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打开作文之窗:来自读书的启迪与养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开作文之窗:来自读书的启迪与养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次作文,同学们都渴望自己见题便思绪如流,下笔汩汩。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难,除了经常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之外,最有效的途径恐怕要算阅读了。正如古人所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在读书方面费力了,在写文章方面就省劲了。

“作文是阅读下的蛋”

有位特级教师曾说:“写作的源泉是生活,但写作一定也离不开阅读。从某程度上说,写作是阅读下的蛋。”阅读下面的作文,也许你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思考,我美丽

我为什么思考?

我年轻,所以我思考。青春,是一首歌,是一首应被赞美的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青春,是一轮初日,虽不是最明亮、最灿烂,但光辉中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未来。此外,青春还是什么?青春是憧憬,青春是疑惑,青春是应该思考的季节。年少的我渴望追求知识,渴望获得教养,渴望丰满人生。是的,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青春。

【读文章开头,你一定觉得非常熟悉:有“向青春举杯”的味道,有“获得教养的途径”的痕迹,更有《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形貌,这些,都源自教材。】

我思考,我该怎样追求知识。“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学习是追求知识的唯一途径。然而该怎么学呢?“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孔子尚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何况我等。学习,没有功德圆满的一天。“学不可以已。”荀子道。知识是无边的海洋,学习也应是我一生的工作。学习,还应有一个“新”字。勇于创新,敢于独立思考。皑皑冰山,露出的只有一角。人类现在所拥有的知识,也许连一角都没有――历史上总是有些错的认识。所以,坚定不移地开始独立思考吧!

当然,你从海底找到了旷世之宝,有时绝大部分人却并不认同。是捍卫真理,还是举手投降?追求知识,绝不退后半步!不论风吹雨打,不论烈火焚身,不论被世人所唾弃。我始终相信,历史是公正的,每个人内心的教师会让他们见识我所坚持的真理的光辉。我也会因为我所追求的知识而重新被肯定。

【如何追求知识?答案是学习,通俗地说,就是读书。这段文字表明,作者真是把高中语文教材读进了心里,读进了思想,所以文字才这么流畅。】

我思考,我该怎样获得教养。“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我希望获得教养。于是我开始学习,这只是第一步。有很多人以为两者等同。其实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北京肆意掠夺的八国联军,在中国大地上施行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日本天皇军队,点燃世界战火的法西斯,他们有谁不自称为有知识、有文化的、高贵的人?但实际上,他们最无人性,最无教养,连“人”都称不上。相反,有一些人虽然没有什么知识,处于社会的下层,他们却充满人性光辉。高尔斯华绥笔下的靴匠,杨绛所写的老王,苏州五人墓中的五位义士,虽然平凡却和伟大的人一样,拥有的教养发出日月般的光芒。

【怎样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读书,不仅读语文,还要读历史、地理、数理化,等等。书中有思想的营养,有智慧的秘诀,当然也有写作的源泉。】

我懂得了“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我开始追求道德的高尚。当我路过黄花岗烈士墓前,我低头致敬;当我想到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不禁赞叹这位大师。我突然意识到,道德还有小道德大道德之分。马丁拥有大道德,也即有了大教养。大道德、大教养也即为了人类的事业而不懈奋斗,也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有一个梦想,像拥有大教养的人那样,胸怀宇宙,情系民生。

【如何拥有丰满的人生?需要读书。走进经典,走进科学,才能在大道德、大教养的熏陶下充实自己的人生。】

生活需要思考,需要像山那样思考。而不是时时抱怨人生,埋怨苦难。像山那样思考,要求你在下着小雨的春季,独自走在瓦尔登湖畔听听那雨声。像山那样思考,要求你在灿烂的星空下想着心中的道德法则。像山那样思考,要求你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以获得和宇宙对称的灵魂。

