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神畅山水之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神畅山水之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魏晋南北朝之前,中国画创作多以表现人物为主,有着“人大于山,水不能泛舟”的不成文定律,而山水也多作为人物的背景出现,而且僵硬呆板,毫无生气。东晋时期,擅长人物画的顾恺之开启了山水画的先河,开始将山水画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至南北朝时期,刘宋才正式将山水画列成体系。

南宋时期的画家、美术理论家宗炳,年少聪慧,对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曾游历中国大江南北,遍画平生经历过的山水,将其“张于一室”随时观看。他的山水画是他的著名作品《山水画序》,是其艺术主张的代表之作,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理论著述,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真正基础,阐述了“以小观大”、“神托于形”等观点。说“圣人含道日映物,贤者澄怀味像”,“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而仁者乐”,说明了宗炳对自然山水美的欣赏;实现了观道的目的,山水美之为美的社会价值被发现。“余春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在对山水美景的游览中获得满足,山水画的创作是可以“卧以游之”,以便“澄怀味像”的。“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且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这是宗炳对山水画的具体运作提出的要求。以山水本来的形色描绘自然美景,就是要讲究真实,同时也有了“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的近大远小原理的思想萌芽。他还说“峰岫娆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以,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原来山水画是可以“畅神”的,“神之所畅”也,人的感觉器官在与自然美景的观照中获得了愉悦,自然之美,是一种真实的再现山水“以形媚道”的美,山水景致,可以“应于目,会于心”,人的感官融于山水之所托,作画者和观画者的精神都表现了“澄怀味像”,起到了“观道”的作用,固而提高了山水画的社会功能。《画山水序》道家思想的浸入对后世论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道家“恰悦性情”“澄怀味道”的思想和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思想,使后世绘画美学的发展深受影响。其论述的远近法中形体透视的基本原理和验证方法,早于意大利画家吕奈莱斯克创立的远近法1000年。

文末的“畅神”说,强调山水的创作是画家借助自然形象写意境的过程,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画“以形写神”的论点。道家的思想始终作为宗炳创作的动力,形成主观创作自然之风格,它的理性起点及画家的追求的情感,受到当时环境及社会背景的影响。畅神是宗炳山水画的最高追求。他认为“万趣”与神志融合之后,才会物我一体,使自己精神舒畅,并显现出“道”来。他这种畅神与陶潜《饮酒》诗中的得意“忘言”、谢灵运《游名山志》中的“意得”有相通之处。面对“神”,宗炳并没有简单把它视为山水之灵,而是以法身来解释的。神即法身,精神即我身,山水之神是连自己也包含在内的。山水画家,面对山水自然,“妙会感神”,捕捉它的精神美,以无我之心契合对象的精神美,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境界,从而创作出一幅凝聚作家心灵世界的作品。而鉴赏者在披图幽对时,在虚静的状态下,达到“万趣融其神思”的境界,从而捕捉到山水作品中的神韵,达到畅神的目的。

宗炳之后的王微,生性喜爱观研山水,写出了山水画论的名篇《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书中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的真实,要经过提炼、概括,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并注意到季节的区别和情与景的联系:“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他认为只有达到如此的境界,才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和联想,使欣赏者从画面上获得对大自然的真实美感。此文从理论土说明了山水画真正脱离其它画种的附属地位,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科。他说“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按城域,辩方州,标镇埠,划浸流”,王微指出了山水画与地图的价值是有区别的,“非以按城域……”既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固表现山水美景的“孤岩郁秀,若吐云兮。横变纵化,故生动焉。”,当是主要内容,而且“然后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的“然后”两字更说明山水画是画山水为主体的,禽鱼、舟车,仅是点缀物而已。王微的观点还说明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观念已完全从山水以“比德”的实用美感到“畅神”的体验美感的转变。这时的山水美已不是“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而是“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对于春秋美景的欣赏已达到了“愉情悦性”的目的,即使有“金石之乐,圭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山水之美可以“神飞扬”、“思浩荡”,想像的愉快能使观赏者达到如此望我的境界。王微还提出了“明神降之”说,值得注意。这一切说出了艺术构思和精神活动对于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作用,表明了对艺术规律的掌握程度。

王微认为绘画作品就是要以内在神明去捕捉和表现山水之美,这种创作和玩赏过程中的审美享受,是玩赏金石之乐无法比拟的。二者相较,宗炳从艺术本体论的高度去把握审美过程中的精神活动,认为畅神的享受是美感体验中的最高享受,比王微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更符合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王微的观点与宗炳的“畅神”说都是强调主客体的融合,自然与精神的合一。宗炳、王微的山水画的理论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对后世产生了持续的影响。(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画论论钢》中华书画网

[2]中国名画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