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摘抄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摘抄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胸中有丘壑,妙笔点染之

摘 要: 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性的材料,不仅是考场作文的源头活水,而且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有序地进行素材积累,时时更新素材库。有效积累既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促使他们养成了思考辨析的习惯,又锤炼了他们的思想,为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 素材 时代感 课外摘抄 有序训练

一、高考作文的时代性特点

高考作文始终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中之重,纵观高考作文,时代感是它的显著特点。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人才选拔性考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高考作文题的价值性就体现在这一点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考作文题,应该是一个个反映时代特点的镜子,从这面镜子里,照出了时代世相。也可以说,高考作文反映一种引导当代青年关注时事、社会、民生的新导向。

以福建高考作文为例,从2008年的情景作文“果汁、咖啡、矿泉水三种饮料的选择”到2009年的半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摇 ?摇?摇?摇”,再到2010“作家格林兄弟的故事”,每一年的题目总能让人找到与当时社会热点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现象背后的原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道德中那些美好的部分,凸显传统文化的软实力。这,也是新时代高考高分作文写作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力。

二、高中学生积累的现状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文教学算是语文教师教学中最头疼的事。怎样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又最不容易找到答案的课题。时间紧,任务重,语文学科在各学科中处在艰难的狭小空间。作文,更是横亘在学生心间的一个坎,渴望作文得高分,又不想花太多时间在积累和阅读上,这是绝大多数高中学生的共同心理。积累贫乏,语言干涩,内容单薄是高中生作文中的共病。在学生的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出现频率较高的事例有:司马迁写《史记》,韩信忍胯下之耻,苏武牧羊……近年来“感动中国”的人物,如丛飞、邰丽华等。这些素材用得太多太滥,学生写起来到处贴标签,生搬硬套,没有灵感。那么,怎样使议论文论据丰富而多样呢?怎样让学生对素材积累感兴趣?这是我面临的困惑。

三、激发兴趣,开展必要有序的摘抄训练

全文阅读

谈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摘 要:写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文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成绩。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写作课堂上,不少小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水平有限,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包括错别字、用词不当和语句不通顺等。笔者针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所呈现的问题做深入研究探讨,制定了一些方法策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希望对众多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提高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有效方法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是学习一切学科知识的基础,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之一。面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多个问题,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刻不容缓。这就要求教师多思考、多分析、多研究,从多个方面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一、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1.日常积累写作材料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想加强写作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从积累写作材料做起。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意识到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性,所以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会采取多种措施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像写日记,摘抄优美语句,增加阅读量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日记,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只是注重日记的布置和检查,却没有指导学生该如何写日记、写什么类型的日记效果更好等。日记并不是一篇完整的作文,教师只需每天指导其中一点就可以了,例如今天可以指导学生描述天气变化,明天指导学生描写景物,接下来指导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等。其次是摘抄,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只是让学生每天完成摘抄任务,但是对摘抄的质量和内容并没有具体要求,从而降低了摘抄的效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摘抄,对摘抄内容或主题做出明确要求,例如今天摘抄成语,明天摘抄句子,后天摘抄段落等,或者是今天摘抄抒情的材料,明天摘抄叙事的材料,后天摘抄的景物的材料等。学生们经过日积月累的素材搜集,为提升写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生活是灵感的源泉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为了快速实现效果,会强化训练学生的写作模式或套路,让学生对一些名言警句或美文佳句进行死记硬背,希望借此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很好,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效果一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能过于重视学生的写作模式或套路,加强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认知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灵感才是关键。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感受生活,在具体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例如,教师总是批评学生,也许方法不当,但是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加优秀出色;家长控制学生的零花钱,是对其健康成长的负责;同桌之间互相帮助,同学之间一起劳动、学习,是团队意识的体现。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并且生活是写作灵感的源泉。

全文阅读

让学生先“厚积”再“薄发”

