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节俭的名言

关于节俭的名言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品质的策略

“厉行勤俭节约”绝不是放在口头上,要“全面纳入课堂教学”,落实在具体实践中、体现于日常学习生活中,才能引导广大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一.让学生真正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

一方面给孩子宣讲勤俭节约的感人故事,从小树立“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树立孩子的节俭意识,必须从他们的内心深处入手,改变孩子错误的思想观念,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大意是即使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的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缕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它提醒人们要时刻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的果实。显然加强小孩子的节俭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任何一种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通过讲解古今中外节俭节约的故事,让他们明白“细水可以长流,节俭也是财富”这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通过身边一些勤俭节约的小事,可深入浅出、以小见大地理解其中的道理,使孩子明白,节衣缩食可为家庭减轻负担,节水节电可为国家节约能量,通过长期的节俭活动,真正堵住身边流失的财富。因此,有意识的选一些感人故事,并把它带入课堂,充分利用班队会活动进行宣讲,让孩子在心中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精打细算的习惯。另一方面从多种正反案例的对比中使孩子深切感受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从地球的资源危机到人类的过度消费、从父母的辛勤工作到一部分孩子的好逸恶劳、从同学中的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到好吃懒做、浪费严重,在多种案例的对比中是使孩子深切感受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勤俭节约不仅是为自己节约,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父母、他人、国家、人类奉献自己的一片关爱、一点美德。

二.从小事着手,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古人有一句名言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里讲的“小”就是小事,我们平时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小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这样的小事做起的。例如教师在通过学生爱惜书本、节约用水、不乱花钱等生活细节着手,及时引导,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就会内化成固定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发生在学生身边勤俭节约的人和事,要创设勤俭节约的育人环境和舆论氛围,以促使学生早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在各种活动和实践中形成的,因而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是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的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班主任召开“养成勤俭节约美德”的主题班会,通过讲一个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学一个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算一次身边资源浪费的数字;看一部有关勤俭节约的宣传片;做一个节约宣传员、节约监督员、节约小先锋;比一比节约金点子;制定“班级节约制度”、制作“班级节约箱”等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勤俭节约的观念,争做勤俭节约的好少年。学校经常举办“勤俭节约名言警句”书法展;“节约金点子”手抄报展;“校园节约三十六计”短文展;“废品小制作”展览;建立“学校节约制度”,节约环保回收站等,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还可以把“勤俭节约”和少先队的有关活动有机结合。如: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把自己积累的零用钱捐给学校的红十字基金会;开展“手拉手”的捐书活动,把自己看过的优秀书刊捐给其他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开展小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书画展及夏令营等活动。同时倡导学生不比阔气。

四.家校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

全文阅读

节俭教育须“入心”

【关键词】节俭教育入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52-01

当前,很多学生不愿过“苦日子”,不想干体力活,不懂得节俭,讲排场、比阔气,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少数学生甚至当起了校园“大款”。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节俭了呢?这与学校节俭教育模式僵化与脱离实际,不能撼动学生的心灵,无法把节俭的观念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有很大的关系。笔者认为,学校的节俭教育从内容、模式到方法都应该不断创新,使节俭教育更有时代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节俭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让节俭观念“人心”。

一、营造节俭的校园文化环境,“润物细无声”

其实,学生并不是不懂得勤劳节俭的道理,只是当所谓的“时尚”充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看到其他同学穿着时髦、大把花钱的时候,自己的节俭像丑八怪一样不敢露面,不少学生不由自主地充起“胖子”来。只有当节俭成为一种公共的校园风尚时,学生才不会觉得节俭是寒酸丢人的,相反会觉得挥霍浪费才是可耻的。节俭的风尚来自于节俭的文化环境,节俭的校园文化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举一动。如何营造出这样的环境呢?首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全方位、全天候地宣传艰苦节俭的理念,抨击、批判校园中存在的畸形消费、奢侈浪费的现象,形成“艰苦节俭光荣,奢侈浪费可耻”的强大舆论氛围。另外,开展各项教育活动要贯穿艰苦节俭观念。例如,有的学校举办“勤俭节约名言警句”书法展,“节约金点子”手抄报展,“校园节约三十六计”短文展,“废品小制作”展览;有的学校组织评选“建设节约型校园金点子奖”,建立‘节约环保回收站”,组织学生“节俭用餐劝诫队”……这些活动有利于形成艰苦节俭的校园主流文化环境。

