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第一次干什么作文

第一次干什么作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发言稿范文

同志们:

今天非常高兴地与大家见面。刚才副市长作了很好的动员讲话,把这一次的办学目的、意义都讲清楚了。大家是科级干部,平常我们交流的机会比较少,那我就从这次办学的目的,联系到大同今天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干等几个方面讲一讲,先把源头讲清楚。

大同现在干什么呢?就是一个目标,概括起来叫“三名一强”。“三名”是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最终要实现经济强市。

第一个是建设文化名城。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名城?依据是什么?因为大同有丰厚的历史遗存,上溯到历史的根源,最早是许家窑文化遗址,属于石器时代,那时就有人类在这里栖息。有文字记载以来,大同有三个高峰,叫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这三个部分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大家都知道,从公元398年北魏定都平城,到494年大同有近百年的都城历史。北魏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北魏非常了不起,他们从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呼啸而来,由一个部落的游牧文化,到入主中原后很快地全面汉化,创造了那个时代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顶峰时代。云冈石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最灿烂的文化,可望而不可即。辽金陪都近300年,创造了华严寺、善化寺那样灿烂的文化,同样这也是今天我们文明古国历史文化遗存中绝无仅有的。明清时代是军事重镇,承担着保卫神京、屏障京畿的作用,历史上曾屯兵12万,徐达造城,留下了现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年首批公布的大同历史文化名城指的就是明代的古城。这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三部曲。

第二个是建设旅游名都。旅游名都有“三张牌”,第一张是我刚才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是国家级的。第二张是世界遗产旅游城市,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宝贝中的宝贝,好得“盖了帽的”,属于顶级的,是现今仅存的、全世界公认的、世界文化遗产中最杰出、最优秀的,具有唯一性、不可逆性。第三张是国家风景名胜区恒山。我们的旅游名都是有基础的,是以文化名城为龙头,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两翼的统一整体,以及未开发的古长城、湿地文化、工业遗址等等,这些多元素可以集合成旅游名都。

第三个是建设生态名邑。大同这儿干旱少雨,怎么能做到生态名邑呢?正因为我们缺什么,才补什么,缺少的就是我们追求的。生态名邑叫“三种境界”,首先是宜居,其次是利居,第三是乐居。宜居是适宜生活,是基础,也是最低要求;利居是方便创业;乐居是幸福的家园,是宜居、利居的基础上再创造、再提升。生态城市着重体现在御东新区。御东新区是以什么为主呢?城市中心是什么呢?就是以文瀛湖为中心的生态公园。从风水学上讲,御东新区风水很好,背靠山,前有水,“山管人丁水管财”。风水学不是迷信,是一种民俗学,是多少年经验的积累。所以御东新区就是以生态环境为主体的宜居、利居、乐居城市。

我们作为政治人物,要有担当,担当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历史文化名城复兴我想这是大同最后一次机遇,今天历史的责任落在我们头上,我们要担当起来。年同济大学曾经为我们做过一个古城保护规划,里面的内容都是在城墙边起五层、六层楼房,高20米。传统建筑是靠什么来体现美呢?古城是一个水平城市,是靠四合院无限的连续空间作为母体,其间点缀着钟楼、鼓楼、太平楼、魁星楼和城门楼,形成了一个以母体建筑为主体,以公共建筑为天际线,有韵律、音乐感的水平城市。这就是我们的神韵。如果建20米的建筑,远远超过城墙12米的高度。这怎么能保护好呢?真正意义上的古城保护就是复原、复兴,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母体建筑和历史神韵的复原、复兴。好多人又问,为什么好好的要拆呢?其实我是走遍了古城的每一个角落,3.28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街巷我都走过,目睹了古城里的满目疮痍,可以说整个古城都是被垃圾包围着,古城的小巷都是残破不堪的。残破跟残缺是不一样的,残缺是一种美之所在,是有历史价值的。今天的大同人是有历史责任的,责任不是把3.28平方公里的古城推倒再造,而是应该把它保护起来使它得到复兴。那又有人问,大同有广袤的土地,为什么非要跟自己过不去,跟历史较劲呢?老祖宗创造那么灿烂的文化,为什么要在我们手里把它糟蹋掉呢?古城是大同的灵魂所在,50年代国家有许多专家非常关注大同,那时说古城第一位是大同,其次才是平遥。平遥是个县城,而大同是府城,况且还有皇朝的背景。本来我们应该奉若神明,匍匐在地,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为什么要唾弃呢?如果把古城毁灭掉,我们叫老祖宗的不肖子孙,所以现在我们要抢救。古城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是唯一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所以在世界上也就是唯一的。不管欧洲有多少,那不是中国文化,大同是中国唯一的古城。我跟上海同志又讲,未来的创造谁也估不透,但我有的你永远没有。时来运转我们可能还要做大都市,因为我们的大风水还在,怎么知道未来就不会超过上海?未来的创造需要我们努力,今天老祖宗的财产更需要我们保护。将来御东新区以文瀛湖为轴心,行政中心就选在那儿建,背靠马铺山,面对文瀛湖,在文瀛湖周边做一个景区。过了行政中心就是文化中心,有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大剧院,这些工程明年都要启动。我们请的是国际大师进行设计的。大剧院请的是日本的矶崎新;博物馆是崔恺,当代中国非常优秀的建筑师;图书馆是美国的科恩,哈佛大学建筑系的主任;艺术馆是英国的福斯特,就是设计香港机场、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那个人。在大同的土地上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澳大利亚人各设计一个,就是说在大同这块土地上完全可以把城市建设得更漂亮一些,做得更好。请他们设计,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吸取他们的智慧来创造今天的辉煌。我们完全有这样的信心,我不是在这儿“口出狂言”,也不是“神经病”、“发高烧”。大家要相信大同的城市建设,就是我们的一轴双城,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名邑,未来在全国的城市发展中肯定会有它的一席之地。今天的大同要有这个勇气,我们完全可以创造一流。这是“三名”。