摘 要: 作者针对中学生写作时语言贫乏、平淡、枯燥的现状,在总结自己具体指导学生写作经验基础上,提出“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语言的方法。

关键词: 中学生 写作训练 循序渐进

《新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写作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语言表达在高考作文中的重要作用。语言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是要打一场持久战的,而且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积累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当今高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相当容易,因此极易养成懒惰的习惯,对于成功只想走捷径,只注重于方法技巧的获得,更忽视了自己努力积累知识的重要性。试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六大文学巨匠“鲁、郭、茅、巴、老、曹”哪一个不是从“私塾”走来,经过长期的背诵积累而让自己的语言达到“自成一家”的境界的。鉴于中学生的这种现状,我在高一阶段重点训练学生的积累能力,并且分下面两种积累方式。

(一)直接摘抄式。

我要求学生平时见到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句子,要随手记录下来。因为只有日积月累,才会有字字珠矶、句句经典的表达。不过摘抄的句子前提一定是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因为只有产生共鸣,记忆才会深刻,才会在写作时让这些句子及时浮现在脑海中。否则便会出现“摘抄做了几大本,一旦写作一句也用不上”的尴尬现象。另外,教师遇到了好的句子也可推荐给学生,但一定要带领学生理解这个句子,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含义,真正喜欢它。只有这样好词句才能进入他们的心中,化为记忆中永恒的东西。

(二)加工摘抄式。

全文阅读

立足语文根本,三年科学规划的高效教学策略

语文科是工具性、人文性学科。语文素养的提升、情感审美的熏陶,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记》言:“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缺乏规划必致低效甚至无效。唯有围绕各个知识能力板块,建立在“听”“说”“读”“写”等根本能力的基础上,胸中有大局观念,三年一盘棋,科学地进行宏观规划,才能避免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构架起一座循序渐进系统提升的通往高效教学的登云梯。

一、课前演讲分享知识——能说会道的小舞台

叶圣陶先生提出,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教师若抓住“说”的“总枢纽”,就能带动语文教学全局。课前三分钟演讲,就能提高学生说话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促进阅读,开阔视野,锻炼胆魄。破除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舞台,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但若缺乏规划,效果会大打折扣。就初中三年学情,可大体加以规划:

1.初一:短小故事、热点新闻,兴趣至上。学生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的跨越,部分学生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语文水平较弱。演讲内容侧重于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主要为小故事、小新闻等。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简明扼要表达的能力。

2.初二:精短美文、哲理散文,有读有析。进入了初中角色,语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还没有中考的严峻压力,这个阶段是拓展阅读,提高语文素养的最好时段。演讲内容主要为精短的美文,哲理散文。这能培养学生赏析短文的能力。

3.初三:专题积累、精品论据,服务中考。面临中考,需要更直接地为考试服务,积累丰富作文素材,增加语文积淀,促进学生厚积薄发。演讲内容主要为精品论据,如伟人事例,时新社会热点等。素材的积累,能让学生作文言之有据,内容丰富。

演讲素材主要来自学生。为让内容更精彩,学生须先广泛阅读,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每月应适当推荐些素材内容。亦可通过师生点评,督促演讲保持良好的质量。学生每学期有四次以上机会,在锻炼中胆量大增,说得更流利了,学生表演欲望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他同学在“听”中收获知识。在互动交流中,课堂气氛大为活跃。

二、统筹安排阅读训练——零存整取的集训地

全文阅读

合作课堂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其中“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起着支柱作用。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热爱写作,练就扎实的写作功底,并使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写出符合基础等级,进而能够获得发展等级分数的作文。我校现在实行的合作课堂模式,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应该在指导思想和实践操作方面,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在这里,我重点要谈的是作文教学中的课前和课后功夫。

一、指导学生养成搜集写作素材的习惯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考的都是新材料作文,而新材料作文题所选文体,最受评卷老师青睐的是议论文。议论文要求学生要有事实论据。所以,学生平时必须搜集写作素材,考试时才能做到“锅里有米,心中不慌”,论据随手拈来,运用自如。