二、发挥榜样力量,“不令而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平时,笔者经常给学生讲伟人、名人的节俭故事,如讲一件睡衣穿20多年、补过73次的故事,讲明太祖朱元璋摆宴“四菜一汤”的故事,讲比尔·盖茨用三道普通菜为主席接风洗尘的故事……作为教师,在节俭上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节俭教育的效果会事半功倍,讲一千遍道理,不如做个示范,高喊一万遍口号,比不上带头行动。有一位60多岁的老教师,为了教育学生节约,将学生扔进垃圾桶里的饼拣起来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吃了。学生看了这一幕目瞪口呆,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笔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非常注意自身的一举一动,务求在节俭上给学生做好榜样:粉笔头要全部用完;在备课本上写教案时总将字写得小而密,当有学生把未用完的练习簿丢弃的时候,笔者便把自己的备课本展示给学生看。

三、强化生活体验,“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全文阅读

学习活动中的“俭”之德

“俭”虽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华传统美德之一,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俭”的理解还仅限于“节用、爱物”这样的认识,而对更深层次的人际交往中的“节制与自我约束”等思想内涵往往认识不足。本文通过对“俭”的释义,进一步阐释了“俭”的思想内涵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探寻了“俭”的涵义;其次阐述了如何认识并做到“俭”;第三部分是通过对具体例子的探讨,揭示了“俭”之美德在学习活动中的意义与价值;第四部分是结束语。

关键字:俭;节制 ;学习者;自我约束

导 言

《论语•学而》里有一段话。“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意思是说,子禽(孔子弟子,名陈亢)问子贡:“先生(孔子)每到一处,就一定能了解到那里的朝廷政事,是自己打听来的,还是别人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是靠温和、善良、庄敬、节制、谦逊的态度得来的。” 这里是说,有求于人,请求别人指点或帮助时应有温、良、恭、俭、让的态度。能做到这五个字,别人对你的帮助,既是你请求的,也是人家心甘情愿主动给予的了,这既符合“仁”的要求,也符合“礼”的规范,这样一种思想对于一个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从如何做一个有效的学习者的视角,探讨五德之中“俭”之美德在学习活动中的意义与价值。

一、“俭”之释义

“温、良、恭、俭、让”当中,对这个“俭”字的解释出入最大。很多辞书,包括《现代汉语词典》这样的权威辞书,对“俭”也只取“节俭”之义,而忽略其他。我觉得把《论语•学而》里说的“俭”说成是“节俭”、“节省”,则与原意相去甚远了。实际上,古汉语里“俭”是个多义字,首义为“约束、限制、节制”。宋代大儒朱熹的曾解释说:“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让也”(《四书集注》)。也就是说,不应该是“节俭”,而是“约束、节制”。我认为这种解释更符合原意。这里说的“俭”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对自己的情绪、感情和欲望加以约束,限制和节制,而不是事事以我为中心,为所欲为,傲慢无度,这样才会有一个能够营造彼此包容、和谐宽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俭”之美德不仅为儒家所称道,也为道家所珍视,老子曾言“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不仅把“ 俭” 列为三宝之一, 而且还讲了为什么要奉行“ 俭”, 他说“慈, 故能勇;俭, 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 故能成其长。”这说明把握了“俭” 才能做到宽广, 为人做事的各方面条件皆优裕而留有充分的余地。

二、“俭”之体认

全文阅读

浅谈小学生勤劳节俭美德的培养

[摘 要] 社会在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具有其时代特征:我们的目标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我们除了不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积极进取、自立自强、乐于助人、宽厚待人等方面的品德教育,还更需要加强对学生责任心,集体观念,特别是勤劳节俭的教育。

