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创业人才分配激励问题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创业人才分配激励问题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创新人才的分配激励问题值得关注,这既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又关系到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此外,还关系到人才政策的贯彻和实施。我们如何科学地进行创新人才的分配激励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作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分配激励的根本是让人才“名利双收”,事业激励固然很重要,物质激励也很关键,激励要符合个人、企业和城市发展的利益相一致要求。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分配激励;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11002

1创新创业人才分配激励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人才分配激励的力度正在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但目前来自体制机制的束缚仍较强。因此,在产业发展集聚人才、感情服务激励人才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上升空间依然较大。

1.1财力支持方面

物质方面的需求是创新型人才不可避免的最低层次需要,也是推动他们创新行为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区政府在财政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创新创业人才财政投入。“十二五”期间,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些区县将人才政策作为一项专项政策,享受政策扶持。逐步形成了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的格局。

在人才居住问题上,上海收入待遇相较周边地区没有明显优势,但房价等生活成本却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客观上对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产生“挤出效应”。对于一些持有居住证的非上海户籍人士,有能力购买住房但因政策规定不结婚不能买房,这尤其对崇尚自由的海外背景或海归金融人才宜居造成很大的困扰。在解决人才子女就学问题上,大多区县倾向重点企业高管,忽视此类问题更多集中在企业技术骨干和创新创业人才身上。不少移动互联、金融等产业的创业者还反应,青年人才相对集中,职工平均年龄在25―28岁,加上这些青年人才因工作比较繁忙,缺少相应的社交圈,希望能多组织人才的交流活动,帮助企业稳定住人才。

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到位、资源配置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到位所导致的。

如何用好财政引导资金,提高效率值得研究。在财政支持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相关问题。宝贵的财政资金同时也养了一批非创新创业以此为生的懒人,另一方面,大量的初创企业和人才难以获得政府和市场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产生权力寻租导致腐败,影响了大众创业的积极性。另外,对高层次人才的资金投入并不能阻止创新创业人才的流动,人才需要相对应的产业支撑,政府自己挑选千里马难免看走眼,还不如让市场来选拔,让市场来配置资源,改变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的现状。因此,财政资金下沉,向引导社会资金转化,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作用、发挥社会作用、发挥企业作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1.2政策情况方面

政策的核心就是激发人的动力。目前,正在执行的文件有进一步加快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中央及上海有关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相关文件、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资助暂行条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暂行管理办法等。各区县的政策内容基本一致,权力大多在中央,不合理情况有待于突破,在执行力度和协调方面存在差异。政出多门、相互冲突不协调情况经常出现,存在重引进、轻培养、少开发的问题。政策实施的影响力需要扩大,政策的有效性有待通过具体实施操作来保障,从政策执行情况和人才集聚情况来看,政策实施的影响力有待加强。一是政策制定出台后,宣传力度和主动服务不够,出现部分用人单位和优秀人才不知晓政策的情况,未能达到政策预期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二是涉及的相关部门和有需求的用人单位对政策了解不深,导致执行力度不强,出现有政策不执行的现象,影响了政策实施。三是人才类别单一,多样化和集合性欠缺,产业创新人才、海外创业人才亟需加强引进和培育。

目前,体制机制束缚仍较强,创新活力要素还没有得到完全释放。一是产学研转化存在体制障碍。科研院所职称评定体系依然是以论文发展为主,大量人力物力花费在单纯的科学研究上,从科研到产业的生产链没有打通,科研与产业发展之间的鸿沟仍然显著。二是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动力不足。科研院所没有很好的利益分配体系,科研人员的职务发明的利益分配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不能对个人形成激励,身份制度束缚,要想离校离所创新创业,就要放弃稳定工作和身份,两头难以兼顾,形成原发阻力。三是国企效益考核方式有待改进。现在的国企效益考核方式往往注重利润率的考核,忽视了创新研究的作用。在现有考核体制下,很难激发国企将利润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四是职业经理人制度还未形成。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就是企业的创办者或大股东,企业内职业发展指导体系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落后,员工职业上升通道淤塞导致骨干人才流失,特别是当前有部分企业的主要管理者已经进入职业生涯末期,但接班人培养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1.3感情、服务