1.内容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可见可供搜集并写入文章的事物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为避免多数人选同一事例,在指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时,首先,要求首选古今中外名人事例。所选事例还必须新颖、与众不同。其次,强调学生多搜集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人物事迹,包括课文中的人物和作者,如司马迁、刘邦、项羽、刘备、马谡、诸葛亮、鲁迅、史铁生等。这些人物的事迹可适用于很多选材立意。再次,指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搜集和研究,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具有时代性。这个途径可让学生从报纸和电视上获得。我在班里经常向学生强调要多读书看报,在课堂上还不时拿报纸上的文章来举例,并作点评。还有就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里的时代英雄模范。我布置学生记下英雄模范的事迹,并写出可适用于哪一类主题的作文。

2.做法

合作课堂分九组,我就把作文素材内容分为九类。这九类分别是爱国主义、远大理想、传统美德、奉献精神、弘扬正气、为人处世、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个人家庭集体、环保和世界。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素材的系统搜集工作。我把这个工作完全放手给学生,分任务让每一组搜集一类素材,成块状搜集材料,也可以隔一段时间轮换一下。教师只负责审定材料并组织学生交换学习。

二、作文讲评课让学生修改再写,写有所得

全文阅读

有效摘抄之我见

摘 要:有效摘抄就是历经筛选、吸收后的摘抄,是提高智慧、触发灵感的摘抄,是有目的、注重实效的摘抄。实施有效摘抄,可以让学生吸收精华,升华智慧,撞击灵感,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知识水平。该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有效摘抄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有效摘抄 步骤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4-0057-02

作者简介:吴美玉(1968―),女,江苏张家港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张家港市鹿苑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细述了古代学子为了学习勤奋摘抄的故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而随着出版业和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摘抄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笔者以为摘抄对于帮助学习、积累知识,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新课改形势下,怎样才能使摘抄这种古老的学习方法再放异彩呢?笔者以为注重摘抄的实效性,实行有效摘抄,定能彰显摘抄的魅力。

一、有效摘抄的概念与意义

有效摘抄是历经筛选、吸收后的摘抄,是提高智慧、触发灵感的摘抄,是有目的、注重实效的摘抄。

1.有效摘抄是筛选、吸收后的摘抄

全文阅读

开辟另一片风景 培养写作中“摘抄札记”的意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写文章不能缺少材料;学生写作中面对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没有东西可写,下笔枯涩,痛苦万分。其次是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看似满眼满耳都是信息,其实心中只有破碎的、浮掠的影子,真正需要用时,这些浮掠的影子起不到任何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写作材料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材料积累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写作材料“摘抄札记”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在作文教学中,分三轮进行“摘抄札记”的训练指导,为作文教学开辟另一片风景。

第一轮:君子动口,更要动手。广泛阅读,随时摘抄,抄课文,抄报刊,抄经典。摘抄中注意学习材料中的观点、见解、感情、好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跑、多想、多抄、手脚并用;规定每周两次摘抄作业,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勤于摘抄积累的习惯。

进行摘抄训练的时候,要尽量与课文学习勾连起来,这种“切问近思”的方式,学生容易上手,容易尝到甜头。依据原文“提要钩玄”,加以剪裁和改写,以提高写作能力。我借鉴了这种方法,经常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进行“内容提要”,借此提升他们的转述力和概括力。学习戴望舒的《雨巷》后,我让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合理想象,写《雨中邂逅》的场景,很多学生都能找到课文中典型的,有意义的场景来合理运用,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材料是有品质的,是有讲究的。在指导学生摘抄札记的过程中,通过展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辨别好材料的“品质”,注意三个标准:信、效、深。所谓“信”就是真实可信,没有硬伤;所谓“效”就是观点要具备有效性和典型性;所谓“深”则是指材料有一定的意义高度。

