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辨析几组诗歌鉴赏术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辨析几组诗歌鉴赏术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古诗词鉴赏中,有一些表现手法的鉴赏术语或概念让学生弄不明白,往往影响他们正确理解诗句和准确回答题设,也影响他们答题的规范化。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古诗词,更规范严谨的做题,笔者拟对下面几组重要表现手法的鉴赏术语举例说明。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缘情写景。

情和景的关系结合的密切程度说。有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之分。

情和景分写,如上句侧重写景,下句侧重抒情,或上联侧重写景,下联侧重抒情。这就是借景抒情。上下句各有侧重的,如荆轲易水歌,上句“风萧萧兮易水寒”,侧重写风和水,也含有悲壮的情绪,下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决死的感情。情景结合更显悲壮。上下联各有侧重的,如杜甫《登岳阳楼》,上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洞庭湖的浩渺无边,好像天地在其中漂浮着,境界壮阔,是写景。下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亲朋没有一个字的来信,自己老了病了只在孤舟中漂泊,是抒情。这里上联描写的景物是壮阔的下联抒写的情却是孤苦的,怎么统一呢?一是从壮阔的景物中可看出杜甫处境虽然孤苦,但意气并不消沉;一是上联里正含着自己漂泊无归的感情在内。即情藏在景物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老病无归的感情,这里含有在湖上漂泊的景物,从孤舟意象透露出来,即景藏在情中。因此说写景和抒情各有侧重。

从写景中抒情,情包含在景中,这就是寓情于景。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从南山气象的美好中表现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从“见南山”的悠然中显出诗人心情的平静,从飞鸟归去显出诗人辞官归隐后心态,这就表达了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又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这就透露出诗人喜悦的感情。再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下,浣花溪一带明丽、温馨的情景。春风和煦,初百花放,如芳草茵,芳香浓郁:春光多么明媚呀。燕子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是那样悠然自适。这些描写透露出诗人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上述诗句诗人都没有言情,而情感是在所写景中寓含着。作者所写景物都染上情感色彩,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情景交融指作品中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或者说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统一起来产生的艺术境界。情景交融包括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有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李白《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体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作者在流放途中,突然遇赦,心情欢快振奋,急切盼望与家人重聚,诗中无一字直接言情,却又无一字不在言情。作者的情感都溶化在景物中,头两句借早晨绚丽的景色流露诗人出发时的欢快心情,后两句用舟行的急速表现诗人急切思归的情感。甚至凄婉的猿声也被染上欢快的色彩。这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从景和情的关系先后说,有触景生情和缘情造境或写景之别。所谓触景生情,是指作者在触物前心里比较平静,没有什么激情,当受到外在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其实触景生情之情还是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所以一接触到某种景物又被唤起了。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秋风一起唤起了游子的强烈思归之情。又如“采菊东篱下”四句,诗人一抬头无意间看见南山飞鸟,觉得南山的景象美好,为什么会觉得美好呢?因为飞鸟的“相与还”正与作者的辞官归隐的心态一致,所以引发了他的感触,觉得景象美好,这是触景生情。

所谓缘情写景,是指作者当时的心情比较激动,把这种激动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去,高兴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兴,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或者根据内心情感创设景物来表现心情。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离别后的孤独凄凉愁苦之情,用设想的景物来衬托。又如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作者遭到贬官,把自己悲苦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去,所以看到的是孤馆春寒,著一“闭”显得孤独寂寞而凄凉,听到的是杜鹃哀鸣,又在斜阳时,更显得悲苦。再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忧国伤时,故对花溅泪,听鸟惊心。可见,触景生情,情是由景引起的;缘情写景,情不是由景引起的,这是两者的不同处。情由景引起,同样的景往往会唤起类似的情;情不是由景引起,不同的情会给景物染上不同的感彩。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叶的美引起诗人的喜悦,是触景生情,可喜的景物引起了可喜的感情。《西厢记》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枫叶是可喜的景物,反而引起诗人悲哀,这是诗人给它染上悲哀的情感色彩。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比兴、拟人或象征等手法,通过描摹物象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或揭示作品的主旨。与借景抒情有近似之处,二者都是借着物象的特性抒写,物象为表达情志服务。但借景抒情之景,或实景或虚景,作者对景物描绘时,往往关注的是所写景物的外在形态的特征,或形状、色彩、声音、气味,或明暗、冷暖、动静、远近。如2012年高考课标卷晏几道的《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作者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的思念情怀。有时所写景的意象较多,但综合起来表达一种情感。如2012年高考山东卷晁补之《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诗中意象“雨、飘叶、寒雁、避鸟、惊鱼、孤舟、霜月、枫桥”,或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或描绘客程所见,夜宿情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而托物言志之物象,作者对其描写时,着意抓住物象的内在属性与人事的精神品质、思想境界等相近的特征。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通过对石灰烧制过程中锤击焚烧若等闲、碎骨不怕留清白的拟人化的描写,表达自己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其次托物言志之物象,是描写的中心物象,若写别的景物都是为写中心物象服务的。如贺铸的《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这首词中所咏之物当为红莲。孤高幽洁的莲花应是诗人怀才不遇的化身。起三句景物描写渲染环境,是莲花生长的环境,有绿波托着,绿叶衬着,丝丝垂柳为背景,活泼的鸳鸯作陪伴,莲花的清丽芳洁可想见。接着写地偏僻连蜂蝶都不来,显出无人见不招人爱慕,写出莲花可悲的处境。这处境描写都为写莲花服务。笔落莲花“红衣脱尽芳心苦”。“红衣脱尽”即红莲瓣落,喻自己年华老大,芳心即莲心,莲心之苦喻自己内心痛苦。这样看来,其他景物“杨柳”“鸳鸯”“绿萍”“蜂蝶”等都是写莲花的陪衬物。莲花是诗人着意描绘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