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英语写作论文

大学英语写作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依据自主学习的理论,从提升意识、参与自我评价和培养策略三个阶段描述了英语学习者写作中自我评价的运作过程,并对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写作

1.引言

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Boud,1995)然而,学生的自我评价仍是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人们往往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没有评价的权利,因而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再加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戴军熔,200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而自我评价能力是自主学习的心理基础,是学生学业能力的最能动的因素(李静纯,2002),因此,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大学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大学生应该具有自我评价意识和学习的自主性。在大学写作课堂中,笔者实施了自我评价项目,分提升意识、参与自我评价和培养策略三个阶段进行(O’Malley1996;Tudor,1996),以便给学生提供参与自我评价的机会,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并且在发展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写作自我评价项目的实施步骤及常见问题

写作自我评价项目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实施:

2.1提升意识阶段

全文阅读

大学英语写作方法论文

摘要:英语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对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本文通过说明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分析写作的“四步法”即:“词——句——段——篇”。最后根据教学经验,提供多种写作训练的步骤与方式,学习和获取选词、造句、组段、谋篇的知识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方法训练方法

英语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对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学习英语的一种必要实践,是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英语写作能帮助提高使用英语的准确性;能扩大使用语言的范围,促进语言灵活使用;能培养逻辑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对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阅读、听力、口语有促进作用。英语写作也因此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不论写哪一种作文,都必须首先选词(word),造句(sentence),然后组段(paragraph),成文(composition)。因此,应该学习和获取选词、造句、组段、谋篇的知识和能力。

一、选词

词是造句的原料,选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辨语体。英语的词有书面语体和口语体之分。例如:laboratory-lab,mathematic-maths等,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语。写作文的时候,应该以用书面语为主,少用口语词。

2.明确词性。英语词有一词多性的现象,也有同一个词根派生出几个单词,例如,die(动词),death(名词),dead(形容词)都是“死亡”的意思,但它们词性不同,用法也不相同。

3.成语的运用。成语是长期以来惯用的固定词组,如Shegoestoschool,“她去上学”,而“Shegoestotheschool”则是她去学校(办事),后一句中多了一个定冠词,意思就大不一样。

全文阅读

大学英语写作论文

摘要:篇章语言学研究使用中的语言,它研究的重点之一是篇章结构的特点。谋篇布局策略是语篇分析的内容之一,它是语篇生产者在交际的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对语言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谋篇布局策略的研究给外语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以主位结构、主位推进模式和语篇模式为切入点来探讨谋篇布局策略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谋篇布局

1句内结构的教学

在评阅学生作文时,经常发现他们的文章有口语化倾向。学生对于句子内部各成分的展开是随意的、没有规划和安排的,学生所写的句子,就是他们说话的笔录。主位-述位结构的学习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会有所帮助。在课堂上,通过集体阅读、举例介绍、讲解分析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句子建构的策略,同时让学生通过模仿例句完成给定的写作任务,比如,句子构建、句子重组、句子句子续写等,来使学生掌握句子内部结构的安排。

例如:

[1.a]Thecatatetherat.

[1.b]Theratwaseatenbythecat.

在[1.a]中,谈话的起点是猫,是交际的双方都了解的对象,可以回答,那只猫干什么啦?而[1.b]则是用以回答,老鼠怎么啦?如果将这两个句子用在语篇中,它们的上下文一定是不同的,因为它们传递了不同的交际目的。

全文阅读

写作能力假设理论下大学英语论文

一、输入与输出假设理论

上个世纪80年代,语言学者深入研究了语言输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美国学者Swain针对交际缺陷理论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理论,通过对法语二语习得的研究,Swain发现只有大量可理解的输入而没有准确的输出是无法有效地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主要包含三大功能:注意触发功能、假设验证功能和元语言功能。注意功能指语言输出可以促使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注意,即语言输出能促使学习者意识到自身语言的不足以及对新信息的注意,要鼓励学生对特殊形式表达意思的差别加以注意,并理解交际时对这些形式的运用。通过对输出语言的语法形式加以注意,不仅可以改善原有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刺激二语习得的认知,从而促进新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或巩固已有的语言知识。检测假设是对目的语不断做出各种假设的过程,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输出形式对目的语的结构和语义进行假设检查,学习者通过假设检验并依据反馈从不同程度的语义或句法方面进行语言修改。元语言功能指学习者运用语言来分析和描述语言,是对语言形式的思考,学生通过琢磨和分析语言,可以得到关于语言的形式、结构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在三大功能中,注意将触发功能作为核心,要求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大量可理解输入的分析,将准确的语言信息有效地输出,达到合理运用语言交流的目的。语言输出的过程更能促进学习者将注意力从理解意义转向表达意义的语法结构,用语言来思考语言的元语言作用能使学生控制或内化语言知识。这有助于学习者对新旧知识进行加工重组,从而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与流畅性,同时,对第二语言的认知与应用具有促进作用。

