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创另一个文学开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创另一个文学开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起台湾文学,人们会不自觉地想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台湾兴盛的艺文风潮,以及当年专门出版文学作品而红极一时的文星书店,更不会忽略其后七十年代时被称作台湾出版社“五小”的九歌、尔雅、洪范、大地、纯文学。其中洪范由杨牧、叶步荣、痖弦、沈燕士共同筹资创办,全名“洪范书店有限公司”。出版社取名“书店”并不多见,“那时还想,用这个名字将来还可以开书店”,洪范日常经营主事人叶步荣曾如是说,但未料洪范持续出版三十多年,为文学艺术和出版美学坚守至今。

从文学艺术起家

洪范于1976年成立,位于台北厦门街的一栋公寓中。厦门街即余光中笔下拳拳眷恋的地方,以至于“成为现代文学里的一个地理名词”,尔雅书房亦落脚于此。当挂上由台静农所题的“洪范书店”牌匾,洪范开始了文学之旅,在这条重叠着绿荫与文学气息的街上默默而长久地散发着光芒。

洪范出版方向定位在纯文学,包涵小说、散文、诗歌。1976年8月底,洪范推出了第一批书籍,包括余光中《天狼星》、张系国《香蕉船》、林以亮《林以亮诗话》、罗青《罗青散文集》,此后相继出版萧飒、李永平、林文月、林耀德、李黎、西西、简o、周梦蝶、陈映真等作家的作品,这些日后在台湾家喻户晓的名字与“五小”的其它成员出版社一起,掀起了台湾文学书种的全面热潮。多年前,《亚洲周刊》选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洪范的出版品入选19种,这让“只在乎作品本身”的洪范股东们始料未及,而此后盛誉更不胜枚举。

叶步荣曾说开出版社“就是将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别人而已”。爱好阅读的洪范老板们一心想出好书,无论从内容的选取上,还是对书籍的制作上都有着细致的坚持和严格要求。早期洪范选书必须通过四位股东一致同意才予以出版,痖弦和杨牧曾因考虑出版社的生存问题建议出版雅俗共赏的作品,例如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但叶步荣却否决了这一提议,他认为洪范不应偏离以文学艺术为主的出版方向,一“雅”俱“雅”的决心不容动摇。洪范的书籍设计以清新淡雅著称,其特有的沉静气质极符合文学书的特点,因此常令后来其它出版社争相效仿;每本书的书封折页上有介绍书本的文字,这些短文几乎均出自杨牧之手。在书籍制作上,洪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手作风格,直至1997年仍采用铅板印刷,希望手工制作的细致感能助于传达作者才思,也传达制作者的用心。此后,实在找不到工人做铅字印刷时,才不得已改用电脑录入文字,但铅字排版的版面所呈现出特有的立体感始终让叶步荣欲罢不能,问之原因,他说:“不为什么,就因为好看。”

开辟新书系“以后Apres”

这些年随着文学市场的萎缩,洪范也需面对改头换面的出版市场生态。2003年,洪范新加入一名新成员,他就是叶步荣的长子,叶云平。

叶云平承袭了父亲的严谨、谦逊,爽朗笑声中透出宽厚的味道。他自幼喜欢音乐,大学毕业后做过唱片店的店员,也做过音乐活动策划人。进到洪范之前,他在一家音乐杂志社当主编。叶云平“回归”洪范的直接原因,是父亲及熟悉的叔伯辈年龄渐大,他希望前辈们苦心经营几十年的事业能延续下去,而前辈们也希望他能带着新的想法加入;加上他从小亲历父亲操持事业,耳濡目染之下对编辑出版产生了兴趣,“虽然没有专门在文学领域做过,但还是值得一试。”

相比做音乐杂志,叶云平对文学出版有自己独有的看法:“音乐和出版最大区别是对事情的思考方式不一样,做音乐有一点类似电影,虽没有电影范围那么广,但都是一种综合性艺术的整合,一本音乐杂志或者甚至一张唱片是文字、影像、设计等各式各样、各个领域艺术的统和。出版范围没那么大,但对每个环节的要求很严格,也更细。”以前在做音乐杂志的时候,他是带着文学出版上对文字的要求进行的,现在回来做文学出版,他也希望带着原本在做音乐相关事务时,对于某一件事情或某一个主题的方式对待出版,那就是“它涉猎的范围可以扩大很多,不一定局限在原来的定位,它是可以跨领域跨界的,同时各领域各界也是可以结合的。”

叶云平回归的那一年,洪范开辟了新书系“以后Apres”,由叶云平担任主编。新书系第一波推出夏绿蒂《烤焦的三十岁》、张惠菁《告别》,前者是作者的书评散文结集,大不同于传统严肃的文学评点,这本书通过对一本本次文化与男女关系相关的书籍的解读,用轻巧的文字传达出这个时代年轻人特有的观点;后者则是作者张惠菁在《壹周刊》中专栏“步行者”的结集,信手拈来的题材随性而深刻。两本书的内容维系了纯文学路线,又与旧洪范时期的对文学美学的偏执有了些许朦胧的区隔。而较之之前淡雅风格的封面设计,这两本书同样独树一帜,光是这点就吸引了很多年轻读者青睐。叶步荣对新书系的态度先是“皱皱眉头”,叶云平心想:“父亲也许快受不了了。”他明白父亲及其他前辈一开始会接受不了,但在出版物设计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他的用心最后还是会打动人心的。

