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茶乡归来话陆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茶乡归来话陆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出游闽北,不仅游览了武夷山的自然风光,观看了一片片葱郁的茶园,还有幸做客于九曲溪畔的御茶园品饮茶香,感受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与神韵。茶乡归来思绪未尽,令我不禁想起了茶圣……

俗话说,酒有酒神,茶有茶圣。人们在探究中国茶文化的渊源时,自然会联想到被称为茶圣的陆羽。如果说陆羽是人与茶的完美结合,那么《茶经》则是陆羽的化身。茶让陆羽流芳,陆羽使茶传承。

童年的陆羽在黄卷青灯钟声梵呗中识字、阅史、习诵佛经,亦学会了煮茶。稍长大后在寺庙中当了茶童。陆羽12岁那年,离开了寺庙。后来,他得到汉代张衡的《南都赋》,便边煮茶边学写字。后入戏班为伶人,又得到复州太守李齐物的赏识,将他送到虎门山邹老夫子处学习,寒窗五载。陆羽聪颖机智。但他恬静淡泊,不慕荣利,终身不仕。虽有生理上的缺陷,但他志存高远,并不把缺陷放在心上,反而怀凌云之志自况古代四大才子,曾写道:“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为人便笃信”。他自比王粲、张载,虽然其貌不扬却才华横溢;又自喻司马相如与扬雄,虽然口吃却有雄辩之才,这种不屈的精神,也是其日后写就《茶经》的原因之一。

天宝十二年(753年),陆羽揖别了邹老夫子下山,并与崔司马国辅一见如故,两人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读诗论文。陆羽志在翰墨茶泉、浪迹天涯。他一年伶人,五载学子,五年品泉访茶。在以后几十年的岁月中访遍江南,往来于大江南北,登古寺、品鉴山泉、鉴名茶、结文友,其间,自己还种茶、品茶、试茶,逐步积累茶道经验。天宝十三年(754年)陆羽出行考察茶事,临行前崔司马国辅以珍贵礼物相送。一路上他驻马访寻,下鞍品水,记录下大量第一手资料。尤其入川之行,可谓获益匪浅。上元元年(760年),归于笤溪,隐于山间,阖门著述,写出了世界上首部《茶经》,从而被后人尊崇为茶圣。

《茶经》是我国最早的茶学经典。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包括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十个部分,约6000余字。陆羽从童僧时学茶艺,到初品鉴泉,再到江南考察,闭门著书,直到最后修改充实,完成《茶经》,历时近30年,耗其半生的精力和心血。书中对茶的起源、环境与栽培,采造、制作工艺,器具的使用,茶的品质,水的选取,饮茶的方法与习俗,茶叶的产地与功效等,都作了全方位的总结与论述。《茶经》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茶史资料对后世茶业生产的发展及饮茶的普及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陆氏茶法成为千古流传的宝贵财富。由于陆羽的推动,唐代饮茶之风盛行,王公朝士,无不欲得一副好茶具。如此,饮茶习俗中逐渐产生礼节、茶具方面的规范。但是在中国始终未形成完整的茶道。应该说,茶道生于中国,长于日本,这可能由于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各地区饮茶习俗区别较大的缘故。

不过,在唐代时言及饮茶,几乎都离不开陆羽和卢仝之名。唐代诗人卢仝能在茶文化中与陆羽比肩,是因其一首写饮茶的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在他的诗中关于饮茶的几句诗最为人称道。如,“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茶是沁人心脾之物,茶香四溢让人感受万物之灵,而品茗则让人感到清甜甘爽。笔者写到这里又怎能不动于情呢!故赋一首小诗,以示茶乡归来念及《茶经》、敬仰茶圣之感怀:

莫道醉人唯美酒,

茶香入心亦醉人。

茶乡归来话陆羽,

流芳百世仍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