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建议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起作为管理当局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是关键的一环,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的效果,最终也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然而相关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处于并非十分有效的状态。面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建议与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建议;对策
通过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可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处于并非十分有效的状态。其中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基本无效,这可能与我国股票市场仍处于不发达阶段,公众了解并持有的股票较少有关。与此同时,利率传导机制处于阶段性有效,即在从改变操作目标到对中介目标产生影响这一阶段的传导机制是有效的,而利率这一中介目标对最终的经济目标的影响力仍未显现出来。在我国,目前最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属信贷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在各个阶段都展现出了一定的有效性,因此整体来说是顺畅和贯通的。
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本文分别从中央银行的角度、商业银行的角度、微观经济主体的角度以及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角度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一、对中央银行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央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者,其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央行的决策制定、实施以及监督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畅通性。鉴于我国目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较低以及各个传导机制环节的有效性,对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独立性
货币政策独立性是指货币政策从指定到实施再到生效的整个过程中,央行都是独立分析,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要求来合理安排政策的。这一过程中央行的决策不受政府其他部门政策意见的干扰,独立于其他政治目标。货币政策独立性是货币政策能够按照预想的轨迹影响各个中介变量,以至最终实现实体经济目标的先行条件,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能够生效的基础。
我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的国家,货币政策并不具有完全独立性,往往掺杂了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干预。因此,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是有效减少我国货币政策内部时滞,增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应坚决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每季度按时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研究、讨论与货币政策有关的经济、金融问题,以保证货币政策制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同时我国应该在法律上保障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使其独立于各级地方政府,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受任何相关部门的干扰。
2、综合、灵活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
不同的货币政策有着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因此综合、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可以影响宏观经济因素,最终较快、较准确地实现政策的最终目标。
目前我国较多选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如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和直接的信贷控制等。这种单一的货币政策的使用难以达到理想结果。因此,我国应均衡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如基准利率等)和其他货币政策(如SLF和MLF等),共同发挥政策效应,以期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此外,大力发展票据市场以充分发挥再贴现政策效力、增加央行宏观调控的有力平台,如国债的银行柜台交易平台等也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对商业银行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1、继续推进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建立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
在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机制渠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从这方面来看,削弱目前四大银行独大的主渠道作用并增加传导的分支渠道,才能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因此,我们必须培育和发展一些地方性、区域性中小银行,使央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多样化,使其传导机制更为顺畅。与此同时,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步伐,完善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间接调控反应的敏锐性,及时发放贷款,也是改革的关键点。
2、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与管理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过去多年都主要在为国企服务,而国企效率低下、产能过剩使得大量银行贷款成为坏账,银行信贷质量大幅降低,这也使得银行无法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分配信贷资源,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失效。因此,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与管理机制也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首要之选。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大对内部制度的有效改革,改进、完善信贷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促进贷款总量的合理增长以及信贷在不同地区间、不同行际间的合理、有效配置。其次,商业银行应该制定合理的存贷比例,健全、完善贷款指标考核体系,重视有效投放的贷款以及高质量贷款客户。再次,适当下放贷款的审批权限,削减且简化审批环节、审批手续,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调动起基层行的放贷自主性和积极性。最后,商业银行应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其合理发放信贷,大力调整贷款投向。各商业银行应积极扩大信贷资金来源,认真贯彻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方针,积极地争取优质信贷客户和项目,深入提高信贷市场的有效性。
三、对微观经济主体提出的意见及建议
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与公众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公众对经济金融状况的预期以及态度,可以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起到延缓甚至是阻碍的作用。因此,想要彻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我国微观主体行为进行引导与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中,微观经济主体都是理性人,对经济发展都有着同质的、合理的预期,因此可以为货币政策的传导起到促进的作用。但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不合理的预期、从众以及过度自信在我国公众和企业的消费投资中很常见。因此,我国应该合理引导居民的消费行为,扭转居民的悲观或盲目乐观预期。同时我国也应该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为公众和企业的消费投资奠定物质基础,最终达到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灵敏度的目的。
四、对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市场,其发达与否、健全与否都直接决定着传导机制有效性的高低。
1、货币市场
首先,我国货币市场的各个子市场由于各种制度及非制度的原因被隔离开来,导致资产价格产生机制的失效和资产价格的扭曲,最终使得利率在经济中的信号功能发生失真。因此,想要发挥货币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就必须打破现在货币市场的分割状态,在将票据市场作为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重点的基础上增加各个市场间的联系,并加强各市场的联系机制。
其次,我国应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步伐,发展多样化的金融工具,运用新的金融工具,逐步实现信贷资产的票据化,增强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此外还应增加债券品种,考虑放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门槛等。
最后,我国应积极培养和扩大货币市场主体,全面合理放开金融机构进入货币市场的准入限制,允许更多合格的金融机构进入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加快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直接入市交易的开发进程。同时允许大企业或企业集团等机构投资者通过建立金融机构的形式间接参与货币市场交易,最终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的、分层次的债券市场。
2、资本市场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上市公司的结构较单一以及机构投资者不足等原因,证券市场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投资与消费影响不大。对此,我国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增强资本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
首先,加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层次建设,增强资本市场的收入效应。多元发展创业板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区域性初级市场以及新三板市场有利于改变当前国有企业在上市公司中占比过大的局面,可从根本上加强通过资产价格来调整上市公司的实际投资敏感度,最终促进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货币政策最终目的的实现。
其次,培养主体,充分发挥财富效应。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主要是以散户状态存在的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在信息的获取、识别以及投资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证券市场对广大个人投资者而言就是一个投资挤压消费的市场,基本没有所谓的财富效应。因此,我国需要培养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和投资基金等多元化主体,改变个人散户投资者所存在的不利格局,提高财富效应。
最后,建立健全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动机制。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载体,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具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即通过资本在两大市场上的相互转移以及两大市场的利率之间的相互影响所达到的。因此,两大市场之间的联动机制对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增强我国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联动,我国应逐步准许一些合格的货币市场主体参与资本市场交易或一些合格的资本市场主体参与货币市场交易,以实现双重化的市场交易主体。同时我国应该建立一个有序统一、公开透明的金融环境,在体制和法规上保证两大市场的联动关系。
五、总结
综上所述,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弱有效性进行补救与修正,是金融系统以及各个社会部门都应该重视并且参与的,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措施,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无效性将会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
参考文献
[1] 陈郡、阳洁:近期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分析评价[J].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2).
[2] 傅晓青: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