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农业技术

传统农业技术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农业技术论文

1发展特点

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通过将生产活动中累积的经验进行传承和应用,其生产力标志是以人工操作铁农具或者蓄力牵引为主,其特点主要是以下几种:(1)土地利用方式是集约型;(2)技术体系是精耕细作;(3)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适当的选择确保因地制宜;(4)种植多以谷物为主且种植和畜牧相结合的多种经营模式;(5)农学思想的核心是“三才”理论,即天、地、人和谐统一,这是农学原理和传统的中国哲学进行有机结合得到的。

2农业技术的创新内容和特点研究

2.1创新内容

从微观上来讲农业技术的创新是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相互转化,将新农业技术演变成一种手段为促进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农村的经济提供帮助,其包含内容大致是对农业新技术进行研究、获得与掌握、实现新技术的传播渗透于转让、改进创新农业的市场开发与售后服务等;从宏观上来讲农业技术的创新是农业企业和一系列公共机构组成的网络或者系统,且这些机构能够互相联系和影响从而为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扩散提供整合与协调。

2.2创新特点

由于工业技术受到了大多数的农业技术和不同层次的环境保护与农业技术、资源利用与农业技术、农业技术秘密、公共产品特性等与之密切相关的影响和制约,农业技术的创新特点大致有较多的技术、创新过程较为复杂、不确定的技术创新、农业技术的创新子系统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性等。

3农业技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策略方针

全文阅读

传统农艺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

1、传统农艺和现代农业技术存在的问题

现代化发展中,我国农业技术存在着如下几个的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追求高新技术发展、高科技技术的引进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现代农业技术陷入了误区,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其中,农业技术追求高新科技是针对传统农艺的生产技能而言的,传统农艺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与现代农业环境相比较,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提出了追求高新科技的策略,只注重农业技术的运用,忽略了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由于受到国外先进技术的影响,现代农业技术只注重高、精等技术的引进,忽略了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最终导致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达不到预期效果;生物技术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可以快速的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它的发展和实践运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忽略了生物技术的不成熟,在农业生产上得不到真正的实践运用,对农业技术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2、促进传统农艺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的有效策略

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我国农业发展中,要采取以下三个策略,才能促进传统农艺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效结合。

2.1促进传统农艺与现代农业科技的结合

我国农业发展中,传统农艺是长期农业生产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农业生产的精华部分,因此,必须促进传统农艺与现代农业科技的结合,提高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的水平,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2正确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创新

时代在进步,高科技技术得到了普遍推广,因此,在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中,要注重先进技术的正确引进,增强我国农业技术的适应性,真正达到提升农业产量的目的。在沿用传统农艺的基础上,注重成熟的高科技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创新,因此,我国农业发展要注重先进技术的有效性,给我国现代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保障。

全文阅读

有关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转变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几大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传统农业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困境;转变

农业现代化必须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我国一直致力于寻求传统农业改造的路径,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经过多年的持续推进,虽然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我国农业发展还存在很多条件约束和制度障碍。笔者以为,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农业要素的投入,又要重视农业中引入能使生产要素实现有效配置和提高其生产效率的制度。以下从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转变过程中的困境谈起。

1 困境分析

1.1 农村劳动力缺失

农村劳动力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要素。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出现了大批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农村务农的农村劳动力空心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1.1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是出于人们的驱利动机。由于我国农业利益长期以来十分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此同时,农民的支出却在迅速增加。在这种生存方式下,农民很少有钱,也很少愿意将钱投入到生产上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1.1.2 制度性因素。我国历来把土地作为农民的社会保障,国家给了农民一份土地就等于给了他们的一切保障,不管农民外出务工多少年,他都视土地为退路,所以不愿放弃土地,造成土地难以流动。加之我国土地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造成土地使用的细碎化,因而给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带来困难,从而出现了农村人口流动而土地不流动的局面。

全文阅读

传统农艺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的理念建立与思考

摘 要:农业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传统农艺与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效结合,它是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中,传统农艺和现代农业技术结合,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业技术之间的问题与矛盾,它为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传统农艺;现代农业;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S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23

