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鼻窦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一年间我院收治的79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将采用鼻窦镜手术治疗的 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微波热凝治疗的 39 例作为对照组,根据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病例数39例,高于对照组的35例,观察组的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89.7%。
结论:鼻窦镜手术在治疗鼻窦炎的临床应用中具有临床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窦镜手术微波热凝鼻窦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24-01
鼻窦炎是目前耳鼻咽喉科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较多而且复杂,主要由于发生于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各窦可单独发炎,也可多鼻窦或全鼻窦发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涕、嗅觉功能减退等症状。据相关调查研究,目前我国鼻窦炎患者病人数有增多的趋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1]。目前鼻窦镜手术和微波热凝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治疗鼻窦炎的有效方式。现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一年间我院收治的79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现文章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60名患者常规术前用药,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内镜下随访。结果:随访6―12个月,治愈46例(76.3%),好转10例(18.7%),无效4例(6%)。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包括大出血3例,眼部并发症10例,鼻腔粘连4例,窦复发9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及鼻息有良好效果,术中正确处理相应病变及规范的术后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中图分类号]R76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093―01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鼻内镜手术(endoscopicsinussurgery,ESS)是治疗鼻窦炎的一种精细、准确的方法。我科对6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ESS,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CRS患者术前均常规行鼻部CT扫描和鼻内镜检查确诊,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16~68岁,中位数40.6岁。病程6个月至22年,中位数2.1年。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分类:Ⅰ型1期8例,Ⅰ型2期7例,Ⅰ型3期9例;Ⅱ型1期11例,Ⅱ型2期12例,Ⅱ型3期8例;Ⅲ型5例。临床症状:鼻塞41例,流脓涕39例,嗅觉减退42例,头痛26例,鼻出血26例。解剖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15例,下鼻甲肥大17例,中鼻甲肥大(包括泡性中鼻甲)12例,钩突肥大6例。初次手术者52例,复发性手术8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表麻或全身麻醉,表麻者使用2%地卡因加适量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浓度为1:40)棉片充分麻醉收敛鼻腔黏膜;全麻者采用经口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中使用生理盐水加肾上腺素(浓度为1:40)棉片止血。手术采用Messerklinger基本术式,有鼻息肉者先予清除,用棉片止血后,取钩突前缘作纵形切口,分离中鼻道黏膜,暴露筛泡骨壁并切除钩突,开放筛泡后清理中组筛房至筛顶,然后清理前组筛房和眶上筛房,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对Ⅰ型1期仅作钩突切除;对Ⅱ型2期、3期及Ⅲ型的病例,则根据术中具体情况,继续清理后组筛窦,开放额窦底壁,根据病变开放并探查蝶窦。对有中鼻甲息肉样变或肥大者,切除其外侧部及下缘黏膜,保留中鼻甲骨及内侧黏膜。筛窦炎的患者均应常规开放上颌窦自然开口,根据病变的程度可采取:①单纯开放下颌窦的开口,使用70°或110°内镜,配合反向咬骨钳扩大上颌窦的开口,开放范围直径应在1cm以上;如窦内仅为黏膜肥厚可不必处理,如有息肉、囊肿及占位性病变应予以摘除;②联合造孔法,即在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的同时,于下鼻道鼻腔外侧壁钻孔,使中鼻道和下鼻道均与上颌窦相通,这种方法适合于病情较重者。对于术前明确后组筛窦、蝶窦有炎症者,则予以切除中鼻甲基板,清理后组筛窦。
1.3 术后处理术后24~48h取出纱条,给予1%麻黄素收敛鼻腔黏膜,3次/d;复方薄荷油滴鼻润湿鼻腔,3次/d,防止鼻腔分泌物干燥结痂。次日利用直弯吸引器吸除鼻腔鼻窦分泌物、血痂,2~3次/d。出院前1d,给予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灌洗术腔。
2、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为慢性鼻窦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8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实施负压置换治疗,B组53例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6.23%,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鼻窦手术
