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态小区标准条文对比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态小区标准条文对比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经过多年生态小区的建设与发展,川渝两地逐渐形成了各自带有浓厚地方性特色的评价体系、发展现状与技术重点。该文通过梳理川渝两地生态小区标准的发展历程,对川渝两地标准条文进行对比分析,梳理共通性条文和区域性条文,分析归纳出两地生态小区的相同需求并进行对比,以此分别总结出以民众需求为核心、以前沿技术为指引、以地方特色为基础的两地生态小区技术增量方案,以期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小区;现状性分析;地域特色;技术增量方案

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生态低碳等理念的认识逐步提高,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生态小区作为一种生态型建筑群,目前在学术界还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社会上存在许多不同的称谓,如绿色小区、生态住宅、绿色住区、绿色建筑等,进而造成认识不清。这些称谓虽然不同,但表达的基本内涵有相互重叠之处[1]。我国于2001年颁布《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强调生态小区应以保护自然资源,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协调为主题,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在2019年修订推出新国标,定义绿色建筑为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这些相关研究奠定了生态小区的理论基础,扩充了生态小区的内涵。至今,全国各地不少省市对生态小区进行了长久的探索与研究,也各自执行着富有本土地域特色的标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成都、重庆两地引领的川渝地区在各行各业有着越来越多的深度交流,关于生态小区,对两地各自标准条文的对比研究将有利于实际工作的开展,能更好地推动生态小区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1川渝两地标准的发展历程

重庆市的生态小区标准起源于2005年,当年,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编制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技术规程》。2007年、2015年、2018年及2020年分别进行了四次修订,标准名称后改为《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2](下文简称重庆地标),表明生态小区的体系逐步向绿色建筑体系靠拢。四川省的生态小区标准与重庆同步,2005年,原四川省建设厅了《四川省绿色住区评审标准》。2020年,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文《关于开展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评价工作的通知》,并了《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评价技术细则(试行)》[3](下文简称四川地标)。

2标准对比分析

2.1评价体系对比

重庆地标和四川地标拥有迥然不同的评价框架。重庆地标沿用了2019年版绿色建筑新国标里的全新体系,即“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辅以“提高与创新”一大加分项,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结合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指导建设高质量绿色建筑为核心目标,充分体现了“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的初衷,以及“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在绿色建筑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技术版块增加了带有重庆地方特色的生态小区专项要求,每个章节版块均分为绿色建筑专项要求及生态小区专项要求两个部分,并各自独立设置对应的达标分数要求。也就是说,重庆地标对生态小区的认定是在绿色建筑的基础上,再满足生态小区专项要求部分。综合两个部分的要求,对五大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分析,发现“资源节约”与“生活便利”分值比重较高,分别占总分值的28%与21%,详见表1。与重庆地标不同,四川地标采用了以技术专业为版块的划分方式,技术版块分为“规划设计与场地布局、建筑设计与质量安全、资源节约与节能技术、智能化与运营管理、园林绿化与环境质量、物业管理与文化建设”六个部分,并且未设置提高与创新的加分项。在这六大指标体系分值分布上,“园林绿化与环境质量”“资源节约与节能技术”得分比重较高,都超过20%,具体情况见表2。

