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疾病研究

呼吸疾病研究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72 例住院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疾病谱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医院儿科住院患者疾病谱的规律和特点,为医院的科学管理和卫生服务的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在1 年收治的372 例住院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用统计分析法分析。结果 ①我院儿科1 年期间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中,男性构成均高于女性;②以幼儿和婴儿居多;③毛细支气管炎占呼吸疾病中首位,第 2 位是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第三位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④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以冬春季为多。结论 ①医院住院患儿呼吸系统疾病中以婴幼儿为主;②我院儿科住院患儿病种中,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所占比例排首位;③根据我院统计数据得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呈直线上升趋势,但各年度疾病谱构成相对稳定。

关键词:住院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疾病谱;研究

目前,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的常见疾病、多发病。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肺炎是儿童疾病死亡的首位原因,虽然全球针对肺炎已经研究出疫苗和抗生素,但是全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1年内的372 例住院患儿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资料,利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研究。

1.2调查方法 首先将我院收治的,经检查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病历,检出年龄在0~14岁的儿童。然后按照疾病分类及疾病名称以ICD编码为标准。

1.3统计分析 利用设计好的调查表,进行汇总(按第一出院诊断疾病进行统计)及 SPSS STATISTICS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全文阅读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的一些最新的成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病例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的评判和论述。结果通过初步分析,针对肺炎、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肺结核、哮喘、肺间质性疾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结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出现的病因比较复杂,是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必须要重视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患儿的康复率。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临床2013年,国内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针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其肺炎、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肺结核等等疾病的就诊指南已经广为人知,现将2013年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为主要的研究成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的儿科呼吸系统的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来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并分析有效的应对措施。

2结果

通过分析,最终决定在肺炎、反复喘息和慢性咳嗽、肺结核、哮喘、肺间质性疾病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3讨论

3.1肺炎 肺炎在儿童中发病的概率较高,发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组链球菌感染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一直以来,我国对其的研究不够深入,不过,SARS在我国流行后,我国开始深入研究冠状病毒,特别是对病毒的研究更加的多见,有学者通过研究北京周边地区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发现其中有病毒NL63基因,这一研究表明儿童呼吸道感染和病毒NL63基因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1]。同时,禽流感病毒肺炎的出现使得人们对此病毒的诊治有了新的认识和经验积累。有密切接触史,如果出现了长时间的高热、剧烈咳嗽、肺部显著变化的儿科患者就要诊断是否为禽流感病毒肺炎。由于以往甲型流感病毒较为普遍,研究人员主要对甲型流感病毒进行了深入研究。支原体、衣原体也逐渐的在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被发现,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支原体、衣原体可以感染呼吸道。这些年的研究也证实了在儿童病患中存在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对于这一点,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2]。

全文阅读

幼儿呼吸道和肺部疾病研究发展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类医学的发展,2011年国内儿童呼吸系统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现对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的主要临床研究进行回顾总结。

1指南的制定和研讨会的召开

继2007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发表之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联合急救学组、免疫学组制定了《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管理方案》[1]。该指南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以<1岁、1~12岁、>12岁为界点分为3个不同的诊断标准,强调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对革兰阴性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采用联合治疗。指南对HAP初始抗菌治疗依据、选择原则和疗程等均有描述和评论,并对明确病原菌后的目标治疗提出了抗菌药的选择策略,有益于临床医生规范化管理HAP的诊断和治疗。随着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重,儿童变应性鼻炎(AR)也明显增加,由于其对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如哮喘)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均有重要影响,专家们制订了《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该共识提出儿童AR的诊断除了典型的临床表现之外,还需具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阳性方能确诊。针对儿童AR的治疗,轻度间歇性和轻度持续性AR首选抗组胺药物,而鼻用糖皮质激素是中-重度持续性AR的首选药物,该共识对规范儿童AR的临床诊疗及哮喘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气道慢性炎症最有效的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儿科呼吸系统各种疾病的治疗中。为使广大儿科医生合理规范地使用ICS,国内专家首次制定了《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3]。该共识针对ICS的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地位、应用范围、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作了详细介绍,提高了临床医生对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的认识,为临床提供良好的参考和指导。全国性会议可促进儿科专家及学者间的相互交流,小儿细支气管炎防治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9月召开,会议针对小儿细支气管炎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包括概念、发病机制、病原学、临床表现及诊治等方面[4]。该会提升了儿科医生对细支气管炎的认识,并可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目前细支气管炎的指南正在制定之中。

