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运河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运河园林景观设计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扬州是中国古运河的源头地段,是大运河文化带、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该文分析扬州园林景观,以三湾公园为例,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探究其景观设计。

关键词:扬州运河;文旅融合;景观设计;三湾公园

一、古运河与扬州

1.古运河的发展历程古运河贯穿南北,沿途经过多个省市。大运河的开凿得益于隋炀帝和原有的古邗沟,其出现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快速发展[1]。位居枢纽位置的扬州发展成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大量的商人在此聚集,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扬州园林的兴盛[2]。随着时代的发展,大运河部分河道开始堵塞,部分城市开始没落,扬州就是其中受影响的城市之一。2.古运河沿线景观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我国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资源。文旅融合,就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为文化景观,即各地因地制宜,将不同的文化元素加入景观设计。第二种为特色小镇,即在现有古镇的基础上,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等。第三种是主题公园,即通过打造不同类型的主题公园吸引游客。第四种是文化表演,即将当地的文化通过舞台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第五种是文创产品,即借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元素,进一步开发相关文创衍生品[3]。3.古运河扬州段旅游文化带建设运河旅游文化带建设如今受到关注,它利用运河两岸的景点、公园,将运河文化等融入场地的景观设计,重新规划原有场地,将其打造成以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新的城市公园[4]。扬州是古运河沿线的核心城市,其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相关政策的扶持,推出古运河旅游文化带的建设规划,深度发掘古老的运河文化,探寻文旅融合视域下的景观设计新思路。

二、扬州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应用与体现

1.运河文化古运河有着2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南北文化在沿线城市得到融合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以古运河扬州段为例,部分河道渐渐淤塞,甚至局部干涸,运河因为建房等原因被填埋,对水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运河文化发展面临着危机[5]。古运河扬州段曾是货运和盐业的集散中心,如今,随着扬州运河旅游文化带规划的提出,部分河段被打造成古运河水上的观光旅游线路[6],焕发了新的活力,观赏价值较高。在扬州的园林设计方面,因为水路的便捷,加上资金雄厚,南北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园林设计的能工巧匠通过运河到达扬州,促成了南北园林风格在扬州园林中的融合,使扬州园林呈现出“南秀北雄相结合”的特点[7]。2.商业文化扬州周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因此盐业的发展快速。加上扬州独特的地理位置,水路运输便捷,商人看中了商机,纷纷到扬州创办商行[8]。他们资金雄厚,在扬州城大肆建造府邸,建筑风格以徽派建筑为主,形成了一片片的私家园林群落,对扬州园林景观格局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9]。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江南,扬州商人为了展示和巩固自己的地位,遂疏浚河道,从各地调集优秀的造园工匠,在扬州城内开始了新一轮的造园热潮,完成了从城市山林到湖上园林的转变,间接促进了清代扬州园林的兴盛[10]。3.士大夫文化扬州历史悠久,诞生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如石涛、董仲舒、欧阳修等,他们对扬州园林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1]。扬州本无山,平地造之。园主通过运河把太湖石运回扬州造园,间接彰显了自己的身份。在造园过程中多使用小块太湖石,因此“造山叠石”成了私家园林的特色之一[12]。扬州叠石的最高技艺当属片石山房,其为明末清初石涛建造。片石山房的名字取自水池北面的假山,假山内部有两间面积不大的石屋,石涛从画理中获得灵感,将形态各异的石头进行组合搭配,营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景致[13]。

三、文旅融合模式在三湾公园中的实践应用

1.三湾公园整体规划扬州北部有著名的瘦西湖风景区,南部正在打造三湾风景区,以场内的古运河为依托,打造特色水利景观[14]。按照规划,扬州三湾公园将被建为以大运河文化为特色,以自然生态湿地修复与保护为重点的文旅融合式生态湿地公园。原场地中有大面积的水域和绿地,剩余用地性质以工业和农业用地为主,部分地区环境破坏较严重,周边交通便捷[15]。从整体设计规划看,以文峰寺、高旻寺两大古寺为端点,以场地中原有的古运河为景观轴线,将每个区域进行重新设计。2.设计特色分析三湾公园展现的定位为运河文化为主的湿地景观,是现代园林与扬州古典园林相结合的典范[16]。该公园设计大量运用运河文化和扬州本土文化,如,其中的剪影桥是一座横跨古运河的景观桥,设计灵感源于扬州的传统剪纸[17]。原场地中拥有大面积的水域、绿地和部分工厂,设计保留了三湾水域和部分工业遗迹,采用层层过滤的方法,对水体进行净化[18]。在植物配置方面,为了更好地修复和展现沿岸的运河风光,打造“花随风动,五彩纷呈”的特色花海,设计者在沿河两边播撒了大量的种子[19]。设计者还在公园内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定位栽种不同的植物,数量多达几百种,增强了园中的物种多样性[20]。3.文旅融合模式在景观节点设计中的体现整个三湾公园的设计运用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如公园北部横跨古运河上的两座桥[21]。剪影桥的设计以红色为主色调,整座桥从侧面看宛如一个巨大的剪纸作品,具有文化特色,营造了节日氛围[22]。而园中的锦瑟桥从扬州古筝中获取灵感,整体框架以木质为基础,桥的上方也为镂空设计,以立交的方式建于园路之上[23]。公园的主体建筑城市书房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文化应用的典型代表[24]。从外观和功能上看,城市书房建在古运河旁,游客可以在第一层短暂停留,也可以到二楼欣赏古运河沿线的风景[25]。区域内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设置了不同主题的展厅和体验互动区,科技感十足。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外观造型为船和塔,生动展现了皇帝坐船南下的场景,从侧面反映了运河文化给扬州和其他沿线城市繁荣发展带来的影响。结语文章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出发,以三湾公园为例深度剖析了扬州园林景观设计中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尤其是运河文化的应用。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弘扬当地特色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之中。

作者:胡斌 吴冬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