[关键词] 勤劳节俭;美德;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33-1

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从小培养学生勤劳节俭是非常必要的,今天培养孩子节俭是为了他们明天的成长。浅谈自己对小学生勤劳节俭的美德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认识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简单的说教对他们是不起作用的,或者说收效甚微,过一段时间又反复了。我们可以利用班会、晨会和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并把这一点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师是学生的崇拜者,又是学生的直接模仿者,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我们教师应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就先要做到。古代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应该是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却生活俭朴,反对奢侈。一次,他见女儿穿了一件用翠羽装饰的短袄,就命令她脱去,以后不许再穿。在他的影响下,一时节俭的风气举国盛行。封建时代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现在。只要教师以身作则,就能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行动中感受到勤俭节约品质的可贵,从而激发他们积极行动,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全文阅读

节俭style

同学们,你还在跳“江南style”么?太out啦!现在最流行的,是“节俭style”。比如 “光盘行动”、“绿色达人”、“创建节约型校园”等等,好多名目呢!在校园里,最常见的就是水电浪费。我们一起来看看,校园的节俭是否有自己的style。

俗话说,“水是生命的源泉”,“电是发展的杠杆”。当前,我国一方面面临水电资源短缺的困扰,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严重的水电资源浪费现象。有水当思无水之苦,有电当思无电之痛……如果说干旱是缺水缺电的“天灾”,那么比“天灾”更严重的则是“人祸”。随处可见的人为的浪费水电,是缺水缺电的直接原因,更是我国水电资源的头号敌人!说到节约水电的重要性,似乎每个人都能说出几条理由来,可是当注意观察身边的同学,却发现,节约水电的意识还需要加强。

上课时,晴天甚至阳光刺眼,教室仍然开着所有的照明灯;晚上自习课结束,教室里同学都已经走光了,整个教室的灯却依然亮着;值日生洗拖布,将水龙头开到最大,将拖布放到水龙头下面,人却离开了;排队洗手,前一个人洗完后,不随手关水龙头……诸如此类的浪费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以下是问卷调查结果:

1您身边浪费水的现象严重吗?

A.经常看见 (39.9%) B.很少看见 (49.3%) C.几乎没有 (10.7%)

2当您看见浪费水的现象时,您会?

A上前制止 (57.1%) B不理不睬 (2.6%) C想制止,但不好意思 (40.3%)

全文阅读

浅谈小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

当前全社会都提倡节约,要创建“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但是现在我们祖国的花朵――小学生,在节约的行为和意识上却是极不容乐观。无论是从社会的发展角度,还是从学生的素质培养角度来看,我们都应该义不容辞地在孩子成长初期培养他勤俭节约的意识,让他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一、积极宣扬民族传统,继承优秀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战国思想家墨子提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到三国军事家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个学期,我们开展了多次与宣扬节俭有关的班会活动。在“勤俭节约的名言你知多少”中,课前先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查阅相关名言,课上学生自由分享后,我再用幻灯展示一部分,然后让学生熟读成诵。在节俭主题的“讲故事大赛”中,通过学生讲故事、老师讲故事,让学生能真正从中体会到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家宝。

二、结合国情进行教育,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只要你用心观察,处处都是教育资源,我们应充分挖掘现代社会中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八荣八耻”教育走进班级、走进课堂、走进活动:在教室的墙上张贴 “八荣八耻”的座右铭或宣传画、举办一次“八荣八耻”主题班会活动、编写传唱一首关于“八荣八耻”的新童谣,让学生熟读成诵……

三、真正认识节俭意义,合理利用有限资源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中国的资源不是用之不尽的。在《地球是我家,合理利用她》主题班会中,我先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水电的重要价值;接着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水,会出现什么情景?学生发言后,我出示各种因为旱灾、没有电而出现的情况(新闻图片),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没有水电,“寸步难行”;然后出示数据,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水电资源问题……

