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得到美的升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得到美的升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经典之作已成为后代文人常引常新的资料,许多精粹语言为后人击节叹赏,许多名篇佳作历代吟咏传诵。所以说,中学古诗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又是一座“美丽”的宫殿,应让学生在其中尽情地遨游,尽情地领略、品味、揣摩、感悟。

一、听音感言,领悟其趣

按着《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材中所选古诗文必须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而编者所选择的这些佳作都是经过岁月的打磨留下的精品。单读其声,就给人一种音乐之美。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听名家的朗读录音(即现行与教材配套的朗读磁带)。因为名家的朗读音质醇美,声情并茂,会把听者带入一个“美”的情境中。趣之所生,由声而至。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听朗读录音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凝神静气,神态自然,有的或在心里默默地跟读,或不由自主的吟诵。此时,美的氛围形成了,学习的兴趣也随之产生了。

二、读文入境,感悟情理

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传统方法,也是许多教育专家大力提倡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诵读是一种美读,是在朗读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读书方法。它是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语气语调、音韵节奏)的同时,实现对作品的感悟、体味,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熹解之为:“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这也是历代有成就的文学家的经验之谈。如诵读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清新自然,明白如话,像一幅淡雅清纯的中国画。绿草青青,溪水潺潺,溪边一座低小的茅屋内,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操着吴侬软语在闲谈逗趣,其乐融融。大儿勤劳,溪东锄豆;中儿乖顺,编织鸡笼;小儿顽皮,卧剥莲蓬。清新的景致、宁静的心境,犹如那缓缓荡漾的、清静安宁的一弯溪水;人物的心情与自然的景象交织成一片和谐的村居美景。

诵读这首词,可谓既“赏心”,又“悦目”,涵泳其间,如咀橄榄,回味无穷。

悟读,就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边读边悟,由疑到思,由思到悟,悟中有读,读中有悟。“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是前人的甘苦之言。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阅读是生命的活动,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它的第一要义是自主,是全身心的投入。没有读者的自主,文的精魂,文的语言的生命力,进不了读者的心田,读者享受不到遨游在智慧海洋的乐趣,更不用说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就点出了读的个体性,不深入其中,怎知其味。但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在学生悟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与文本真心交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由疑入手,开启感悟之门。如欣赏清代沈复的《闲情记趣》一文,在诵读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外之趣”是如何产生的?学生读中思,思后读,最后经过讨论,悟出:“悟外之趣”的产生首先是作者细致的观察,“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其次有赖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夏蚊成雷”想象成“群鹤舞空”。第三是玩味。如留蚊于素帐中的怡然称快,观虫斗的兴致,驱虾蟆的天真无邪。

品读,就是在品味、赏析中读,也就是要读出味道,知其所以然。品味语言就是要抓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反复体味、揣摩,品出其中的意味、情味、趣味。宋代学者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涵泳即潜心品味,切己体察,反复咀嚼。古诗文中的名段名句就是我们要品读的重点。如学习王维的诗《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风光壮美奇特,诗人抓住了鲜明的景物特征。“直”和“圆”用得逼真传神,其中微妙之处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