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小学支教总结

大学生小学支教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机制”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该研究采用中国六个省所有县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层面数据,全面评估了“新机制”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改革虽没有改变义务教育阶段城乡间学校教育财政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现状,但在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资源配置差距方面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机制”政策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强化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责,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政资源均衡配置,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新机制”政策;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1)05-0044-09

一、引言

由于历史、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原因,在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进程中,公共教育资源在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社会不同群体间的配置并不均衡,影响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为此,我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一项重要的政策是2005年年末国务院下达的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后文简称“新机制”政策),该政策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该政策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在西部实施,2007年扩展到全国。

“新机制”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问题,巩固“普九”成果。同时其依据现实国情设计的“分地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实施方案,也兼顾了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目标。截至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表明“新机制”政策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但鲜有实证研究评估“新机制”政策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试图分析“新机制”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均衡配置的影响,讨论其政策效果,期望能为我国政府制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

随着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的日益凸显,许多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本研究着重关注“新机制”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影响。张力和李孔珍通过对全国2001~2006年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变化情况分析,发现“新机制”政策缩小了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范先佐和付卫东通过对中西部部分县市的调研,发现“新机制”政策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缩小了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薛海平和王蓉运用2006年、2007年的调查数据分析得出东、中部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和教师资源配置非常不均衡,但在2007年春季学期实施“新机制”政策后,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有了明显缩小。孙志军、杜育红、李婷婷基于2004~2006年广西、湖北、浙江三个省的学校和县级层面的数据,对“新机制”政策的增量效果和分配效果进行经济计量分析发现,改革提高了义务教育经费中来自财政拨款部分资金的水平和分配的公平程度,改革前获得财政拨款资金较少的学校在改革后财政拨款明显增长,然而改革对于经费总量都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研究还显示,改革对财政投入的增量效果在原来经济水平低、财政能力低、区域面积大的县效果更好。

全文阅读

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教指导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部在院团委、协会主席团的精心组织指导下,在各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 ,我支教指导组所有成员积极工作,快速、优质的完成了本学期计划的内容以及协会其他部门交给我部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部所有成员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现将本部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制定针对支教组的工作标准及内部纪律要求

负责人: 乔倩

工作目的: 为严明和完善指导组内部的纪律。

工作过程: 通过内部讨论,总结以往支教中的经验教训,依据《西安邮电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制定了工作纪律、人员分配、资源整合等一系列的书面要求。这对于组建不久的支教指导组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工作总结:制定制度条令必须先征集其约束对象意见,并不断完善,确定其切实可用。

二、 制作财务一览表和通讯录

全文阅读

农村小学教师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

【摘 要】本文写作的目的是了解农村小学教师社会支持程度,为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状况,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提供依据。在开展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支持程度的各种差异。

【关键词】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农村教师 主观支持

不少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程度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环境相对封闭,人际交往范围较小,研究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状况,帮助他们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支持各维度中,客观支持是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独立于个体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主观支持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社会支持利用度,是个体在遇到麻烦或烦恼时对支持的利用程度。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9个乡镇中心校中随机选取 3所中心小学,

以整群选取的方式选取小学教师 101 人,发放问卷 101 份,收回有效问卷 80份,有效率 79.2%。本研究通过统计所得被试的人口学资料包括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全文阅读

支教教师工作总结

支教教师工作总结(一)

王新川是尧都区临钢小学一名数学教师,省级教学能手,省级学科带头人。曾多次荣获市、区、原公司模范教师光荣称号。教学论文多篇获奖并发表。

20**年9月1日,王新川老师到贾得乡大苏小学脱岗支教,所代年级为四年级数学,每周八节课。寒往暑来,光阴荏苒,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她一年来的工作和表现,有辛苦的付出,也有幸福的收获收获。她感受着支教赋予教育教学工作的神圣和生命的精彩,为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同事的好评,得到受援学校的肯定而感到幸福。王老师曾深情地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我敬佩大苏小学领导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佩服老师们忘我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他们——才是我真正学习的榜样。”正是王老师这种勤勉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谦虚好学的品质使她时时感受着教育成长的幸福和快乐。忙碌而充实的支教生活再次丰富了她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智慧,给王老师的教育生涯增添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一、丰富教育积淀升华教育追求

