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打造“包容性都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造“包容性都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保障性住房建设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民生问题,同时也是现阶段推进经济增长、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天津市和苑西区和云江里两处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例,引导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中对人性要素的关注,提出了打造包容性都市”、提升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议。

关键词:和苑西区 天津 云江里 包容性 人性要素 文化

1 以人为本,不只是“还迁”――和苑西区项目

和苑西区位于天津市红桥区西侧,土地权属为西青区。北侧为现状厂房,西侧为外环线,南侧为现状铁路线,东侧为正在建设的和苑居住区,紧邻外环线和西北快速路。

1.1 道路组织

本次规划对交通流线系统进行了综合设计,以优化地段总体交通可达性达,同时创造宜人的步行环境。在总体方案中,规划了“纵横交错”的内部路网,自然的划分了住宅区和公建区。

1.2 住宅布置

规划采取组团式布局进行住宅布置,形成以邻里为特色的组团单元,安置区分为5个组团,全部为高层组团。通过宅间、组团和公共绿地对各组团单元进行连结,使住宅建筑在满足日照、采光、通风的条件下呈现变化有序的多种组合,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力图创造出一种富于特色、令人愉悦的居住环境。同时,按照 “两边高中间低”的高度要求,对居住区的住宅建筑高度进行整体控制,形成沿主次干道高低错落空间层次。

1.3 公建布局

安置区内公建分散布局,满足服务半径要求。中小学设于安置区西部,幼儿园设于五个居住组团居中的位置,医疗服务中心、托老所等服务设施,设于安置区西部,使其既满足配套设施服务半径要求,又能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沿鸿明道、营浮路两侧设商业街,主要包括对外服务的商业、办公、菜市场、邮政储蓄等建筑。

1.4 绿化组织

规划形成“一个中心、一条绿带、纵横渗透”的绿化体系,其中“一个中心”指安置区中部的公园,“一条绿带”指西侧、北侧沿河绿化带,“纵横渗透”指沿安置区内道路纵横布局的绿化带,其宽度为10-20米,连接各个组团的公共绿地,形成层级渗透的绿化空间,总绿地率为40%。

2 倾听民声――云江里项目

云江里位于天津市河西区小海地,俗称“小二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市政府为解决群众住房困难而建造的简易二层楼房。“小二楼”户型面积非常狭窄,各种公用配套设施很不完善,室内没有厕所, 平均240多户居民使用一个公厕,生活非常不方便。

2.1 住宅规划布局

规划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于地块景观区设有会所,以满足公共设施配建要求。场地中心自然围合成休闲广场及步行景观轴,将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与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以邻里为特色的组团单元,通过宅间、组团和公共绿地对各组团单元进行连结。使住宅建筑在满足日照、采光、通风的条件下呈现变化有序的多种组合,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力图创造出一种富于特色、令人愉悦的居住环境。

2.2 配套公建规划布局

由于社区周边大型商业配套设计比较完善,社区内部的公建主要以服务社区内部的小型商业及配套为主,并沿地块中的分界道路设置,满足服务半径要求,达到方便实用的效果。公建采用分散式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室外环境质量,亲近自然生态,加强邻里交流,体现天津人热情好客、和谐共存的地域文化特征,保证住区内高舒适度和人性化的居住品质。

3 打造包容性都市――积极推进保障房建设

包容性城市这一概念是联合国人居署于2000年首次提出的,它是城市中的每个人,不论财富、性别、年龄、种族和,均得以利用城市所能提供的机会参与生产性活动。

包容性城市的建设,旨在弥合所谓“城市鸿沟问题”,而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其关键在于建设高水平的社会服务体系。其中,社会服务的均等化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核心问题。未来一个阶段,随着城市遗产阶层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水平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资源的广覆盖与均衡配置,将成为城市社会平衡发展的基础性保证,这对于新兴经济迅速崛起中的大都市尤为重要。

建设保障性住房是打造包容性城市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推行协同的策略,加入自助和地方所有权,促进贫民窟改造。对于应对现存贫民窟糟糕的状况和服务,这是值得推荐的做法。

2.通过加强居住权保障,改善贫民窟居民的生活,增加城市服务、资金和促进创收机会。

3.注意土地使用、交通和提供基础设施之间的互动,特别注重新建的房子要益于穷人,也要益于富人,在贫穷的社区要尽可能地减少不利影响和迁居。

4.通过支持小企业增加就业机会,采取扶贫措施,包括运用适当技术手段在基础设施和住房建筑上。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要价格适中,又能提供工作机会。

5.通过小型金融机构以及促进银行和其他投资机构参与住房和基础设施投资,为企业和建房筹集城市资金。

4 对策和建议―― 基于包容性增长角度

城镇化的推进是我国未来实现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除了建设保障性住房这一手段,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推进包容性都市建设:

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城乡统筹的重要手段,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与落实。一方面要避免盲目追求所谓的“村村×”工程和“×× 全覆盖”之类的政策,这要么造成巨大的浪费――不仅因为有的成本过高,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国目前还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农村地区的人口与村落空间分布格局还在剧烈演变过程之中;要么蜕变为某种虚假的浮夸。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以提高效益为目的而大规模地强制性迁村并点,应科学合理地确定以设施配置为归依的“中心社区”,力促从强制性居住集中转变为公共设施集聚引导居住集中。

2.要注重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的制度创新,但要避免以土地制度创新为名,行侵占农民权益之实。

3.关注城市内部的弱势群体。从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角度而言,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现阶段主要体现在设施多元化尤其是住房多元化,重点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力度。具有制度性缺陷的经济适用房、两限房等要向公租房转变,而公租房也不宜将标准设定得过低,应该在严格产权界定和加强控制管理的基础上,让低收入者能够有尊严地居住。

4.城市规划要真正关注民生,必须实现规划公众参与的全面化与实质化。

5 结语

围绕包容性增长,城市规划的作用简言之就是要通过建设包容性的城市、建立包容性的城乡关系,促进实现包容性的社会,其中的关键在于转型、公平和民生。要切实有效地落实包容性增长,既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复杂性即不同地域的差异性需求,还要注重全社会的公平性;既不能让市场完全主宰一切,更不能让政府包办一切。好的城市规划不仅应该兼顾整体与局部、近期与长远,还需要在政府与市场、限制与引导之间寻求适宜的平衡,深化和实质化公众参与,并实现从目标导向向底线优先的转变,更加注重规则与基础保障,更加关注起点和过程的公平。

参考文献

[1] 李小广,邱道持,李凤等.中国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研究进展[J].现代城市研究,2012.5.

[2] 张琪.发达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做法与启示[J].经济纵横,2011.11.

[3] 宋伟轩.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社会问题与治理途径[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

[4] 仇保兴.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M].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5] . 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N]. 人民日报, 2010.9.17.

[6]谢树锋,庞永师.国内外住房保障体系比较及其启示[J].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