二、在英语写作习得中以输入为导向,输出为核心的学习策略

(一)大学学习者英语写作能力现状

可理解性输入对于大学英语的学习有着关键作用,学生必须对英语知识理解性记忆而非强化记忆才能使输入的过程更加有效;否则,输入只是对语法规则的强迫性被动记忆,不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课堂的语言环境,对教师讲授的语言知识充分理解,使语言更准确、更容易理解。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英语写作能力是学习者较难提高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在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英语写作部分的得分率较低,学生受本族语言影响,普遍存在词汇使用不当,时态不明,逻辑不清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只进行被动单一的教学,强调输入而忽视输出,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

(二)说、读、写“三位一体”模式

根据Swain输入输出假设理论,说、读、写是语言习得中重要的输出,学习者应注重如何将语言流利顺畅地表达出来,而非过分强调语言的语法规则与使用策略。同时,培养英语输出的逻辑与表达方式,这实际上是鼓励学习者努力激活中介语(inter-language),努力发现自己语言知识的不足,即将可理解输入的内容通过不断的修改使语言的输出更加准确。写作能力的培养与说、读的反复训练是密切相关的,写作有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目标语言的目的性;读与说强调提高学习语言的流畅性;三者相互配合才能使语言在学习者大脑中修改、加工、重组、优化,语言的输出才能得到良好的反馈。在说、读、写“三位一体”的学习策略中,教师应将学生写、老师改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师生之间相互讨论、沟通、促进的互动过程。

(三)互助型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全文阅读

大学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论文

摘要:主要探讨了图式理论理论在大学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从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两个角度分析了图式差异给二语写作带来的问题,阐述了扩充和丰富学生写作图式的方法。

关键词:图式理论;内容图式;文体图式;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1图式理论简介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们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图式论的主要论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

近些年,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到语言教学中,尤其是被广泛应用到语言输入性的阅读教学和听力教学别是二语阅读过程。

2图式论与大学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

本文试图从“内容图式”和“文体图式”这两个角度来探讨图式论在二语写作中的应用。

2.1内容图式和二语写作

全文阅读

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分析论文

英语写作能力作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一个侧面,早已明确地列入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中。在国家每年举办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中,也把英语写作视为全面衡量大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唯一主观题。为此,广大英语教师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积极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尝试。然而近几年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的有关资料客观地显示出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未能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写作所规定的要求,英语写作是困扰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

难道就没有办法来消除这一拦路虎吗?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地达到大纲所规定的要求?这成为广大英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了解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犯的错误,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大有益处的。它可以帮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下面是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对英文写作教学方面的几点体会,愿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善于总结英文写作中常犯的错误

根据笔者的英语教学实践,大致可将学生在英文写作中常犯的错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词法错误

1、英语单词拼写错误

在平时的英语作文训练中,学生对单词的拼写持想当然的态度,对不太有把握的单词,不是去查阅一下词汇表或字典,而是认为大约是这样拼写,尤其是音节较多的单词,学生的拼写简直是五花八门,让老师批改作文时头疼不已。有时老师费上时间去查阅字典来看一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结果却发现是学生把单词拼写错了,让人既气愤又好笑。

2、用词不当,词义搭配混乱,混淆同义词和词组的区别

全文阅读

写作教学与大学英语论文

1、认知语言学

区别于早前的语言学派,认知语言学既弥补了以Halli-day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忽略“语言作为符号系统所具备的固有规则”这一不足,也避免了生成语言学过于强调语言自治性而引发的循环论证问题。为此,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确定为“现实———认知———语言”,所提出的隐喻、原型、范畴以及构式语法等概念,既在理论上拓宽了人类对语言的认知维度,也为应用性的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范式。我国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历了引进、介绍到迅速发展、多方面应用及理论反思几个阶段,迄今已二十余年(束定芳2009)。从开始对国外学科知识的关注与引介,到将理论运用到汉语本体研究,再到理论运用于语言教学实践,中国认知语言学在国内学界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并成为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综观学界的研究内容,还基本停留在“模仿———运用”层面,鲜有理论上的创新,这一点是值得国内学者反思并加强的。

