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儿科2011年1月~2011年8月的100例早产儿的胰岛素生长因子的连续监测,联系胎儿的体重的增长速度及Kaup指数进行分析,进而讨论在儿科医学中胰岛素生长因子与胎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关系,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都为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2011年8月住院的100例早产儿,其中男29例,女13例,胎龄(按母亲末次月经计算,并结合出生后的胎龄评估)28~36周不等;出生体重2.03±0.32Kg;排除早产儿内脏畸形,出生窒息史,染色体异常等疾病。每名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胰岛素生长因子测定
在早产儿在出生后第8、15天的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l,离心后,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含量。
1.2.2监测指标监测早产儿的体重增长速度,及Kaup指数,因为生理性体重下降会有影响,故从出生3天后开始计算体重的增长速度2。
1循证医学概念及教学模式
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灌注式教育的不足日渐明显,这种经验式的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提出,使医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培养他们的临床创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模式可在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病例,提出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寻找科学的证据来解决问题,从而树立医学生严谨、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从基本的理论教学到病例讨论,最后回到临床解决实际问题,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效果,达到了很好的实践教学目的。医学生的培养,是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其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目前,许多国家都在探索适应医学发展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法,强调循证医学和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式的学习方式。结合我国目前医学生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儿科专业特点,在儿科研究生临床学习阶段引入EBM教育是可行的,其教学过程主要包括4个步骤:
⑴根据处理病人时遇到的情况提出临床问题,即要找什么样的证据;
⑵检索回答相关问题的文献,即如何发现证据;
⑶迅速评价所找到证据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准确性;
⑷把这些证据有效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即用这些证据做什么。这4个步骤概括了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是该教学模式的精髓所在,顺应了临床教育的发展趋势。
2循证医学教学在儿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2.1在儿科领域应用循证医学的必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
随机抽取新疆医科大学自2011~2014年在第二附属医院儿科临床实习的30名维吾尔族医学生,其中男生20名,女生10名。并根据30名维吾尔族医学生的年级和入科时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6人,对照组14人,两组年龄及性别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维吾尔族医学生儿科临床实习质量量化评价指标
结合国内外医学院校开展儿科临床实习质量评价研究情况和我校维吾尔族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实际情况,制订“维吾尔族医学生儿科临床实习质量量化评价指标”,经试用和专家论证后使用。
1.3研究方法
试验组采用汉族学生和维吾尔族学生“一帮一”带教实习;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带教实习。两组均采用“维吾尔族医学生儿科临床实习质量量化评价指标”统一评估考核。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作者:刘艳 陈瑜 罗小平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实习医生进入儿科前必须掌握规范的诊疗技术,即实习医生必须进行入科前的培训,其内容为儿科常用药物及计算方法、儿科常见病、病历书写及相关医疗制度。病历书写是对实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考核,包括:采集病史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识;归纳病例特点时,概括能力;诊断分析中的诊断思路、推理层次、逻辑性判断和文字表达等,它能够有效反映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活动[4]。因此,在临床实习带教中,教师应教导实习医生重视病历书写,充分认识病历的价值,病历既是确定诊断和制定防治措施的依据,又是临床科研的重要资料,更是一种法律文书,即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所以,实习医生必须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书写病历。带教教师要及时纠正病历书写错误,提高实习医生书写医疗文书的效率和质量,并对其进行常用诊疗技术的培训,让实习医生熟练掌握换药、腰椎穿刺、骨髓穿刺、胸腔穿刺等基本操作技术,强化无菌观念。实习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将不可避免地与患儿接触,患儿与其家属的配合是实习医生顺利完成实习工作的保证。实习医生应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才能掌握患儿的心理,取得患儿的信赖,让患儿主动配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儿科因其特殊性,要求实习医生不仅要和家长沟通,还应掌握儿童心理,学会与患儿交流,尽可能地为患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实习医生在沟通中既要善于倾听,又要善于提问,以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氛围。从患者直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医生进行临床思维的根据[5]。医生收集病史,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索的过程。详细掌握疾病的相关信息是形成临床思维的关键。带教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运用提示、暗示、纠正、引导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实习医生学会正确的病史采集方法。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调动全部感知能力,高度集中地从患者的体型、姿态、面色、语调、表情等诸多方面,筛取各种可能有意义的病情资料。有时一个小发现,都可能是明确诊断,缩短诊断时间的关键。通过收集病史,医生对病情已有初步了解,进一步通过查体寻找阳性或阴性体征,可使诊断更加接近实际病情。临床带教教师应帮助实习医生掌握对患者的症状分析方法,教会他们准确地进行体格检查,然后就患者的特点进行总结,理顺其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出初步的诊断结果和处理方案。同时,引导实习医生掌握横向思维方法,学会相关疾病的鉴别与诊断方法。