2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北京、重庆、广州的调查研究表明,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过敏性鼻炎和湿疹的发病率与往年相比明显增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重庆发病率高于北京、广州两地,而过敏性鼻炎和湿疹与儿童哮喘存在着密切关系[5]。被动吸烟与儿童哮喘的发生显著相关,已有Meta分析显示被动吸烟儿童发生哮喘的危险性为无被动吸烟儿童的1.51倍。研究发现,孕期烟草暴露20支/d以上的孕妇其子女在新生儿期及1岁、2岁时肺功能下降,生后3年内发生喘息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次数≥3次者发病率增高,表明孕期接触烟草对子代呼吸道免疫及气道敏感性可能存在一定影响[6]。因此,关注二手烟,甚至三手烟对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影响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上皮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炎症细胞和结构细胞的改变参与哮喘的发病。Zhou等[7]发现,在哮喘患儿中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和脱落增加,且细胞凋亡和上皮脱落存在着相关性。气道重塑不仅发生于成人哮喘,同时出现于儿童哮喘中,当前的治疗方案不能逆转业已出现的气道重塑。而气道重塑可以提供哮喘治疗新的潜在靶点,其防治将成为未来哮喘研究的重要方向[8]。遗传因素在儿童哮喘发病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不同地区的儿童哮喘可能存在不同的遗传基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研究发现,Mina基因rs4857304位点与重庆地区汉族儿童变应性哮喘相关[9]。俞晨艺等[10]发现CysLT1基因927T/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温州地区汉族儿童哮喘易感性相关,该位点C等位基因的男性携带者哮喘患病的危险性为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2.755倍。但CysLT1基因927T/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温州地区汉族哮喘儿童的特应性体质、家族特应质及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明显相关。而其另一项研究表明,浙江汉族儿童不存在TLR9基因-1237位点多态性[11]。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惟一针对变应性疾病病因的治疗手段。研究显示针对明确变应原为粉尘螨的患儿,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哮喘的规范化防治,与激素治疗为主的哮喘防治方案相比,前者在控制哮喘病情方面更加理想[12]。孟鲁司特钠是白三烯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在哮喘缓解期能降低血白三烯C4(LTC4)、尿白三烯E4(LTE4)水平,而在哮喘急性发作期作用不明显[13]。洪建国等[14]发现孟鲁司特钠可通过改善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分泌,调节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而起作用。哮喘长期发作是引起儿童行为问题的一个高危因素,研究表明哮喘患儿及其母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15]。因此,对哮喘患儿在进行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配合适当的心理行为干预。在评估儿童哮喘的控制情况方面,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不仅具有良好的信度,且与病情严重程度亦密切关系。中文版C-ACT问卷与儿童哮喘生命质量调查(PAQLQ)问卷相比,更为简练,耗时短,更适合临床推广[16]。