2、语言对比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先生说过,“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这充分说明对比在语言学习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Linguistics),又称“对比分析”,从对比的角度出发,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描述其异同,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综观其学科发展,首先产生的是“对比分析”这一共时的研究方法。随后基于二战后外语教学的需要,美国语言学家B.Whorf首次提出“对比语言学”的名称。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R.Lado出版了LinguisticsAcrossCultures,标志着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潘文国,2002)。由此可见,对比语言学的学科基础是外语教学,二者在目的与方法上始终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国的汉外对比研究从《马氏文通》开始,经过几代语言学家的努力,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学英语的热潮,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学科建设方面,许余龙的《对比语言学》提出对比语言学作为独立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步骤及方法等,强调语言项目的共同对比基础,运用统一的理论进行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然而与认知语言学相比,对比语言学的独立程度稍显不足。究其本质,对比只作为一种方法来进行研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尽管国内“对比语言学”的提法层出不穷,笔者经过反复考量,认为这一指称有待商榷。综上,虽然“对比语言学”是否作为独立学科尚无定论,但“英汉对比”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仍给英汉语的研究及教学提供了思路。

3、英汉认知对比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为语言对比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事实也证明对很多语言现象都有较强的解释力。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意义不是简单再现外部世界的物体、事件或关系,而是人类将自己对外部事件的认知用语言表达出来。由于全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基本经验相似,因此同一意义的表达在不同文化与语言中具有共性,这为语言对比提供了可能。但不同的社会环境存在差异,并体现在语言文化上,这使得对比存在必要性。文旭(2009)指出,认知框架下的语言对比在国外已具雏形,但以认知为基础的英汉对比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成果只分散于部分著作与论文中,如赵世开先生的《汉英对比语法论集》,沈家煊先生的“英汉对比语法三题”等。更进一步,探讨二者的结合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笔者认为也十分有意义。下面就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

3.1语言的意义———范畴化理论

认知语言学指出,范畴分为三个主要层次,上义层次、基本层次和下义层次。人类以范畴化认知外部世界,从基本层次范畴认识物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原型。在学习使用语言时,属于基本层次的词比其他层次的更显著,易掌握。如汉语中“汽车”是基本层次,人们提及此概念时,既不会说“交通工具”,因为太抽象,也不会说“跑车,奔驰车”等,因为太具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虽然不同语言的基本范畴相近,但仍存在细微差别,因此英汉语词汇在范畴上不能构成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对于二语习得,我们不能拿二语中新的语言形式套用学习者母语中旧的意义,而是要引导学习者通过对照两种语言的异同来掌握二语中新的概念和范畴,以及这些新知识所形成的网络体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英汉语词汇在范畴上的异同,例如英语的cousin和汉语的“表姐”、“堂弟”等词并不等同,其背后隐藏着丰富的英汉文化差异及认知范畴区别。结合这种思路,我们不妨在写作教学中引入“头脑风暴”式训练,引导学生对某一概念的汉语义联想尽可能多的英语表达,从而作文语言多样化,避免行文单调。例如“优点”一词,引导学生联想advantage,merit,virtue,strength。同时引申出“缺点”,英语对应disadvantage,drawback,shortcoming,weakness。这两组词可构成一个知识域,使学生了解英汉语在词汇意义上的对应方式,意识到写作时可以替换使用。

全文阅读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生态学论文

一、输入输出动态平衡原理

这个原理涉及生物、环境、生态系统三个方面。它认为,无论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又称协调稳定原则,涉及生物、环境、生态系统三个方面。结合此原理,我们可以观察到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中的教与学并没有达到输入与输出动态平衡,而是处于一种失衡状态。一般情况下,学校并不会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专门的英语写作课,教师是在大学英语这门公共课中,穿插讲解写作,有时也会进行大学英语四级写作的专项练习。但是由于大学英语课时有限,除了听、说、读、译,能够分配在写作讲解或练习上的时间就少之又少,根本无法保障学生有足够的输入量。同样,学生花费在写作的时间更是有限,除了教师布置的写作作业,据笔者对所在学校学生的观察,学生基本上不会去主动进行写作练习。根据输入输出动态平衡原理,在设计研究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输入和输出量。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建立一个小型的英语写作教学系统,包括写作技巧、写作策略、四六级范文、佳作欣赏等项目。而对于学生的输出,可以借助在线批改系统,结合教师批改,要求学生进行多稿写作以保证学生在写作方面有足够的输出量。