再一个就是经济强市。经济强市叫“五园区”。

全文阅读

编制课文阅读试题,助力教师解读文本

钱梦龙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是否教到点子上,能否让学生真正受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力。”教师解读文本,要从读者、教者、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对课文有更全面的把握。它可促使教师从不同角度把握文本,助力教师将文本解读得更全面深入。

一、提出原始问题――从读者角度“悦”读文本

哲学家萨特说:“阅读时你在预测,也在等待。你预测句子的末尾,预测下一个句子,预测下一页书。你等待它们来证明你的预测是否正确。”从萨特的话中可看出,一个纯粹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经历了丰富的思想活动,享受着愉悦的心理游戏。但语文教师常被“教师”这个身份所“绑架”,接触到课文时,本能地聚焦于“教什么?怎么教?”,而忘记了“读者”的身份,导致“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不识文章真面目”。编制课文阅读试题的第一步“提出原始问题”,就是教师以一个纯粹读者的身份“悦”读文本,体验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的心理游戏,再将这个游戏的思维过程外显成一个个问题。

如,“悦”读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和雷达》第一段时,就会边读边提出这样的问题:夜空是怎样的?两个亮点是什么?怎么会越来越近?飞机的两盏灯是一红一绿的吗?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呢?再如,“悦”读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7课《触摸春天》时,产生这样的疑问:“文章多处描写花,但都侧重写花香,为什么?”细思量后才发现,这是作者匠心独具之处。安静是个盲童,花再妖娆再鲜艳也无法吸引她,只有花香能指引她流连于花丛中。可见,教师在没有“教师”角色束缚的状态下阅读课文,更能享受“猜测游戏”的乐趣,更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更能关注到文章的细节,更能有所发现。

提出原始问题的环节,让教师还原到纯粹的读者身份,敞开胸怀悦纳文本,真切地与作者交流,获得阅读最初的体验、最真的感动。当教师有了这样的触动,对文本的解读才会贴近生命,贴近生活,教学时才能以情感打动情感,用生命打动生命。

二、补充整合问题――从“教”者角度“深”读文本

以读者身份提出的问题会比较随性,比较琐碎。编制课文阅读测试题的第二步――补充整合问题,就需要我们重拾教师身份,用专业的眼光深读文本。

1. 从教师角度解读。教师凭借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以及预设的教学目标来筛选、整合、补充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让问题更能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首先,教师浏览原始问题就可以进行初步筛选:需要课后查找资料的,删去;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删去;独立阅读时难度太大的,删去;题意相同的,只留一个;有从属关系的,只留一个。然后,教师再从“教”者的角度解读文本,对原始问题进行整合。如《蝙蝠和雷达》一课“悦”读时,如果对每段都提出“这段讲什么”的问题,就会很琐碎,不利于学生整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再次回顾课文,厘清文章各部分的关系,提出问题:“文章3~8段写了哪些内容?”促使学生去归纳整合几个段落的内容。最后,教师根据教学预设,补充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进程的问题。如《蝙蝠和雷达》一课,为了促使学生区分科学家研究的两个方面(“靠什么探路”和“怎样探路”),教师再次解读文本,补充问题:“你了解到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是想弄清什么问题?”

