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工工人技术培训

化工工人技术培训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强化技术人员培训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摘要: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风帆股份有限公司逆势而上,经过几年来不懈的探索和努力,风帆已培养出一大批有过硬实操技能、有专业理论知识、有基础文化素质的技术工人。

关键词:一枝独秀 百花齐放 春满园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风帆股份有限公司逆势而上,从2009年到2013年,风帆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产值由28.18亿上升至50.25亿,收入由26.83亿上升到52.24亿,利润由0.5亿上升到1.5亿。骄人的业绩昭示着公司发展战略的正确定位、昭示着管理者的远见卓识、更昭示着全体员工的奋斗力量。在这样一个操作工人占62%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整体表现和产品质量。经过几年来不懈的探索和努力,风帆已培养出一大批有过硬实操技能、有专业理论知识、有基础文化素质的技术工人。

1 组织全员设备培训,强化一线工人的实际操作技能

近两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风帆引进了许多世界一流的蓄电池生产装备。在设备调试过程中,很多外国设备厂商派来的专家无法解决的难题,都被风帆一线的普通员工迎刃而解,外国专家临走时纷纷竖起大拇指,由衷的称赞“Good”!这正是公司强化一线工人实操技能后的真实写照。风帆把设备培训作为切入点,以操作工全员参培为基础、以维修工持证上岗为保证、以设备现场会为推手、以TPM管理为支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开展了实操技能培训工作。为了把工作做细、做实,公司制订了详细的实施细则,编写了《设备基础知识手册》,印发《设备培训工作简报》,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并分批组织制造单元的设备经理外培,再由他们进行内训;创新形式,打破单位界限,以相同设备进行归类,组织现场会,实现了各单元的无缝链接。另外,公司还与保定市劳技校合作,利用双休日对全体一线维修工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系统培训,要求所有人员必须在通过考核后持证上岗。在此基础上,又精选骨干人才参加PLC电气知识培训班,为企业量身培养高技能人才。经过努力,公司一线员工累计485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所有关键设备的保养维修资料全部收集齐全,设备管理水平和员工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2 广泛开展二级培训,夯实一线工人专业理论知识

3月22日,星期六,风帆高新电源分公司会议室一派热火朝天的学习景象,“第一期新型班组长培训班”正式开班,学员们在公司内部质量专家的指导下正在进行模拟审核训练。高新电源分公司是风帆最具竞争力的单元,汇集了国内乃至全球蓄电池行业的领先设备,但将近70%的员工都是30岁以下、入职不满3年的青年员工。针对这种情况,公司人力资源部整合了总部的师资优势资源,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精心设计了课程内容,培养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基层班组长,再由他们悉心指导普通一线新入职员工,从而以点带面,全面、迅速、有效提升一线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是公司二级培训的成功典范之一,也是“传、帮、带”培训的形式创新。

对于分(子)公司较多的集团单位来说,二级培训对于培养技术工人队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年初,公司人力资源部会结合公司重点工作及二级单位的专业培训需求,制订二级单位专业培训计划,并监控实施过程,评价实施效果。公司内部各个单元通过这种实用性极强的二级培训,有效夯实了基层员工的专业理论知识。

全文阅读

加强石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中国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襄阳输油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5-000-02

摘 要 强化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加速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能够帮助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一直以来也是(石化企业)一个努力的目标。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主要分析加强石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和探索,积极地研究出适应新形势的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的新方法,以便于为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提供可行的经验。

关键词 石化企业 专业技术人员 培训教育工作

2010年6月的《2010-2020年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全面提高人才开发水平和加快人才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纲要”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建设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技能,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等级分类能力教育培训制度,加快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这是教育培训培训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指导方向。近年来,随着石化企业规模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大型工程建设投入使用,产品升级,技术创新,企业专业人才和技术要求日益提高,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也变得十分重要。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很多公司当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相对来说较多,但是专业人员技术的达标率却不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当中具有专科学历的人、有本科学历的人以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数明显存在有差异。有很多数据表明,在很多的石化企业当中,专业技术人员硕士以上学历的人仅仅只能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左右,这就使得高层次的技术人员显得明显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1]。除此之外,中年的技术骨干的知识存在有结构老化的情况,从当前的在岗人数来看许多中年的技术骨干基本上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毕业学生,那么公司在不断地引进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以及工艺的时候,他们的专业知识存在有结构老化的情况,这样就急需需要一些知识的更新。还有一些新入职的大学生,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以便于使其适应石油化工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很多公司在最近这些年都陆续地引进了一些新毕业的大学生,年轻的群体能够为企业注入一些新鲜的活力,但是他们在技术等方面还尚不成熟,对于一些专业技术岗位能力较强的工作无法胜任,那么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他们快速的成才。