改革实习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为基础、教师为中心、实习医生被动的接受灌输式教学,往往使实习医生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武汉市某医院儿科学教研室在实习带教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改进、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其中,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临床教学方法,作为临床教学的手段之一[6],收到良好的效果。PBL教学法强调以实习医生的主动学习为主,鼓励实习医生自主探究和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及基础进行反思,强调带教老师的引导作用等[7-8]。在临床实习时,教师应选择一些典型病例,以实习医生为主体,带教教师为主导,引导实习医生围绕教师所提出的与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中心,在完成病历作业过程中主动思考、广泛查阅资料、分析并判断,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例如学习儿童肾病综合征时,教师选择好典型病例后,首先,提出水肿常见病因、蛋白尿常见原因、尿的生成等问题。其次,提出肾病综合征临床特点、病因、常见并发症、相关实验室检查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第三,提出肾病综合征肾活检指征、病理分型、治疗原则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实习医生会围绕这些问题结合病例资料,查阅教科书及相关文献。通过这3次提问,实习医生对肾病综合征已熟练掌握。PBL教学法能给实习医生更多的主动权和发挥空间,使其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得到明显提高。生动、互动的形式既充分调动了实习医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
临床教学实践。由主治医师结合具体的典型患者进行讲解,并介绍该患者所患疾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介绍具体患者相关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让实习医生了解该患者的表现与诊断标准的符合度,同时讲解排除另一疾病的依据和理由。这样让实习医生将理论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具体应用于临床,以了解临床实践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诊断的思维过程。此外,教师应定期组织实习医生参加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医疗差错、事故的分析等,使实习医生从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扩大眼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并从中吸取教训。典型病例讨论。病例讨论是提高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必要环节。临床带教教师将病例资料展示给实习医生,要求他们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讨论时由实习医生逐个提出对该病例的病情分析、实验室检查和初步的诊断,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让实习医生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查找有意义的病史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得出该病例的正确诊断;明确诊断后,教师继续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出这类病例的临床特征、诊断的方法,最后要求实习医生为该病例列出诊疗措施。这种典型病例讨论教学,可确保实习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临床小讲座。每周教师应在固定的时间,组织实习医生进行临床小讲座,小讲座的选题涉及到儿科的每个专业。讲座时除了临床医生主讲外,可采取Sandwich教学法[9]。例如在讲授儿童血尿时,将教师讲授的内容打散,中间穿插实习医生分组讨论,实习医生通过对问题讨论,使问题的结论越来越清晰,最后教师将血尿的诊断流程、鉴别诊断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汇总,理清思路。通过这样的临床教学,能调动实习医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传统的医学课程设置主要以学科为中心,课程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实习医生易形成单一的纵向思维方式,这种方式束缚了实习医生的思路;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往往以某一症状为主诉,而类似症状的疾病有好几种或数十种。因此,除了顺向思维外,还要注重对实习医生进行逆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培养。临床实践中许多疾病往往具有不典型的症状和表现,如果按照常规的诊断思路遇到困难时,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可以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经验,先进行试验性治疗,待治疗有效时再回过头来确定诊断。例如对于高度怀疑结核的患者,可给予抗痨药进行诊断性治疗,若疗效好,可以确定结核的诊断。横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对于临床工作及科研有重要的意义。横向思维要求医生有宽阔的视野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又需要严谨的态度。例如面对发热待查的患儿,应进行详细的病史收集,引导实习医生充分考虑各种疾病的可能性。让实习医生大致判断是感染性发热,还是非感染性发热。如果高度怀疑是感染性发热,则继续寻找感染部位。若考虑非感染性发热的可能性大则要进一步诊断是肿瘤、结缔组织疾病,还是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在仔细鉴别的基础上做出判断。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均对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习医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习是培养实习医生逐步建立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也是提高实习医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教学阶段。实习医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才能适应临床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p#分页标题#e#
摘要:运用循证医学模式,以儿科典型疑难病例讨论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引导实习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查阅有价值的文献。学生分组作业,总结出与病例诊断、治疗相关的报告进行分享,教师引导重点、难点的讨论。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到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循证医学模式;儿科实践教学;临床实习
中图分类号:R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81-02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医学教育的缺陷日渐明显,以往教学过程中只强调传授知识的灌注式教学方式、经验式的教学方式、以技能培训为目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以往的儿科临床教学,学生从校园走进医院,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病房,教学形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对临床实习学生们来说,除了跟着带教的老师查房、写病历、记病程记录、看操作,就是听老师小讲课,整天忙忙碌碌,收获却不佳。同学们所掌握的儿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常常脱节,实际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欠缺。当问及临床个体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问题时,就不会归纳总结,常常答不出来;当面临临床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临床思维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不能够将所学到的医学知识横向联系。遇到儿科病人病史采集困难、患儿不配合体格检查、与家长沟通时又缺乏技巧,导致写不好病历、不知道怎样进行诊断和治疗、医嘱也不会开。