全文阅读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指津

《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够阅读一般的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近年的高考试卷语料选用,已形成第Ⅰ卷科技类、社科类轮考,第Ⅱ卷考文学作品的格局。阅读科技文,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价值,有何作用,对社会有何意义等。阅读社科文,应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哪些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何特点,语言有何特色等。阅读文学作品,则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作品写了哪些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对于高考现代文(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觉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指导。

一.阅读步骤及解题方法

1.划分层次,理清脉络

磨刀不误砍柴功。把握了全篇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解答后面的问题,就如顺风行船,事半功倍。如果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文章,似懂非懂,就急于解答后面的问题,结果欲速则不达,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答错。

2.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要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要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

理解重要的词语和句子是把握主旨的基础。

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里的“具体”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指代词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②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③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④和词语的表达作用相关的意义等。

全文阅读

老婆是个“人精”

结婚后,我们夫妇搬进了一栋100平方米的新宅,新宅虽小,可每天也得有人来打扫卫生、拖地、做饭、洗锅碗、洗衣服等一条龙的家务活。

谁愿意做这些活呢?为了公平起见,我和老婆约法三章,谁输了,谁就值日1个月。约法三章如下:第一、上网不得与异性聊天,被发现者,值日1个月;第二、在第一条异议的情况下,按月计算,文章发表更少者(我和老婆当年都中文系毕业的),值日1个月;第三、若第一、二条都相同的情况下,则两人抽签背同一首诗,在规定的时间内背不出来者,值日1个月。

约法定好后,老婆提出了一个要求,说我当初追她时那么卖命,那么听话,叫啥就干啥,且信誓旦旦说以后什么什么的,现如今刚结婚,怎么着也得给我一个表现的机会,让我先单干半年活再说。半年啊?我瞪大双眼。

半年,183天的时间,好不容易挨到了头。之后,我们开始按约法办事。

为了不再干一条龙的家务活,我天天“关注”老婆的行踪。一个周三的下午,我提前半小时下班,偷偷地来到老婆办公室(老婆是单人办公室,我们在同一个市区不同单位上班,但相隔不远),看她是否在和GG(帅哥)聊天。我蹑手蹑脚地躲在她办公室门口,仔细一瞄,果真发现老婆坐在电脑前与一位GG正天南海北地聊天。我喜出望外,跑进去就大叫起来:“哈哈,被我抓到了吧?”老婆吓了一跳,生气地骂:“你神经病啊,还没下班来干嘛?”“干嘛?你不记得我们的约法第一条吗?”老婆脸色铁青,露出难看的微笑,说:“记得。”“记得?那快回家值日1个月吧。”“值日1个月,有没有搞错,他(GG)可是个女的。”“女的,骗小孩啊。”“不信?你试试。”说完,老婆就给GG发了个信息,要GG把电话号码给她。GG很听话,立即就回了信息。我对照GG的号码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果然是个女孩子。老婆笑嘻嘻地问:“怎么样?”我垂头丧气地走了。

没想到,第2天老婆就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我。我被老婆逮了个正着。我说这个MM是我高中时的男同学,可当我向MM要电话号码时,她却不理我,我再三要求了几次,MM则骂了一句“你有病啊”就下机了。我睁大眼睛,盯着电脑。老婆揪着我的耳朵说,乖乖地回家值日吧。

没办法,又得完成“必修课”——洗衣、做饭、刷马桶、拖地了。这期间,我们彼此又神神秘秘地偷袭过几次,但双方都以失败而告终。

又一个月在我洗碗与拖地之间不知不觉流逝。

全文阅读

啄木鸟和大树

教学目标:

1、理解“捉虫、年轻力壮、危险、伤害、只好、枝条、干枯”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2----9段,正确体会感叹句和反问句所强调的不同语气。

3、明白大树枯死的原因,懂得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应该真心诚意欢迎别人批评,不然,变成大病,后悔就晚了。)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啄木鸟和大树(大屏幕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生字新词。

全文阅读

啄木鸟和大树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捉虫、年轻力壮、危险、伤害、只好、枝条、干枯”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2----9段,正确体会感叹句和反问句所强调的不同语气。

3、明白大树枯死的原因,懂得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应该真心诚意欢迎别人批评,不然,变成大病,后悔就晚了。)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啄木鸟和大树(大屏幕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生字新词。

全文阅读

论班主任如何做好每一个“第一次”

摘 要:如何带好班级是所有班主任都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及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带好一个班级需要做好每一个第一次:第一次成立班级管理委员会;第一次编排学生座位;第一次召开主题班会;第一次开展班级活动;第一次与学生面对面交谈;第一次处理违纪学生。

关键词:班主任;第一次;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239-02

引言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育人的工作,与人密切联系,因此它具有其他工作所没有的特点。例如:持续性。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每个班主任带一个班都要连续几年。反复性。要改变一种看法或改变一个人不是仅仅靠一两次谈话就能达到效果的,因此他需要班主任反反复复、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而班主任工作的对象不外乎两个:学生、家长。哪个班主任能够收服学生、打动家长,哪个班主任就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到游刃有余。本文针对如何收服学生这一方面进行论述。因此,确定了如下研究问题:进入一个新的班级学生最关注什么?

