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后疫情时期工作措施

后疫情时期工作措施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动物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摘要:动物传染病是危害养殖业生产最严重的疾病,认识动物传染病,积极做好防疫工作,对发展养殖业生产、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谈谈动物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关键词:动物传染病;防疫;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一、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建立、健全各级特别是基层兽医防疫机构,以保证兽医防疫措施的贯彻落实。

(二)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兽医法规。

(三)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二、防疫工作的基本内容

全文阅读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解析

【摘要】当今世界正在变成地球村,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发生新传染病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充分认识新发传染病的危害,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索新的控制技术和措施,提高社会稳定性和人群生命的安全性是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措施

1996年5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发表的1996年世界健康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说,人类健康仍面临着传染病的严重威胁,世界同各种传染病作斗争的任务更加艰巨。报告列举了造成传染病蔓延的诸多因素:城市人口暴涨,居住环境既拥挤又不卫生;战乱和天灾导致人口流动;日益发达的航空业和贸易为疾病远距离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病原体可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从一个国家带到另一个国家;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原因,一些国家的公共卫生系统甚至面临瘫痪。为此,WHO把1997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

1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特点

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旧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1]。其流行特点为:人畜共患性、细菌与病毒为主导病原体、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常见的新发传染病为: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SARS、人禽流感等。

2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做好此项工作可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甚至可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我国多年来与传染病斗争策略,预防为主是防患于未然的集中体现[2]。

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

全文阅读

农业局苹果蠹蛾防控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驻瓜有关单位:

根据农业部、省、市有关苹果蠹蛾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做好我县苹果蠹蛾防控工作,切实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全面完成防控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年苹果蠹蛾防控工作安排如下:

一、工作思路

坚持统防群控、综合防控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控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指导,强化措施落实,综合运用苹果蠹蛾防控技术,全面控制苹果蠹蛾造成的危害损失。

二、工作目标

在20*年防控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今年的努力,扑灭蛀果率低于1%的果园疫情,将蛀果率高于1%的果园疫情控制在1%以下,防治率达到100%。

三、工作重点

1、完善疫情监测体系,继续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各乡镇、有关各部门要在20*年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对本区域内疫情发生消长动态进行全程监控,定点、定时调查,定期报告;继续加强苹果蠹蛾越冬情况的调查,及时准确预测预报结果,在5-10月苹果蠹蛾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每10天一次病虫情报,正确指导大田防控工作;每月15日、30日前要将监测和发生防治情况定期上报县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植保植检站,并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档案。对已经扑灭疫情的区域,要采取“排查法”继续进行调查,进一步确认是否已经完全扑灭,若未扑灭,则要进一步摸清残存虫量情况,为下一步扑灭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阅读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综合解析

【中图分类号】R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11 - 130 - 01

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1)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2)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3)治疗性预防措施。下面就对每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 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性措施

在疫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1 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应进行的措施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结合城乡建设,搞好粪便无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和院内感染;在医疗保健机构也应大大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虽然上述工作主要由卫生防疫及环境监测部门牵头执行,但临床医师也应积极配合。

1.2 预防接种(vaccination)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1.3 防护措施在某些疾病流行季节,对易感者可采取一定防护措施,以防止受感染,如应用蚊帐或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以预防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等感染;在进入血吸虫病污染的“疫水”中时,可在皮肤部位涂擦防护剂(如含2%氯硝柳胺的脂肪酸涂剂),或者穿用氯硝柳胺浸渍过的布料缝制的防蚴裤、袜,以避免尾蚴感染。

1.4 健康教育平时的健康教育对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的养成是文明生活的具体内容之一。可以针对不同病种按照季节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宣传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达到普及卫生常识、预防疾病的目的。

全文阅读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城东街道辖区内教育系统各学校师生开学返校后的新学期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和应对能力,有效防止疫情在校园蔓延、传播,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部署要求,将广大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新学期全系统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研判形势、分析疫情、强化措施、严抓落实,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贯彻执行,坚决防止疫情蔓延扩散,以坚定的信心,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工作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建立科学,有效、快速的反应机制,精准施策,科学防控,整体提高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积极构建预防控制和消除疫情的管控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落实联动责任,形成防控合力,确保师生员工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组织机构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开学复学相关工作,强化统筹协调,完善保障措施,决定成立城东街道办事处春季学期开学学校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全文阅读

浅谈春季猪疫病防治的关键技术

[摘 要] 春季昼夜温差大,早晨和晚上的气温较低,中午的气温较高,形成气温升降幅度大,气温不稳定的现象,在春季还经常出现倒春寒的现象,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动物疫情爆发,在春季阴雨连绵的天气下潮湿的环境是细菌和病毒繁殖的最佳时期,这时候是猪群容易患上各种疾病的时候,在春季如果饲养员没有为疫病做好防护工作的话,那么养殖场的损失会非常大。其中最常见的病疫有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流行性感冒、猪传染性胃肠炎等。