如何培养实习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临床思维的能力、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儿科临床教学工作者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国内已经开展了“标准化病人临床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病案式教学法”等不同的方式进行临床教学,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20世纪70年代英国流行病学家、内科医师Archie Cochrane提出循证医学的理念。1992年加拿大David Sackett教授正式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的概念: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医学,其核心是任何医疗措施的实施都应建立在最好的医学科学信息的基础上。临床医生必须慎重、准确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生个人的专业技能,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善地结合起来,制定出系统而全面的病人治疗措施。循证医学作为目前国际医学领域兴起的新型临床医学模式,为我国传统临床医学及教学模式带来新的启示。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循证医学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儿科临床工作者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工作,指导儿科临床实践,也使儿科临床医学工作模式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使儿科医师能及时获得准确、可靠、前沿的医学信息,提高了儿科疾病的诊疗水平,使儿科医师能更好、更全面地为病人服务。
基于循证医学的理念,针对提高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儿科实习学生主动学习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实习学生为主体,以儿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例及其症状鉴别诊断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分为不同的专题,如:小儿惊厥、腹痛待查、新生儿呼吸障碍、血尿待查、发热原因待查等。通过不同典型的疑难病例,用疑难病例讨论的形式,结合病案导入式教学及问题导入式教学方法,在病例讨论前一周,把要讨论的病案资料打印后发给实习同学。学生为主导,分小组进行讨论前的准备工作,运用EBM医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现有网络平台查阅国内外有价值的文献,收集与病案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关的资料,并学习对资料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把所获得的儿科理论知识横向联系,分析总结出与病例相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要点及其相关依据。
在疑难病例讨论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分析总结的报告做成多媒体文件。病例讨论时,由各小组学生为主导,进行知识的分享,教师引导进行重点、难点的讨论。从而提高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拓展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同学们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儿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网络平台等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通过对所查阅国内外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出与问题有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资料,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真正做到授之于渔。同时能不断拓展实习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要求,改革儿科临床教学的方法,采取典型疑难病例讨论的形式,提倡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仅仅单纯掌握现有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更进一步加强了实习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实习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使学生将儿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而且让同学们将所学到的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将基础学院学到的计算机课程、文献检索课程的相关知识与儿科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改进,随着网络技术的产业化和普及化,医学生将能够运用更多的现代科学技术获取大量的文献信息和医学资料,使医学生能在以后的医学工作中掌握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以获取更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技术,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医学观,使医学生们学到保持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及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在大学毕业后的工作中始终保持学习并不断获取最新信息的能力,实现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终身学习的良好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能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新型临床医生。
摘要:我国儿科医生紧缺,急需大批儿科专业医生,加强儿科本科阶段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中医儿科本科的实习学生,在基础理论不扎实、临床思维不清晰、实习质量下降的现状下,采取巩固基础知识、加强经典学习、培训实践技能、重视病历书写、门诊跟师学习、培训医患沟通技巧的对策,在短时期内使实习学生,夯实儿科专业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提高培养水平。
关键词:中医儿科;本科教育;现状;对策
“儿科医生荒”,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进入“全面两孩”时代后,对儿科医生的要求更为突出。高校加强儿科学人才培养,无疑对缓解儿科医生紧缺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本科培养过程中,临床实习是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的阶段,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历练过程[1]。就我校而言,本科毕业实习在儿科的时间一般在1个月左右,短时间内想掌握中医儿科的基础理论、临床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是有一定难度的,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儿科人才,分析本科毕业实习现状,采取相应对策,具体如下。
1本科毕业实习现状
1.1基础理论不扎实临床思维待提高本科毕业实习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医儿科学,但带教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五脏特点,辨证概要,小儿疾病的特点,小儿用药的特点等内容,尚不能熟练掌握。而且,面对病情多变的复杂病例无从下手,诊治思路不清晰,临床思维能力需要提高。具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培养医学生清晰的头脑、开阔的思维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前提。