作者单位:472200 河南省卢氏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慢性鼻窦炎是指细菌感染导致鼻腔黏膜发生非特异性炎性改变[1]。慢性鼻窦以流脓涕、鼻塞、嗅觉衰退、头痛等为典型表现,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负压置换治疗是慢性鼻窦炎常用治疗方法,但是治疗后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本院对5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疗效显著,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3例均为从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均符合《中华耳鼻咽喉》相关诊断标准及分型[3]。按随机数字表将83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2~50岁,平均(24.5±6.5)岁;Ⅰ型12例,Ⅱ型25例,Ⅲ型3例。B组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10~47岁,平均(23.8±6.9)岁;Ⅰ型17例,Ⅱ型33例,Ⅲ型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实施负压置换治疗。用l%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收缩鼻粘膜,擤尽鼻涕,取仰卧位并垫肩,使下颌颏部与外耳道口连线与水平面(即床平面)垂直,将以0.5%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为主并配入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的混合液约2 ml注入治疗侧鼻腔,用连接吸引器(负压不超过24 kPa)的橄榄头塞入治疗侧前鼻孔,同时指压另一侧鼻翼以封闭该侧前鼻孔,令患者连续发断续的“开、开、开”音,同步开动吸引器,持续1~2 s即停,如此重复6~8次。每日治疗一次,一周一个疗程。可以治疗2~3个疗程。
B组实施鼻内镜Messerklinger术式治疗。对有息肉患者术前3~5 d服用糖皮质激素,待息肉缩小后再行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局麻鼻内窥镜下先将钩突摘除,使筛泡充分打开,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在鼻内镜引导下将各组筛窦、额窦、蝶窦开口开放[4]。术中采用1∶ 40 的生理盐水与肾上腺素棉片擦拭鼻腔黏膜,使其收缩止血[5]。术毕填塞鼻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服用糖皮质激素3~5 d。
1.3 疗效评定标准[6] ①显效:流脓涕、鼻塞、嗅觉衰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鼻内镜显示鼻窦开放练好,鼻腔黏膜上皮化,脓液及炎症消失。②有效:上述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鼻内镜显示脓液减少,鼻腔黏膜肉芽组织形成。③无效:上述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鼻窦口狭窄,脓液分泌增多,鼻内镜显示鼻息肉形成。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3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0351,P=0.0002)。结论:行鼻内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的疗效非常可观,并发症少,具有较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鼻内镜; 鼻息肉; 鼻窦炎
中图分类号 R76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7-0106-02
doi:10.14033/ki.cfmr.2015.17.059
鼻息肉鼻窦炎是耳鼻科中最常见的多发疾病之一。其中鼻息肉是鼻腔内产生的赘生物,触之没有疼痛感,往往是鼻窦慢性发炎和变态反应引起的,并不是真性肿瘤;而鼻窦炎是鼻腔鼻窦黏膜极度水肿,并逐渐下垂形成的化脓性炎症,情况严重的会造成患者呼吸道感染,影响患者呼吸,有的甚至会引发患者颅、眼、肺的并发症[1-2]。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传统治疗方法效果较差,且治疗后疾病反复发作的情况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鼻内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此方法不仅能彻底清除已经病变的组织,而且能保证患者的鼻腔鼻窦黏膜及周围相关结构的正常状态,最终达到治愈的效果。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随机选取的100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进行研究,探讨鼻内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疗效,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鼻息肉鼻窦炎或两病兼具,均表现出头痛、鼻塞、流脓涕、哮喘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50例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2~43岁,平均(35.45±2.45)岁;病程1~12年,平均(5.25±1.34)年;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3~42岁,平均(35.53±2.22)岁;病程2~13年,平均(5.34±2.79)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病程、性别、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摘要]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笔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5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50例患者总治愈率达到80.00%。术后出现眶周瘀斑2例,全部二期手术治疗痊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Ⅰ~Ⅲ型的疗效呈下降趋势。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效果较好,而且也比较安全,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鼻内镜;慢性鼻窦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5.4+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6(b)-138-01