[关键词] 春季 猪疫病 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281-01

引言

春季是养猪的好时节,但同时也是猪疫病的流行时节,春季的天气变化无常,降雨量大,地表环境潮湿,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环境,猪疫病在这个时候也最容易爆发,猪疫病虽然不会导致猪死亡,但是治疗过程较长,在这其间猪的生长速度会比降低,猪使用饲料较少,这为养殖产业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养殖产业在春季时应做好防疫工作,坚持以预防病情为主,做好防疫措施。

1 动物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和保暖工作

1.1 猪舍的卫生措施

在猪的生长过程中,猪舍的生长环境尤为的重要,在春天到来之际,舒适的温度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场所,在小猪生长发育还未完善的情况下,容易遭受病毒的入侵,猪比较喜欢干燥的生长环境,生产不久的幼龄猪体温调节体统尚未发育完全,体表脂肪少,抗寒能力低。在冬季进入春季的季节变换中,早春的气温较低,天气变化无常,这也是病情最容易爆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饲养人员应做好病疫防护工作,对猪舍环境做消毒工作,控制病疫的传播,饲养员在春季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洁,使细菌无藏身之处。

全文阅读

地震灾区卫生知识论文

1灾民卫生防疫意识薄弱,安置点易发疫病

震区是云南省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同时当地的经济条件比较差,地震影响人口数量多,22.97万人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由于救援初期救灾安置任务急、准备时间短,在灾民安置过程中出现安置点位置选择不合适、灾民过于密集、相应配套设施不完善,尤其是缺乏厕所等卫生设施,加之灾民缺乏卫生防疫意识,极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

2鲁甸地震灾区卫生防疫保障主要措施

此次鲁甸抗震救灾,在当地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全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疾控中心的专家紧密配合,前后方联动,高效有序地开展了震后卫生防疫保障工作。(1)迅速响应,做好抗震救灾准备。鲁甸地震发生后,该院迅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家深入开展卫生防疫形势研判,与一线抗震的疾控中心密切联动,全力做好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相继召开灾情研判和救援准备会议,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紧急抽组由流调、水和食品安全、媒介生物防治等专家组成的医疗防疫专家指导组、医疗防疫救援队和整建制野战防疫队做好随时前出准备;全院积极行动,紧急筹措应急专业物资,并做好应急生产准备。(2)主动作为,深入实地,科学建言献策。地震发生后,该院迅速派出专家,携带抗震防疫物资深入抗震救灾一线,了解震区卫生防疫形势,并抽组卫勤、流行病、卫生监督、媒介生物控制、健康教育等学科的专业和技术骨干,对灾区防疫形势进行科学的快速评估,分别筛查出受灾地区和救援官兵卫生防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制订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为首长机关和地方政府提供防疫决策的专业依据。深入一线的卫生防疫专家向当地的救灾官兵、防疫队员以及安置点的医疗防疫医生、志愿者和部分灾民发放卫生防病手册,进行饮水安全、传染病防控等卫生防疫知识的宣讲普及;结合CDC防疫队前期的统计数据,对灾区的水质水源和卫生防疫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快速评估,根据考察结果提出震后灾区饮水安全保障措施和建议。(3)积极防范,科学防疫。在灾区医疗防疫系统被破坏、药材补充困难的情况下,迅速建立起传染病疫情快速直报体系,确定可能暴发的传染病种类,并做好相应药品器材的补充保障工作。进行科学的消杀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源和传播途径,防止大规模传染病的暴发。为了避免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一方面对使用的水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加强对水源的保护措施,并针对本地区存在重金属化学污染的可能性,加强对相关指标的日常检测与监测。另一方面加强饮食饮水卫生保障:对食品原材料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快速检测,把好制作、供应关,落实餐具消毒要求;加强饮水净化消毒措施,保证饮水安全。开展发热、咳嗽、腹泻等重点症状监测,严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加强灾区群众安置点等区域的厕所、垃圾点的消毒和杀虫服务,用专业知识科学界定消杀范围和药剂品种用量,确保消毒杀虫效果,又有效防止过度消杀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对灾民进行卫生防疫教育工作,使卫生防疫工作深入每个人的内心,群策群力搞好卫生防疫工作。

