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父亲》:矛盾对比中的深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父亲》:矛盾对比中的深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表达交流”版块中黄国方的《父亲》一文浅易朴实,却成功塑造了父亲的典型形象。本文拟从细节描写、矛盾对比手法的运用两个方面对其人物形象的艺术再现进行一番探讨。

关键词:《父亲》 意脉 细节描写 对比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表达交流”版块中黄国方的《父亲》在叙述上相当质朴,和朱自清的《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写父亲,同样写家长里短,生活琐事,却能打动人心,这不能不归功于作品中细节描写的力量,还有对父子亲情的艺术化处理。

中的父亲是一个地道质朴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更没见过什么世面,甚至可以说是土得掉渣,长久以来的乡村劳作让他和身外的世界,特别是和城里的世界渐行渐远。所以,一来到儿子在城里的家,就和儿媳、孙子在相处上表现出巨大的不适,这种不适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为生活习惯上的冲突,比如父亲的不太讲卫生啊,随地抖烟灰啊,衣着不讲究啊,这些都是儿媳包括孙子接受不了的,这就是为什么孙子不让爷爷亲,还有儿媳总是看不惯父亲,对父亲充满怨气的原因。

这种生活习惯上的冲突,究其根源,是一种文化观念或者说是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冲突,生于斯长于斯的黄土地上的子民,其实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若是放眼随处可见的乡村,那些所谓的缺点,又何尝不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人人如此的生活方式?故错不在父亲。但儿媳就不懂得包容和忍让,她全然忘却了父辈固有的尊严和子辈应有的孝道。儿媳没有尊重老人,更没有孝敬老人,而是冷语相加。面对这一切,父亲选择了承受,甚至是一种错位的恭谦和忍让。父亲的隐忍并不代表他就没有自己的想法,那一晚他辗转反侧失眠了,他一定想了很多,为了不让儿子夹在中间为难,为了这个家的和睦,他继续选择沉默。

如果作者就在这个时候写父亲悄悄离去,那我们读者眼里的父亲就是一个一切为了儿子着想,为人厚道隐忍的父亲,这样的形象也许并算不得高大。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一方面他继续写妻子对父亲的不解和反感,为后文情感的抒发不断蓄势,让行文不断生出波澜;另一方面他把着墨点放在父亲身上,着力叙写此情此景下的父亲的言行举动,抓住再平常不过,却又非常典型的事件,以及事件中的细节去塑造父亲的形象。

面对妻子的看不惯,父亲像个做错事了的孩子,更像个传统意义上的仁爱的慈父,他没有抱怨谁,而是悄悄出门为儿子、儿媳还有孙子买补品,拿出攒了3年的5000块钱递给我,这就和《背影》里父亲艰难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情形有着高度的契合。背影里的儿子一开始对父亲的关怀是厌烦甚至是公然拒绝的,从公然拒绝到偷偷被感动,这才构成了作品完整的“意脉”,没有这样的转折,凸显不了人性的深度,没有这样的对比,增色不了父亲的形象。同样,作者写父亲买补品,给自己钱,再写父亲执意离去,前后文之间才构成了一个相当曲折但完整的“意脉”,这样的“意脉”流动,正是父亲形象逐渐清晰起来的过程,这样的着力对比,也是作品主题逐渐得以彰显的过程,原来,父辈和子辈之间的爱是相当隔膜的,这是普遍的规律;父辈对子辈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不计回报的,这是永远的事实。所以,当“我”弯腰为父亲开车门的那一瞬间,父亲才会说自己是全村最幸福的人,他压根就没有想到要得到儿子的馈赠和回报,哪怕是儿子的一丁点的回报都会让他感动幸福得落泪,而这,又让做儿子的“我”情何以堪?“我”的百感交集,既有对父亲默默无私付出,默默承受委屈的情意胸怀的敬意,也有对妻子言行所为的失望伤心,更有对自己没有尽到儿子孝道和责任的自责和歉疚。

父爱如山雍容沉稳,母爱如水渊远绵长,他们奠基了我们今天的所有,这一世的恩德,哪是我们一生偿还得了的啊,作为晚辈的我们是否又要有这样的醒悟和自觉,这是作品带给我们的显而易见的思考。

这一生,也许我们会在自己的事业征途上,披荆斩棘,风生水起;也许会在人生的某个节点,跌落尘埃,失意彷徨。但荣耀宠辱,功成败意,决不能成为我们丢却这份良知和责任的任何借口,要知道,无论我们身处何方亦或是天涯,总有一个人的心永远和我们在一起,那个人,一定是我们的父亲或母亲。

(作者单位:湖北鄂州市汀祖镇王寿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