2008年2月~2009年2月,笔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5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2月~2009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35.4±4.2) 岁。临床分型和分期:Ⅰ型共22例,其中,Ⅰ型1期7例,Ⅰ型2期12例,Ⅰ型3期3例;Ⅱ型共21例,其中,Ⅱ型1期4例,Ⅱ型2期13例,Ⅱ型3期4例;Ⅲ型7例。
1.2 方法
摘要:目的: 研究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7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鼻内镜手术治疗,将该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70例病例作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有6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有61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7.14%,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近几年,有逐年上升趋势,且患者病情易反复,对其社会功能、心理、生理上均有一定影响[1]。一般而言,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效后,通常通过手术治疗改善病情,鼻内镜手术治疗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中应用广泛,通过采取手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不过术后并发症率难以控制,为了降低并发症率,需对这种手术方式进行改良。本文主要分析手术治疗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观察组+对照组)病例参与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7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鼻内镜手术治疗,将该组患者作为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在18至71岁间,平均年龄(37.29±6.56)岁。选取同期收治的70例病例作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鼻内镜手术治疗,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在18至73岁间,平均年龄(38.46±6.1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鼻窦黏膜、鼻腔存在炎症反应;患者有流涕、鼻塞等症状;嗅觉功能减弱;面颊部有肿胀、疼痛感,在上述四种症状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②经鼻内镜检查,观察到鼻息肉,源于鼻道内黏性分泌物,中鼻道堵塞或者黏膜水肿。③经CT检查,可观察到鼻窦黏膜变厚。
摘要:目的 整理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总结鼻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132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内镜组和传统组,每组各66例患者,内镜组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方法进行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传统组通过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所有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调查,观察患者的鼻窦炎鼻息肉症状是否复发。结果 内镜组患者手术后鼻窦炎鼻息肉治疗痊愈率为95.45%,传统组患者的治疗痊愈率为83.4%,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与传统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鼻内镜;鼻窦炎;鼻息肉;效果对比
鼻窦炎鼻息肉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在耳鼻喉科的临床治疗中受到极大的重视[1]。因为鼻窦炎鼻息肉的病情复杂,具有季节性发病的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2]。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治疗难点在于,患者通过常规的用药的复发率较高,无法做到完全治愈,失常出现复发现象。临床上针对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方法除药物治疗外,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开鼻腔手术,将患者的所有鼻窦部位和鼻息肉进行切除,但这种方法对患者的鼻腔结构伤害较大,即使患者能够在手术后治愈其鼻窦炎鼻息肉的症状,但也失去了患者自身鼻窦和鼻窦功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永久性的损害,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鼻内镜下进行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这种手术方法的创伤小,并且能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鼻窦,保证患者的鼻腔结构,对患者的身体伤害少,且治疗效果明显。特别是通过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时,手术效果和治疗效果都十分可观,手术过程中操作简单。视野清晰且合并症少。本文通过对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鼻内镜在治疗中的临床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132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内镜组和传统组,每组各66例患者。其中内镜组患者中男32例,女34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8.5±3.6)岁。传统组患者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9.6±3.9)岁。对所选患者进行分型:Ⅰ型1期患者12例,Ⅰ型2期患者18例,Ⅰ型3期患者26例,Ⅱ型1期患者18例,Ⅱ型2期患者24例,Ⅱ型3期患者14例,Ⅲ型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过治疗前均通过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鼻窦炎鼻息肉,并在手术前做好心律血压等检查,确认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
