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医脉象定义、主要病证及客观化的文献研究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医脉象定义、主要病证及客观化的文献研究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脉学”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学说之一,是数千年来众多医家实践经验的累积。 历代医家的脉学专著就有300余种,大多在《内经》、《脉经》的基础上, 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撰写而成,其中掺杂了医生的主观感觉差异、个人经验判断等因素,缺乏系统的科学检测和客观的数据支持,造成脉象定义抽象笼统,所主病证判别标准宽泛不清。此外,在脉诊客观化研究中,也由于使用的设备仪器繁多、信号处理算法多样,分析方法及参数标准不一,导致脉图图形有别,重复性不好,无法统一脉象图谱及脉图参数的标准。这些问题给中医教学、临床脉诊的传承、脉诊经验的交流以及脉诊的现代研究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因此,对脉象的种类、名称、定义、主病、客观化研究等有一个全面的总结归纳,是脉象标准化研究的一个前提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走向国际化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人工查阅和计算机检索相结合的方法。

1.1.1人工检索 古代(秦汉时期-清)诊断学、脉学专著,如《黄帝内经》、《脉经》、《濒湖脉学》等42部;现代(1949~2013年)诊断学、脉学专著,如《现代脉诊学》、《现代脉象诊断研究》、《中医诊断学》等18部。

1.1.2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SinoMed)、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不限年限所收集的现代脉学研究的相关文献1100余篇。检索词包括:脉名、脉形、病证、形成机制、脉图及参数等。通过主题词、关键词、摘要等多个字段进行检索。

1.1.3计算机检索西文数据库 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Ebsco Medine全文期刊、Springer数据库、OVID数据库等。但在以上数据库中未发现关系紧密的资料。

1.2纳入标准 ①单脉的脉名定义、脉象体状、主要病证、脉图及参数、形成机制等研究的相关文献;②文献须有明确的中医脉象类别、样本量、参数数据等记录;③中医脉诊仪描记人体桡动脉的中医脉象定义、主要病证及客观化文献摘要:本文通过对60余部古今脉学、诊断学专著,1100余篇文献中的脉诊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统计,归纳了临床常见单脉脉象定义、所主病证、脉图及参数特征等相关信息,并用数据挖掘、数理统计方法对古今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对脉象的现代研究提出了一个用“定义、主要病证、脉象图谱、图谱参数”的框架来完整表达脉象信息的思路。并以弦脉为例作了详细的描述。

关键词:脉诊;脉名定义;临床主病主治;脉图及参数;文献研究脉波图谱、脉象参数的文献。

1.3排除标准 ①文献综述、理论探讨、个案报道及动物实验类文献;②重复发表的论文或重复引用的文献内容仅取一篇,其余排除。

1.4统计学方法 ①应用Micorosoft Office Excel 2010 将原始资料数据量化处理后录入计算机, 建立脉诊文献研究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二次录入核对,最后将EXCEL 数据导入SPSS 18.0。②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文献所涉及的脉名定义、脉形表述、主要病证、脉图及参数等检索项目的频次和频率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古今文献脉诊中各种脉象出现的几率;脉象所主病证的集中趋势和符合度等信息。

2结果

按照上述资料和方法,分别对中医临床常见单脉的脉形表述、主要病证、脉图及参数等信息进行标准化研究,以弦脉为例(其它脉象以此类推),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2.1弦脉脉形表述的统计分析结果 对56部古今脉学专著及诊断学著作中描述弦脉脉象的56项词条参照《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国际标准》[1]并结合专业知识及临床实际进行整理归纳,共得到 13条描述性词语。进行频数及频率统计,见表1。

按70%的频率纳入标准,结合古今文献对弦脉的叙述,笔者认为将弦脉定义为:"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既符合文献记载和临床体会,也符合常用习惯。

2.2弦脉主病主治的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对56部古今脉学专著及诊断学著作中所载弦脉的病证进行统计,共出现60项病证,对数据进行整理:①剔除出现频率( 占60条记录的百分比)

根据统计结果,取进入70%位数的词语纳入本课题组的统计结果。则表述为:弦脉主诸痛、主肝胆病、痰饮、疟疾,亦主虚劳为主要病症。

2.3弦脉的脉图及参数 检索专业数据库并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获得28篇弦脉客观化研究的相关文献,整理出脉诊标准化问题上的研究视角、方法、资料以及结果。

2.3.1上海中医药大学制定的脉图及参数的应用研究 费兆馥[4-5]等人,把脉图用若干个幅度参数和时间参数来表述。

图1 脉图基本结构及参数 图2 典型弦脉脉图

注:其中h1:主波波幅;h3:重搏前波波幅;h4:降中峡波幅;h5:重搏波波幅;t4:左心室收缩期;t5:左心室舒张期;tl:心室快速射血期;t:脉动周期;w:主波在上1/3处的宽度。