“支教”工作是教育局为贯彻国家、关于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精神,选派城镇中小学在职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促进教育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改善农村偏远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质量不高,为推动教育全面、持续、均衡发展,为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教育所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每个支教老师来说,是一次磨练,更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王老师不顾身体多病,毫无怨言,积极参加。在吃苦耐劳、敢于勇挑重担面前,王老师在年轻教师心中堪称楷模。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支教期间,她一心扑在自己热爱的教育岗位上悉心研究、反思,力求把每一项工作做得完美、极致。她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严格要求自己,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踏踏实实,辛勤付出,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正是在这种不断认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她不断的反思自我、超越自我,一步步的拔高立足点,开拓教育视野,丰富了教育积淀,升华了教育追求。把更高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带给所在的支教学校,给支教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了一缕清新的春风。

二、严格要求自我爱心教育学生

在执教的日子里,与王老师相知、相处的的每个日日夜夜都是真切而令人感动的。她虚心服从领导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管严寒酷暑都能够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然后脚踏实地,与同事们一起努力,积极传授知识,用心教育每一位学生。从她身上,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她对事业的追求,而我们得到的是更多的鼓励与激发。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学生的成绩就是自己的成绩,学生的进步更是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在她心中成人比成材更重要,应该让每一个可爱、活泼的孩子有一个远大的志向,正确为人处事的方法以及健康的心理。课堂上她用精彩的讲述,循循的诱导,积极的鼓励,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学生,她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时刻感染着学生,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她都会送给孩子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期盼的微笑……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更加自信地、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室里一直充满欢声笑语。她对学生的爱,体现在每节课、每份批改的作业、每次心贴心的交流中。

其次,带动全校数学教师、搞好教研工作。作为一名支教老师,王老师深深地知道,单纯搞好自己的教学,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在抓好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同时,更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带动全校的数学教研工作,和她们一起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所在学校教学教研水平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业余时间和老师们一起积极参加网络培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全文阅读

义务教育投资区域差异探析

本研究数据全部来自教育部信息中心1997年的《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本研究所要讨论的是义务教育投资,所以仅仅使用了其中的地方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办的普通中小学(下文中的中小学如无特殊说明均指此类)的有关数据。且仅仅涉及原数据库中的如下指标:年平均学生数、预算内教育事业支出、预算内教育支出2、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支出、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支出2,以及各县的发展指标,如总人口数、农业人口数、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总支出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支出、事业支出和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支出2、事业支出2的区别在于前者包括来自预算内专项资金及其它教育经费的支出。

由于讨论的是县(下文中的县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县级行政区)的义务教育投资状况,为了得到各个县对义务教育的投资额,本研究对每个县的中小学的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数据按小学、初中预算内经费和预算内义务教育总投资三种情况进行汇总。在经过上述处理之后,研究者考虑到直辖市、地级市辖下“区”的教育投资与其他的县级行政区有所区别,即市一级有部分教育投资是所辖“区”的共享教育资源。但是本研究考察的县级教育投资,这一部分教育投资无法体现出来。这样就导致实际上少计算了这些地方的教育投资。因此,为了剔除这种影响,研究中必须删除这些“区”的数据。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如下办法:即这样的区在地县情况数据库反映出没有农业人口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特殊情况,把这样的数据删除,即可。这个办法有局限性(下文会论及),但笔者尚未找到更好的其他方法。在此同时亦剔除年平均学生数、预算内教育事业性经费、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支出等指标缺省的样本。

而某些县的年平均学生数和总人口数太少,原因是边远地区,如内蒙古、新疆、的一些县,人口很少。因为人少,所以预算内教育经费也不多。但是这些人口太少的县教育情况太特殊。如果将这样的县纳入研究范围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在正式研究时剔除了人口少于10万的县。此外,为了更好地研究1997年和1998年我国初中、小学和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的县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问题,还需要对上述数据进行再处理。本研究在讨论各县的预算内教育经费差异时应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由于各县的教育规模不同,一个县的学生人数较多,其教育方面的开支也较大。为了排除学生人数对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影响,在讨论中小学经费差异问题的时候,本研究将使用生均经费:因为初中学生的开支大于小学生,初中和小学人数不易加总,而一个县学生数的多少受人口数影响,所以在讨论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经费差异时,本研究将使用人均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的指标。所以需要对原来的数据进行再处理求出其生均或者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数据。

本研究经过此种处理,用于讨论经费差异问题的数据的一些统计特征可见。有关经费差异影响因素问题的其他数据的情况及其统计特征,将在后面的章节讨论。

本研究希望先通过统计的方法说明差异的存在,然后再进一步说明差异的情况。为了便于进行统计检验,本研究根据县所属的省份,按照国家划分的“一片”、“二片”、“三片”地区将所有的县归类到这三个地区:“一片”地区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辽宁、吉林等9省市;“二片”地区为河北、山西、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重庆和陕西等13个省市:“三片”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云南、广西、贵州等9省区。