第二轮:不仅搜集材料,而且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常用的加工整理的方法有加点评、加批注、写感悟、加标题等;使学生重视“事类”材料,养成概括萃取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化用,把材料组合加工“嫁接”到自己的文章中。

我经常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印发给学生,进行摘抄和训练。我曾印发《读者》的多篇卷首语,让学生概括萃取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学生分别提炼出“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坚持”“成熟,从不抱怨开始”“分享信任的时刻”“那点痛算什么”“善良是一种传染病”等精彩的标题,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第三轮:进行专题研究式摘抄,即根据自己平时的阅读兴趣,选中几个自己喜欢的大家,从生平、思想、贡献、地位、名言、轶事等诸多方面展开研究,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增加所积累材料的思想文化内涵。

我有个学生酷爱《论语》,高中三年时间里他多次阅读《论语》,对《论语》非常熟悉,无论什么作文题目,他都喜欢化用《论语》中的材料,而且每次得分都不低。2014年高考中,他在作文中再次使用《论语》材料,获得高分,这对我很有启发,后来我在教学中采用专题阅读引导写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式摘抄,不仅使学生占有了丰富的材料,还拓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品味。

全文阅读

作文教学必须落实三个“同步”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写作文主要碰到两个难题:没有内容可写,有了内容也不会写。语文教师常规的方法一般是:首先要求学生重视积累,接着带领学生学会观察,然后指导学生具体写作。虽然语文教师就上述三个方面苦心指导,但多数情形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于上述各项工作单一进行,无法形成整合效应。我认为,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落实三个“同步”:

一、积累与运用同步,让学生学以致用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督促学生随时把佳词妙句摘录下来是破解学生作文咬笔难题的方法之一。尽管摘抄好词好句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说人人皆知,但还是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摘抄,并与运用同步。

1.通过佳作赏析,在语境中让学生识别佳词妙句。虽然现在书店中有现成的佳词妙句书籍可买,其实低年段的学生很多根本不知道哪些属于佳词妙句,为何书中所罗列的这些词语、句段是优美的。而事实上许多教师包括家长都会对学生提出摘抄或背诵佳词妙句的要求,但却很少能对学生进行摘抄方面的具体指导,结果导致学生盲目地摘抄或背诵相关词句,既费时又费力并进而可能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鲜活的语言环境,在欣赏范文佳作时有意识地对佳词妙句进行讲解,通过提供范文示例让学生知道怎样的词句才算好词好句,如成语、比喻句、拟人句、细节描写等,只有这样,摘抄才有针对性与价值性。

2.定期检查交流,在规范中让学生养成摘抄习惯。虽然要求学生摘抄佳词妙句看起来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但真正能坚持摘抄并且养成习惯的学生却很少,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老师总认为这是学生自己的事,用不着由老师来指导与督促。其实,摘抄也是大有学问的,摘抄什么内容、怎样进行摘抄、什么时候摘抄等都是需要注意的。应该建议学生首先摘抄课本里的词句;再是摘抄课外阅读文章中的词句;最后才是摘抄佳词妙句汇编中现成的词句;还可以建议学生将摘抄的词句适当进行分类,可以先按字词类、语句类、语段类摘抄,而在字词类摘抄中可按双音词、三字词、成语来摘抄,语句中又可按修辞句与非修辞句摘抄等。同时,为激发学生摘抄的兴趣,可以搞一些与摘抄有关的评比与展示活动,并且为了让学生养成每天摘抄的习惯,要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

3.提供使用机会,在运用中让学生掌握佳词妙句。摘录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因此,要竭力鼓励学生进行语段仿写,或者进行连词写话。连词写话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词语,促使学生正确理解词义,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的能力。再是在学生写话与作文前,提前提醒学生根据初定的作文主题或材料,翻看积累起来的相关的佳词妙句,如要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就让学生先翻看一下与心理活动相关的词句或语段。当学生写作文想不出可运用的词语时,允许学生拿出“好词好句本”翻看,从中选择恰当的词语,这不仅让他们在运用中记住这些词句,还让他们学会词语辨别的方法,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脑海中就有了许许多多典范的语言材料。