1 传统农艺在现代农业技术中的重要性体现

现代农艺是一个更为广义的涉及农业生产、农业发展与技术应用的广阔领域,它是一个将农业材料通过加工或再制改变其形状、性质和用途转换的工作,目前,农艺技术除了在农业、种植业技术的生产与应用方面得到很广泛的应用,在整体大农业范畴里及工业领域中也得到很广范的应用。

2 传统农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误区

2.1 现代农业的出现

并不意味着传统农艺技术的消亡,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有可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做为基本条件。但基于我国小农经济导致农村发展落后的片面思想影响下,一些观点认为与小农经济相关的传统农艺必将被现代农业的高新技术所取代,但是,农业的发展与生产不同于规模化、集约化的偏工业管理模式,先进的规模化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具体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不特性,导致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都受限于自然环境与各种气候条件的影响,在特殊环境下以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存在前提下,能否将先进农业技术能否转化成为适用农业技术,这才是发展现代农业技术的基本要求和根本目的所在。缺乏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的农业技术无法转化实用的劳动力为生产力,也无法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全文阅读

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农业大棚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摘 要】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方案,实现农业大棚的自动化控制,对大棚环境中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设计了基于ARM的主控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电源模块、LCD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等硬件平台。开发了节点设备程序、嵌入式系统应用软件和上位机组态软件。系统通过模拟测试,结果验证了方案设计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可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求。

【P键词】无线传感;ARM处理器;组态监控软件;农业大棚;嵌入式系统

【Abstract】A data collection and control system solutions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technology was proposed, to achieve automatic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greenhouses and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gathering greenhouse environment. The hardware platform of terminal control system was designed, including central control unit, signal processing module, power modules, LCD module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A node device, embedded system application software and PC configuration software was develope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test results verified the real-time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design,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Key words】Wireless sensor; ARM processor; Configuration and monitoring software; Agricultural greenhouses; Embedded systems

0 引言

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存在农业机械信息化生产能力落后、土地利用程度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农业发展水平落后。同时,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状况逐步扩大恶化范围、资源配置不合理。鉴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严重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人们越来越关注农业发展的模式。随着时展,农业科技技术不断创新,充分利用理论和科学技术,是缓解农业与资源及生态环境矛盾的有效途径。建立无线网络监控平台,对农业监测点进行全面监管和精准调控,可以组建农业的规范化和网络化管理模式,形成农业物联网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1]。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但可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各类农业资源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本文主要根据项目建设的要求,设计一种结合嵌入式单片机和组态监控软件两种工程装备技术的平台,对农业大棚影响的几个因素进行精准管理和统计。

1 系统硬件结构

系统硬件组成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一个主控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电源模块、LCD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等。

全文阅读

面向智能农业的物联网应用研究

摘要 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因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技术架构及关键技术,介绍了其在智能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农业生产中,能够改变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降低劳动力成本,从而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物联网;智能农业;信息采集;应用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337-03

智能农业是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是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必经途径和重要战略。物联网是指通过一些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按约定的协议,连接任何需要交换和通信的物品与互联网,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2]。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我国传统农业的信息感知、传输、控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农业向智能农业发展。

1 物联网概述

1.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指将所有现实物体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和管理。其获取信息的途径为感知,以网络传输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通过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帮助人们感知和监控物理世界的信息。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基础是嵌入式系统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通过连接物体,对其进行感知,然后通过计算机、决策终端等设备将信息反馈成人们所能识别的信息,使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实现智能农业[3-4]。物联网目前正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聚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1.2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全文阅读

农田水利信息技术对水利工程的作用

摘要:

农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农民收入。农田水利工程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灌溉、抗洪工作的开展情况,更为农业生产力以及农田使用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效保证,影响到农业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信息技术自提出以来,开始应用于各个行业中,更在水利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农田水利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发挥进行分析,以提升农田灌溉的效率。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信息管理技术;生产效率;可持续发展

当前,很多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开始通过大型机械设备代替人力消耗,但是部分不发达地区仍未对此问题加以重视,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一直不高的困难局面。就农业工作开展情况而言,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展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农田的灌溉、抗洪等工作情况,借助信息管理技术,能够使得传统的水利工程变为智能化。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以及处理,并农田作业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数据,并预测相关数据,为农业生产工作提供参考。所以,想要保证农业生产中的农作物灌溉、保护,必须提高农田水利利用效率,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本文就农田水利工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农田水利信息技术特点

