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乡土音乐文化进高校音乐专业的宏观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乡土音乐文化进高校音乐专业的宏观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在反思历史的基础上,就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价值观、课程设置等问题做初步思考,建议建构涵盖“乡土音乐文化”特色的课程设置。

关键词:乡土音乐文化;课程;改革

1 20世纪末我国音乐教育改革之概述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进入到一个飞跃性的发展期。基础音乐教育与高等音乐教育蓬勃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在基础教育领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挤压,音乐艺术课程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的音乐教师匮乏;在高校音乐专业教育领域,音乐教育的“中国本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传统音乐长期被“弱视”,加之各高校在处理音乐技术与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倾向于重技术而轻文化。总之,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可谓是发展与问题共存。由此,从20世纪最后几年起,中国大陆悄然掀起一股音乐教育改革浪潮。

此次改革不是偶然的,面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改革势在必行。当然,此次改革首先在基础教育领域展开,随后是高校的音乐专业教育。无论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学,还是高校的音乐专业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处理好音乐教育的“本位”与“多元”的问题?如何理解我国音乐教育的本位?本位是什么?中国音乐教育的本位就是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育本位之角色,全然由西方音乐文化来扮演,出现的情形是“本位”与“客位”位置颠倒。所以,此次改革就是要树立好科学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价值观,针对音乐教育中长期忽视传统音乐文化的问题,把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整合到音乐教育教学中,这是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2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之着力点

当前,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之着力点在于:如何协调“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价值冲突。

2.1 协调音乐教育“本位与多元”之价值体系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首先要处理好“本位与多元”之价值体系。“本位与多元”的价值体系是多层次的,从学科层次来看,“本位”是指以“音乐”为本的价值指向,“多元”是指舞蹈、戏剧、美术、语言等多元艺术形式;从地区层次来看,“本位”是指本地区的艺术文化,“多元”是指相邻或相近,抑或其他区域的艺术文化;从国家与民族的层次来看,“本位”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多元”是指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在任何时候都要处理好“本位”与“多元”的价值取向,坚持立足于本,兼顾“多元”。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改革需要分清主次,既立足传统,积极寻根,又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全人类的文化。

2.2 以地域文化产业主推地方高校特色发展

文化自古以来具有“文治教化”的功能,让人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文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工业化”也融入现代人的各个领域,我国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在逐渐衰微,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办学规模、办学效率、办学人数和专业设置的“模态式”发展。我国高校正在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身份认同危机”,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文化是带领高校走出此般困境的金钥匙。因为办学人数、专业设置、办学规模等这些外显的特征不足以区分一所大学与另一所大学之间的差异,大学的本质在于“文化”,文化内涵是一所大学存在的形式,文化的差异性是区分大学之间差异性的本质特征。地方高校要突破我国高校的身份认同危机,必须与当地的特色文化相结合,以特色的文化内涵哺育和探索自身的特色化发展之路。乡土文化的价值在地方高校教育教学中应该被重估,乡土音乐与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应当被重视。

然而,现阶段我国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中关于“乡土音乐文化”的教育教学情形并不乐观。浸染了中华民族上百年的“西方文化优越论”尚未完全消解,影响了中国国民上百年的文化自卑情结尚未彻底消除。大部分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在理念上尚未理解民族传统文化真正的意义价值,大部分的青年学生仍然存在西方文化洋气,而乡土文化显得“土味”十足的观念。他们对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戏曲、歌舞等表演形式不屑一顾,对民族乐器如二胡、唢呐、琵琶等不屑一顾,他们热衷于追捧西方输入的芭蕾、歌剧等表演形式,学习爵士、钢琴、萨克斯等西方乐器。在教学实践领域,“乡土音乐文化”显得若隐若现,可有可无。

“乡土音乐文化”是地方的身份“名片”,她传承了一个民族或地域几千年来的文化因子,蕴含了其民族特有的情怀、记录了地域特有的历史。当前,把“乡土音乐文化”融入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是提升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内涵的重要途径,也是地方高校走上文化特色发展之路的必要策略。

2.3 建构涵盖“乡土音乐文化”特色的课程设置

从目前来看,我国地方综合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是承袭和借鉴音乐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而我国音乐专业院校的课程编排与设置都是移植的欧洲的音乐院校的课程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直接取决于一个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知识面有深度,宽度不够,师资配备方面专业划分过细等问题。地方高校应定位好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过度专注音乐专业技术,而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涵养”,以此来决定自己的人才发展方向。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应该有能力胜任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与管理、培训机构教学与管理、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艺术工作的宣传与策划。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只具备一项单一的技术是无法胜任上述工作的。

“乡土音乐文化”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课程开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亦为其提供了彰显自身特色的“身份名片”。因此,在新一轮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在传统民族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把“乡土音乐文化”教学融入课程设置中,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科学之举。把地域音乐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中,就是把地方的文化因素、情感因素、发展因素引入学生的发展中,全面地推动学生的成长。乡土音乐文化融入课程设置,可以采取多样的课程形式,如课堂的教学、课外的讲座、观摩、实地考察学习等。灵活的课程实施形式为“乡土音乐文化”融入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实践开辟了多样的途径。

3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思考

地方高校改革首先要处理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的价值冲突,以何种态度来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以何种姿态来处理日益衰微的民族传统文化?以承袭和借鉴西方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为主的高校音乐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以“被动”的姿态接受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当前的音乐教育改革就是要不断地寻根,为教育寻根,为音乐教育寻根!我们以何种价值理念来面对传统音乐文化?不置可否,被“弱视”了上百年的传统音乐文化应该被重新估量,她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在音乐教育中必须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寻根,是当前我国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乡土音乐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活跃的因子,理当成为地方综合性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的文化之根、精神来源。“乡土音乐文化”必须融入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增强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带领地方高校走向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