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施“三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试学,展学,研学”的教学模式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巧设“试学”提纲,激起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意识;二是在展学中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三是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挖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四是创设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三学”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试学 展学 研学
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就实施“三学”,即“试学、展学、研学”的教学模式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看法。
一、巧设“试学”提纲,激起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兴趣,不仅对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能使学生在集中精神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努力开展创造性活动。因此,教师要精心、巧妙创计设试学提纲,激起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兴趣。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如下试学提纲:1.谁能用已学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你能用不同于课本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3.梯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要除以2?4.试着完成本课后的“做一做”的题目。这份充满挑战性的提纲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兴趣十足,跃跃欲试,积极认真地参与新知的探究和学习,效果很好。
巧妙设计试学提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发了他们求知和创造的欲望。
二、在展学中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展学,即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和材料,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及思维历程。
展学是对试学的升华,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证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状态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思维飞扬,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展学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展示自主学习的情况。展示的内容包括:1.试学中的难点、疑惑点及分歧点;2.找不出来的规律性的知识等。展示的内容可以是错误的,也可以是正确的;可以是有代表性的,也可以是一般的或是优化的各种材料。展示的方式丰富多样:可以是个人的展示,可以是多人的展示,可以是图表讲解法、学具制作展示法及辩论展示法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展示。展示的人选可以是小组选派,也可以是教师在巡视时选择有代表性的答案让学生进行展示。在学生展示时,教师应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果展示的结果有错误,倾听的学生就要及时、真诚地进行纠正,教师也要从正面积极地加以引导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这种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无拘无束,争相展示。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观点、解法敢于标新立异,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三、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挖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儿童的思维总是从动作开始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从而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在“试学、展学、研学”教学模式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回顾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再让学生运用已备的学具,试着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调动了多种感官认真参与,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想一想、议一议,得出多种推导方法,我选出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展示。
学生甲: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乙: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的一半,也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丙: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也因此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掌握新知的同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发展。
四、设计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
设计开放性题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开放性题目可以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让学生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思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索、创造的强烈欲望,对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独创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在“试学、展学、研学”的教学模式下,想方设法地引进开放性题目,然后让学生进行展示。如: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某包装车间有职工100人,已知男工人数与女工人数的比是3:2,?摇?摇?摇?摇?请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学生个个独辟蹊径、标新立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进行了解决。学生展出的问题有:
1.男工人有多少人?
2.女工人有多少人?
3.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多多少人?
4.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多少人?
5.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多几分之几?
6.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几分之几?
7.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多车间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8.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车间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9.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多百分之几?
10.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百分之几?
11.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多车间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12.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少车间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13.男工人数占车间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14.女工人数占车间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15.男工人数占车间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16.女工人数占车间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我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展学后,再进行引导提升。这样放开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摆脱对学生的束缚,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可通过设计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来创设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试学、展学、研学”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完善,精心策划,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成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初探[J].新课程(中),2011(05).
[2]赵华杰.小学数学开放梯队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究[J].中华现代教育,2007(5).
[3]王福杰.浅谈数学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