二、生态位与生物群落

生态位(niche)最早由Grinell于1917年提出,定义为:“恰好被一个种或一个亚种占据的最后分布单位。”Elton将生态位定义为“生物在其群落中的功能状态”,从而使生态位与栖息地概念相区别。1957年Hutchinson提出了生态位的多维超体积模型。在这种模型中,他认为生物在环境中受到多个资源因子的限制,每种因子对该物种都有一定的适合度。在语言学习中,完整的生态平衡系统由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组成,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都有其相应的生态位,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在维护生态的平衡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的外在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具备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而构成群落的各个物种对群落的贡献是有差别的,通常根据各个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来划分群落成员型。其中包括优势种(dominantspecies)和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和罕见种。这些种通过不同的多度、密度和盖度等,对生物群落的稳定和生长繁殖起一定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主体,学生种群也在该系统中处于中心位置。在学生种群内的不同级别的学生也拥有各自的生态位。他们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在群落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但中国的学生往往习惯于个体学习,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教师可以根据教与学的具体要求,采取措施促进学生生态位的重叠与分化。就大学英语写作而言,同伴互评是写作反馈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利用生物群落和生态位的概念,加强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写作互评中的合作,对于我们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耐度定律和花盆效应

另外,以下的两个原理也能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很好的结合,对其进行指导。耐度定律是指每个种只能在一定的环境内生存和繁殖。生物种类在一定范围内,对任何一个生态因子的需求有其上下限度,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个种群对于该因子的耐性限度。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课时的多少、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度的选择。花盆效应又称局部生境效应。第一点是它在空间上的局限性。第二点它对环境有特定的要求,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花盆效应主要表现为由于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体制的影响,使学生与现实生活脱节,加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从书本到书本,进行封锁式小循环。结合此效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用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对其进行分析、讲解。总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完全可以借用生态学原理,对其进行指导。

作者:樊雅桢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全文阅读

论文化提炼与大学生英语写作

摘 要: 语言是文化传递的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坚强翅膀,也是文化传递的高级载体。每一次英语写作,都是对学生文化积累的考验。因此,指导好大学生的英语写作应以文化提炼为基础,这也是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基石。

关键词: 文化提炼 大学英语写作 教学改革

指导大学生英语写作,是一个看似极头痛,其实很简单的事情。说它令人头痛,主要是指目前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普遍较为低下。有专家说过,中国的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远不如英语国家初等程度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这无需用什么数据统计加以反驳。对英语水平加以高度重视,总是有利无弊,问题在于用什么途径加以改善。这涉及内容与形式之争。很多人想到的是,大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特别是词句运用的合格率太差,更不必谈写作技巧了。于是乎就特别追求运用语法和积累词汇能力的提高,成日忙于词句的基本训练。而大部分情况下,其效果多半差强人意。如果提倡以英语为母语国家或地区的“习得”教学思路,只要提倡多练“三记”,即多写英语日记,多做英语笔记(特别是读书摘记),多复述人物传记(从名人写到熟人),语言素材积累丰富了,个人语料库琳琅满目了,加上深思勤写,对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遣词造句,就必然逐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从某种意义上讲,牢牢抓住这一条,指导大学生英语写作,似乎坦途在望,的确简单易行。可是如此简单的方案,为什么不易推行呢?关键在于写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在于激发学生坚持写下去的动力在哪儿?本文的答案是,在于文化提炼。

一、下笔皆文化

本来,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是不证自明的公理。纵然不能说本质上是“语言即文化”,至少可以说,在内容上是“下笔皆文化”。多年从事跨文化圣经翻译的语言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就曾指出,如果想出色地完成跨文化交际,就要充分认识五种文化形式:(1)生态文化;(2)语言文化;(3)宗教文化;(4)物质文化;(5)社会文化(Nida1964)。因此,作为书面形式的英语写作,基本上是一个文本的组织结构,更具有文化特性的倾向。