相对于传统农业管理技术,农田水利信息技术具有智能化信息收集与传输、方便用户体验、信息数据及时反馈等特点。下面就具体技术特点进行一一说明。

1.1智能化信息搜集、传输

全文阅读

农业技术创新的认知及应用

摘要:农业技术服务中最为重要的是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的推广中最为重要的是农业技术的创新,通过农业技术创新,不断丰富农业生产方式、方法、手段,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必须发展途径和渠道,本文对于农业技术创新的扩散与传播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扩散;传播

1农业技术创新概述

农业技术创新是在农业科技者、农民在农业生产的实践过程中运用科学技术、生产经验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发展新的技术的过程,是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改善以及农民增值增收的一项农业活动,从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上看,农业技术创新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技术的相对优越性,既然是创新的农业科技技术,必然在技术上与传统技术比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农业生产设备,改进农业生产的步骤、程序等多个方面,在优越性的结果方面,主要体现在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在农业生产实际过程中,农业技术创新能够为农业、农村、农民带来其中一项或者几项的改进,就说明农业技术创新的成功,同时也证明了农业创新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通用技术的优越性。在农业技术创新的实践中,重点应体现在相对于传统技术的优越性方面,如果仅仅是改变原有的技术,使用另一种技术的农业技术创新,缺乏相对的优越性,则不能称之为农业技术创新。二是利益的一致性,农业技术创新的内容、过程、结果应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相一致,换言之,应符合农业、农村、农民的根本利益,使创新技术与农业、农村、农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这种一致性主要是农民认为创新的农业技术同现行的价值挂念、以往的农业生产经验以及潜在采用者的需求、需要程度的吻合度,吻合程度越高则对于创新的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扩散越有利,更能够为众人所接受,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与传统的农业技术的吻合度与提醒的效率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中国最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几千年形成的农业生产习惯、农业生产认知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因此在农业创新技术方面应从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入手,从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的角度出发,确保农业创新技术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需求的利益保持相对的一致。三是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农业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技术的复杂性,相对于传统的相类似技术,在创新技术的研发、掌握、实施过程中,创新技术必然具有相对于传统技术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表现在认知的难易程度、掌握与应用的熟练程度以及研发的系统性复杂程度等多个方面。技术掌握的复杂性,对于新技术而言,由于知识程度的差异、认知程度的差异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差异,导致对于农业创新技术的理解、掌握、使用、操作的不同,这直接体现在农业技术创新接受者对于农业创新技术认知的复杂性上,因此,在农业创新技术的扩散与传播过程中应对创新技术的复杂性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才能够真正的将农业技术扩散和传播。四是创新活动的可试验性,农业创新技术在生产和应用环节中具备了一定的可试验性特征,在农业创新技术的传播与扩散过程中,接受者从认识、理解、掌握到应用有一个系统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简单直接应用显示是不可取的推广方式,因此在实践中多是采取试验性推广的方式,因此在农业创新技术中可试验性是一个显著的特点,通过试验能够使农业创新技术的受众者较为直观、直接的认识、了解和掌握新技术的特性、特点、优势、效益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从而利于农业创新技术的扩散和传播。五是创新活动的可观察性。农业创新技术的可观察性是在农业创新技术的可操作性技术上的又一特性,通过农业创新技术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试验性应用,从而直观的让农业创新技术受众能够看到新技术到来的优势和机遇,从而激发农业创新技术的受众者积极的学习创新技术、掌握创新技术,从而使农业创新技术更为广泛的扩散和传播到农业生产实践中。

2农民对农业技术创新认知与应用的过程

农业创新技术归根结底是要为农民认知和采用,在农业技术创新的传播过程中,农民对于农业创新技术的认知和采用一般分为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用阶段和应用等几个阶段。一是认识阶段,对于农业创新技术,在传播和扩散的过程中,首先应从农民对于农业创新技术的感性认识入手,使农民对于新技术的概况、性能、特点、优势等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二是兴趣阶段,通过对于农业创新技术的感性认识,从新技术的优势、创造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介绍,使农民对于新技术产生兴趣,为进一步的传播和扩散打下基础,三是评价阶段,对于新技术在感性认识、兴趣培养阶段后,应从技术的推广者与技术的接受者两个角度分别对新技术的优势、特点等进行客观评价,从而赢得农民的信任;四是试用阶段,通过一定范围内的试用使受众能够切身、真实的学习、体会、感受新技术带来的好处、益处,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可农业创新技术;五是应用阶段,在前面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完成后,作为真正符合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的农业创新技术将在实际生产中得以应用,从而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农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收入贡献力量。