3呼吸道感染

3.1病毒感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对191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发现,最常见的病毒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其中前两者的流行季节在冬春,而后者在春夏季节较流行[17]。不同地区人类偏肺病毒(hMPV)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均不相同。王宇清等[18]研究苏州地区6655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hMP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发现hMPV在该地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占第二位,主要在冬春季流行,气温和雨量对其流行可能有影响。该研究为当地hMPV感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运用人类博卡病毒(HBoV)N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检测长沙地区773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显示HBoV的检出率为11.4%,好发年龄在0~12月龄,且只有一种基因型在当地流行[19]。流感病毒根据白和基质蛋白的抗原性不同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的宿主谱最广,易于发生抗原漂移和转换,形成新的变种和亚型。自2009年甲型HlNl流感肆虐全球后,目前人类对甲型流感已有了新的认识。2011年赵劭懂等[20]首次报道了亚太地区类禽H1N1猪流感,该病毒主要侵袭呼吸系统,短时间即发生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和(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常合并机会病原菌感染。沙莉等[21]研究2003—2010年331例甲型流感住院患儿发现,与季节性甲型流感相比,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力更强,更易出现并发症,且病死率高。储矗等[22]研究表明,甲型H1N1流感患儿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T淋巴细胞受到全面抑制,而NK细胞比例的降低与危重患儿的病情相关。该研究提示早期检测甲型H1N1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推测病情与病程,有助于甲型流感的临床诊治过程。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我国率先研发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并予注册使用,但该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更多研究证实。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对160份甲型H1N1流感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进行分析发现,AEFI多见于6~12岁的儿童,104例在疫苗注射24h内出现,发生偶合症最常见(125例),“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这种疾病发作,与预防接种仅在时间顺序上形成了巧合关联,但并无实质关联,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主,多3d内完全缓解,预后良好[23]。

3.2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S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由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SP对常用抗菌药青霉素及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性不断增长。一项前瞻性研究从3865例小于5岁的肺炎患儿中分离出了338株SP,其中最常见的血清型是19F(55.6%)和19A(13.9%)。6/338株SP对青霉素耐药,337/338株SP对红霉素耐药,其中19A型耐药性最高,且在中国发病率较高;7价、10价、13价疫苗能分别覆盖76.3%、76.9%、92.3%的SP菌株,提示PCV13更能预防中国肺炎链球菌的感染[24]。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石燕华等[25]分析了下呼吸道感染患儿643株SP的耐药性,显示SP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从2005年的55.7%上升到2009年的76.7%,而SP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9.3%,提示临床医生需慎用大环内酯类作为治疗SP的一线药物。A族β溶血性链球菌(即酿脓链球菌)是链球菌属中的1种,是儿童咽扁桃体炎的常见致病菌。Chang等[26]发现重庆、深圳和上海3个地区咽扁桃体炎儿童携带的酿脓链球菌emm分型存在地域差异,其中emm1和emm12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株。儿童肺炎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株多见于学龄前期儿童,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存在多重耐药,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以ST59为主,葡萄球菌染色体盒mec分型(SCCmec)以Ⅲ型、Ⅳ型和Ⅴ型常见[27]。北京儿童医院报告了中国儿童社区获得性MRSA(CA-MRSA)菌株超抗原基因和剥脱毒素基因的流行情况,该研究增加了我们对CA-MRSA致病因子的认识[28]。范娟等[29]研究成都地区801例健康儿童鼻腔部CA-MRSA的情况,发现金黄色葡萄菌携带率18.4%(147/801),其中CA-MRSA携带率1.1%(9/801)。9例CA-MRSA全都携带mecA耐药基因,6例为多重耐药,因此健康儿童CA-MRSA的携带应引起足够重视。针对肺炎克雷伯菌,台州地区小儿呼吸道135株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30.37%、15.56%,后者以DHA-I基因型为主,两者均高度耐药[30]。因此,应常规检测ESBLs、AmpC酶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张同强等[31]通过分析耐碳青酶希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32例患儿,指出早期识别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避免发生CRAB感染的重要手段。随着医院感染率逐渐增高,“超级细菌”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滥用抗生素是“催生”超级细菌的“罪魁祸首”“。超级细菌”主要是指携带NDM-1基因,编码I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的多重耐药菌。陆权教授从超级细菌的由来、I型新德里金属蛋白酶(NDM-1)的分子结构和特性等方面让儿科医生对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提出了超级细菌的防治措施及手段[32]。超级细菌目前主要包括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V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包括NDM-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泛耐药不动杆菌(PDR-AB)、多重耐药结核杆菌(XTB)等。

全文阅读

呼吸系疾病受居住环境影响的研究

作者简介:

