨的股价高于下跌的概率大些。因此金额越大,税收效应相对越低;反之下跌的低价股票的交易成本相对较高,投资者宁愿继续持有。Odean采用方差分析(Anova)的方式分析了这一投资现象,对所有影响因素逐一分析。引入指标PGR,即兑现收益(已卖出的上涨股票个数)与理论收益(兑现收益+账面收益股票个数)之比,来度量投资者卖出上涨股票的情况;PLR,则为兑现损失与理论损失(兑现损失+账面损失)之比,作为度量基础持有下跌股票的情况。
摘要:买卖双方拥有充分的共同信息是风险投资项目顺利交易的前提,但在风险投资交易市场中风险项目的拥有者有项目好坏的信息,而这种信息对于投资者是无法获得的或者获得这种信息的成本很高。文章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相关理论,对风险投资项目的融资过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风险投资项目交易市场的均衡条件。
关键词:风险投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市场均衡条件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7—82 —03
引言
风险投资项目顺利交易的前提是买卖双方拥有充分的共同信息。如果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就有可能限制市场功能的发挥。而200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中指出,许多市场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买卖的一方往往掌握比另一方更多的信息。Akerlof是最早开始关注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学者之一,他以二手车交易市场为例,运用不对称信息理论研究了市场经济,并提出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方法。风险投资项目的交易市场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我国的风险企业一般不愿意提供太多的信息给风险投资家,风险项目拥有项目好坏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风险投资者则是很难甚至无法获得的。这种信息的不对称,给风险投资项目的交易带来一定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并已有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
本文基于博弈论理论、风险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法,对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不同类型交易市场的均衡条件,并提出了在不对称信息下形成完全成功的风险投资交易市场的建议措施。下文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为风险投资过程博弈分析模型的假设条件;第2部分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对风险投资过程进行了分析;第3部分为结论。
一、基本假设
风险投资者和风险项目间的投融资博弈过程基于如下假设进行:
摘 要: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A股市场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低迷状态,而这也直接暴露了我国市场交易机制存在的诸多不完善之处。近年来我国证券监管层积极推动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期权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工具上线,这就标志着我国市场交易机制开始真正走向完善,得益于此,投资者可以选用的投资工具与交易方式也在日渐增多,我国金融市场的多样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融资融券投资者投资行为进行了具体探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有助于我国投资者了解融资融券这一杠杆工具的特性,帮助投资者认清自己同时尽可能纠正和减少非理性投资行为。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融资融券;投资者行为模式
一、前言
我国资本市场成立于1990年,相较于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漫长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仅仅走过26个年头的中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但其本身取得的较为长足的进步也应让我们感到自豪,不过在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直视我国当下资本市场存在的政府及监管层行政干预过于频繁、行政审批过度、监管存在漏洞、市场与诚信约束弱化等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与投资者投资行为方面存在的赌博式投资、概念炒作成风、过度自信、过度贪婪、过度恐惧、追涨杀跌、羊群效应等一系列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和现象。作为我国投资者人数增长速度相比股指期货等其他新型交易工具遥遥领先的融资融券工具,其本身无论是在操作难度还是风险度方面都是投资者比较易懂和更容易接受的杠杆投资工具,而结合这一工具我们就能够较好的对我国当下市场中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特点与不足之处进行较好的研究。
二、行为金融学概述
现代金融理论开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发展于60年代,成熟于70年代,并最终成为金融界的主流理论,但由于现代金融理论遇到一定困境与不足,才促使了行为金融学的产生。行为金融学本身融合了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们学科,这就使得其在客观上拓展了金融学的发展空间。如果从发展估计视角审视的话,我们就能够发展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是伴随着经济学发展而诞生的。在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中,强调心理预期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期望心理的提出、从投资策略上加完善,注重把心理学研究和投资决策结合起来是行为金融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
在行为金融学中,其具备着心理学基础、期望理论、前景理论等三方面的理论构成。具体来说,心理学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情感心理学,而吸收了这三种心理学成果的行为金融学才能够较好的应用各类金融相关的研究;而在期望理论这一行为金融学的组成理论中,期望理论认为决策问题的不同表述方式和刻画会改变人们的偏好,人们在决策中关注的是价值的改变而不是最终形态,人们对于客观概率的推断总是存在偏差,也即投资者并非是符合现代金融理论所定义的理性投资者,实际表明他们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和风险规避的;而在前景理论中,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偏爱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等内容[2]。