我像山一样思考,我像灿烂星空一样美丽。

【总结自己的思考,也是总结自己读书的收获,更是展示自己思维与表达的精彩。】

【文中智慧】我相信,读这样的抒情散文,也能激起我们的阅读之情、写作之情。命题中“思考”与“美丽”的关系是隐含的,要求写作者根据自己的思考,把它补出来。本文抓住两者的因果联系,具体而透彻地写出了“我为什么思考”“思考怎样获得知识”“思考怎样获得教养”“思考拥有怎样的人生”,不仅思考的内容具体丰富,而且思考很有层次与条理。结尾点一下思考的“美丽”,作者的人生追求就一下子被照亮了。无论是立意还是选材,无论是思路还是表达,智慧来自阅读。立意与《获得教养的途径》(见必修一)有关,也与《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见必修五)有关。选材内容与作者熟读语文课文分不开的。构思与表达上则明显学习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见必修五),既注意议论语言表达上的说理气势,又重视表达语言的文采以增强感染力,课文中的素材信手拈来,运用恰当。

阅读打开窗,春风四面来

不会立意,失去作文的灵魂与方向;没有积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必然空话连篇;不懂得选材、构思,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表达,必然表意不清,文思混乱。读经典,读美文,犹如打开作文之窗,立意,选材,构思,表达,四面春风来。

1.阅读,立意之源

从阅读文本中得到思想启迪:抓住文本中一些与作文题意相关的名句或重要内容,从中找到立意角度,或确立写作主旨。如根据下面这则材料作文: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容)

面对材料,结合阅读积累,我们会想起很多:会想起“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张洁《我的四季》),“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鲁迅),“人生就是一场苦旅”(曹文轩《前方》);会想起师陀的《行脚人-黄昏》;会明白“欣赏风景(生活风景、阅读风景)”都需要独自一个人“慢慢走(感受体味)”……

2.阅读,构思之据

从阅读文本中得到构思启迪即根据文本的构思特点,结合题意与主旨,找到作文的构思,或模仿阅读文本的思路展开思路。例如:

人与路

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记得么?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却瘦了,村上人见了说:“老太婆怎么这么瘦啊?”你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啊!”

每到周末,你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条羊肠小道,来到村口等我妈来接,把我“归还”后你折身就走;耐不住我一再对你的呼唤,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

那条羊肠小道,如今已铺上水泥了罢?那些你踩过的脚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再大些,路是一根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

就像鹰要成为翱翔苍穹的使者,必须离开母亲的怀抱,用双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我离开了家,去远方念书,独自一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准备好的大袋水果,同样沉沉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身处异地,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同学关系的难处,让我屡次垂泪。于是打电话给你,向你倾诉,你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灵。慢慢地,我适应了环境,也很少想起你。偶尔打电话给你,听你用高兴而微颤的声音,叫我注意身体云云。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

我知道,你一直在攒钱,为我。我听到你对隔壁的李婶说过:“俺孙女聪明着,俺现在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

那根电话线,也许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天下最阔大的爱。

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已经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

【文中智慧】本文魅力来自何方?首先,打破常规的作文格式,借鉴余光中《乡愁》的构思,展现三幅感人的生活画面,自然巧妙,灵动出彩。其次,小作者用心叙写亲情,质朴而有光彩,让阅卷者潸然泪下。可见,热爱生活,以一双慧眼捕捉生活细节,真心叙写、真情表达,乃作文之本;而善于读书,从中找到写作启迪,更是作文之艺。

3.阅读,材料之库

转化阅读材料即选取阅读文本中与题意有关的重点材料,采取引用或概述的方法,转化为作文材料,以有效体现作文主旨。这是我们常见的材料选用方法。例如:

每一次走进“杖藜叹世者”们神圣的心灵,总是能感到有一份沉甸甸的爱躲藏在深切的忧愁之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忧国忧民而名留青史的杜甫何止一个“忧”字了得!在他的每一声叹息中,在他的每一份忧愁中,爱国爱民的思想始终闪耀着最夺目的光芒。爱之深,所以忧之切。

(选自2011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

本文以杜甫叹世忧己的诗句起笔,点出忧中藏爱,领起下文,引出中心:爱之深,所以忧之切。

4.阅读,想象之端

改造拓展阅读材料:根据题意,选取阅读文本中有关材料,进行合理想象、拓展或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作文主体材料,以生动表达作文主旨。2009年山西高考优秀作文《我只取一瓢饮》,可谓典范之作,同学们不妨找来读一读,体会其作文智慧。