2.2前置条件对比

在川渝两地标准的一般规定里,对生态小区评审的前置条件作出了规定,从不同的维度对这些前置条件的异同进行梳理,具体情况见表3。

2.3共通性条文梳理

川渝两地标准在结构体系、分值权重分布上虽然有较大差异,但是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共通性。重庆地标条文共计164条,四川地标条文共计112条,其中相同或相近条文共计87条,这部分条文从需求入手进行梳理,主要包含以下7个方面,即安全耐久需求、规划提升需求、资源节约需求、环境舒适需求、智慧生活需求、绿色生态需求以及物业管理需求,这七大方面需求均满足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诉求,符合建设项目高质量发展的方向[2](图1)。安全耐久需求:这是居民选择住宅、感受高品质住宅的根本前提。川渝两地的标准均从建筑本身的结构安全耐久、室外空调机位设置的安全合理性、门窗构件部品的牢固耐久程度、室外环境中针对老人幼儿的安全防护提出了提升性的指标和要求。规划提升需求:两部地方标准中,都主张从规划设计入手,提高小区的绿色性能。从场地生态规划而言,反对大拆大建,强调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和植被等;从交通组织规划而言,都提倡完善周边公共交通系统,助力绿色出行,强调无障碍和人车分流设计;从配套设施规划而言,通过完善周边的教育、医疗、养老等设施,让居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资源节约需求:小区运营使用中的资源节约内容主要包含了用水能耗、用电能耗和燃气能耗三个方面,两地标准均针对用水能耗及用电能耗作出相关提升要求。如通过分级水表的计量、非传统水源的回收利用等来节水,通过高效节能设备的运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护能耗的提升等来节电。这些提升要求使得相关用水、用能设备在确保居民正常使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排放。环境舒适需求:主要包含了以下三方面的舒适性,即光环境舒适性、声环境舒适性和热环境舒适性。两地标准通过对室内采光效果的要求,提升了建筑的采光效果和居民的居住舒适感;通过对室内外噪声的分贝值的要求,以及隔声材料的推广运用,对建筑室内外噪声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室外热环境作为之前版本标准中常常忽略的内容,在这两部新的地标中都作为了较为关注的重点,通过室外园林景观的合理搭配,以及建筑的整体布局,可有效降低室外热岛效应,提升室外活动场地的热舒适性,提高居民生活舒适感。智慧生活需求:两部地标各以较大篇幅或独立章节的形式,将智能化相关内容融入到各自的标准体系中,两地标准均以智能化设施为手段,从社区安全、居家便捷、信息管理三个维度提升了小区品质,使得居民能够直观地感受智慧生活带来的变化与革新,同时最大程度地增加了小区的安全指数。绿色生态需求:作为高品质、高质量住宅小区,最易感受的便是景观园林属性,景观园林的绿色生态打造同样也是居民对高品质住宅的核心诉求。两地标准均在景观园林上作了大量要求,从宏观上对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提出要求,在局部及细节设计中对乔灌木的配比、植物的适宜性等提出要求,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园林景观设计指导意见,在观赏性、实用性上都大大地提高了小区的品质,改善了居民的居住体验。物业管理需求:两部地标分别用了一个整章节和一个分章节来介绍物业管理的要求,在这些对物业管理的要求中,各项操作规程、应急预案让小区的运营更加规范,对小区设备及公区定期检查维护则让小区的品质得以维持。