一、研究方法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班级你最关注什么?”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样本

全文阅读

《尊严》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85-03

教材版本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正确理解“尊严、逃难、疲惫不堪、狼吞虎咽”等词语。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对文中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语句的揣摩,理解什么是“尊严”。从中感悟人物形象。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全文阅读

《葡萄沟》教学案例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等词语口头说话。

4、能对课文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

5、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6、能说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在语言情境中,理解葡萄沟美在哪里。

全文阅读

初谈高考人物传记阅读解题方法

高考人物传记的阅读过程实际上暗含着考生的三次阅读:一是通过阅读文本,与作者交流,了解传主生平事迹,尤其要注意时间和地点职位的变化要理解到位;二是通过阅读题干,与命题人交流;三是通过对比阅读并进行答题,与阅卷老师交流。如果我们把高考人物传记阅读视为三次交流过程,充分尊重三类隐身的交流对象,或许可以觅到高考传记阅读的“锦囊”。

一、寻文脉,明主旨,读出文章的“神”

初读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作者“说的是什么人物,什么职位,做了什么贡献”等,读懂文章是解题的首要前提。一篇文章作为一个生命体,如同人有眼睛、心脏、动脉一样,也有其关键部位,这些关键部位俗称“文脉”,通常指标题、文首、文末、段首、段末、点题句、过渡句、照应句、归结句等。阅读时,要寻找文脉句,勾画圈点,前后联系,上下勾连,揣摩品味,读懂传主的生平事迹,读出文章的“神”。如此,读完一篇人物传记之后,印在脑海中的就不再是洋洋洒洒、纷繁芜杂的一大篇文章,而应该是按照时间顺序或是以职位变化的相关事迹。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一道好的试题必须有区分度,会让一部分考生答对,还会让另一部分考生答错。怎么让一部分考生出错呢?命题人常用的方法是,用次要信息来干扰、迷惑考生。而寻文脉,明传主主要事迹的过程,恰好是排除干扰信息,筛选重要信息的过程。如果考生在这一环节上着力,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答题自然如顺风行船,事半功倍。

二、品语言,读题干,读出文章的“形”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不仅要了解作者“说的是什么人物,什么事迹”,还要学会品语言、辨技法,揣摩文章的“形”,思考作者“怎样描述的传主”“为何这样说”“说了什么事”。考生既要有“点”的思考,如词句的理解品味,语言的赏析,手法的鉴赏;又要有“面”的深究,如为什么这样说,结构上有何特点,主要事迹是什么表现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等。要识别作者所用的表现手法及语言表达技巧,各种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要了然于胸。对涉及文章“形”的相关题型,要归纳答题的基本思路。如,问到传主的贡献有哪些?一是考虑在时间上有没有限制,二是考虑在组织内容上是否齐全了。

三、审题干,懂转换,了解命题意图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既是与作者的交流,也是与命题人的交流。现代文阅读过程中实际上存在三种语言。第一语言是命题者语言,它表现在题目的表述上,是应试者进行答题活动的指令性语言;第二语言是作者(阅读文本)的语言;第三语言是考生答题的语言。现代文阅读答题过程实际上是应试者根据第一语言(命题者语言)的要求,感知第二语言(作者的语言)所表示的信息,然后用第三语言(答题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的过程。要把第二语言准确转换为第三语言,就必须学会与命题者交流,要对“第一语言”(命题者设计的题干语)字斟句酌,准确理解。学会与命题人交流,尊重这一隐身对象,我们就会发现,这一隐身交流对象会通过他们的“第一语言”(题干语)给学生很多暗示:或提示答题范围,或规定答题角度,或提供答题思路,或隐含答题信息,或体现答题规律。很多考生在人物传记阅读上丢分,是因为一味沉湎于与作者的交流,忽视了命题人这一交流对象,使“答”与“问”缺乏直接的关联,语言没有根据命题人的设问重新组合。

四、扣文本,重规范,提升答题品位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