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英语课程美育教学模式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英语课程美育教学模式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美育是高校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固定化教育内容。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实施美育教学,是信息化时代对大学英语教育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也是推动大学生综合发展及审美素养提升的现实需要。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实施美育教学的意义,分析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美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困境,提出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美育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英语课程;美育;教学模式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所传达的价值观、行为观与理想观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古代学者的哲学思维基本囊括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与学习过程中的各类经验,为现代化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美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则进一步深化了“成于乐”所传达的理想观,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真正为人们的审美观点及审美思维建立一个衡量指标。大学英语教育与美育教育的融合,是专业学科与文化学科之间的内容互通、专业互联,打造出全方位育人格局,积极策应信息化时代下教育体系的变革,符合现阶段学生全方位发展诉求。但是从实际教育效果来讲,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教育重视程度以及师资团队等方面的影响,降低了英语课程美育教学的实效性。对于此,必须深度分析大学英语课程审美教育工作开展的重心,结合美育教育理论,搭建更为完整的教育体系,为大学英语课程美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着力点。

一、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实施美育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载体,通过对人才进行全方位培养,结合先进教育技术、教育理念等,深度挖掘出人才塑造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各类教育原则,可以保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对接。从学生教育角度来讲,大学英语课程是通过内容知识、文化知识向学生传达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令学生具备学科知识素养,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美育教学,则是进一步增强美育教育与英语学科教育之间的对接性,通过审美观点、审美意识的提升,令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道德境界。在课程教学改革政策不断落实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是整个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美育教育搭载英语学科,通过全方位地构筑基于美育意识的核心教育框架,真正从认知层面、思想层面以及意识层面等,提高学生对美育知识的接受能力,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美育教育所带来的一系列价值,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操,真正实现精神层面的升华。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高校在学生学习生涯与社会实践体系中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对于现阶段的大学生群体来讲,自身思维能力的拓展对于整个事物具有一定的宏观辨识性,且在知识体系的逐步完善下,资深思维能力也将呈现出一个等位迁移的现象,而此类思维的逻辑性与缜密性则恰恰是学生现阶段综合素养、学科素养等提升的关键点[1]。审美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开设则进一步契合了整个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审美教育本身所具备的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特点,可以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伴随着主观情感意识,脱离原有的低层次感知层面,强化学生整体的思维能力。这对于思想意识正处于完善阶段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则可真正切合逻辑思维、表达思维的融合效果,逐步摆脱原有的定式思维,真正实现智育与美育的同步促进。

(三)有助于启发非智力因素

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与成长期间,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具有线性关系,其中智力因素占30%,而非质的因素则占70%。智力因素可以看成是先天遗传所决定的一种效果,非智力因素则是后天养成的一种效果,其决定于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各类所见所感,然后结合主观意识与客观意识,对自身情感及性格所造成的各类影响。现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大部分也是着力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客观影响因素方面对学生的智力因素进行深度激发,进而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培养体系[2]。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审美教育则进一步为非智力因素培养与激发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学科本身所具备的审美意识,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其本身所呈现出的文化属性、价值属性与我国传统观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审美教育的融合则可真正构筑出一个有机融合平台,真正削弱国外文化与国内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从美学角度给出正确的定义,在教学氛围的渲染下,深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美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困境

(一)学校方面对美育教学缺乏重视

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多元化融合态势,将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进行整合,构筑出全过程性的教育教学平台,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可视化表达,增强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来讲,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系列的英语影视作品,对各类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解析。此类教学手段可以看成是审美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通过形象化教育打造一个审美教育格局,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但是从现有的教学开展模式来讲,大部分学校的硬件类教学设施不足,这将造成审美教育工作的开展无法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

(二)应试教育理念产生的必然后果

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是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现阶段大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脱离传统应试教育范畴,但是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理念的影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校仍然以成绩作为衡量指标,且多倾向于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对于具有实践性、可观性的审美教育而言,则无法真正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从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及培养目标来讲,单纯的理论知识已然无法满足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诉求,如果现阶段教师仍执行原有的教育规划,则必然对审美教育工作开展带来阻碍。

(三)英语教师的审美素养亟待提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应满足学生学习诉求,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精准整合,保证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真正实现对自身诉求的有效驱动。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则是通过自身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英语课程与美育教育工作的融合,可以对学生主观意识起到促进效用。但是从教师所具备的审美素养来看,其本身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受限于专业课程,当审美修养层面的弱化性映射到实际教学课程中,则必然产生执教能力缺失的问题,降低审美教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三、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美育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一)重视美育教育模式构建,深挖教材中的美育基因