三、融资融券业务概述
【摘要】 交易费用是证券投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忽视交易费用的存在将导致非有效的证券投资组合。本文研究了含有交易费的证券投资组合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交易费Ma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
交易费是指投资者在证券投资中必须交纳一定的费用,证券交易费包括印花税和佣金等,交易费是经济理论的本质特征。在实际的投资中,无论是买进还是卖出证券,都要求投资者支付一定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的支付会影响到投资者最终的收益,因此将交易费用考虑到证券投资组合模型中十分必要。忽略交易费用可能导致非有效的证券组合。
一、含有交易费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设有m种证券,每一种证券的收益率为一随机变量,分别记为 1, 2,…, m。设投资者拥有的总资金为M,第i种证券上的投资金额为zi(i=1,2,…,m),投资者投向第i种证券的资金比例为 。令 = i,则zi= iM(i=1,2,…,m,j=1,2,…,n),则 =1其中≥0(表示不允许卖空)。
证券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为随机变量 ,则有:
=
再设有n个观测点,第i种证券投资收益率在第j个观测点的观测值记为Rij(i=1,2,…,m),R = ,其中P 为第i只股票在第j时刻的收盘价,D 为第i只股票在第j时期每单位所获红利、股息等收入。
摘要:从投资的障碍、局限性以及网络特征、关系特征提出投资的π效率以及π效率实现的路径和中国式路径。提出投资的π效率即投资主体在投资“圆形”发散式拓展的效率大于“直线”式水平拓展的效率。投资的π效率可以部分解释全要素生产率(TFP)。
关键词:π效率 投资π效率 关系 障碍
一、引言
如何投资才能达到最大或相对最大的效率目标?除了利用西方经济理论中关于投资的乘数效应,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因素来解释投资的倍增效果?这些问题都是投资理论分析中基本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有多种解释和实证分析。本文只是试图从投资的π效率角度对以上问题提供一些其他证据或解释。本文提出,投资的π效率即投资主体在投资行为中所投资金“圆形”发散式拓展的效率大于“直线”式水平拓展的效率。本文的结论还只是初步提出的一个假说,仍需要进一步的证实和证伪,还需要与类似的投资效率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二、相关理论概述
西方经济学投资效率理论发展较早,形成了几大著名的投资效率理论,主要有古典投资效率理论、凯恩斯投资效率理论、新古典投资效率理论等。主流的西方经济学投资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并在边际效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投资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等概念。在边际理论分析中很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西方经济学投资理论又以利率为基础,将利率作为重要的变量,很多分析都是围绕着利率来展开。
在宏观经济层面,依据理论假设的不同,有加速数和乘数之说,加速数主要是从供给不足的角度,乘数主要是从需求不足的角度。加速模型是西方经济中用于投资研究的主要模型,1917年由克拉克(clark)首先提出。在从投资乘数分析中,认为投资可以带来正的数倍的乘数效应,投资的减少相应地带来了投资的负的乘数倍效应。在乘数分析中运用了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等边际概念。
在微观经济层面,西方经济学一般的投资效益分析主要是在边际概念、边际分析的基础上,从投资的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的角度,来判断企业投资的效率。
摘要:现资组合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研究的起源和动力之一。经典资产组合选择模型用预期收益率的方差来度量,并同时基于一系列的前提假设。从现资理论组合的经典假设人手,沿着逐一放松经典假设这一线索,可以对现资组合理论的发展脉络作一个梳理。学者们对经典假设的放松使模型更为接近现实,贝叶斯投资理论、奈特不确定下的投资组合理论以及家庭资产配置理论等研究都取得了丰富成果,大大发展了传统理论。但目前实践运用和理论研究的差距还很大,如何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金融业界实践,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现资组合理论;贝叶斯投资组合理论;奈特不确定下的投资组合理论;家庭资产配置理论;行为投资组合理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2)02-0017-08
一、引言
从Markowtiz的均值一方差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到sharpe,Lintner和Mossin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Fama的有效市场假说、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多期动态资产配置模型,现资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简称MPT)已经发展了近60年。在这60年里,现资组合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取得相当丰富的成果,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现资组合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研究的起源和动力之一,是现代金融学最主要的和最具吸引力的分支之一。关于投资组合理论的发展进程,Campbell和Viceira(2002)、Brandt(2009)、Roman和Mitra(2009)、朱书尚等(2004)、陈浩武(2007)等学者都给出了较好的综述。但这些学者主要侧重于各种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甚少对投资组合理论的最新发展进行分类总结,即便提到,也是仅讨论其中的某一分支理论,不够全面。因此本文的重点是总结和归纳现资组合理论的最新进展,并简要分析各理论之间、各理论与经典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从现资组合理论的经典假设人手,沿着逐一放松经典假设这一线索,循序渐近地梳理出现资组合理论的发展脉络,对现资组合理论的最新发展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和分析,以期给后续的研究提供索引和参考。
二、现资组合理论的最新进展
经典资产组合选择模型用预期收益率的方差来度量风险,同时基于一系列前提假设,我们将这些假定归纳为以下四点:(1)无交易成本和税收,资产市场是无摩擦的,而且市场流动性是充分的;(2)不考虑背景风险和投资者负债等因素对投资者财富的影响;(3)投资者是预期效用偏好的;(4)信息是免费的,且能够自由流动。资产市场是有效的,投资者的信息是完全的,这些假定与现实复杂的金融市场和投资者行为不相吻合,使得资产组合理论难于应用于现实的投资决策。大量的学者致力于放松这些假定,使模型更为贴近现实。接下来本文将通过逐步解除经典假设,回顾并评述现资组合理论最新的理论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