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发房地产领域主体活力工作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发房地产领域主体活力工作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进一步激发我市建筑业和房地产领域市场主体活力,扎实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建筑业和房地产领域市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做好新旧资质过渡衔接;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和招投标管理;依法推行保函、工程担保、保证金制度;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鼓励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支持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发展;鼓励创建优质工程;支持房地产企业发展九个方面工作,实行政策引导、精准帮扶,助推我市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发展壮大。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实现资质改革平稳过渡。贯彻落实省住建厅关于资质改革的工作精神,组织我市建筑业企业做好新旧资质政策过渡衔接等相关宣贯工作,在设置1年的新旧资质过渡期,实行简单换证,即按照新旧资质对应关系直接换发新的资质证书,确保我市资质改革工作稳步进行,建筑业企业平稳就位。落实资质审批告知承诺制,全面实行全程网上申报和审批。

(二)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和招投标管理。加大整顿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各方主体的市场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建筑市场良好营商环境,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不限定投标人所有制形式,不设置超出项目实际需要的业绩作为资格条件,不排斥和限制潜在投标人。严厉打击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违法发包、挂靠、未取得施工许可擅自施工,项目管理人员不履职等违法违规行为,运用全过程电子招标投标、电子监察、市场行为评价、信用评价、联合执法等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改进监管方式,确保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惩戒到位。

(三)转变保证全缴纳方式。全面依法推行银行保函、工程担保、保证保险制度,加大支持和宣传力度,鼓励企业提供符合条件的银行保函或工程担保机构担保保函等,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四)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加强工程施工合同履约和价款支付监管,引导发承包双方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开展工程款支付和结算,全面推行施工过程价款结算和支付。施工过程结算周期可按施工形象进度节点划分,做到与进度款支付节点相衔接。工程竣工结算文件经发承包双方签字确认的,应当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未经对方同意,另一方不得就已生效的竣工结算文件委托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重复审核。

(五)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重点查处建设单位是否肢解发包工程,违规指定分包单位,是否与承包单位签订“阴阳合同”,建设单位应当保障合理的勘察设计时间和施工工期,保障合理费用、利润。作为工程质量验收依据的检测报告必须由建设单位委托的检测机构出具。住宅工程未组织分户验收或分户验收不合格,不组织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应当在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注销情形下,由其他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具有承接能力的法人承接质量保修责任。住宅工程因发生违法违规行为、质量安全事故或重大质量安全问题被责令全面停工的。暂停项目预售或房屋交易合同网签备案,待批准复工后恢复。

(六)鼓励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结合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基础薄,配套产业缺失的实际情况,在确定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目标前提下,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宣传力度,引导建材、施工企业向装配式产业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业配套,具备相应的生产制造施工能力。并结合省市制定的鼓励政策,在类似项目招标时应设置加分条件,鼓励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七)支持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发展。积极与省住建厅、省建筑业协会等机构沟通联系,借助省、市建筑业的资源,为我市建筑业企业与域外等级高、发展好的企业搭建平台,为“走出去”铺平道路。在企业宣传推荐、信息咨询、项目对接、手续办理等方面积极提供帮助,在畅通人员、资金、物资流通渠道以及出具保函、人员培训等方面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建议市政府对在域外承揽项目的企业,回到域内纳税的部分给予适当奖励。

(八)鼓励创建优质工程。积极开展优质工程创建工作,建筑业企业、工程监理企业获得国家优质工程、省(市)级标准化管理示范工地的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和勘察设计企业获得国家、省级优秀勘察设计的项目负责人,招标评标活动中应予以加分。

(九)支持房地产企业发展。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比例实施差别化管理,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等级合理确定,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商品房预售许可审批、预售资金监管比例等方面给予支持。房地产行政许可机关在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行政许可事项时,涉及专业管理人员的申请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强化企业履行告知承诺的事中事后监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明晰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各小组成员协同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协调推进工作落实。

(二)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台账和责任清单,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深入基层协调解决重点难点堵点问题,逐项推动任务落实。

(三)落实政策宣传。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和透明度,指导企业用好相关政策,让政策发挥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