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文章结合该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操作性较强的特点,总结几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从教学内容设计、实训项目设置、教学方法及手段应用、考核方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对应的改革措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职业教育
[DOI]10.13939/ki.zgsc.2015.45.069
1 课程改革的背景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专业课程体系中其他课程的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内容覆盖当前物流领域应用的主要信息技术,包含条码及无线射频自动识别技术、物流动态跟踪技术(GPS/GIS)、数据交换技术(EDI)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存储处理技术,教学知识点覆盖面广,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物流管理等相关学科内容。
在传统的课程讲授中,由于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很难得到激发。由于理论内容较多而实用性操作技能训练相对欠缺,多数学生会感觉学习内容空泛枯燥,只是掌握了各项技术的概念、特点、原理和应用范围,但这些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具体怎么应用,怎么操作了解的较少。伴随着宁夏物流业的稳步发展,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对就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急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物流人才,具备操作应用常用信息设备和软件系统的能力,能够完成物流业务流程各环节中的信息处理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物流企业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物流人才时能够与时俱进,课程建设必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探索,增强教学实效。基于此,我们通过企业调查,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出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重构了课程教学内容,强化了实训环节,改善了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建立了《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2 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1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物流市场人才需求和企业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为原则”。在课程设计上对接企业,以职业岗位从业要求为导向,结合物流企业实际运作情况,校企合作确定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打破原有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内容和体系,根据实际的工作任务及需要的岗位能力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使课程体系趋于合理。
2.2 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心环节,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加强实践教学探索,强化实训教学环节,增强教学实效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必然选择。《物流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身具备实践性和应用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应结合课程需要,进一步整合校内外的实训资源,完善实训室的软硬件建设,并依据企业实际工作情境确定出符合课程目标的实训项目,编制课程实训指导书,为课程的实训提供参考依据,使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实训教学环节的作用,突出操作能力的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内涵。
3 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 教学内容与实训项目设计
结合行业实际和物流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充分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建议,将教学内容按不同核心物流信息技术分为9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采用“案例导入+任务驱动+理论学习+课堂实训+课后拓展”模式来设置。即在每种物流信息技术学习之前先导入该项技术的应用案例并提出问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案例解读让学生对该种技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创设工作情境,下发工作任务单,通过任务的讲解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分析,引出课程的理论知识点,理论知识点以必需、够用为度,紧紧围绕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的前沿性。之后,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实训室的相关设施设备,按照任务要求模拟岗位具体作业内容,完成工作任务。各个学习项目均按能力目标设置对应的实训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运作环境中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引导学生课后登录网络课程及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站观看案例、视频等拓展资源,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训项目以及实训条件具体情况见下表。
3.2 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
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实训室等相关资源,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灵活采用了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实物操作多种教学方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思维走向和学习进程,以启发、鼓励为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空间,引导和带动学生学习,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疏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注重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项目任务的引导下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互助式学习,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
以条码技术应用项目为例,首先导入物流企业条码技术应用案例,之后以物流企业引入条码技术并为货物外包装和储位设计条码作为背景,制定模拟任务,下发任务单并提供相应的资料,让学生们带着任务和问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学生采用调研、查找资料、分组探讨等模式对任务进行分析与处理,最终团队合作完成工作任务。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参与任务的过程中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和优点,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强化。之后,根据项目的能力目标要求,设置了对应的实训项目,组织学生利用实训室的条码制作软件、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设备、POS机等完成实物操作,通过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实物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教学内容直观明了,让学生在理解与实际操作中掌握课程知识点,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项目中,除了采用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外,重点运用了角色扮演和软件操作的方法。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团队,每个团队成员要扮演供货商、客户或者物流公司中的一个岗位角色,例如订单处理员、采购员、发货员等。之后,为每个学生开通岗位对应的物流信息系统操作权限,给出工作任务及数据资料,要求根据任务模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这种方法使学生既能掌握企业的整个工作业务流程,又能明白各角色的权限与职责,为今后走入工作岗位,迅速进入角色并与同事分工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3.3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改革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为目标,注重学习过程评价。教师主要依据学生能力表现和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评定成绩。课程的总成绩是各个教学项目成绩的加权算数平均数。每个教学项目成绩的评定采取过程考核与项目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各占50%的比例,过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情况、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及贡献度,在评价的主体上实现多方参与,项目任务完成之后先组织各组学生填写评分记录表完成自评和小组评价,之后教师给出评价,按照2∶3∶5的比例分配汇总之后即是该项目的过程考核成绩。项目结果考核主要是针对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制定了对应的评分标准,能够依据评分标准给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减轻了期末集中考试的心理压力,调动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学习态度端正,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整体教学效果。
4 结 论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需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继续优化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完善考核体系,充实课程资源,争取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姜显亮.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2]李瑞芳,何玲辉.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物流科技,2010(6).
[3]杨洋,刘阳,伍京华,等.关于物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物流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4(40).
[4]康莹.中德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比较研究――以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市场,2014(27).
[5]梅园.浅析物流专业人才需求与高职物流专业改革[J].中国市场,2015(28).
[6]光昭.高职院校物流教学改革[J].中国市场,2014(49).
[7]刘菁华.高职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