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话新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话新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要把语文教学的有效化、最佳化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转变学生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作用;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且注意课堂作业的形式和作业的设计,等等,才能使语文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 实施

一轮又一轮的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让人时时感到力不从心,教学新理念要求下的教学实践有时也感到无所适从,一片茫然。而学生呢?一上语文课就没劲,只盼打下课铃,反正读了也白读,考试又不考。辛辛苦苦学半年,考完掐指一算,书上能有几分,学了也白学。这真是难了老师,苦了学生。语文教学真的走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了吗?这让我颇感困惑。然而,在经过无数次探索和实践之后,我似乎豁然开朗,似乎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任何形式的改革都无非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语文教学有效化、最佳化。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里・D.鲍里奇基在《有效教学方法》指出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应指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地说,有效教学应是“三高”教学:一是从时空上看应是高效率,即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效果;二是从成果看应是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得益:三是从关系看应是高效应,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高效应。换句话说,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其中的发展包括: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有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检查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一句话,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教学研究和实践,谈一谈对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民主、平等、亲切、善意的态度对待学生。要想方设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注意用良好的心态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心理互动。如果一堂语文课,课堂气氛专制严肃有余,民主宽松自由不足,学生怎么能体验文学作品的美感和情感快乐,怎能领悟政论文章思想的深邃、论证逻辑的严密,怎能在写作过程中体会酣畅淋漓的畅快表达?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会也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只会消极被动地听、记、背。这种教学怎么能有效呢?我们应当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情境氛围,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学生就会无拘无束地表达、异想天开地质疑、敢说敢为地争辩,其自尊心会得到充分的尊重,个性特点会得到充分的张扬,智慧潜能会得到极大的开发。这样的课堂教学,能是“低效”和“无效”的吗?

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学生必定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产生积极追求的欲望,思想感情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所以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一些生动的教育教学情境,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知识。春风化雨般地将知识融会贯通,渗透到大脑,转化为技能。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在讲课文之前,我先放一段《好汉歌》的录音,学生兴趣极高,精神高度集中,甚至有的学生跟着小声唱。听完后,我试探性地问:“对这首歌,同学们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句?”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路见不平一声吼!”这群情激昂的场面,出乎我的意料。我随即指导学生看课文,巡视了一下,发现人人看书都很认真,精力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课文通读完。我问学生:“对鲁达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争相抢答:“路见不平一声吼啊!”我看学生已悟出了鲁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又提示性地说道:“大家能不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话音刚落,抢答声充满教室:“行侠仗义。”“嫉恶如仇。”“除暴安良。”……这节课始终处在兴奋、愉快、有趣的状态中,学生思维活跃,效果很理想。可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确实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二、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下田摘瓜,要顺着瓜藤;探求知识,要理清思路、解决问题,首先要交给学生一把打开问题大门的钥匙。教师不能只给学生“散装”的知识,而要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如学习《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我指导学生用学过的说明文知识去探究课文,教给学生分析说明文的方法:(1)说明文的对象是什么?(2)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3)用了哪些说明方法?(4)说明顺序是怎样的?(5)说明文的结构是怎样的?(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这样,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我教给的分析文章的方法去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锻炼了自读能力。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凡知识渊博的人,都不是单纯硬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勤奋学出来的。所以,上课时,教师没有必要讲得面面俱到,只要把难点和学生没有学过的知识性的问题讲清楚就行了。其余留给学生自己深入理解,自己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点拨、揭示规律,教给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观察事物,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平中见奇,引导学生用前后联系法、求异法、发散思维法、扩展法等来帮助自己,发疑自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转变学生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演员”,把学生当作“观众”,学生不能充分参与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法让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而教学效果不佳。因为语文课的生命力取决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取决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才会热情高涨、才思敏捷,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尝试着让学生登台。开始时,我让学生上台演说五分钟,讲成语故事,朗读自己的随笔、日记,发表对某个问题的见解看法,提出学习生活中的困惑,等等。后来我让学生讲课,我则以学生的身份听课。开始时学生推荐,后来,争着上台,他们把上台当成宝贵的展现才能的机会。试讲后,我进行检测,结果超出自己的预料。这种讲课文的方式,让学生从“观众”变为“演员”,从台下到台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愿学、乐学、会学,学生的成绩和各种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选定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引导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质疑教师,质疑教材,质疑标准答案,因为发现问题永远比寻求答案更重要。教师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分析问题,口头、书面表达观点,这样就能不让学生闲着,教学效果往往表现在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之中。

四、注意课堂作业的形式和作业的设计

课堂教学完成后,还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和有效的指导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我主要注重以下几项:1.训练的情趣性。要使全班学生能积极参与训练,如果形式单调,只能加大学生对作业训练的反感,只有激发学生的欲望,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我通常采取让学生对换、对改,评比优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2.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因为学生能力有差异。学习目标也有层次性,知识结构也有层次,只有分层训练,才能实现训练的总目标。我给学优生出的题目难一些,复杂些;给学困生出的题目容易些简单些;另外我将知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出题目序列。让学生按序列要求训练。3.让学生自我出题、测验。我先把所有和本课有关的知识都给据给学生,让学生有法可循,依点读课文,依点出试卷,我每周抽查,比如字词、文学常识、修辞等知识点,然后对换、评比。4.对难点、重点,让学生反复读、背、写、默,反复抓。通过多次再现已学知识的方法加深记忆,强化知识的牢固性。这是最笨,却也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这些措施对语文教学成效的提高有些许的帮助。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凭着执着的追求、孜孜不懈的探索,打开语文教学的新局面,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便捷途径,使语文教学这棵老树枝叶繁茂,焕发出勃勃生机,使语文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真正变成“柳暗花明”的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