1.2就业压力增加影响实习质量当前本科医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医疗机构及医学院校招收人才时均倾向于研究生或博士生等高学历的人才,本科生缺少就业优势。为了能够在较好的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工作,一部分医学生选择考研,选择考研的医学生将主要的精力用在复习考研上,势必影响本科实习的质量。还有一部分医学生选择就业,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参加人才招聘会、用人单位面试、投递简历等,主要精力放在择业上,实习时间也明显减少,实习质量明显下降。
1.3医学生缺少耐心医患沟通需加强有的医学生缺少耐心,面对哭闹不配合的患者,周围嘈杂的环境,不能耐心的检查、安抚患儿,仔细倾听患儿家属的叙述,使得病史记录不详细,查体不全面。在当今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形势下,有的患儿家属不信任实习医生,不愿意由实习医生诊治,实习医生在医患沟通中存在胆怯心理、不自信,缺少亲切感,查体不够轻柔,也很难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2]。
2本科毕业实习对策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医学生向合格医生转变的重要过程[1]。儿科实习阶段是医学生从以儿科学为主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向儿科学临床综合能力转化的关键阶段。虽然医院的外部环境和学生的内在因素都给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作者所在科室的带教教师本着为学生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为社会输送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和道德均达标的“全球最低基本要求”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的,经过多年努力探索,形成了以培养实习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内容的“双基多能”临床带教模式,对增强儿科临床实习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关于“双基多能”培养模式
1.1“双基多能”
临床实习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双基多能”培养模式是作者所在儿科系在多年的学生临床实习中,探索出的一种旨在提高学生临床实习效果的方法有机集合。其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双基”培养,即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二是“多能”训练,即一个核心能力加多个羽翼能力训练,核心能力指临床思维能力,多翼能力包括自学能力、沟通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双基”培养是基础,“多能”训练是拓展,“多能”训练是建立在“双基”基础培养之上的,而“双基”培养是为“多能”这个拓展而存在的。
1.2“双基多能”
培养模式的内涵分析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掌握“双基”即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儿科学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掌握儿童的生理特点及病理特点;儿童的保健原则;儿童的营养特点;儿童常见疾病特点;儿童常见危重病的特点等。儿科学的基本技能要求掌握儿童疾病的基本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能”,要求围绕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这个中心,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沟通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临床思维能力是核心能力,学习儿科学就必须有儿科学的思维,以儿科学特有的思维去分析儿童的生理病理,营养状态,疾病特点,诊断和治疗等。学生应以发展生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去分析儿童各个年龄段的生理病理特点、诊断治疗特点等内容。在实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文献自学能力,和患儿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临床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从而形成完整的能力体系和能力系统。“双基”加“多能”就形成了““双基多能”的临床实习培养模式。
2“双基多能”临床实习培养模式在儿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2.1注重“双基”培养
【摘要】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培养更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我们针对儿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教师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儿科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改革儿科学教学课程体系,施行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儿科学教学 教学方法
高等医学教育应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儿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临床课程,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为了顺应新世纪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变化,我们针对儿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在儿科学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及途径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儿科教学新模式,以提高儿科教学质量。
1 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1.1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这是北京师范大学著名的校训。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工作作风、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兼备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只有高素质的临床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3]。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 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正是教师职业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1.2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各种新知识、新观念,学习他人的各种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特别是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方法及教学理念,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少走弯路,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得以稳固提高。在工作中要通过进修学习、专业技术培训、专题培训以及自学等途径不断钻研教材和业务,以专业的服务赢得尊严和荣耀,思维的愉悦、求知的乐趣,是医学独有的魅力。
2 激发学生对儿科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学生轻视儿科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男同学,总认为自己将来不会从事儿科专业。究其原因:一则由于儿科在临床医疗中收入低、风险大;二则儿科的内容相对琐碎,尤其是儿科基础部分,如婴儿喂养等,以至许多学生有畏难情绪。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灌输转为主动学习,从而对儿科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呢?