周霞,女,(1963.10-),山东德州人,德州学院医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系疾病与居住环境的关系,为呼吸系疾病的预防以及环境因素对呼吸器官的危害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观察2000年~2010年春、秋两季呼吸系疾病症状患者人数的变化,随机抽取2009年、2010年患者1000例,对患者及居住环境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人数逐年上升且商品住宅小区居民病例数高于平房居民。结论 商品住宅小区自然通风问题是呼吸系疾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呼吸系疾病;呼吸器官;居住环境;住宅小区;自然通风

呼吸系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环境因素对呼吸器官危害性的研究和探讨一直是医务界从事呼吸系疾病防治的科研课题。大气是与人体呼吸系统关系最为密切的环境因素,有资料显示大气污染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1]通过对德州市城区居民呼吸系疾病患者的分析发现,居住环境空气质量对呼吸系疾病有明显影响。

1临床资料

2000年~2010年春秋两季,症状表现为咳嗽、咯痰、咯血、胸疼、哮鸣、发热、气急等呼吸系疾病患者,2000年为1487人逐年增加至2010年为9746人。抽取2009年、2010年的1000例患者,年龄12岁以下351人、12~50岁221人、50岁以上428人,构成比分别是35.1%、22.1%、42.8% 。其中 12岁以下、50岁以上患者779人,居住情况为:平房(含单位自建楼房宿舍区)166人、商品房住宅小区613人,构成比分别为21.3% 、78.7%。

2结果

全文阅读

呼吸内科疾病的抗生素治疗研究探讨

摘要: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现已成为内科临床治疗中不可替代的药物,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也随之成为当前临床较突出的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就呼吸疾病的抗生素治疗方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呼吸内科疾病;特点;抗生素;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233-01

引言: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患者,对于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与杀灭作用,能够挽救大量病人生命。然而,抗感染药物如果使用不合理,将造成抗生素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所以,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应当引起呼吸内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1 呼吸内科疾病的新特点

1.1并发症状增多

全文阅读

有关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摘 要] 作者针对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季节变化对呼吸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响,并对硝苯地平在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呼吸消化系统;疾病

季节气候变化对人类疾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季节气候的急剧变化或异常,超越了机体生理适应性调节的限度,或机体本身的调节能力异常,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二是由于各季节气候的特点不同,从而形成了某些疾病的好发季节和流行季节。三是季节气候变化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加剧和发作有关。

1.季节变化对呼吸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响

1.1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会有感冒发生,但多发生在冬、春季和气温变化较大时。这是因为病毒适宜在低湿度或常温下生长,冬季气候干燥,病毒繁殖较快。同时冬春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人体的免疫功能较差。另外天气突然变化,气温聚降,人体一时难以适应气温的变化,也容易引起感冒。

1.2肺炎

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对儿童的健康危害很大,其发病有明显的季节规律。周燕燕等对广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肺炎发病率进行季节性分析发现肺炎发病高峰在春夏交替,秋冬交替及冬春交替等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有作者分析原因认为可能是婴幼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在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里抵抗力较差,不能很好的调节适应而易患呼吸道感染至肺炎。

全文阅读

高龄大肠癌合并呼吸道疾病研究论文

关键词】高龄大肠癌呼吸道疾病围术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作者自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对70岁高龄大肠癌中17例伴明显的呼吸道疾病的手术患者,其围术期处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7例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年龄70~89岁,平均75.4岁。升结肠癌、直肠癌各5例,降结肠癌3例,乙状结肠癌、横结肠癌各2例。急诊手术3例、择期手术14例。根治15例、姑息2例。结肠造瘘4例(3例行Ⅱ期手术、1例永久造瘘)。病理检查均示腺癌。有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12例,其中伴肺心病2例,伴支气管哮喘3例。此外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各1例,间质性肺炎3例。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3例、冠心病2例、贫血3例、低蛋白血症4例。