审美教育以情感因素为切入点,令学生在参与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真正将审美意识与自身主观意识形成一个共鸣点,打造出一个学生认知能力的数据库,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大学英语课程内容的建设可以看成是审美教育一个重要的延伸载体,因为其本身受限于文化层面、知识层面等呈现出的差异性,可将其作为审美教育纵向延伸的一个引擎点,通过对文化内容的本质解读,积极探寻英语教学内容中所存在的各类教学场景,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真正将美感意识与思维意识进行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主观意识的逐步引导下,呈现出美育教育的深层次价值。大学英语课程美育教育模式的构建,则必须全过程落实到整个英语学科内容中,通过不同知识理论及实践活动等,深度探寻教材内容及相关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美育基因,保证此类美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真正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介入,真正达到视觉性、听觉性的感官化教育,令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认知到情感因素,对于自身学习所起到的促进价值,达到宏观性的审美融合[3]。首先,建设教材内容。必须以教材目标为主线,构建出真实的交流场景,此类教学内容尽量贴近于日常生活与各类英语交流事物中,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积极通过探索问题,实现对自身知识能力的全面化促进。同时,在教学引导过程中,应注重美育教育的融合与介入条件,通过真实化场景的创设,令学生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可以真正感受到整个教学内容所具有的语言魅力与文化魅力等。其次,建设单元教学内容。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设定来讲,每一个课程单元的设定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需要通过各类任务组建实现对学生的逐层化引导,令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可以通过递进式的知识导入与教学引导,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真正做到吃透教材内容,为日常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最后,建设情景式教学体系。考虑到英语文化与母语文化所存在的差异性,为进一步将美育教育渗透到整个英语课程体系中,则必须立足于文化本质,通过不同生活习性、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塑造,令学生在学习与认知的过程中,可以真正解析出英语知识内容所具备的实际价值。这样在后续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主观意识的塑造形成具有审美意识的审判基准,也可将其看成是情景式教学体系的塑造,对于学生主观意识起到一个反推动效果。例如情景式教学可以结合英文交流习惯,通过各类生活常识打造出一个沉浸式的教学场景,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英语交流,对自身主观意识起到一个引导的效果,即结合英语知识所呈现出的束缚点,将文化本质与思维意识进行共生体现,充分汲取交流内容中所具备的各类美学价值,提升自身的品质内涵。

(二)更新英语教育传统理念,以信息化技术刺激感官

传统英语教育过于偏向理论知识,其与基于信息化技术为驱动的教学改革路径呈现出滞后性特点,同时也不利于美育教育的融合。对此,必须进一步对英语教育进行理念化更新,真正结合信息化技术,构筑出全方位的教学平台,突破原有的教学空间局限,通过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整合,充分实现碎片化教育与课程化教育的精准对接。在开展过程中,可以针对现阶段学生学习思维及学习能力进行分析,结合计算机平台及设备所具备的可视化、共享化特点,营造出理论与实践相对接的教学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还可以真正通过影视内容、音频内容等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效果。例如,将多媒体教学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进行融合,通过多媒体设备替代原有的板书式教学,将理论知识映射到整个大屏幕中,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这对于美育教育工作的落实来讲,则可真正实现感官化、专业化的教学引领,强化英语教学对美育价值观的塑造,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领悟到英语教学内容的本质规律,形成意境化的教学。除此之外,可以搭载不同教学平台,将教学场景进行多变化的建设,例如打造立体化的教学场景,为整个课堂教育注入审美性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及获取能力,深度培养出学生的美学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三)提升教师团队综合素养,促进美育教学顺利实施

高素质教师是确保美育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的重要基础,除却教师本身应当具备的听、说、读、写等专业能力,美育教育工作的落实更加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文化与历史知识,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分解读相关联的人物特征、风土习俗,进而通过外国文化与母语文化之间的比对,正确输出文化价值观,提升学生对英语内容的本质化解析能力。对此,在建设教师团队时,必须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可以针对不同知识架构进行全面化解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知识输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言传身教消除传统教育观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融合到学生群体中,此过程中则需要具备和蔼诙谐的教学态度,将刻板化的理论知识通过趣味化解读,真正实现教育层面的转变。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再以一种枯燥、单一的形式进行机械化学习,而是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各类行为语言的解析,真正对知识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必须掌握教育信息化技术,结合教材内容与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技术等,真正将内容与美育教育的开展诉求相整合,打造出动态化、趣味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相应的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到来,对传统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更高的诉求。大学英语课程美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将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进行整合,搭载审美教育,实现对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驱动。为此,针对英语课程与美育教育的融合,必须积极策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方向,以学生为切入点、教学场景为引导,打造出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切实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期待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扶持力度,结合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构建出更为全面的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雷霄.跨文化交际视域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策略探究[J].昌吉学院学报,2020(4):102—107.

[2]尚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0):170—171+174.

[3]王艺璇,曹晓晨.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问题与策略[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0,34(5):69—72.

作者:张婧婧 单位: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