摘要:海派中医文化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派中医儿科涵盖了“寒凉”“温阳”两大主流学派,也形成了“运脾”“调肺”学术流派;海派中医儿科是海派中医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学术思想的发掘及继承有利于探讨中医药发展模式和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海派中医;中医儿科流派;传统医学继承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9)05-0904-02
“海派中医”作为传统文化一个分支,形成于上海清末民初,滋生于“海派文化”土壤,以一大批享誉海内外名中医群体为代表,中西医学交融并举,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下形成的医学文化现象。“海派中医”具有“开放、兼容、吸纳、变化”等特征,曾一度引领中医学术的发展。海派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派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带有很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征,为传统医学百年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把握中医药发展脉搏,促进中医药事业腾飞,“海派中医流派”发掘和继承是势在必行。
近百年来海派中医蓬勃发展,海派中医儿科流派纷呈。近代以奚晓岚为代表的奚氏儿科及以徐小圃为代表的徐氏儿科奠定了海派中医儿科“寒凉”及“温阳”两大主流学派,此外,也形成了“运脾派”、“调肺派”等学术派系,推动了上海中医儿科一个世纪的多元化发展。藉此,整理介绍海派中医儿科流派及相关学术思想,以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文化发展规律的发掘及中医经典的传承。
1 奚氏儿科
奚晓岚(1870~1947年),奚氏儿科奠基人,原籍江苏武进,出身中医世家,迁居上海,悬壶沪世。奚氏擅长中医儿科,专攻小儿麻疹、急惊风等,创立了海派中医儿科“寒凉”学派,与徐小圃齐名,风靡一时。
奚氏学宗“体禀纯阳”,习研张仲景伤寒理论,深谙儿科名家钱乙倡导“小儿纯阳之体”的生理特点。奚氏学术思想深受钱仲阳、叶天士及吴鞠通等各家影响,感于张仲景变“八味肾气”为“六味”及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启发,遵循《幼科准绳》医训,主张儿科临床诊治侧重清热养阴大法,用药多宜寒凉滋润,善用辛凉透表之药治疗小儿麻疹,曾自创辰金丸治风痰壅盛、宝金丸治疗小儿急慢惊风等,20世纪三四十年代被称为沪上儿科“寒凉派”始祖。奚氏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儿科疾病关键在于能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强调清凉养阴生津之法应贯穿治疗始终。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管理理念在新生儿诊疗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2~9月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2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专科管理,评估新生儿综合情况,对新生儿出现的常见生理现象进行指导或干预管理,实施喂养指导、皮肤黏膜管理、疾病指导等管理项目。观察组在常规专科管理内容实施的同时,辅以中医特色管理理念,医务人员定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对观察组实施中医药相关专科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与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风险控制、身体发育管理、智力发育管理、机体抵抗力管理等方面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专科管理方案在控制与责任、自身职业发展、多学科协作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管理理念在新生儿诊疗管理中,通过其独有的路径实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中医特色管理;专科管理;风险控制;应用
中医保健理念在儿童的专科管理中具有其独有的途径和优势,可通过辨证论治、体质分析、饮食调养、起居调摄、中医适宜技术等方法改善小儿机体状况[1]。为进一步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儿科专科管理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医特色管理理念在新生儿诊疗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9月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2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男65例,女60例。对照组男63例,女62例。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专科管理:①评估新生儿综合情况,评估内容包括新生儿基本情况、体格检查结果、喂养状况、睡眠状况、家属心理状态等,新生儿基本情况有胎龄、体重、简要病史等。②对新生儿出现的常见生理现象进行指导或干预管理,如生理性黄疸、体重下降、乳腺肿大等。③实施喂养指导、皮肤黏膜管理、疾病指导等管理项目。观察组在常规专科管理内容实施的同时,辅以中医特色管理理念。①构建中医基础管理理念,参与观察组新生儿管理的医务人员定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学习中医对人体健康的评价方法、体质分析方法、饮食管理及营养管理理念等。②在对观察组实施专科管理的过程中,首先为研究对象进行辨证分型,掌握其体质体征,再结合中医饮食管理、季节特点等实施营养学管理。对于健康状态不佳的研究对象,根据辨证分型结果,适当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或药物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