新洪范时期的开启

开设“以后Apres”书系,叶云平的理由不简单。一方面,洪范有史以来的出版方向就是纯文学,将出版内容限于小说、散文、诗三种文类,并且在每种文类上都拣取最有经典风范的作品,这样的出版风格已经给了读者深刻印象,成了业界典范模型。“坚持纯文学是一个理想,不过这样走下去未必有出路,毕竟好的纯文学资源日渐匮乏。很多出版社都是这样,必须要有市场的支撑才能去做你真正想做的,当碰到好作品但市场性很低的情况下,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做根底就无法去出版这样的好作品,是很可惜的。”面对这样的市场压力,洪范在即将成立三十年的时候,“或许可以在原有出版属性和方向的基础上另外开一条线,做不一样的尝试,”这个不一样的尝试,即是这条书系在内容上不脱离洪范作家精选书籍的大范畴,但跟原先的纯粹文学,或者是严肃、艰深的文学路线区分开来,“简单地说,就是当我跟别人介绍这个书系的时候,我这么告诉他们:这是我们想要在最大众和最严肃的文学之间找出的一条中间的路线来,不那么艰涩但也不会通俗到媚俗的状态,只是希望作为以往单纯路线的一种补充和丰富。”

在另一方面,洪范拥有众多经典作家,他们的作品也必须让年轻一代的读者去接触、认识。“在介绍新一代重新认识的过程中,也是需要一些资本,如果一直处于资本不足的状况,有些经典作家没有办法获得有效推广,这会是很遗憾的事情。”加之洪范作者平均年龄超过50岁,他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作品,但文学也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因此需要借助“以后Apres”书系开发下一阶段的文学新人,以期走更长远的路。所以对叶云平来说,开设新书系一半是因为现实状况,一半则是因为那是真正值得做的事情。

谈及“以后Apres”书系的选题时,叶云平坦言会跟父辈的角度有区别,“我生长、成长的环境跟上一代很不一样,所以我对文学并没有太强烈的使命感和纯粹感,上一代接受的文学教养对他们来说普遍有非凡的生命意义,有些甚至需要用全部力量专注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这一代以及更年轻一代,在成长过程中是受到更多各式各样资讯、文化的影响,所以一个人喜欢的不会只是读书或者文学,他可能喜欢看电影、听音乐,接触不同东西,这样的一个综合的文化教养是另外一个世代的文化开端。”文学在叶云平心目中并没有一个标准,若一定要有标准,那是他心中看事情的标准,“小时候成长过程中不知情的状况下读进了洪范的文字,这些好的文字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但那些文字不一定展现在哪一种文类上,它可以是写电影的、写诗的、写音乐的。什么是好的文字好的传达,这是我很在意的事情。但是所谓整个作品是不是到达一个足以传世的典范,我倒是没有特别的要求和使命感,只要文字够好,题材够有趣。你可以去谈动漫、性别、旅行等,对我来说没有问题,我不会把它限制在人生意义、社会变迁等题材,好的文字和有趣的题材都是可以考虑的。”

除了发掘新书,洪范另有一个重心。几十年的积累,洪范有了三四百种经典作品,用叶云平的话说,是“到了一个必须重新去整理的时候了”。所以所谓的重心即再版。再版的意义不在于换开本或换封面,许多经典作家对于新生代来说或许很陌生,所以关键是如何把旧的东西当做新书来推。“这是未来我们很重要的工作内容,毕竟我们手上确实是拥有很多资源,很多书籍以我现在的眼光看来,单看它的外观真的不会引起新生代的兴趣。把这些很棒的作品再重新诠释,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洪范过去光荣的历史,叶云平称可以是一种很好的保障,因为可以不断地从中学习和挖掘,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压力与驱动力,因为洪范这块招牌无人不晓,但是相对的,“你做的事情有任何一点不一样或者出现差错,别人都看得特别清楚”。因而,在洪范面临转型调整的节点上,怎么样既能够发掘出新的东西,又要维持原有的质感和品位,或许是叶云平正在努力和思考的事情。

所幸的是,叶云平很乐观,目前的状况像是父亲在协助他,又像他在协助父亲,“不同的是,我在学”,叶云平如是说。他仍旧怀抱理想,期待有一天能实现为“以后Apres”书系的小说配上原声带,真正做到跨领域,并且最重要的是被读者广泛接受。而眼下他最期待的事情则是“好的文字可以一直持续发生,然后好好对待与出版。这是我做文学出版这件事最简单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