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免疫效果试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免疫效果试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注射与其他免疫方式比较研究其免疫效果、应激反应,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组的抗体合格率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

关键词:后海穴;免疫预防;奶牛;口蹄疫

中图分类号:S858.2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08)11-0008-03

1材料方法

1.1材料

1.1.1试验动物宜昌市夷陵区水府庙奶牛小区健康成年荷斯坦产奶牛65头。

1.1.2试验疫苗牛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100mL/瓶(浓缩苗),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批号:5232021。

1.1.3试验试剂纯化灭活口蹄疫诊断抗原,标准阳性、阴性血清,稀释液(PBS),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

1.2方法

1.2.1试验分组与疫苗接种①试验分组:选择未接种口蹄疫疫苗的健康产奶牛65头,分成4组:第1组(肌注,单次免疫):产奶牛17头,2005年9月22日单独颈部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3mL/头。第2组(肌注,加强免疫):产奶牛19头,2005年9月22日单独颈部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3mL/头,10月7日同样部位注射口蹄疫疫苗3mL/头。第3组(后海穴注射,单次免疫):产奶牛14头,2005年9月22日后海穴注射口蹄疫疫苗2mL/头。第4组(后海穴注射,加强免疫):产奶牛15头,2005年9月22日后海穴注射口蹄疫疫苗2mL/头,10月7日同样部位注射口蹄疫疫苗2mL/头(见表1)。②接种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a.颈部肌肉注射:牛接种口蹄疫疫苗时使用4cm长16号针头,颈部三角区深层肌肉注射,用量为成牛每头3mL。b.后海穴注射:注射时将尾巴拉起,找准后海穴,用碘酊和酒精消毒,将4cm长的16号针头向前向上缓缓刺入3~5cm后注入疫苗。

注射疫苗注意事项:注射器和针头应严格消毒,尽量保证一畜一针头;入针深度适中,确实注入肌肉内。

1.2.2免疫反应观测①试验期间,安排专业兽医人员记录疫苗注射后过敏反应症状、治疗方案、转归、划分应激反应类型,对严重应激反应用肾上腺素及时救治。轻度应激反应:奶牛食欲减退,产奶量下降,逐渐恢复。中度应激反应:注射疫苗后奶牛出现高热、呼吸困难、流涎甚至突然倒地等症状。②称量、记录免疫注射前后1周即2005年9月15日至9月28日每日每组的产奶量,并计算出头均日单产。

1.2.3血清采集将试验牛分别于9月22日、10月13日(第21天)、10月28日(第36天)、11月28日(第66天)、12月28日(第96天)颈静脉采血2mL/头,静置分离血清0.5mL/头待用。

1.3试验牛抗体效价测定

测定方法:本次试验牛口蹄疫抗体监测均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1]。

2结果与分析

2.1试验结果

抗体效价测定结果见表2。

从表2可见:①用口蹄疫疫苗1次后海穴注射免疫(3组)与1次肌肉注射(1组)后21d抗体检测显示牛群抗体合格率分别为79%、35%,后海穴1次免疫后第36、66、96天抗体分别为93%、64%、36%,而肌肉注射疫苗后第36、66、96天试验组牛群抗体合格率分别为53%、24%、0。②从第2组、第4组的加强免疫后第21天的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后海穴加强免疫注射组(第4组)抗体合格率达到73%,而肌肉2次注射组(第2组)为32%。在加强免疫后第36、66、96天的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后海穴加强免疫注射组的抗体合格率分别100%、93%、73%,均高于肌肉2次注射组的63%、84%、58%,后海穴加强注射免疫方式比常规肌肉2次注射免疫方式的抗体合格率高,见图1。

2.2后海穴免疫与常规肌肉免疫抗体消涨规律

口蹄疫疫苗1次后海穴注射免疫(第3组)与1次肌肉注射(第1组)的抗体合格率和免疫持续期显著低于后海穴免疫组,经差异显著性检验,差异显著(P

2.3后海穴免疫与常规肌肉免疫发生应激反应分析

在疫苗注射过程中,几乎所有牛在注射口蹄疫疫苗后出现产奶量下降、食欲减退等应激反应,在肌肉注射组(1组、2组)出现的中度应激反应数(3/36=8%),远远高于后海穴注射组(0/29=0%),后海穴注射组都只出现了轻微应激反应,从免疫前后1周奶量损失比较,肌肉注射组7d损失奶量头均5kg(1组)、5.1kg(2组),后海穴注射组注射后7d损失奶量头均1.7kg(3组)、1.5kg(4组),比肌肉注射组少损失3.3~3.6kg/头(见表3)。

