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技术文化”走进职业技术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技术文化”走进职业技术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类历史上的多次工业革命无疑为现代科学技术革新提供了核心动力。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往往习惯于将“科学技术”作为一个词汇进行整体描述或判断。事实上,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三个词汇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并不是同时出现,当然也不能同时使用,更不能混用。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而不是将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

反观历史,我们脑海中往往会迸发出和李约瑟一样的疑问:为什么科学传统曾如此发达的中国会在15世纪以后一蹶不振,没有发展出可与西方分庭抗礼的现代科学?在这个“难题”背后,有人开始将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发达的原因”归因于工业革命中的现代科学的积累。作为后发国家,我国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也需要建立在先发国家的科学积累之上。这个逻辑基本上是讲得通的。将视野转向职业技术教育,当羡慕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发达和“技术立国”国策时,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不能有和老牌工业革命国家同样的职业技术教育?事实上,这需要我们对科学与技术关系进行再认识。

在科学与技术间的相互关系上,比较权威的观点是:由于二者的任务、目的和实现过程不同,两者是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也有科学技术史学家指出,19世纪以前的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分离的,两者平行地向前发展。而到了20世纪40年代以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走向更加“亲密和交融”,表现为“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研究也呈现出同步进行、互相接近之势。无论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如何“亲近”,都无法改变“中国历史上没有产生过和老牌工业革命国家同样的工业革命”这一事实。我们可否将视角推回到19世纪以前的历史中去,从科学和技术是如何相互分离、平行发展中去寻找职业技术教育发达的奥秘?

相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相对形而下的东西。老牌工业化国家到底在技术发展中积累了什么?技术发展给这些国家带来了什么?因瓦特发明蒸汽机等系列事件而引发的英国技术创新运动,曾让一批致力于“技术创新梦想”的人投身于“创新的伟大事业”当中。“技术创新”也成了那个伟大时代的代名词。因“技术创新”而实现早期工业化的大英帝国藉其“万国工业博览会”向世界展示其“日不落帝国”的威风,埃菲尔铁塔也一度成为法兰西鼎盛的标志。因此,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得出一个答案:技术的发展相对独立地书写过早期工业化国家的辉煌历史。

技术发展的独立性表现为,它作为一种有形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也作为一种无形力量以“技术文化”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查阅“技术文化”的词源,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地理学对此有一界定:技术文化是指传承、加工、创造新文化地理元素的一系列科技设备及形成的认识论体系总称。抛开文化地理学的学科语言,我们可以考虑对技术文化这一词汇进行重新定义:它是体现技术进步与文化变迁相互交织关系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技术积累和因技术积累而引发的人的相关思想观念的总和。在这一定义之下,标准意识、规则意识、专利意识等一系列因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而引发的新观念均可纳入技术文化。这类观念恰恰是人们将复杂问题或事情进行简单化处理的“技术型守则”。

“技术型守则”并不是一个惯用的提法,但它却构成了技术文化的主体。一方面,它因技术进步、革新而产生,表现形式非常直观甚至刻板,主要包含工程开发和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各种规范、要求等。另一方面,它又超越技术进步并引领技术革新,表现形式充满人文色彩,体现为技术对人的思维习惯、处事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其主要特点是“让人的思维、生活及生产方式更加单纯、简单且遵循秩序”。在社会从无序到有序的革新中,技术文化是技术进步的自然结果,激发、引领着人类的技术传承与创新。

用“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来描述国人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跨越,这是我们的道路自信。在国家建设上,我们没走老路,这是伟大的抉择,也是中国道路。在改变人的思想及行为的教育领域,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哪些经验,我们倒是应该回头看看那段历史,让“技术文化”大大方方走进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