3启示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方积极响应、迅速应对、全力支援,各级有关部门在吸取了汶川、玉树、芦山等地抗震救灾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新措施。根据本次抗震救灾的实践,结合我院参与历次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经验,提出做好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3点启示。(1)震后迅速开展地震灾区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依托全国各地和各级疾控中心疾病监测和医学情报机构,监测灾情进展情况和地震灾区疫病信息,第一时间派出专家组赶赴一线,重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分析,掌握医疗卫生资源、地理交通状况等情况,科学制定现场防控处置整体方案,指导灾后卫生防疫救援工作。(2)采取综合防控策略、突出卫生防疫重点。借鉴我国近年执行抗震救灾卫生防疫救援的成功经验,按照“综合防控”的基本策略,重点加强消化道、呼吸道、虫媒和动物疫源性等传染病的监测预防以及水源化学污染监测,积极开展受灾群众和救援部队的卫生防病宣教和心理健康疏导工作,着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准备。(3)尽早部署卫生防疫物资的应急储备。地震发生后,前期现场救援工作重点分2个阶段,依次是人员救治阶段和临时安置阶段。进入第2个阶段后,受灾群众和救援部队对蚊虫驱避剂、饮水消毒剂、疫苗等卫生防疫物资需求大为增加,考虑到这些卫生防疫物资的生产和筹措需要一定周期,应提前做好应急生产和筹措准备工作,以保障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需要。

作者:孙宇 邱志刚 张珂 董罡 王晓明 毛军文 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

全文阅读

浅谈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与消除措施

摘要:目的 结合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免疫预防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方法 对我国传染病的免疫预防工作现状和目标进行回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免疫预防与消除措施。结果 现阶段我国免疫预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可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克服较多挑战和难题。结论 全面有效的落实免疫接种工作、完善免疫监测和监督管理、提高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并严格遵守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要求,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传染病;免疫预防;消除措施

传染病具有危害性大、传播迅速和难于控制等特点。如人们熟知的艾滋病、流脑、乙脑、梅毒、破伤风、百日咳、结核、麻疹、疟疾、霍乱等传染病。免疫预防由于可普遍提高易感人群机体免疫功能,有效抵御病原体入侵,并且便于组织和实施,因此目前是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最为关键的措施。结合我国传染病免疫预防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我国免疫预防工作的现状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免疫预防工作起步较晚,但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研究,在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防治方面获得了较大进步,使得免疫预防已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自我国开展免疫预防工作开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政府根据国情特点,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包括计划免疫前期(1950年~1977年)、计划免疫时期(1978年~2000年)、免疫规划时期(2001年~2007年)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时期(2008年~至今)等4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免疫工作的内容均存在较大差异,见表1。

2 我国免疫预防工作的目标

目前,我国处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时期,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可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

全文阅读

畜牧局动物防疫产品安全生产意见

各村委会: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全面落实各项动物疫病预防措施,提高动物防疫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全乡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根据中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我乡*年动物防疫暨畜产品安全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早、快、严、小”和“依靠科学、依靠法制、依靠群众”的原则,坚决落实“两强一打”防治措施,着力提高免疫密度和防疫质量,确保年内不发生重大的动物疫惰,推动畜牧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

二、时间安排

坚持动物免疫注射经常化,重点抓好春秋两季集中注射疫苗,春季防疫3月中旬开始,4月下旬结束;秋季防疫10月中旬开始,11月下旬结束。注射疫苗每次安排40天时间,检疫及防疫监督工作全年不间断进行。

三、工作任务

动物防疫在抓好鸡、猪、兔“三瘟”、畜禽“四虫”及其它常规疫病防控的基础上,重点放在生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炭疽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上,确保全年鸡、猪、兔“三瘟”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牛、羊、猪口蹄疫免疫标记率、禽流感注射密度、上市活畜产地检疫率、肉品检疫率均达到100%。

全文阅读

上海市某小学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一起小学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处置情况,为完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90名发病学生的疫情资料。按照《甲型HI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和《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要求进行。结果 本起疫情历时10 d,共计90人出现流感样症状,其中1人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以发热(体温≥38 ℃),伴咳嗽、咽痛等为主。所有患病学生均未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学校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轻症为主。未及时彻底隔离发病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低、学生卫生防病意识差是造成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重要原因。结论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和适时停课是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

【关键词】 流行病毒A型,H1N1亚型;流行病学研究;体征和症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511.7 R 18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71-02

2009年11月16-25日,上海市某小学先后有90名学生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确定是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现将调查处置结果报道如下。

1 疫情概况

该小学设有3个年级24个班级,共有在校学生891名,教职员工70名。学生均为走读、无校车。学校共有南楼、中楼、北楼、综合楼4栋教学楼。教师在北楼底楼教师食堂用餐,各班级在教室独立用餐。11月16-25日发生以发热(体温≥38 ℃)、咳嗽、咽痛为主要症状的共计90人的聚集性流感样病例事件,其中1名学生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发病者均为学生,无教师发病。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病例定义 流感样病例:发热(体温≥38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同时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1]。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