二、石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和探索

全文阅读

信息化技术在电工培训中的渗透研究

摘 要: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电力事业的发展规模也出现了明显扩大,各行业的用电需求也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在电力事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电力行业及相关电力设备的应用会出现一些故障性问题等,这就需要电工进行及时的解决。所以,电工自身素质及专业技能就变得尤为重要。若想切提高电工自身的整体能力,相关企业等就需要不断开展电工培训,但是,很多企业在电工培训当中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没有运用相关的新型技术等,导致电工培训的整体质量出现严重下降,很多电工虽然接受培训却仍然无法提高个人能力。笔者将在本文中对信息化技术对于电工培训的意义进行分析,并且进一步探讨该技术如何在电工培训中应用。

关键词:电工;培训;信息化技术;应用;渗透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36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发展时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对于电力行业也不例外。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力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快,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电工的自身素质及专业技能却未能得到提高。电工自身能力长期无法得到提高,在实际工作的开展当中就无法针对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排查与解决,这样很容易造成电力行业的发展出现不稳定特点,甚至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等。所以,电力企业在实际工作开展当中,需要不断加强电工的培训,让其切实具备先进的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笔者将在本文中针对信息化技术在电工培训中的应用予以分析。

1 电工培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主要意义

1.1 提高培训效率

传统性质的电工培训一般是教师利用板书等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这种培训方法不够生动、形象,无法将复杂、抽象的电工理论知识等清晰地呈现在电工面前。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培训的效率出现明显下降。如果应用信息化技术,培训教师就可以清晰、直观地讲解相关知识,培训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1.2 调动电工兴趣

全文阅读

以岗位技术为本位的新员工培训模式研究

摘要:以提高“人才当量密度”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质量观深化的企业培训模式是现今电网企业人才培养培训所面临的新课题。其培养模式不仅只立足于岗位技能,必须切实转变技能培训理念和方式。采用“集中培训”与“技术岗位挂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迅速提升新员工的岗位责任意识与专业技术水平,才能适应电网企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职前培训职后培养一建设三完善

1.电网企业新员工技能型人才现状分析

目前,电网企业青年企业骨干技术人才质量、数量及人才资源管理机制等与人才建设目标相比差距较大;按照教育培训体系的要求和标准,技术人员与技能人员的岗位要求与分工不同,新员工的培养过程即是从技能型人才向技术型人才转变的过程,过程越短,收益越多。对于新员工的定义为,从入职之日起 5年内的员工均作为新进员工进行专业培养;技能业务掌握度的计算方法为:已经掌握专业岗位技能(可以独立完成相关技能工作任务)的项目数量与专业技能岗位技能项目总数的比值。技术业务掌握度的计算方法和以上相同,但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与技能岗位有所不同;专业技术岗位的岗位要求为;可以完成具体岗位技能工作任务,对专业问题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分析,具备组织、实施大型工作的能力。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数量及人才质量是决定生产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科技项目创新、阶梯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所在。新员工培养模式中技能型员工的成长比较迅速,即会干,熟练工。专业技术人才(即知道为什么这样干)比重上升速度相当缓慢,技术性新进员工的培训是电网公司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

2.电网企业新员工培训模式现状电网企业是比较特殊的企业,由于生产过程危险系数较高,培训人员存在全员性,转变目前针对于电网新员工的培训模式体系出具规模,投资比较大,

仍然存在一些显著问题,岗前的“集中培训”环节和职后的“技术岗位挂靠”环节存在严重

2.1职前培训---“集中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新员工的培训采取岗前集中培训模式,按照专业岗位进行划分,主要以技能操作类培训课程为主。对于现代电网运行模式及其企业人才梯队建设结构性缺员现状,技术性人才相当紧缺是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外在表现,需要技能型人才迅速成长之后转变角色,成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这类人员培养周期较短,任务较重。在新进员工的集中培训中,对于技术类岗位培训模块缺失,导致新员工进入岗位后的后续培养工作缺乏必要的基础性辅助培训工作,培养难度较大,时间太长。