1.2除心电图、摄胸片等常规检查外,本组术前均做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测定、心脏彩超。17例患者肺部X线摄片呈肺气肿表现。本组14例术前肺功能测定示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检查需患者配合,如不配合可能影响结果,作者常规陪患者登楼梯如气急较轻说明心肺功能良好可耐受手术。1例肺结核患者痰菌阳性治疗后,痰液检查未发现结核杆菌而行直肠癌根治术。1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术前有咳嗽咳痰,胸部摄片未发现卷发样阴影及液平面,但双下肺纹理增多。血气分析9例PaO280~60mmHg,7例PaCO245~55mmHg。2例呈呼吸性酸中毒。在合并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中心脏彩超有左心室扩大,主动脉瓣膜轻度反流。血常规中示贫血3例,生化检查中示低蛋白血症4例。

1.3结果

术后14例患者入住ICU机械通气,呼吸平稳后拔除气管插管。有3例肺不张行纤支镜吸痰,1例气管切开,2例痰细菌培养阳性,1例真菌培养阳性。术后并发症与其他病存症及转归见表1。从表中可看出大肠癌伴呼吸道疾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尤其伴其他系统疾病时。表1术后并发症与其他病存症及转归(略)

全文阅读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抗感染药用药研究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未抗生素在该疾病中的使用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 方法:对我院近几年的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病例进行了总结、统计分析,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抗感染药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以便为病例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结果:通过临床病例资料的分析发现,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抗感染药为头孢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的使用也比较多,仅次于头孢类抗菌药物。这是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抗感染药物,但其价格也相对较高。 结论: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头孢类抗菌药物与青霉素药物可有效抑制呼吸系统感染,并且还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炎症的发生。因此可以基本说明目前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是比较合理有效的。

关键词:内科呼吸系统;抗感染药物;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3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017-02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各类抗生素药物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但近年来,随着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量的快速提高,其抗菌效果已经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新型抗生素药物的研究变得十分迫切,头孢类抗菌药物便应运而生,并且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除此之外,诸如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药物也得到了比较多的使用。抗生素药物种类的增多也带了药物选择的不便,若选择的抗生素药物不合适,不当无法达到抗感染的目的,反而会增加细菌的抗药性。因此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选择和使用,在临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提供合理的用药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对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所有的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性回顾分析。对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用药类型、用药周期、用药量等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

1.2方法

全文阅读

Fibulin―1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腓骨蛋白-1(Fibulin-1)是腓骨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在人体多种M织器官均有其表达,最近有研究表明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癌、支气管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等)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将就Fibulin-1在一些呼吸系统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腓骨蛋白-1;肺癌;支气管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

Abstract:Fibula protein -1(Fibulin-1) is a member of the fibula family,organized in various organs of the body has its expression,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any respiratory diseases(such as lung cancer,bronchial asthma,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etc.)are closely related.This paper will research progress in some respiratory related diseases in the system of Fibulin-1 is reviewed.

Key words:Fibulin-1;Lung cancer;Bronchial asthma;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呼吸系统疾病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与大气污染、吸烟、吸入性变应原的增加,病原学的变异及耐药增加、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并有进行性加重趋势,已成为医院临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集体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已有研究表明,Fibulin-1在人体多种组织器官中均高度表达,并在呼吸系统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对腓骨蛋白-1(Fibulin-1)的充分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并有希望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的疾病防控和治疗策略。

1 腓骨蛋白-1的结构和功能

Fibulin-1的分子量大小约90~100 KDa大小,有着一个可变的C-端区及2个重要的前接异构体Fibulin-1C、Fibulin-1D。有研究证明,Fibulin-1主要分布于组织器官的基底膜、弹性纤维及结缔组织中。同时它也是一种血浆蛋白,并参与了多种细胞外超分子结构的组成。有研究表明,Fibulin-1在细胞的多种功能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形态学、生长过程、粘附作用及移动性,并与支气管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肺癌等多种肺部疾病及人体许多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相关。

2 腓骨蛋白-1与呼吸系统疾病

全文阅读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该院接诊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的PaCO2与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3.47,χ2=9.10;P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6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1(a)-0037-03

Clin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QI Li-mi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Yixing People’s Hospital, Yixing, Jiangsu Province, 214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50 cases with COPD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PaCO2 level and 1-year recurr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t=13.47, χ2=9.10; P

[Key words] Non-invasive ventilat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ailure; Clinical effect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