我们一再强调跨语言的英语写作的文化倾向就是强调它的文化魅力。它与时下流行的外语教学三大“莽撞”情结(纠错、学语法和应考)大相径庭。其目的就是想探索一条语言习得的有效路径。任何一种习得语言的获得,都产生于一种交流冲动。只有具有文化魅力的跨文化的英语写作,才能激发写作者动笔的欲望,这和强压下的应试作文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跃跃欲试,不等于下笔成文,于是就要多练,反复练,而每一次反复,都必须出于孜孜不倦的主动追求,而不是枯燥焦虑的重复,这样才能逐渐进入心领神会、运用得法、形神近似、精益求精的境界,最后,就会形成一种写作癖好或者是创作憧憬。从语言心理学的角度看,也就是要激发学生积极认知对跨语文化的信息差别,并在感知信息差别的大海中,主动寻找或开辟属于自己的暖流。

英语写作是一种信息的终端输出。于是首先要考虑的是信息的输入、储藏的问题。不然,就要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但学生平日在知识爆炸中的随意阅读和自己面临情感爆发时的即兴写作之间,往往缺乏预设的直线联系。语言学家把这种难以观察的中间过程,称之为“黑箱”。一般认为,有两种研究模式有利于揭示“黑箱”的秘密。一是克拉申(S. Krashen)“监察模式”,他阐述为过滤、组织、监督的三环节;二是蒂东尼(R. Titone)的“语言动态模式”,其中有三个互有联系的深层次:战术、策略和个人能动。笔者认为,它们都可以归结为“文化筛选”或者叫“文化提炼”。特别是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深度,都与文化赏识息息相关。只有大学生关注本民族文化,进而涉及英语文化,英语写作才能注入涓涓清流,逐渐汇集为洪波或巨浪。

最通俗的文化提炼就是捕捉“热门话题”。作为被教育的较高层对象——大学生,恐怕无人不知近期热议的虎妈、狼爸,以及最近的鹰爸新闻。及时地读读网上的或纸质的相关英语报道,结合开展“三记”(对热点新闻及时记日记、对该热点的动态连续报导做重点摘记、对该热点形成的焦点人物写简明传记),同时汇集该话题中不同报道中涉及的一些事理相同的语言素材,并关注其中一些文化差异的表达方式,然后积极参与相关讨论、评议和论述,于是跨文化的话语权就逐渐地掌握了。

全文阅读

高职英语写作大赛教学设计论文

一、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一)公共英语实训教学资源不足

高职学生普遍英语高考成绩不佳,欠缺学习信心和兴趣。非英语专业一般开设3学期英语课,每周4或6学时,每学期不仅要完成规定教学任务,还要抽出一定的课时辅导PRETCO。加之合班教学,师生互动受到限制,学生英语写作实训和考核机会屈指可数。此外,受PRETCO写作题型的引导,学生只会写通知、感谢信、备忘录、邀请函等带有汉译英性质的简单应用文,而忽视工作岗位上常用的图表解读和英文演示训练。即使学校有统一组织的英语技能第二课堂,也只能让不及1%的学生有机会进行英语口语或写作的系统实践,不能实现对学生整体英语活用技能的提升。

(二)英语专业教学职业特色不强

高职英语专业任课教师习惯于沿用自己所经历过的本科式教学模式,即强化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知识的灌输,只是少了英美文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等课程学习。这样的“压缩”只会使高职英语专业沦为缺乏内涵建设的低端程式化培养,以英语写作为代表的语言实用输出技能与社会脱节,致使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不容乐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徐小贞教授曾指出:“英语专业的职业属性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主流教育生存与发展最为本质的基础,高职教育应该有和本科教育根本区别的职业特色。”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出路在于职业导向性和渗透性,即以英语为载体从事商务、旅游、管理等一线服务的岗位胜任力。

二、基于大赛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设计方案

(一)关注就业市场

在大赛的示范性引领下,高职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毕业后用到英语的职场情景。对于工科生,英语写作不仅限于日常沟通,还体现在根据英文指南对进口设备安全安装和操作,理解简单的英文工程数据图表,并将其转换为工作报告,教师要有选择地为学生创设环境,训练上述能力。对于文科生,除了用英语做好金融或秘书类事宜,还要通过交流推动公司内部、公司之间的和谐发展,例如企划方案、外贸文本、人事财务等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归档能力都是要通过在校期间的训练获得的。无论针对任何专业,高职英语教师都要将语言教学与学生就业方向紧密关联,以项目驱动进行课堂活动,促进教育与产业对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