传统组患者通过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待麻醉显效后将患者的各部分鼻窦依次打开,打开的部位分别为蝶窦口、上颌窦自然口、筛窦、额窦等。然后进行切除,手术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所有鼻窦组织和鼻息肉切除。患者在手术后通过碘纱条和凡士林棉条进行止血和防止感染工作。
内镜组患者通过鼻内镜下手术方法进行手术,主要的手术方法是在患者手术前进行局部麻醉和表面基础麻醉,待麻醉生效后,根据患者的鼻窦炎鼻息肉病情程度进行相应的部位切除。如患者出现鼻中隔歪曲现象,则在进行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鼻中隔矫正手术,如患者出现鼻甲肥大现象,则对患者同时进行鼻甲的手术治疗。争取能够在同一次手术中将患者的鼻部分的病症尽量的解决。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术腔膨胀海绵进行止血和扩大鼻腔处理。严密观察患者的手术部位是否出现变化,并对患者进行1 w左右的手术部位消毒清洗。
【关键词】 鼻内窥镜;鼻窦炎;鼻息肉;护理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主要为鼻塞、流脓涕、嗅觉障碍或伴有头痛等表现。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现将本院2006~2009年82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其中男49例,女33例。双侧59例,单侧23例;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头胀痛等症状。病程均2年以上。82例患者中3例采用全麻,余均选择局麻。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取仰卧位,头略微偏向术者。手术采用Messerklingnger术式,切除钩突、前组或后组筛窦及其息肉,扩大上颌窦口和筛漏斗,中鼻甲过度肿胀阻塞中鼻道者可酌情纵形切除外侧部分,但要保护中鼻甲骨和内侧黏膜。术后处理鼻腔用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填塞,于术后2 d取出双鼻腔填塞膨胀止血海绵,清理鼻腔鼻窦残留积血和脓性分泌物。患者均使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混合液冲洗鼻窦直至干净,均使用抗生素和激素1周。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通常都存在焦虑及恐惧等心理特点,护士应耐心地做好临床宣教工作,向患者解释鼻内窥镜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简要说明其手术过程以及术前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和术后护理对鼻窦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重要性。方法:收集126例在我科住院的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126例患者中,95例患者治愈,31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治愈率为75.40%。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后护理,广泛的健康教育,强调出院随访对提高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鼻内窥镜;鼻窦炎;鼻息肉;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075-02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病及多发病,我国城市人口鼻窦炎的发病率在5%~15%,鼻息肉的发病率大约在1%~4%,传统术式常难以将其病变彻底切除干净,病情易复发,随着鼻窦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通过对126例在本科住院接受此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26例,男76例,女50例,年龄13~65岁,病史1.5~30.0年。126例患者中合并鼻中隔偏曲46例,合并下鼻甲极度肥大或鼻息肉样变63例。术前所有患者均经鼻窦CT扫描及临床检查,并按相应疾病及手术适应证确诊。
1.2 手术方法
摘要目的:观察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16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治愈率为89.1%,好转率为8.4%,无效2.5%,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窦手术鼻窦炎
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的恢复,以达到依靠鼻腔和鼻窦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治愈鼻窦炎。已成为治疗鼻窦炎的主流[1]。2007年3月~2009年6月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16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66例患者,男102例,女64例,年龄17~60岁,病程1~10年,主要症状为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头痛等。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采用局部麻醉,用2%地卡因加适量肾上腺素棉片做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一般麻醉3次,每次5~10分钟,收缩鼻腔,麻醉鼻腔黏膜,1%利多卡因对钩突、鼻丘局部浸润麻醉。采用Messerklinger手术方式进行手术,切除钩突,开放筛泡,然后根据病情由前向后清理筛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开放额窦口、蝶窦口。对有中鼻甲肥大、下鼻甲肥大者行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偏曲者给予矫正。
术后处理:术后48~72小时取出鼻腔内填塞物,观察有无脑脊液鼻漏,以后每日清理术腔;出院后1~2个月内每周用内窥镜复查清理术腔1次;出院2~6个月内,每15天复查1次,清除分泌物及囊泡,有粘连给以处理;术后1~2年内根据情况定期随访,利用鼻内镜观察术腔。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