在感情、服务激励方面,仍有文章可做。有时,给钱给物不如因人而异给服务,在土地资源不足、财力物力有限,更应提升人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多样性,不能缺钱缺物又缺思想和态度。上海中心城区资源优势有限,在面对周边区县人才竞争加剧的形势下,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懂得“不吹嘘不摆谱,关键时刻撑一把”。做好服务人才工作,通过感情留住人才,让人才产生安居乐业的情感归属。在人才工作座谈会上,创业者希望工作餐吃得更健康安全,希望单位的IT男们不再孤单。

2对策

创建科技创新中心根本在人才,要成为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次、优结构的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不可少,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资源状况如何,它的总量、人才资源结构以及人才服务效能如何,值得大家思考。与此同时,应转变一些传统做法,用新理念对创新创业人才分配激励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采取有效举措。因此,如何在当前广泛开展的人才竞争中,走出一条符合社会发展的新路,成为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2.1建立规范有效的激励制度

当前,应当尽快建立规范有效的激励制度。要重视分配激励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激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激励为主体的激励体系,尽力发挥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鼓励和支持单位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积极发展高端医疗服务,探索建立人才医疗保健个性化服务制度,引进优质外资医疗服务机构,吸引境内外高水平医学专家提供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加快新学校建设,妥善解决引进人员的子女就学和家属就业问题,消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

2.2鼓励高层次人才科技创业

各行各业,应该多用事业加感情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真正的人才不是规划和宣传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我们的政府放心、放手、放权让人才做事就是给人才最好的待遇。一些产业优势要转化为人才事业发展的优势,就需要与尊重创新人才、真诚鼓励人才多干事,营造创业的开放、包容、担当、实干人文社会环境,做到事业留人、情谊感人、服务到人。我们都知道,士为知己者死,用感情留人很重要,对人才来说,有时创新比年薪更重要,机遇比待遇更重要,当前全国各地、上海各区政策大同小异,一些政策瓶颈暂时难以消除,不公平的吸引、评价人才的市场环境和秩序仍然存在,但感情是最大的政策。可以用党建等优势让创新创业人才得以充分地施展才华,实现价值,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

我们要允许和鼓励高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完成本单位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的情况下在职创业,收入可以归个人所有。改变观念,以创业推动产业,以创新提升产业,依靠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3鼓励各类人才转化科研成果

我们要允许和鼓励高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将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提高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

另外,还要考虑各级各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创办的企业,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提高比例折算为技术股份。各类科研机构、高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个人奖励,允许获奖人在取得股份、出资比例时,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取得按股份、出资比例分红或转让股权、出资比例所得时,必须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还有,应允许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的院所转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企业股权激励(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及分红激励探索。设立股权激励专项资金,对符合股权激励条件的团队和个人,在批准的情况下,给予股权认购、代持及股权取得阶段所产生的个人所得税代垫等资金支持。

2.4建立政府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投资扶持机制

建立政府科技成果转化与创业投资扶持机制,需要协调市级层面政策,落实成果转化。政府应支持科技型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等进行科技保险,做到对参保企业给予一定比例保费的补助,对单个企业年度补助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银行为高新技术企业利用专利技术成果或中试成果融资所发生的损失,经法定中介机构确认后,给予一定补偿。设立草根人才创业扶持基金。另外,如果让行政和科研“双向变道”畅通起来,可以更大程度上调动人员积极性。当然做干部还是做科研,必须得有所取舍,如果科研人员“兼顾两头”,不仅精力不够用,而且容易滋生腐败。目前,一些科研人员走的是行政路线,在科技奖励政策落实到位后,很有可能会有一批人才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第一线,成为成果转化企业的中坚力量。

2.5改善高层次人才待遇、完善人才服务机制

重点关注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战略科学家、创新者、科技领军和创新团队,重点瞄准一些具有引进可能的一流大师,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政策和环境优势,力争通过对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科技领军人物的引进和进驻,带出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创造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成就,催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海外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支持人才中介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人才中介机构。通过中介引才、以才引才、亲情引才,努力提高引才精准度。积极与国内外行业协会、人才中介组织机构建立沟通互联机制,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渠道,拓展引才广度和深度。探索政府委托的方式,对紧缺人才及高端人才,进行市场招标奖励,依托猎头公司、人才服务机构进行人才引进,全面激发社会引才活力。

改善高层次人才待遇、完善人才服务机制,需要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政策方面,应为引进人才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建立高层次人才联络员制度,用人单位要指定专人担任此项工作,负责与培养、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联系,尽快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积极想办法,采取措施,切实予以帮助解决。完善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积极推进“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建设,做好各类人才的服务、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