2.2职业后培养---“技术岗位挂靠”培养存在问题

全文阅读

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摘 要】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是建设本质型安全矿井的基本要求。科学的管理、先进的装备,严格的培训三者是有机结合的整体。煤矿企业安全状况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技术装备水平,同时还取决于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本文阐述了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性和在培训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安全培训;重要性;注意事项

贵州国源矿业集团创建于2010年,2011年4月15日正式挂牌,现有42个矿井,随着国家的产业政策变化,企业升级,提高矿井机械化程度,提高单井产能。加强安全培训,严格规范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是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的内容之一,安全培训工作已摆到了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的工作之一。

1、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1.1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决定着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煤矿井下生产是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一项艰苦复杂的劳动,而且受顶板、水、火、瓦斯、煤尘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安全技术培训是提高煤矿职工安全技术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严格的培训,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才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1.2坚持“以人为本”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有关法律法规如《煤炭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也都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明确规定了煤矿安全培训是一种强制性的培训。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具备安全生产技能,最基本、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

全文阅读

煤矿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之刍议

摘要:近年来,随着煤矿行业的全面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开始广泛的应用,相关知识也在迅速更新,职工的素质与其岗位的矛盾也不断显现出来。而重视教育、强化职工素质,则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煤矿企业;职工培训

煤矿行业是个高危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取决于技术装备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还取决于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随着煤矿行业的全面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开始广泛的应用,相关知识也在迅速更新,职工的素质与其岗位的矛盾也不断显现出来。而重视教育、强化职工素质,则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

一、当前煤矿职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方式单一

当前,大多数煤矿企业的培训模式都是灌输式的,这种单一的培训方式缺乏针对性与目的性。而且都是花较多的时间学习文件法规、制度措施,而很少进行实践练习、现场操作。这样的培训方式令许多员工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忽视了矿工自身的心理素质培训。保障煤矿工人自身安全,除了要有必备的安全措施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缺少的。然而我们日常所提到的素质往往都是强调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常常忽视了心理素质。

2、培训制度不健全

煤矿企业的职工培训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缺乏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就没有切实有效的制度来做保证,培训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只有建立健全的制度,才能促进培训的进行,才能提高职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才能保障到达好的培训效果,只有这样,才有望将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纳入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轨道。

全文阅读

优化企业内训师队伍,建设科学内部培训体系

摘要:随着近年来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人才培养逐渐成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途径。国有企业要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要谋求技术上的创新,都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因此,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支专业的内部培训师队伍,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成为了越来越多国有企业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研究,探讨了如何有效优化企业内训师队伍,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内部培训体系。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训师;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1

在石油企业测试技术服务公司中,专业技术培训属于生产领域中的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强化技术培训工作不但有助于从业人员更熟悉的掌握生产技术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同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经营,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对于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内训师队伍,建立科学的内部培训体系。

一、企业内训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内训师队伍的建设有助于帮助企业实现文化传承。内部培训往往具备浓厚的企业文化特征,培训应当与企业文化要求相符合。和外部培训比起来,内训师属于企业中的一份子,是对企业文化最认同和用户的群体,他们可以把企业文化真正的渗透到培训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向参与培训的员工传递企业文化精神。

其次,内训师队伍的建设有助于推进企业知识管理。内训师不但把自己拥有的知识技能转变为标准化的培训内容传递给企业职工,同时通过内部培训还可以促进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的沟通联系,让知识在企业内部得以共享与流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1]。

最后,内训师队伍建设有助于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选择内训师的基本要求不仅要绩效好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讲授能力。因此可以成为企业内训师不但是一次自我提升的契机,同时也是荣誉的标志。内训师队伍的建立为企业内部很多符合要求的职工提供了另一条不断向前发展的职业道路,具有一定的激励性。

全文阅读

加强行业培训 大力发展建筑业

摘要:加强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全行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通过对建筑业行业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建筑业行业培训 对策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4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业产业关联度高,对建材、钢铁、装饰等行业拉动作用强,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建筑工程技术发展,高层建筑、智能建筑越来越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对施工人员知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建筑业从业人员培训,已经成为建筑业发展的紧迫课题。

