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面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若不因材施教,不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将成为一句空话。为此,笔者在“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中围绕创建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行分层次教学,建立自主探究、群体讨论的学习模式,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创建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对于日常教学尤其重要。学生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中等职业学校。有渴望,有彷徨,有激动,有灰心,也有无奈。学生揣着不同的学习目的,有的是想通过中等职业学校圆大学梦,有的是为了生计想学一门技术。作为专业教师,我们从上第一节课开始就应创建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良好的环境、和谐的氛围、探索的情境有助于灵感的闪现,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情境的产生有赖于教师民主教学作风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参与者而不是控制者,对话者而不是给予者。而学生则是探索者、求知者和思考者。教师首先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并以适当的言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与主人翁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它要求学生既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又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对这门课不感兴趣,很难学好这门课。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还要讲究授课的艺术性、趣味性。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方面,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如第一次上“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时,教师不急于讲书本知识,可事先准备几个代表机械、机电行业的作品,配合三维仿真软件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制造流程,总结学习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跃跃欲试的求知心理。另一方面,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述“台阶轴加工”时,可结合零件实体,用仿真软件形象生动地进行虚拟加工来启发学生,总结出轴类零件加工的常规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集体讨论得出轴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区别。

三、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教学

由于人的先天性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其思维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一样,因而学生在学习中也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和差异。在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时,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别明显。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采取分层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1.教学内容分层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准备具有层次性的教学内容、方法、步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中等生为基准,兼顾“两头”,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难易适中,具有梯度,对学生碰到的疑难问题,可在教学中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2.课后作业分层次

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训练,学生共同练习,教师个别辅导,从而在多样化、开放性的作业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使全班学生都受到必要的能力训练,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需要强调的是,开放性的学生作业设计是分层教学的关键,比如学习“综合零件加工”时,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机械加工设备编写、加工,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敏捷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3.学生评价分层次

评价分为课堂提问和考核两部分。课堂提问时不能盯住几个好学生或几个后进生,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应顾及班级中大片“灰色学生”,因为他们更渴望老师的关心和表扬,提问时处理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回答多鼓励、少批评、不挖苦。

考核的内容既要全面具体,又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同一份试卷,优秀生、后进生的反映差距较大,优秀生易满足,后进生会丧失信心。对于一些平时学习有一定进步,刚刚提起一点学习兴趣的后进生,如果试题过难,考试分数太低,必然会严重挫伤其自信心,导致其自暴自弃。所以试题难易程度一般为:基础题占70%,中等题20%,难度较大的试题占10%,也可以有附加题,要求优秀生必做,其他学生选做且答对一题加倍加分。这样学生分数差距不大,无形中提高了后进生在同学中的地位,燃起了其学习的欲望,逐步使后进生转化为中等生,中等生再向优秀生靠拢,也使优秀生激发了努力向上的竞争意识。

4.巩固消化分层次

“机械制造工艺学”对人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成绩势必会出现较好、一般、较差的阶梯式现象,这是正常现象。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现状,合理划分层次,实施有效教学,对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措施。通过分层次,学生各有收获,都有进步,就会对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产生信心。

通过师生对话,双向沟通,学生和教师共同建立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心理得到激励,按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分层次教学,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且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

四、建立自主探究、群体讨论的学习模式

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能够克服以教师讲授为主带来的许多弊端,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方面效果明显。这种学习模式是研究型的,力求做到学生人人参与,为其创设宽松、良好的环境,使其可以随想、随说、随问,消除自卑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并在讨论中相互提高。

群体讨论的学习模式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一种学习模式。一个人要成功,除了个人努力学习外,还要有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习群体活动的优势,先引入导学提纲,指出要点,诱思导学。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群体,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学习用具,探究知识与讨论问题,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讨论机会,使学生在知识获取上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不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现代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1.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一门标准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从各类机床的加工工艺流程,各种安全操作规程以及行业规范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做到讲解细致、条理清晰、富有幽默感、确保成功率,让学生看后产生信服,由羡慕到效仿,进而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我要求和学习动力,从而使各种加工方法和技能的提高得到保证,也强化了学生的“标准化”意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另外,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才能掌握。如蜗杆的加工,学生对蜗杆的概念模糊,分不清楚什么是螺旋角、什么是分度圆,很难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认真讲解,而在教师举若干实例后,学生做题时可能仍感到无从下手,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和反复训练之后,才能逐渐掌握。练习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做事细致、有耐心、有毅力等品质,逐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2.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达到深化课程改革的目的。仿真软件具有模拟现场加工特点,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在直观、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零件,工艺编写较难,教师无论怎样讲述与比划,学生始终难以想象加工过程。利用三维CAD进行三维模型的建模与拆分,配合仿真软件进行虚拟加工,每个步骤进行演示讲解,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学生学起来也很轻松。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维CAD建模及仿真软件的使用。实践表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反应积极主动,并且记忆深刻,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及计算绘图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素质。这是传统教学手法无法比拟的。

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验证了理论。

1.要注重课堂理论的教学

理论教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形成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统筹方法。

2.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加强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必须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毕业多年的学生返校说:“工作后才知道制造工艺是怎么一回事。”这不能不引起教师的深思,这说明我们的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只为教学而教学,而忽视了实际操作的运用。学生工艺基础知识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知道这些知识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因此,在“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的过程中,要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加强操作能力的训练,既要让学生熟悉理论,又要让学生进行实践,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云介平.提高“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之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02).

[2]吕小莲.《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1(02).

[3]李海翔.《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

作者简介:李焕朝(1961―),男,汉族,陕西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师范学院副院长,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职业学校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