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创新创业实践总结

大学创新创业实践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天津城建大学生售楼实训中心创建与运营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旨在提高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本领,进而提高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文章介绍了作者自身正在辅导运营的大创项目的背景、工作基础、研究内容、运营目标及成果管理。并对项目的创新点、运营特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就项目对大学生能力培养所发挥的作用和遇到的问题做出了总结。

[关键词]创业训练;能力培养;内容构建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88

实践性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C结合,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而设置。作为实践性教学方式之一,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目的在于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高校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1项目背景和内容介绍

11项目背景简介

2016年6月,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此次论坛以“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为主题。作为创新、创业和科技领域首屈一指的全球性盛会,总理指出要借助改革创新的“东风”来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 “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两会”期间,总理再次提出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国家鼓励,学校支持,老师出力,学生愿学的大背景下,我们市场营销专业的同学组建了大创项目团队,通过模拟一个运营项目,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达到此项训练的设定目标。作者所辅导的“天津城建大学生售楼实训中心创建与运营”(以简称“城建售楼实训中心”)属于此类项目。

12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过程浅析

[摘要]文章以高职院校实践属性为基点,从教学、学生工作、就业创业各方面阐述了实践创新的实践内容,并以实践创新基点、结合实践主体性、理论创新,提出了实践创新的基本过程和主体内容,构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科学认识论模式。

[关键词]创新实践高职院校实践创新理论创新

[作者简介]袁志华(1972-),男,山东济南人,常州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常州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创业力培育为核心的生涯教育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JSJG111)和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项目编号:CDGZ201000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34-03

20世纪50年代,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就开始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知名大学都建立了创新人才教育体系。自主创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它起源于拉丁语,原意大致有三层基本含义:一是更新的意思;二是创造新的东西;三是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05年,高职院校招生数已达268万人,高职院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已分别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8%、53%和43%,高职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之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如何定性好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就业创业模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关口。传统高职教育模式往往倾向于培养“技工型”操作人才,不注重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事实上,随着高校大众化教育带来的大学生数量和质量的提升,纯粹“技工型”操作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整体需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大学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转型,培养树立以创业为核心、以培养创业人才为目的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实现由就业教育守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转换,必须考虑到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诸如高职院校学制短、学生理论功底相对薄弱、高学历师资力量相对偏低、学生动手能力强、实践平台建设相对完善等。鉴于此,本文重点从实践创新层面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问题。

全文阅读

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文中通过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指出了当前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实践效果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导师制;大学生创业;实践

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重要的建设项目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可能性和成功性,更好地实现我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目标。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训练教育,为大学生日后的创业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导师不仅能够对大学生自身的创业进行训练、规划、设计以及统筹,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们之间、与导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

一、基于导师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的是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努力完成某项项目或者是创新项目的所有过程,主要包括项目设计、准备、实施以及成果交流等。这种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主导和努力来完成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还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在步人社会之后能够顺利实现创业梦想。另外,这种基于导师制的创新创业,还能够帮助学生申请一定的项目经费,来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但是,在当前的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实践中,很大一部分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没有抓住重点,教师没有从根本上出发,普遍存在意识、认识偏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所以很多学生对这方面仍然缺少理解,甚至不知道是怎么运作的,导致学生对此没有兴趣。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践教育中,大部分导师只注重项目的实践和最终的项目研究成果,而没有对教育工作足够重视,没有充分发挥出“导师”的作用。导致的结果就是在项目训练和实践过程中,学生对整个项目的研究和创新比较了解,却对创业不够了解,创新创业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锻炼,与教育部所制定的“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宗旨以及“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相违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第一,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需要长时间的申请,而在申请的大部分阶段,学生都不能开始项目的实施,这就导致学生们没有充足的实践,容易出现任务无法按时完成的问题。

全文阅读

高校模拟经营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探讨

摘要:从广州工商学院经贸系的模拟经营节活动入手,叙述模拟经营节的发展历程、学生创业成果,从而探析高校模拟经营类活动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以完善现在高校模拟经营类的活动,创新形式与内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召。

关键词:模拟经营节;高校W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0.090

广州工商学院经济贸易系,是一个涵盖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金融管理、连锁经营5大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系部,以培养经管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因此模拟实训活动是其必修的课程。2004年,模拟营销节诞生,每年举行一届,至今已经走过13个春秋,开办了13届,在校园中赢得极好的口碑,成为经济贸易系独具特色的综合知识应用实训模拟活动。

1经济贸易系模拟经营节发展历程

经贸系模拟经营节从2004年诞生至今,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3个阶段。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特色,有着不一样的风采。

全文阅读

经管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情况调查

[提要] 增强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是转型发展中应用技术性大学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辽东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在读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收回的698份有效问卷,具体分析地方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经管类本科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管类本科生;实践能力;满意度调查;对策建议

基金项目:2016年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转型背景下经管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及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以辽东学院经管类学生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11779021);通讯作者:张春光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8日

经济管理类专业是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应用性学科专业,经管类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还应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作为质量评价的主体,尤其是对转型发展下学生实践能力满意度的评价,应该成为应用技术大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现阶段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经管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满意度情况,我们面向辽东学院经管类12个专业的在校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经管类本科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满意度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对象是辽东学院12个经管类本科专业大二到大四年级全日制本科学生,共发放“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720份,收回702份,其中有效问卷698份,有效回收率为96.94%。

全文阅读

谈高师作曲课与艺术实践课互动模式的构建

【摘 要】当前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创造精神的人才为主。我国高师院校音乐教育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趋势的影响下,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想法,即转变当前的教育教学观念,强化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本课题最终研究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创新;实践;高等师范;作曲课;艺术实践课;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223-01