一、加强行业培训的意义

加强行业培训是,培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市场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兴衰成败,人才在企业的兴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世界五百强的著名企业,几乎每个企业都有重视人才的传统和健全的培育体制。目前,濮阳建筑企业从事现场施工的主要是农民工,真正职业化的技术工人比例较小。队伍整体文化和技术素质较低,其中50—60%仅有小学文化程度,且缺乏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操作技能又低,已经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影响企业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和质量效益的提高。鉴于现状,亟需提高企业劳动者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一线操作人员。打造具备符合形势要求的建筑施工队伍离不开职业技术教育,加大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投入,强化职工技能培训,已经成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工作。

加强行业培训,是转移农村工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

全文阅读

农机局技术指导进村工作总结

按照我市2010年“技术指导进村”工作计划,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结合部门职能,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灾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兴机富民”。按照“分类培训、服务产业、注重实效、创新机制”的原则,紧紧围绕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和农机化发展人才需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整合资源,狠抓农业机械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机科技的宣传普及,将农业机械化相关知识作为农民培训项目的重要内容。通过推广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积极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技术指导”进村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全年共完成农民培训2200人,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263人、农机管理人员120人,农机安全教育培训1200人、农机法律法规及新技术等各类培训617人。培训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实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发展农机化面临的机遇,增强了搞好农机化工作的信心,把握了工作重点、着眼点、着力点及奋斗目标,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浅旋播种机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全市新增农机具4363台(套)。六是通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七是通过对拖拉机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全市拖拉机手的驾驶技术和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取得驾驶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资格证的人员达到270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市农机局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监理所长、副所长、科教科科长、管理科长等组成,由农机监理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落实工作责任。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机化人才培养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推动地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此,局领导认识十分明确,我局把农机培训列为考核各镇(街道办)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年初分解下达了培训任务,在全市农机工作会上作了重点安排部署,局领导和主管科室人员经常深入督促检查和指导农机培训工作,协调解决培训问题,切实推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培训机构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从而保证了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培训任务。根据培训任务、教学条件和实力,切合实际地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把农民培训工作与目标考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培训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体培训小组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各镇村进行现场讲解、实地培训。今年共办农机安全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1200人,办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班8期,培训120人,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10期,培训263人。

(四)围绕科技项目实施,开展关键性农机化技术培训。今年,我局承担省农机局下达的农机购置补贴、水稻机械化插秧、秸秆气化利用试点3个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分别在禾丰、师古、皂角、湔氐等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点培训技术人员80人、农民390人。农机购置补贴新技术培训460人,秸秆气化使用技术培训370人,印发农机实用技术规范及技术简介等资料2300份。建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12个,示范面积达8000亩。

全文阅读

技术指导进村工作情况总结

按照我市2010年“技术指导进村”工作计划,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结合部门职能,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灾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兴机富民”。按照“分类培训、服务产业、注重实效、创新机制”的原则,紧紧围绕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和农机化发展人才需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整合资源,狠抓农业机械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机科技的宣传普及,将农业机械化相关知识作为农民培训项目的重要内容。通过推广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积极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技术指导”进村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全年共完成农民培训2200人,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263人、农机管理人员120人,农机安全教育培训1200人、农机法律法规及新技术等各类培训617人。培训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实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发展农机化面临的机遇,增强了搞好农机化工作的信心,把握了工作重点、着眼点、着力点及奋斗目标,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浅旋播种机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全市新增农机具4363台(套)。六是通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七是通过对拖拉机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全市拖拉机手的驾驶技术和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取得驾驶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资格证的人员达到270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市农机局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局长谭明龙任组长,党组成员刘发友任副组长,成员由监理所长张廷禄、副所长阳昌洪、科教科科长何林、管理科长张兴建等组成,由农机监理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落实工作责任。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机化人才培养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推动地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此,局领导认识十分明确,我局把农机培训列为考核各镇(街道办)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年初分解下达了培训任务,在全市农机工作会上作了重点安排部署,局领导和主管科室人员经常深入督促检查和指导农机培训工作,协调解决培训问题,切实推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培训机构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从而保证了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培训任务。根据培训任务、教学条件和实力,切合实际地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把农民培训工作与目标考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培训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体培训小组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各镇村进行现场讲解、实地培训。今年共办农机安全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1200人,办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班8期,培训120人,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10期,培训263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