弦脉脉波图特征:脉图重搏波前波抬高,与主波接近或融和,呈宽大的单峰波,降中峡抬高,重搏波平坦或为负值。

参数指标:h1>18 mm,h50.7,h4/h1>0.5,h5/h1≤0,w/t>0.2。

2.3.2北京中医药大学制定的脉图及参数的应用研究 脉波图、斜率图及其参数是根据1980年北京医疗仪器厂及前北京中医药大学脉象研究协作组的相关规定而命名。

图3 脉波图模式图和斜率模式图

注:AA':主波幅;DD':降中峡幅;CC':降中波幅;OD':心缩期;D'O':心舒期;AO':主终线;AD:主峡线;∠O:升支角度;∠A:主夹角度;EE':升支最大斜率;FF':降支在主波与潮波的最大斜率,简称降斜1;GG':降支在潮波与降峡间的最大斜率,简称降斜2。

笔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将采用上述脉图结构及参数的四篇文献[6-9]中205例弦脉的脉图参数数据进行合并,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统计分析获得判读弦脉的有关参数值,见表3。

2.3.3黄世林《中医脉象研究》[10]提出的脉波图及参数的特征,见图4。

图4 脉图的命名及主要测量参数

注:P:为主波幅;T:为重搏前波;V:为降中峡;D:为重搏波;∠U:主波升支角,为主波升支与基线之间形成的夹角;∠P:为主波上升支与下降支之间所形成的夹角;Q-Ut:脉波传播时间;U-Pt:心室收缩、快速射血期;P-Vt:心室射血后期,射血缓慢时间;V-Dt:心室舒张、主动脉瓣关闭间期;U-U't(P-P't):脉搏周期时间。

弦脉脉波图特征:①P角(主波角)增宽,夹角>42°;主波峰顶常平顶状、且迹状、弓背状或斜且形等。②重搏波抬高,可接近主波峰,或与潮波重合构成峰顶的切迹,或与潮波、主波平行构成峰顶的双切迹(三波)形。重播波幅降低,多在0.5 mm以下,或隐约可见,或消失等。③潮波位置居中上位,且大部分在上;潮波显著与主波构成切迹或斜切形峰顶;或潮波消失。④V波峡较高,常>6 mm,Vh/Ph比值>50%。⑤上升时间(U-Pt)>0.09s。⑥升支角(U角)常

3讨论

3.1弦脉脉象信息的表达 分析弦脉客观化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研究者所描记的脉图形式多样,命名的脉图编号繁多,但测量分析的参数差异不大,各同类参数代表的病生理意义相同。经数据库检索,获得有关弦脉客观化研究的期刊文献共28篇。其中,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制定的脉图结构及参数指标的文献有12篇,应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制定的脉图结构及参数指标的文献有8篇,其他文献报道多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或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中医弦脉进行客观化分析。因此,笔者采用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制定的脉图及参数指标的文献进行数理统计,参考其他文献中相关数据,以确立弦脉的脉图及参数指标的范围。

笔者认为对一个脉象的完整表达应包括"正确合理的定义、临床诸病、脉象图谱和参数"这三大部分。诸如弦脉的完整表达为:弦脉定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弦脉主要病症:主诸痛、主肝胆病、痰饮、疟疾,亦主虚劳;弦脉图谱(图2所示);弦脉图谱参数:h1>18 mm,h50.7,h4/h1>0.5,h5/h1≤0,w/t>0.2,0.7 s

3.2对统计数据纳入结果的百分位数的合理性讨论 通过查阅文献,同类研究多以70~80百分位数计算所得数据的集中趋势,将大于百分位数的相关数据纳入调查量表,而本研究由于古代医籍中对脉象形态描述的词条丰富,所主病证的种类繁多,因此其同类项的聚集度低,数量偏少,为降低漏筛率故笔者制定70%位数为标准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在上述2.1和2.2的统计结果分析中,取进入70%位数的词条纳入本课题组的统计结果是一个比较主观的设定,在临床实践中,有些词条虽未进入70%的频数范围,但在临床中却有特别的意义。因此,针对这样的特例还需要建立量化表通过对临床专家的问卷调查,确立完整的脉象定义和主要病证等信息。但由于时间和资料的问题,这个工作还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振吉.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GB/T 16751.1-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S].1997.

[3]GB/T 15657-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S].1995:11.

[4]费兆馥.现代中医脉诊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0-204

[5]汤伟昌,李睿.三部脉象检测系统的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5,29(3):164-166.

[6]丘瑞香,王双英,罗致强.弦脉机理探讨-附60例弦脉图分析[J].新中医,1984,7:13-18.

[7]陈素云,王双英,吕志平,等.70例弦脉脉搏图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5,5(1):57-59.

[8]胡随瑜,王勇华.肝郁脾虚证患者的脉象图特征[J].湖南医学,1986,3(3):154-157.

[9]陈冬志,牛欣,董小英.紧脉与弦脉脉图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3):541-542.

[10]黄世林.中医脉象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