二、观察与记录同步,让学生边看边记

怎样引导学生在感受作者细腻、风趣的笔触之余学会自己观察、自己写作,一直以来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实践证明,只有教会学生细细观察、细细品味,同时学生又能绘声绘色、绘形绘神,自然能写出鲜活的文章来。

全文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自觉性

[摘 要] 作文教学应让学生获取种种感受,体验种种情感,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并最终能用文字表达出来。本文从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态度,良好的阅读摘抄习惯,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发表见解的习惯;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批改和讲评方式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等方面,阐述培养学生的写作自觉性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写作态度;阅读摘抄;感受生活;发表见解;开放性批改讲评

作文是作者的文化底蕴、文学素养,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生活感悟的真实反映。因此,作文教学的目标应让学生获取种种感受,体验种种情感,提出种种见解,转化种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并能用文字表达出来。绝不能将作文课变成简单的技能训练课,使积极创作变成被动接受,这样学生可能掌握了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却失去了创作的激情与灵性。如何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真情实感的流淌而不是八股格式的模仿,让学生充满热情和兴趣主动自觉地写作而非为完成任务东拼西凑,我认为,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写作态度

1、写作是作者运用有组织的书面语言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一种行为过程,写作过程的本质属性表现为由客观事物到主观认识,再由主观认识到书面表达的双重转化。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自觉的、热情的、严肃的写作态度,在课内外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书面表达活动;热爱生活,对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兴趣,对美好事物具有向往之情;有写作的自觉要求并经常保持写作的欲望。

2、作文教学必须进行文风教育,指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帮助学生认识写作的目的如实地传达自己的见闻、感受、经验、情感,以便和别人交流沟通。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要指导学生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这样才能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摘抄习惯

1、古人说得好:“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阅读摘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很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还要要求学生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感受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的风格与情调,发现作者观察问题、描述现象的角度,学习作者分析现象、剖析问题的视角与方法。将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摘抄下来反复体会,长期坚持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在脑海浮现,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全文阅读

让周记陪伴学生自由飞翔

摘 要:周记最突出的优点是形式多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有利于减轻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他们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经过几年对新教材的教学与探索,作者在作文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目前已初见成效,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与日俱增,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大有提高。

关键词:周记;摘抄;写作;评改

一、阶段训练

1. 摘抄佳句,注重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的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学生也是这样。”这说明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而摘抄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学生自带课外有益读物),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同时,我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个摘抄本,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摘抄下来。摘抄阶段多以鼓励为主,没有过多的限制,学生很积极。每周点评一次,在班里对各个小组摘抄用心的同学大力表扬,以此来激励更多的同学积极投入。我发现一些同学在平时的语文检测中,写作文时能够很灵活地引用自己平时摘抄的词句。这一阶段的尝试也确实让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上得到显著的提高,能促使其对语文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

2. 自由阅读,抒写感悟

即学生摘抄了他们所感兴趣的片段并在下面写上一些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后写。我引导学生必须全身心地进入文章的情境氛围里去感受,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等多个角度分析其妙处,还可以进行仿句或直接写写看后的感受。这就是较为深层次的阅读,不仅积累写作素材,而且合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将他人的东西转化吸收,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我每周利用一节语文课作为阅读课,学生自带课外有益读物。一节课45分钟,前30分钟自由阅读,后15分钟在摘抄本中抒写感悟,字数不少于200字。除此之外,我还要求学生每晚坚持在家阅读课外书(最好是中学生必读的名著)30分钟。学生的摘抄本每周批改一次,并适当加以点评。这一阶段的实施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阅读欲望,形成了读与写的良性循环。

以上两个阶段是学生写好周记的有益补充和准备积累阶段,也为学生写好周记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