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融入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师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要让课堂延伸到生活中,让生活助力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认知,获得价值体验,实践道德标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实效小学
《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该学科具有很强的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学核心目标,转变教学思路,增强学生品德内化的实效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从“知”到“行”。基于这样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空间就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和课堂,在教学中,应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在实践中提升认知,获得价值体验,实践道德标准。
1课堂生活化才能更具实效性
如何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如何使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少些枯燥的说教,多些轻松真实的场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课堂中多些生活化的小话题、小故事、小方法,更能吸引学生,使课堂更具实效性,进而促进学生的知、情、行的发展。1.1从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材中,有很多内容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场景,如一年级教材中的《我们爱整洁》《不做小马虎》《我不拖拉》,二年级《挑战第一次》《我能行》等等,这些都需要让学生讲述自己以往的生活场景,这样的教材设计,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熟悉的过往生活经验,提取道德价值相关的教育内容。教学实践证明,从熟悉的生活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课间十分钟》一课时,笔者通过提问“大家最喜欢什么样的课间游戏”,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踊跃的分享自己喜欢的课间游戏,顺着学生的话题,笔者很自然的引出几个游戏,讲解玩游戏遵守规则很重要,还应该注意安全等等。此外,聚焦“课间十分钟我们还可以做什么”组织学生讨论,最后总结“课间十分钟玩得开心固然重要,但还需要我们合理的安排好时间”,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课间十分钟。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也使教师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2关注学生的生活,教学才会有的放矢。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观点认知、情感体验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文本的缺憾,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有的放矢。例如,在教学《认识交通标志》一课时,课前准备环节是让学生搜集看到的交通标志,进行整理交流汇报,而后为我们的校园设计安全标志。又如,在教学《家乡的特产家乡的人》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搜集家乡的特产,模拟召开家乡特产会,设计广告语进行特产推介,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1.3创设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去判断,去思考。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看一看、演一演还原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身边的人与事,自己亲身体验真实感受,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在教学《吃饭有讲究》一课时,在完成用餐的礼仪这一教学目标时,笔者告诉大家,用餐文明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文明用餐的一些表现。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从中去判断,去辨别,体验生活实践中的用餐礼仪,并在生活实践中养成习惯。
2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使学生知行合一
让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积累,从而指导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要适时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将课堂教学延伸至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达到知行合一。2.1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品德教育的家校合力。家庭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孩子稳定的情绪、友好的态度、坚强的意志等良好品德,都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如一年级下册四个单元中,我的好习惯、我和大自然、我爱我家、我们在一起,从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到爱家人、爱自然,无疑都需要家校共同的引导和关注。如在教学《不做“小马虎”》时,就需要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反复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良好习惯。2.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入社区、街道、社会,通过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探索、实践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作者:何兰荣 单位:沧州市黄河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