阅读三字诀:亲,悟,用

阅读,给你思想营养,给你美的享受,给你情感熏陶,给你写作智慧。阅读如此重要,我该如何阅读?给你“三字诀”:亲,悟,用。

第一诀:亲,就是亲近,经常阅读。阅读的层次:大家经典(主要来自教材和课外经典美文的阅读)一美篇时文(一般的课外阅读)一典型文章(主要是考试和阅读训练的文章)一优秀作文。阅读的眼光:以写作的眼光去读文章,尤其注意那些能一下子吸引你眼球的标题,引起你阅读兴趣的开头,触动你情感的内容,让你回味的结尾,富有哲理的语句。经常读,便会有陶渊明那种“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感受,便会打开作文的思路之窗。例如:

历史被尘封,记忆却被永恒在那一册册厚重的旧书之中。行走在快节奏的今天,很难于喧嚣的人潮中仔细、冷静地观察一切。而“旧书”,则如同一位老者,调整好我们匆忙、慌乱的脚步,指引着我们前进的路途与方向。在不经意间回顾历史,深味着每一个朝代、每一个英雄儿女的壮志悲歌,拾撷起那一份看遍世态炎凉的淡然与悟然,你就会慨然长叹:旧书不旧,它仍旧是新时代传奇的强音。它穿越悠久的历史,穿越滚滚的红尘,被安然地置放在今天――

是《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美景,洗涤着今日的天空,让我听到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关恋曲。

是《楚辞》,“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怨叹,荡洗着污秽的心灵,让我看到了一个爱国爱君爱民者的赤子情怀。

是《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博大,记载着历史的变迁,让我仰望到了一位为了自己的理想“就宫刑而无愠色”的文人的伟岸……

(选自2011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旧书》)

抒发感悟中巧妙引用诗句名言,以排比展现《诗经》《楚辞》《史记》的魅力,深情而形象地展示这旧书的功用和魅力:净化我们的灵魂,指引我们前进的路途与方向。语言典雅,情意浓厚,感染力极强。如果平时不亲近阅读,又何来如此积累?

第二诀:悟,就是领悟,体味。领悟文中独到的看世界的视角,体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独特的构思艺术,体会文章的展开艺术;领悟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文字中透出的情趣与理趣。例如:张洁在《我的四季》中写道:“生命如四季。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这些话启示我们:耕耘、勤奋、责任、奋力以赴、坚强、过程、坦然,都是人生的注脚,今后见到“人生的注脚”这一作文题,自然会有立意。

第三诀:用,就是运用,学以致用。在训练实践中积累才是有效的积累,只“读”不“用”,阅读材料、阅读感悟难以悟透记牢,也就难以转化为写作的智慧。例如:

鸿鹄一心展翅腾飞,在脑海深处猛虎的咆哮怒吼之下风雨兼程,直击山之巅、海之角;父子桌前相守,一时蔷薇香溢,宁静安然,生活于细碎之处尽现美丽清新。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两者兼二为一,何乐而不为?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如他,也依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忆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故乡”!

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

雨果曾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而林徽因却叹道: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不因为一心追梦而忘却了眼下幸福的珍贵,又不因适意的享受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巨龙与心篱同样寄居在心中,彼此安然无恙,共同挑起我们真正向往的生活。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绝非矛盾,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何非要拆散彼此,而不坦然接纳呢!

享受生活之关,乐在历练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

(选自2013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上文开篇以形象灵动的语言引述两则材料,妙插“猛虎”与“蔷薇”,显出灵气;接着借萨松、苏轼的诗句表达中心,鲜明点题,富有诗意;然后分别引用雨果、林徽因、孔子的言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践体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红楼梦》这本伟大的经典,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它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本身就具有一种无限的力量。(苏童)

影响我最大的作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少年过去了,那些当年活现在我脑海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莫言)

中国学生必须背诵几种大部的经典,这种聚集成功的大资产,以供中国著名作家任意使用,在文辞的修饰上自然能得到有效的结果。(瑞典语言学家、世界著名汉学家高本汉)

请以“品读经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