由于出现了异方差,多个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F检验的前提不满足,所以本研究使用不依赖于数据分布状况的Kruskal-Wallis检验(KW检验)来检查这三组平均数是否具有相同的平均数。对3个项目的检验结果显示②这三组数据各项目的平均数相等的概率(p值)都是0.0000,非常接近于零,也就是说,在统计学意义上这三个地区诸人均预算内教育支出项目的平均数是不相等的。

全文阅读

学校加强财务管理报告

各位老师,同志们:

根据大会安排,我受学校行政委托,向大家汇报学校一年来的财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学校财务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它直接涉及到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我分管财务工作多年来始终坚持严谨、节约、规范的管理原则,在民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将学校的有限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做到长安排,短打算。在使用经费上,始终坚持服务于教学,有利于教职工积极性的提高,坚持做好民主理财,杜绝贪污、挪用的不良现象发生。

下面我就如下几点向大会汇报工作

一、学校经费总概况

(一)20*年经费收支情况

1、小学部分(元—7月)总收入:51776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15338元(含争取财政所拨款:5000元);上级补助收入:1388元;专款收入:2567.73元;事业收入:29586元(杂费收入);其他收入:2897元(含小卖部等勤工俭学收入)。

小学(元—7月)总支出50718.*元。其中:专款支出(两免一补:2568.35元):事业费开支48149元(主要包含:教学津贴6257元,教辅补助10998.30元,教学奖6000元,办公费1927.6元,水电费3300元,差旅费3470元,招待费3120元,维修费4010元,其它开支(含业务费、绿化校园、会议等)8416元。

全文阅读

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52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各堆度、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堆度之间的相关均有显著意义。结论 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两部分。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关于幸福的话题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学术界对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也有所研究,有人认为,社会支持是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因子,也有研究认为作为个体内在因素的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但综合来看,目前国内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上,针对教师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小学教师的调查来了解其幸福感的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促进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其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被试选自金华地区到浙江师范大学进行培训的小学教师。共发放问卷180份,共收到有效问卷152份,回收率为84.4%。其中男25名。女127名。年龄范围20~53岁。未婚82人。已婚70人。

1.2 测量工具

1.2.1 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该量表由Campbell等编制,用于测查被试当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量表包括两个部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共8个项目)和生活满意度问卷(1个项目)。该量表是7级评分自评问卷,幸福感指数是由总体情感指数量表的平均得分与生活满意度指数量表得分(权重1.1)相加。其范围在2.1(最不幸福)和14.7(最幸福)之间,评分越高表明被试所体验的幸福程度越高。量表的重测一致性为0.849(P<0.001),同时还有较好的效度。

1.2.2 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由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3个分量表组成,克隆巴赫a系数分别为0.87、0.85、0.91,全量表a系数为0.88。重测信度为0.85。含12个自评条目。采用7级评分法。

全文阅读

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分析

【摘要】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表明了财政对公共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但在支出结构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存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财政教育支出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教育 支出结构 分析

教育支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财政分配和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公共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不断上升,表明了财政支出对公共教育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但教育经费短缺的呼声仍然强烈,其原因之一就是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在不同层次教育之间存在不合理因素。因此,在继续增加教育支出的同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教育支出效益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战略地位的认识已经提高到了相当的高度。各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也在逐年递增,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4年以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我国教育仍然存在着支出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1、政府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亦偏低。从表1中看出,近段时期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在1991年617.8亿的基础上翻了两番多,到2001年,达到了3000个亿以上。但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较低,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未能达到1995年发展中国家4.1%的平均水平,更低于4.9%的世界平均水平。预算内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也偏低,如果把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税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和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计算在内,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也仅仅能提升近4个百分点,低于韩国(1997年)20.5%、泰国(2000年)22.44%和墨西哥(1999年)25.54%的水平。近几年来,预算内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增还减,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的走势逆向而行。财政性教育支出未能与经济同步增长或优于经济增长,使得政府教育经费对学校运转的支撑力度没有得到增强,而教育接受者的家庭或个人直接负担的教育成本较大。