一、高师创新教学课程互动模式构建的意义

音乐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现状主要表现在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上,而这成为音乐毕业人就业的最大障碍。因此,只有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科与学科、课程与课程之间的互动与综合,加强艺术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拓展学生就业面的重要因素。在强调教育素质化的今天,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总结艺术实践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创作与实践于一体的互动学习中,将理论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音乐人才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作曲课”和“高师”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搜索,搜索结果为7条;以“艺术实践课”和“高师”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搜索,搜索结果为15条;以“作曲课”和“艺术实践课”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搜索,搜索结果为0条。由此可见,到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并没有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说明笔者对此课题的研究是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的。

二、高师作曲课与艺术实践课的互动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高师艺术实践课的内容

全文阅读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文章阐述了新形态下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并从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创新创业文化教育、搭建创业实战平台以及助推毕业生成功创业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探索一条适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9-0022-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9.011 [本刊网址]http:∥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史上更难就业季”称号。美国《福布斯》曾刊发题为“中国令人惊异的失业问题”一文。文章说,中国每年有25%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与此同时,近百家跨国公司的主管表示他们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招不到合适的新员工和留不住人才。

正是基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38次提到“创新”,13次提到“创业”。由此可见,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高校系统贯彻落实十精神,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多年来,广州工商学院积极开展探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研究,特别是近2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和教育部提出的“大学应重视创业教育”等文件精神,加大了深入开展以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探索一条适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全文阅读

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论文

摘要结合创业教育的实践和探究,探索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模式,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创业教育的努力方向。

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今后大学生自主创业将成为就业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历史很短摘要:1998年清华大学首设创业计划发起“大学生创业”;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方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单位;2003年10月和2004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举办两届“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循此,教育部于2003年11月在国内各高校正式启动创业教育并逐步推开。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阶段,理论和实践探究不多,亟待高校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构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模式,完善教育系统和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1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究和实践

我校的农科专业具有开展创业教育的优势。探究和加强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促进和社会市场接轨,促进农科专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而且,农科专业的学生贫困面较大,开展创业教育探究和创业教育实践,可促进勤工助学工作。因此,我学院根据教育部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试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上,自2004年2月以来,积极开展“探索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模式”课题探究,以提高本学院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也为学生自主创业或先择业后创业以及岗位立业等打好基础,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1.1创业教育探究的主要内容

(1)基本思路摘要:发挥学校、学院的优势,争取各方面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练习,组织创业团队开展具体创业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和管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实际能力,不断总结适合农科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模式。

(2)探究方法摘要:根据我们的实际,采取理论结合实际、专业结合创业,教学结合管理的探究方法,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实践,探究如何开展创业教育,探索农科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模式。一是采取授课、讲座、讨论等的形式传授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创业理论、专业技能、文学修养、理财技能和交际口才、和人沟通等的各方面知识;二是以创业团队的形式,组成喜好小组,开展“学、研、产”结合的实际创业项目练习。如结合教学基地的生产实践进行专业练习,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营销练习等,培养实际创业能力;三是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发挥管理功能,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健康的做人、做事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择业心理,培养积极的创业心理。

全文阅读

高职就业创业双线并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摘要:就业创业双线并进实践教学体系遵循了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大学生创业等高等教育新的发展观,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也有利于满足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总结分析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创建的“能力递进、工学交替、虚实结合”为特点的就业创业双线并进实践教学体系,阐述了该教学体系构建的特点、创建的意义,并对进一步完善该体系提出了深层思考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就业创业 双线并进 实践教学体系 连锁经营管理

1 构建就业创业双线并进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

1.1 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依据

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699万人,并且未来几年仍将维持高位,为此,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5月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13]35号),通知一方面要求“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另一方面“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鼓励在校生积极参加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1]因此,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构建就业创业双线并进实践教学体系,直面当前大学生就业现实问题,符合当前的政策导向,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2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2]因此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实践项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让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实践训练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3 依据系统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全文阅读

营造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环境氛围的思考

[摘要]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欠佳,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偏见较多,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创新创业阻力较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应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规范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投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战技能;发挥网络优势,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讯支持;搭建孵化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基地支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支持;营造支持创新创业的社会舆论,以利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环境;教育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5?0067?03

2013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750万的新高,而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就业岗位需求与实际岗位数量差距拉大,加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及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等因素影响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和就业压力将变得更加严峻。在这样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能够承担起振兴民族大业的重要课题。全面开展切实有效地创新创业教育,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未来世界的严峻调整,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现状

1.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水平不高

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虽然一些研究对创新创业教育关键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总结和反映了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主要理论问题,并为创业教育学的诞生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不够。从理论上看,对于创业教育的价值意义、基本概念、具体内容、特质及功能、创业者的界定与分类、创业者的素质结构、创业教育模式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在实践上,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仍处于较低水平和初级阶段。由于认识上没有共识,创新创业实践没有正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因而出现两种教育模式之间关系不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知识互补但机制不互动,也就是个性培养和共性培养计划各行其是,互不相容,经常有冲突。课余教育与课内教育都给学生压担子,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只好服从课内主渠道计划的安排。所以,学生个性培养常常受到制约,有的甚至夭折。例如,有的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兴趣高,花费时间多,实践能力很强,并为周围同学所公认,但是很有可能影响主修课业的成绩。这就带来了很多问题,或者引起课业老师的不满,或者在许多规章和要求面前不合格,等等[1,2]。

2.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环境欠佳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