3农业技术创新认知与应用的建议

农业技术创新的认知与应用对于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应遵循认知与应用的步骤,逐步推广,从而实现农业创新技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全文阅读

产业转移与传统农区工业化实现路径研究

传统农区作为一个经济仍处在不发达状态、工业化刚刚起步的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传统农区人口众多、面积广大,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供给支撑了沿海地区的高速工业化进程。就其区位来说,它也是我国工业化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推进的第一个接力点,其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势必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传统农区如何迅速实现工业化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从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化成功经验来看,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竞争力增强,既是传统农区扩大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传统农区实现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具体有哪些路径会对传统农区工业化产生影响呢?从资本、技术、制度、分工等角度详细剖析承接产业转移对传统农区工业化的影响。

一、资本引进、资本深化与传统农区工业化

(一)通过提供物质基础条件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

资本引进可以通过为传统农区提供基础设施条件而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产业转移过程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资本引进,没有资本的驱动,工业化就无法实现。这类物质资本不但可以促进产业转移、吸引外来资本、技术和人才,还可以直接供人们消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这类物质资本的积累,传统农区将更好更快地实现工业化。

(二)资本引进和深化与其他资本相配合进一步促进传统农区的工业化

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必须与高质量的物质资本相结合才会有生产的高效率,传统农区的资源优势如果不通过人力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资本加以开发利用,就不可能自动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社会资本存量也需借助于物质资本从事生产性活动,脱离物质资本则不可能有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在传统农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物质资本和其他资本都会进行转移,而原有的相关资本和这些要素相结合正是传统农区工业化进程的一个体现。

(三)通过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传统农区工业化

全文阅读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与改革

农业关乎国计民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而基层农业技推广体系对于广大农业县、乡镇具有更加重要意义。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的新疆地区,更有必要推广农业技术体系。伽师县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农业大县,经过几十年来的建设发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摆脱了滞后的现状,突破了很多传统性问题,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当然,面对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户的需求,现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已有的发展与建设现状出发,探讨伽师县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取得的成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1 发展与建设

伽师县农业资源丰富、农副土特产富饶,因特产伽师瓜而得名,并被誉为“中国伽师瓜之乡”,以此带动了相关农产品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迫切需求下,我县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创新,并在各基层乡镇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形成农业技术推广站,2012年成立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高效、高质、高标准运作。从管理体制方面看,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直接管理,同时受乡镇政府管理。县政府对所有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统筹规划,并由县级各领导负责相关事务或监管。而在人员技能方面,各农技站的站长和工作人员均为掌握农业技术专业知识的人员。能够负责好县域内的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的引进、示范、应用和推广,因此可以为广大农户提供知识服务和技能培训指导。

2013年,农业部下发《2013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指导意见》后,伽师县着眼县域内农民的科技需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经济落后乡镇提供农技设施设备,并联合企业进行招标,解决了当地设备缺乏、农业生产落后的问题。另一方面,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员给广大农户进行知识培训,在农村设置专栏宣传农业技术,并深入农田讲解技术要领,推广农业技术,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 存在的问题

2.1 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对于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是未受过教育的传统经验型农民,有一半为文盲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几乎没有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差,对新型设备的应用能力也较差。甚至有些人固守传统的观念和习惯,不愿意学习新技术,这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起到了阻碍作用。而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而言,掌握的专业性知识同样缺乏,仅会基本的新型农技设备的操作,无法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新设备新技具的应用效率低,对农户的综合服务能力低。因为伽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条件较差,待遇相对低,难以吸引和留住大学毕业生或专业人才,人才队伍得不到充实,因此出现了人员文化素质低、人才紧缺的问题。

2.2 硬件建设与服务手段落后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