四、多让孩子参与劳动,体会成果来之不易

全文阅读

餐饮文化

论文关键词:节俭餐饮文化

论文摘要:餐饮浪费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与优良的传统文化相背离的种种餐饮浪费陋俗,是建设节俭型餐饮文化的大敌,因此,营造积极向上的节俭型餐饮文化是建设节俭型餐饮乃至节俭型社会的基础。

餐饮消费是人们的日常消费行为,它既是人们的个人消费行为,也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然而,指导人们日常消费行为的却是一种理念,是属于文化的东西。

一、节俭型餐饮文化的提出

一般理解意义上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礼仪制度、行为方式等物化的精神,餐饮消费就列于其中,因此,社会上就出现了餐饮文化这个名词。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从而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于是,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特定的民族文化,它在实际生活中影响着人们行为。在我国,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的概念自古就有。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在他的《戒子书》中曾谆谆告诫后人:“勤以修身,俭以养廉”,把“勤俭节俭”提高到了一个人的人生修养的高度;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朱用纯在他的《治家格言》(亦称《朱子家训》)中如此警示子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更是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人们衣食来之不易,应当生活节俭。唐朝李绅的著名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是从情感的角度来打动读者珍惜粮食的心。我国古代这些箴言,已经在人民大众中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从消费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追求,特别是在我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激励下,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励和肯定,这无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但由于我国曾长期处在物资短缺和严重短缺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改革开放后物质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一些人的节俭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错误地认为,以前的节俭是物质短缺下的不得已行为,现在情况改善了,就用不到再提倡节俭了。更有甚者,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出于逆反心理的作用,疯狂地掀起了一股不正常的挥霍浪费之风,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腐败性消费等在社会上得到了泛滥,这种情况在餐饮消费方面也不例外。18.8万元的年夜饭、36.6万元的满汉全席,更有甚者把食用珍稀野生食品当成一种身份、地位和特权的象征,从而形成一种所谓的“奢华时尚”。由于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政策的约束,这股不正常的风气受到了许多人的羡慕和追捧,不断在蔓延。这是令人可叹的一幕。这种情况也侵入了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的餐饮节俭意识正在逐渐淡化。随便走到哪个餐馆,都会发现“吃一半倒一半”的现象,有些菜甚至只动了几筷,就整盘倒掉;在学校里,食堂的泔水桶每天都有大量吃剩的馒头和米饭;在住宅楼的垃圾箱内,由于被扔掉的精米和白面也屡见不鲜,等等。

然而,中国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严重的餐饮浪费与中国的国情完全背离。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节俭型餐饮文化,是唤起人们的节俭意识,实现节俭型餐饮最有效、最可行的措施。要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我们消费的每一样食物都是来之不易的,即使我们的消费是合法的,但是浪费仍然是可耻的。一个不懂得珍惜辛勤劳动果实的民族是没有良好文化修养的民族。要大力倡导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消费、文明消费,才是生活中的新时尚。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都从自我做起,从节俭每一粒粮食做起,人人节俭的风尚就会盛行开来,就会产生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效果,最终在社会上形成节俭型文化。同时,餐饮节俭的好风尚还会影响到其它各个领域,对建构节约型社会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全文阅读

廉洁修身的美德作文1200字

今天,我读了《廉洁修身》这一本关于青少年修身养性的书。读后,我深受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一名好少年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让、自省自律、遵纪守法……其中,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诚实、守信、节俭。因为我觉得这三点对于青少年很重要。

说起诚实,这本书中《司马光卖马》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知识渊博还精通音乐,律历,天文等。这篇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司马光想把他的马卖了,还把马的老毛病告诉买主。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很傻,因为这样,那匹马就不能卖个好价钱了。不过,他说的一句话使我万分敬佩他,他说:“一匹马卖钱多少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做人必须诚实守信,这是很重要的。”听了这句话,难道你不会对司马光佩服得五体投地吗?我就会。司马光这种诚实的品质多么可贵。我们要学习司马光这种品质,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我们都要有这种好品质。

