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领动态生成 凸现灵动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领动态生成 凸现灵动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习知识的过程也主要依靠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体验,经历数学知识产生过程,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构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蕴涵着几十个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必然产生认知冲突,有生生之间的冲突,也有学生个体前后认知本身带来的冲突,课堂生成的资源也更加丰富和不可预测。下面谈谈我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处理和利用,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依学情,顺水推舟

【案例一】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我组织了一次练习,其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见右图)求右图长方体的表面积。

当学生顺利列出(5×5 + 5×10 + 10×5)×2 和5×10×4 + 5×5×2两种解法的算式并讲解了算理后,我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学生兴致也非常高涨。正当我准备鸣金收兵时,突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列式是:5×5×10”。我打量了一下算式,马上“明白”了。于是 “点拨”他:“你求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还是体积?”学生也发出了嘲笑声。“我没弄错!我求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他大声争辩道。我大吃一惊,心想:怎能不错呢?好,看他有什么说法。于是我说:“你能把想法和大家说说吗?”“行!”他拿起了我的一个和上图差不多的长方体教具,边指边说:“长方体的一个侧面面积是5×10,可以看成2个5×5,4个侧面就是8个5×5,上下两个底面是2个5×5,这样长方体表面积一共有10个5×5,即5×5×10。”哦,原来他是将侧面积转化成底面积来思考的,他的列式不但没错,而且很有新意!我激情地说了句:“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并带头为他鼓掌,大家情不自禁地认同他,顿时,教室里掌声如雷……

【反思】更多的课堂生成,是出乎教师预计之外的,再好的教学设计也可能因为学生情况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学生的一个问题、一次叙述而打乱。因此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留出更多弹性的空间,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以上片段中,我的一句:“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大家情不自禁地认同他,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教师顺水推舟,随着练习的进行,不时有同学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由于教师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

二、细倾听,拨云见日

【案例二】“圆的认识”中认识圆的特征教学片段:(用你们喜欢的方法研究:1、一个圆有多少条半径,有多少条直径?2、半径的长度与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研究结果?

生1:老师,我们研究的是第一个问题,我们假设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我们用画的方法发现他们真的有无数条。

生2:我们小组和他们小组的发现一样,不过我们是画和折的方法发现的,同时我们还发现半径是直径的2倍。

师:你可以把你说的最后一句话再重复一次吗?其他同学也认真听。

生2:半径是直径的2倍。(所有的同学都听的特别认真)

师:(用手比划着黑板上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同学们,你们看,半径这样长,而直径这样长,是半径是直径的2倍吗?应该怎样说呢?

生3: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对着生2,心中庆幸自己由于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没有让这个问题溜走)你明白了吗?

生2:似有所悟,但目光中仍是狐疑,然后木然的点了点头。

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虽然这个问题你没有回答好,但是我们大家好感谢你因为你帮我们解决了第二个问题。

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观点吗?

生4: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虽然我现在不能数出半径和直径的条数,但是我相信它是有限的。(同时出示了一张,画了很多的半径的圆。)

师:你真的非常棒,敢于向其它同学的结论提出挑战,那现在别的同学对他的观点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5: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你现在这个圆你已经把半径画满了,可是我要是给你一个100倍的放大镜,你是不是还可以再画,然后我再给你一个1000倍的呢?所以它们的条数是无数的。

生6:我也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从圆半径的定义也可以看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这个圆的半径。圆的边是一条线段它有无数个点,所以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师:(看着生4)你可以接受他们的意见吗?

生4:(非常满意)我能接受。

师:对这个问题我们大家也真的要好好感谢你,因为是你又让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的方法可以来证明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条数是无数条的。

【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需要教师仔细倾听,倾听学生的错误,倾听学生的精彩。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无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数学思想,因此学生在学习时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也在意料之中的事。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而很多错误本身正是学生在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批判性的思考问题时发生的,因此能够及时的发现并能进行恰当的引导是对学生最好的帮助。在本片段中学生对于“无限”的理解就出现了两次错误。因为学生考虑无限只能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基础去考虑,在有限的范围内学生这样想是完全正确的,所产生这种想法也是很正常的。多么有价值的信息啊!只可惜我虽然听到了,但是没有能够理解孩子的语言,因此没有能够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无限”思想的指导。使我每次想到就会后悔。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多元对话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开放的,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和激情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研究教学过程,提升驾驭、调控课堂教学的水平,让课堂成为永远充满激情和魅力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