从图2可以看出,后海穴注射组的奶量减少在注射疫苗后1~2d,从第3天基本恢复正常,而肌肉注射组产量恢复要缓慢很多,差不多要7d左右才可恢复正常,可见后海穴注射优于肌肉注射,免疫应激反应小。

2.4加强免疫与常规单次免疫抗体免疫效果分析

在初免后15d用相同剂量通过同一途径加强免疫1次(试验中2、4组为加强免疫组),与常规单次免疫方式相比,在2免后21d能达到较高的抗体合格率(2组达到63%,4组达到100%),并且维持的时间长,在加强免疫后96d时,2次注射的抗体合格率(2组为58%,4组为73%)明显高于1次免疫(1组为0,3组仅为36%)的抗体合格率,后海穴1次免疫与常规肌肉2次免疫相比,在免疫后21d到常规肌肉加强免疫第51天这段时间,后海穴1次免疫的抗体合格率高于常规肌肉2次免疫,但在加强免疫51d后,后海穴免疫的抗体合格率迅速下降,到加强免疫96d时,已明显低于常规肌肉2次免疫,可见2次加强免疫可以有效延长有效抗体时间(1次免疫仅能维持1~2个月的有效抗体),2次免疫可使有效抗体延长到3个月以上。

3小结与讨论

3.1口蹄疫疫苗后海穴免疫注射与肌肉注射比较

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免疫的抗体效价合格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的抗体效价合格率,穴位注射更够产生更好的免疫效果。而且后海穴注射后21d就能达到较高的抗体合格率,显著早于肌肉注射,抗体持续期也较长。验证了孟宪松的后海穴注苗有免疫增强作用的理论。后海穴注射免疫时,一是疫苗本身启动了免疫系统,二是穴位刺激亦激活了神经内分泌系统[2]。当神经系统接受到穴位刺激传来的信息时,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膜表面的相应受体而直接参与免疫调节作用。由于神经系统参与了免疫调节,缩短了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应答时间,因而缩短穴位免疫时抗体产生坚强免疫的时间,后海穴免疫不仅可降低疫苗的免疫剂量(比常规肌肉少1mL),而且还可使机体提前产生坚强免疫力和增强弱抗原的免疫原性[3],为奶牛口蹄疫疫苗注射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免疫方式,也为奶牛口蹄疫免疫降低了成本。

3.2穴位免疫与常规免疫应激反应比较

后海穴注射能显著减轻奶牛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后海穴免疫注射的安全性好,本试验中后海穴免疫注射组应激反应临床症状显著比肌肉注射组轻,没有发生中度应激反应病例。而且后海穴免疫注射组应激反应引起的奶产量损失显著比肌肉注射组少。这种应激反应主要是变态反应和炎性反应,反应程度的轻重可能与后海穴注射降低疫苗剂量有关[4],具体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总之,后海穴免疫比肌肉注射安全性好,经济实用。

3.3加强免疫与常规单次免疫效果的比较

加强免疫优于常规单次免疫效果。奶牛口蹄疫疫苗无论是后海穴注射还是常规肌肉注射,进行2次免疫3个月后仍能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即使是后海穴1次注射在免疫后3个月内抗体水平高于常规肌肉2次注射,但3个月后,2次注射的抗体水平逐渐高于后海穴1次注射[5]。试验表明:1次肌肉注射仅能维持1个月左右的高抗体水平,1次后海穴注射能维持3个月左右的高抗体水平,而后海穴和肌肉2次注射均能维持3个月以上的高抗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沈秋站,邹勇.影响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因素的研究[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1998(6):12-13.

[2]孟宪松.后海穴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C].全国兽医针刺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3.1-7.

[3]蒋圣娇,刘俊,朱亚萍.猪后海穴注射口蹄疫浓缩灭活苗的试验报告[J].当代畜牧,2002(2):8-9.

[4]曹海康,梁利雅.大面积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注意事项[J].畜牧兽医杂志,2002,21(4):45-46.

[5]张允茂,王红军.奶牛口蹄疫注苗免疫后的发病原因浅析[J].中国奶牛,1999(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