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胭脂泪 留人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胭脂泪 留人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说到,凤姐过生日,贾琏偷跑去和鲍二家的女人厮混,一一人商量着害了凤姐,把平儿扶正,不巧被因身体不适回房休息的凤姐撞破,一怒之下,打了无辜的平儿。平儿被宝玉劝到怡红院理妆,他拿出胭脂――“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平儿按照宝玉教的方法,把胭脂抹在唇上和两腮,“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平儿的心情逐渐好转。

女人对美好的东西从来都是缺乏抵抗力的。胭脂,是古代女子最爱的红妆。一点胭脂,放在手心用水化开,轻匀淡抹,香满双腮。唐代宇文氏《妆台记》中有一段对女子晓妆的描述:“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可见,胭脂敷面是古时流行的妆容。

杜牧在《阿房宫赋》里面曾用“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的诗句描写过胭脂的盛行,虽然用词有些夸张,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宫中的状况。在极尽奢华的阿房宫中,妃嫔无数,每日妃子们极力打扮,只为博君王一笑。脸上的脂粉敷了一层又一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渭河都被宫女清洗脂粉的洗脸水染腻了。

胭脂原名为“焉支”或“阏氏”,直到唐代才最后定名为“胭脂”,原是匈奴贵族妇女用来装饰面容的饰品,“阏氏”也因此成为这些贵妇的代称。

据说胭脂是由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胭脂”最初是一种名叫红蓝花的花朵的汁液,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放在石钵中捣汁,淘去黄汁后即成为鲜艳的红色颜料。《中华古今注》云:“燕脂盖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燕脂。”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使其变成一种稠腻的脂膏,由此,“燕支”被称为“燕脂”也算是名副其实了。

胭脂作为一种面饰被广为普及是在唐朝。唐玄宗的女儿永乐公主专门开辟了园圃,用来种植制作胭脂的植物。窖宗的女儿代国公主也曾发明了一种用石榴花做胭脂的方法。《北户录》有记载:“石榴花堪作烟支。代国公主,睿宗女也,少尝作烟支,弃籽于阶,后乃丛生成树,花实敷芬。”

胭脂对女子的吸引力缘何如此之大?涂抹了胭脂的女子究竟有多美呢?“淡淡胭脂薄薄绡,水边分得日边桥”。《金缕曲》的作者清代诗人顾贞观,就曾经被这样一位略施粉黛的女子激起了情感的涟漪。在渺渺的水雾中走过来一位身著薄绡做的衣裙的古代女子,白的脸庞上施一点淡淡的胭脂,白皙的肌肤越发显得香艳可人。古往今来许多的艳史佳话,大概都起始于这不经意之间的惊鸿一瞥吧。

在亦舒的书中,曾看到这样的话――胭脂是女人的灵魂啊。即便是姿色平庸的女子,挑一抹胭脂涂于两颊,也能晕染出淡淡细细的娇柔,荡漾几丝似有著无的妩媚。

女人,打开胭脂盒子,无论你是笑靥如花,还是相貌平平,让你的一颦一笑,在胭脂的渲染下,定格成了,一种永恒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