但是,我发现周围还是有许多人没做到。例如,在我们班上,老师在评讲练习题,询问同学们是否做对时,有某些同学明明做错了,却说自己做对了来瞒老师,为的是使自己不会没面子,就连我偶尔也会。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再也不会干出这种愚蠢的事了。可不是吗,为了面子而回避错误,是多么虚伪好笑的行为。你们呢,是不是跟我一样,再也不会干了,再也不说谎了?谎言再美丽,总是谎言,终究还是会穿帮的。所以,我们要养成诚实的好习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表里如一,做一个诚实的人。

说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我们班一些同学借了另一位同学的东西,说好明天还,但那些同学却拖了一天,一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学期……说什么守信,严重失信了!同学们,我们不但要诚实,也要守信。宋代词人王安石曾说过“一言为重百金轻。”这一句话,意思是说,言重金轻,诚信为本,说明遵守诺言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做到言而有信。自觉践行诺言。作为一名好少年,节俭也是应该具备的品质。司马光说过“由俭入奢易,有奢入俭难。”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少年,我们要懂得节俭。现在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这是使人感到高兴的事。生活水平提高了,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更要坚持节俭这一传统美德。长辈常教育我们不能铺张浪费,可是我却看到一些同学买一罐汽水,才喝了三分之二,就扔进垃圾桶了,他不觉得心疼,我倒觉得心疼。你想想,假如一罐汽水三元钱,那么三分之一的汽水就是一元钱,如果浪费了一万次,就是一万元了,如果把这笔惊人的数目换成资金捐给贫困山区,那该有多好啊!如果继续那样浪费的话,就算国家再富裕,早晚也得坐吃山空的,也会像旧社会一样,甚至更贫穷落后的。难道你们想这样吗?!我知道大家都不想,所以,我们要养成节俭的好品质。

总之,读了《廉洁修身》这一本书,使我受益无穷,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所以,我们从小起,要诚实、守信、节俭……做一名知荣辱,树新风的新时代好少年,立志向,接好班,为国家的未来做贡献!

我们要把传统美德记在心!

全文阅读

传统美德在我心——读《廉洁修身》有感作文1200字

今天,我读了《廉洁修身》这一本关于青少年修身养性的书。读后,我深受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一名好少年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让、自省自律、遵纪守法……其中,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诚实、守信、节俭。因为我觉得这三点对于青少年很重要。

说起诚实,这本书中《司马光卖马》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知识渊博还精通音乐,律历,天文等。这篇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司马光想把他的马卖了,还把马的老毛病告诉买主。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很傻,因为这样,那匹马就不能卖个好价钱了。不过,他说的一句话使我万分敬佩他,他说:“一匹马卖钱多少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做人必须诚实守信,这是很重要的。”听了这句话,难道你不会对司马光佩服得五体投地吗?我就会。司马光这种诚实的品质多么可贵。我们要学习司马光这种品质,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我们都要有这种好品质。

但是,我发现周围还是有许多人没做到。例如,在我们班上,老师在评讲练习题,询问同学们是否做对时,有某些同学明明做错了,却说自己做对了来瞒老师,为的是使自己不会没面子,就连我偶尔也会。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再也不会干出这种愚蠢的事了。可不是吗,为了面子而回避错误,是多么虚伪好笑的行为。你们呢,是不是跟我一样,再也不会干了,再也不说谎了?谎言再美丽,总是谎言,终究还是会穿帮的。所以,我们要养成诚实的好习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表里如一,做一个诚实的人。

说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我们班一些同学借了另一位同学的东西,说好明天还,但那些同学却拖了一天,一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学期……说什么守信,严重失信了!同学们,我们不但要诚实,也要守信。宋代词人王安石曾说过“一言为重百金轻。”这一句话,意思是说,言重金轻,诚信为本,说明遵守诺言的重要。所以,我们要做到言而有信。自觉践行诺言。