2.4区域性条文对比

2.4.1重庆区域性重点条文从规划提升需求出发,重庆地标的条文别规定了对容积率和户型的要求。重庆地标规定:生态小区容积率不应超过2.5,各住宅单元每层户数应不大于6户,每层不大于4户的住宅单元户数合计占小区总户数的比例不小于70%。作为强制项,该条文有效控制了一层多户式采光、通风差的单元结构,更加倾向于板式和单户面积较大的建筑布局,从整体规划上提升了小区业态品质。这与重庆的地形地貌特征有关:重庆属于典型山地城市,建筑依山而建,可建设用地面积小且施工土石方填挖难度大。从资源节约需求出发,积极推进建筑产业化技术措施应用是重庆地标的一大特色,其中规定:内隔墙非砌筑比例≥50%,且预制装配式楼板应用面积不低于单体建筑地上建筑面积的60%。此项要求充分考虑到了与时俱进的绿色及技术发展理念,以及当地建筑产业化发展程度的实际情况。此外,其他装配式构件的选用以及装配式建筑的打造也作为重要的得分项和加分项。而在建筑与装修一体化方面,重庆地标规定生态小区必须采用全装修,以减少二次装修带来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材料浪费。2.4.2四川区域性重点条文从绿色生态需求出发,四川地标对垃圾处理运营的要求更高,强调了对垃圾的分类收集、垃圾桶设施设备的要求,以及从垃圾房的给排水、通风、警示到清运流线的设计要求,有前瞻性地考虑到后期生活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住宅小区的居住舒适性。从物业管理需求出发,四川地标用一整个章节的篇幅,对物业管理作出了较高要求。无论是从前期小区业主与物业合法权益的关系,还是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与居民的互图1川渝标准体系中的各项需求物业管理与文化建设园林绿化与环境质量智能化与运营管理资源节约与节能技术建筑设计与质量安全规划设计与场地布局物业管理需求绿色生态需求智慧生活需求环境舒适需求资源节约需求规划提升需求安全耐久需求四川地标体系需求分类提高与创新环境宜居资源节约生活便利健康舒适安全耐久重庆地标体系动、绿色宣传等,都在标准条文中为居民提供了保障。物业管理在四川地标中更具有针对性和精细性,这种情况与四川地区在引入外资企业、境外物业管理模式上,比重庆更早、更成熟有关。根据USGBC官网统计数据[4],截至2020年,美国绿色建筑LEED认定项目,重庆有69个,而四川多达124个。2.5标准条文小结按照两地标准所体现出来的需求,列表进行总结,不难发现两地标准的条文要求是基本相似的,但在规划提升需求和资源节约需求中,重庆地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川地标则对绿色生态需求和物业管理需求更加重视。条文对比小结如表4所示。

3技术增量方案对比

根据上述分析,在满足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后,川渝两地生态小区的主要技术增量应当集中于对项目品质的提高上。例如,为提高项目的安全耐久性,可适当提高建筑承重结构抗荷载能力,全面打造小区内无障碍通道连接;为降低项目碳排放量,应采用高效用能设备,并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可再生能源;为提升环境舒适性,室内装修材料须选择绿色低挥发材料,保证新风系统安装到位;为满足项目指挥运行,可适当地对相关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和各类能源分项计量;为满足绿色生态要求,优化室外景观配置、合理进行遮阴设计。此外,为了满足两地区域性条文需求,重庆地区应增大建筑单体面积指标,同时优化开窗设置,以满足日照、采光与通风需求;采用装配式技术与建筑装饰一体化技术,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废弃物产生。四川地区应通过制定专项的废弃物垃圾收集与回收计划,降低废弃物处理与回收难度;制定专项运维管理文件,加强相关人员运行维护培训,以提高运维服务水平。

4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川渝两地生态小区评价体系、前置条件对比,对其共通性条文和区域性条文进行梳理,找寻隐藏在条文标准之下的地域特色及居民需求。经分析研究发现,两地标准在章节编排方面均体现出生态小区对安全耐久、规划提升、资源节约、环境舒适、智慧生活、绿色生态以及物业管理等七大需求的重点关注,这与绿色建筑高品质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此外,两地地标在某些方面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究其原因,与两地地理特色、本地资源、物业运营管理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关。最后,根据分析内容,本文对两地技术增量重点进行了描述,希望在最低的成本条件下,满足高质量发展及地方特色需求。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发展,在现阶段,重庆地标对生态小区的评审门槛更高、申报更难,这主要体现在重庆对建设行业新技术的响应更快上,生态小区的内涵有相应扩充,创新性更强。四川地标则显得普适性更强,对物业管理和园林绿化关注更多,强调在运行阶段中居民良好的体验感和获得感。重庆目前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将新的技术与地方情况相适应,早日把理念落地实践;四川需要加速推进生态小区工作的开展,让民众对此有更多的认知和支持。这样,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背景下,两地的生态小区建设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叶青.本土实用低耗———中国绿色建筑的设计策略[J].中华建设,2006(7):25-26.

[2]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50/T-039—2020[S].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0.

[3]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评价工作的通知[EB/OL].[2020-12-04].

[4]雷嘉兴.住房城乡建设部10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标准[J].建筑节能,2019(1):148.

作者:刘颉 叶剑军 曾柯菘 单位:重庆市斯励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