2、教育支出的区域结构不合理,东、中、西部差异明显。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较大差异,各地区的财力状况也有较大差异,加之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要程度认识不一致,使各地区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差异较大。另外,在我国目前以行政分权和分税制为特征的财政管理体制下,中央设立一部分专款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则负担着几乎全部的基础教育拔款和占高等教育总投资近一半的地方属高等院校拔款,因而地方政府可用财力的多少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公共教育支出的水平。从表2可以看出:2000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拔款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最高的省份是江苏省,达24.25%,其次是湖北省,达22.78%;最低的省份是自治区,仅4.61%,再次是甘肃省,仅有6%;全国平均水平为11.73%。2004年,全国人均预算内财政性教育支出为309.86元。全国各省区市人均预算内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较大差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区市13个,占41.94%。2004年,北京市人均预算内财政性教育支出1146.65元,排在第1位;当年四川省人均预算内财政性教育支出181.58元,排在第31位。2007年北京市人均预算内财政性教育支出是当年四川省的6.31倍。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受历史和现实各种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急剧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导致了教育投入水平间的差距,东部地区投入最多,并从东至西呈梯级递减分布,且级距日益扩大。据统计,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速度、人均教育投入水平、生均投入等各个地区的差距都显而易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不发达,既不能满足发展教育所需的基本资金,也不能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从而导致一些地区连九年制义务教育都没有得到普及。教育水平低下,普遍提高中西部地区人口素质就成为空话,更无法满足发展经济的需要。经济难以发展反过来又导致教育投入的进一步减少,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结果只能是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这不仅威胁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从长远看还将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3、我国财政性三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资料表明,各国教育资源在各级教育中的分配情况是随着本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初期,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比重极大,三级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比重,将按初、中、高的顺序呈递减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扩大,这时在整个教育结构中,初等教育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比重将有所上升,其中,中等教育的比重上升幅度会更大一些。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比重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初等、中等教育的比重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各级教育各自所占比重间的差异将大大缩小,教育的结构形式趋于均衡。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费研究小组对50多个不同发展水平国家教育结构的统计研究结果,人均GDP在600到2000美元之间时,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投资比例应为40.5%:29%:17.9%。而2002年我国的人均GDP值为988.4美元,其财政性三级教育投资比例却为33.34%:34.88%:22.56%,此外,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中学与小学的在校学生年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比例为11.84:1.46:1。由此可知,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教育支出应向初等教育倾斜,但是,我国当前的财政性三级教育支出结构呈现出高等教育投资比例明显偏高,而初、中等教育投资比例较低的状况,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全文阅读

实习支教中的教师职业认同发展研究

摘 要:选取新疆某师范院校277名免费师范生对其实习支教前后教师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追踪研究,旨在了解实习支教中新疆免费师范生身份建构的特点,对相关教育培养以启示。结果发现:一是新疆免费师范生实习支教前后教师职业认同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内在价值认同存在正相关;二是实习支教中,文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和内在价值认同显著提升,而理科生教师职业外在价值认同显著降低;三是在实习支教过程中文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和内在与外在价值认同的提升显著高于理科生。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实习支教;教师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242-02

新疆在双语教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免费师范生工作经验,2010年开始实施具有“新疆特色”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实习支教(又称“顶岗实习支教”)是近年来我国针对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弱化、高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欠完善、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数量紧缺和教育质量偏低等问题而推出的一项教育改革综合模式[1]。新疆2006年启动实施“师范院校高年级大学生实习支教计划”。理论层面实习支教模式对促进师范生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实践中,此教育实习却由于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而难以发挥应有效用,流于形式的现象时有发生。

职业认同是与特定的职业特征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建构的动态的过程,可能包含一系列层次[2]。教师职业认同具有特定对象性,是教师或即将成为教师的群体所具有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动态变化所形成的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同一性或一致性感受。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包含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三个维度[3]。有研究认为,教育实习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没有促进作用,相反,教育实习后,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显著性降低[4]。也有研究认为顶岗实习对师范生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发展产生了有益影响,但也存在不利影响[5]。

本研究将对比分析新疆免费师范生支教前后职业认同发展变化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导致变化的因素,为新疆实习支教工作开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一、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全文阅读

财务规范自查自纠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规范财经行为,提高财经使用效益,完善财务监督,充分发挥财务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农场各学校工作能更好更快地开展。按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财务规范化检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农场教育总支高度重视,成立专班,于2010年4月21日开始,在全场学校范围内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自查过程与结果

自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21日——22日)

1、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专班。总支召开“财务规范化检查”活动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财务规范化管理”活动的开展,制定《武湖农场教育总支财务规范化检查实施方案》,并按照《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财务规范化检查的通知》要求的10项内容,责任到人,明确要求。

2、宣传发动。召开 “财务规范化检查”活动动员大会,部署工作,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学习讨论。组织农场各学校校长、书记认真学习区有关文件精神,学习《武湖农场教育总支财务规范化检查实施方案》,开展以“财务规范化检查”为主题的专题会,明确“财务规范化检查”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提高思想认识,积极自觉地参与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23日——25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