作为一名好少年,节俭也是应该具备的品质。司马光说过“由俭入奢易,有奢入俭难。”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少年,我们要懂得节俭。现在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这是使人感到高兴的事。生活水平提高了,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更要坚持节俭这一传统美德。长辈常教育我们不能铺张浪费,可是我却看到一些同学买一罐汽水,才喝了三分之二,就扔进垃圾桶了,他不觉得心疼,我倒觉得心疼。你想想,假如一罐汽水三元钱,那么三分之一的汽水就是一元钱,如果浪费了一万次,就是一万元了,如果把这笔惊人的数目换成资金捐给贫困山区,那该有多好啊!如果继续那样浪费的话,就算国家再富裕,早晚也得坐吃山空的,也会像旧社会一样,甚至更贫穷落后的。难道你们想这样吗?!我知道大家都不想,所以,我们要养成节俭的好品质。

总之,读了《廉洁修身》这一本书,使我受益无穷,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所以,我们从小起,要诚实、守信、节俭……做一名知荣辱,树新风的新时代好少年,立志向,接好班,为国家的未来做贡献!

我们要把传统美德记在心!

全文阅读

节俭型餐饮文化研究

摘要:餐饮浪费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与优良的传统文化相背离的种种餐饮浪费陋俗,是建设节俭型餐饮文化的大敌,因此,营造积极向上的节俭型餐饮文化是建设节俭型餐饮乃至节俭型社会的基础。

关键词 :节俭 餐饮 文化

餐饮消费是人们的日常消费行为,它既是人们的个人消费行为,也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然而,指导人们日常消费行为的却是一种理念,是属于文化的东西。

一、节俭型餐饮文化的提出

一般理解意义上的文化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礼仪制度、行为方式等物化的精神,餐饮消费就列于其中,因此,社会上就出现了餐饮文化这个名词。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从而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于是,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特定的民族文化,它在实际生活中影响着人们行为。在我国,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的概念自古就有。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在他的《戒子书》中曾谆谆告诫后人:“勤以修身,俭以养廉”,把“勤俭节俭”提高到了一个人的人生修养的高度;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朱用纯在他的《治家格言》(亦称《朱子家训》)中如此警示子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更是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人们衣食来之不易,应当生活节俭。唐朝李绅的著名诗《悯农》:“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更是从情感的角度来打动读者珍惜粮食的心。我国古代这些箴言,已经在人民大众中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从消费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追求,特别是在我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激励下,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励和肯定,这无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但由于我国曾长期处在物资短缺和严重短缺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改革开放后物质的丰富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一些人的节俭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错误地认为,以前的节俭是物质短缺下的不得已行为,现在情况改善了,就用不到再提倡节俭了。更有甚者,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出于逆反心理的作用,疯狂地掀起了一股不正常的挥霍浪费之风,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腐败性消费等在社会上得到了泛滥,这种情况在餐饮消费方面也不例外。18.8万元的年夜饭、36.6万元的满汉全席,更有甚者把食用珍稀野生食品当成一种身份、地位和特权的象征,从而形成一种所谓的“奢华时尚”。由于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政策的约束,这股不正常的风气受到了许多人的羡慕和追捧,不断在蔓延。这是令人可叹的一幕。这种情况也侵入了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的餐饮节俭意识正在逐渐淡化。随便走到哪个餐馆,都会发现“吃一半倒一半”的现象,有些菜甚至只动了几筷,就整盘倒掉;在学校里,食堂的泔水桶每天都有大量吃剩的馒头和米饭;在住宅楼的垃圾箱内,由于被扔掉的精米和白面也屡见不鲜,等等。

然而,中国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严重的餐饮浪费与中国的国情完全背离。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节俭型餐饮文化,是唤起人们的节俭意识,实现节俭型餐饮最有效、最可行的措施。要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我们消费的每一样食物都是来之不易的,即使我们的消费是合法的,但是浪费仍然是可耻的。一个不懂得珍惜辛勤劳动果实的民族是没有良好文化修养的民族。要大力倡导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消费、文明消费,才是生活中的新时尚。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都从自我做起,从节俭每一粒粮食做起,人人节俭的风尚就会盛行开来,就会产生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效果,最终在社会上形成节俭型文化。同时,餐饮节俭的好风尚还会影响到其它各个领域,对建构节约型社会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