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筑工业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筑工业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回顾了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同时简要分析了我国建筑工业化现状,指出了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如何从结构设计、施工工艺、管理等几个方面着手实现建筑工业化。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必要性;工厂化生产;新技术新工艺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建筑体系成套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预制构配件生产能力、建筑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商品混凝土生产逐渐形成独立的行业。但是,在朝着工业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现阶段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还不平衡,大多数企业施工技术比较落后,施工效率还比较低,劳动强度比较大,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工程质量通病屡见不鲜,建设成本不断增大。

就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高速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对建筑产品产生持续的和大量的需求。而且,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建筑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面对这一拥有巨大的、持续的需求、日益成熟开放的建筑市场,我国建筑业机遇和挑战并存。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必要途径。

1、对建筑工业化的理解

建筑工业化,是改变原来手工操作、效率低下的小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利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建造工业和民用建筑的过程。就是指要把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作为工业产品,分别采用统一的结构形式和成套的标准构配件,利用先进的工艺,按专业分工集中在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然后在现场进行机械化的施工安装。建筑工业化就是要做到建筑工程标准化和体系化、建筑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建筑管理科学化。

2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

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在建筑行业推行标准化、工厂化、机械化,大力发展预制构件和预制装配建筑,提出了建筑工业化发展之路。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经历了大发展时期,商品混凝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国产化,我国的建筑机械行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然而,当前国内的建筑业基本上仍然是以粗放型为主,浪费严重,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传统陈旧的技术还在大量使用,科技进步贡献率依然低下;节电、节能、节水等先进的环保技术尚不能推广使用,资源浪费严重;部件标准化程度低,施工机械化和合理化程度也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已经和当初提出的建筑工业化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偏离。提出工业化的要求是希望我国的建筑业能够像制造业一样能够做到标准化、系统化。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建筑工业化还要面对重重阻力,要实现建筑工业化我们还要走很长一段路!

3我国推行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首先,我国推行建筑工业化高瞻远瞩,相较其他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生产率低。同样一栋18层的住宅,国内以毛坯房交付,需要13~14个月的建造时间,类似日本等发达国家以精装修房交付,仅需要9~10个月时间。二是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偏低。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无标准化、流程化作业。三是质量稳定性差。传统施工方式容易受气候、人力、环境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四是劳动力紧缺。民工荒已成为建筑行业的普遍现象,且劳动力素质及专业性不高,缺乏专业培训。五是现场安全文明得不到保证。大部分施工都需在现场完成,交叉施工时有发生,加工区、生活区、办公区条件简陋。

其次,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建筑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化分工对专业分工的要求越来越细,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越来越高;建筑机械得到长足进步,为建筑构件场外加工、场内运输拼装提供了便利条件;生产的材料向轻质、节能、环保等方向发展,更适合于现代化的作业方式;BIM等新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建筑行业的变革;新材料迅猛发展,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基于网络的信息交流平台等等为建筑工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能源与资源不足的矛盾越发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传统的建造方式给社会带来高能耗和高消耗的问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原来建立在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基础之上的建筑行业,正在面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推行建筑工业化将大大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效率,显著降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耗和资源的浪费。

4、对我国建筑推行工业化的建议

首先,从结构设计入手,改变传统设计方式,构建建筑设计模块体系。不仅减少设计单位大量的反复计算、重复设计的工作量,还可以建筑构配件、成品工业化的制作为主,实现对大多数产品进行工厂化生产,减少现场施工作业。对于施工技术也应实施相应的技术更新,主要针对模板、支撑等机械方面的建筑创新,改变传统施工中现场作业手工操作的模式,既能保证工程实体质量,又能加快施工进度。此外,对于新技术、新工艺要加大推广力度,利用现代工业化来替代传统的施工现场的手工作业。同时注重科技应用,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目前,建筑业的整体科技水平较低,这几乎成了建筑业走向工业化、国际化的“瓶颈”。不断应用和开发新的科技成果是推动建筑业企业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竭动力。

其次,施工工艺的转变。鉴于施工现场狭小,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明显,施工周期长,工程质量大打折扣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大部分工作在现场完成的作业方式已不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了,场外加工、场内拼装的作业方式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目前,大部分地区,尤其有设防要求的地区,基本为全现浇结构体系。反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体系,主体结构的柱、梁、板均可完全在工厂预制,实现完全的工业化大生产,只要在现场将其拼装起来即可。工厂化的加工,不但在客观上可以保证结构构件的质量、提升施工进度,还能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进行工厂化生产和计算机控制及管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工厂完成,现场只需拼装,因此需要工人数量也较少。由于工序简单,监督管理相对容易,拼装质量易得到保证。同时,工程的工期可以大大缩短,使项目可以及早发挥经济效益。工程成本由于大规模生产且受外界条件制约少,也相对易于控制。另外,长期困扰市民的工地噪音、粉尘污染等问题迎刃而解,工地更易实现文明施工。

再次,在管理方面,建立科学管理机制,提升网络管理水平。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业化目标可以向“模块化”的生产组织形式转变,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即把项目管理分解为实施、管理、保障等几个模块,在企业内部有意识地培养、组建一些管理班子和作业班组,在组建新项目部时把这些“模块”组合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成员间沟通的障碍,减少工作磨合的时间,以最短的时间有效组织生产。

加快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步伐是推进建筑业工业化的根本途径。由于建筑产品的特殊性,目前无法完全实现其生产过程的信息化。而充分应用当今IT技术的新成果,改进我们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信息化将是推进建筑企业新型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5、结束语

建筑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难题,笔者坚信,借鉴多方面的经验,整合各种资源,在我国建筑人才的努力下,会很快走上一条“又好又快”的建筑工业化之路。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 . 吴良镛城市研究论文集(迎接新世纪的来临)[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纪颖波.建筑工业化发展研究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潘志宏,李爱群.住宅建筑工业化新型住宅结构体系[J].施工技术,2008(2).

[4] 温可. 浅谈建筑工业化与工业化建筑[J]. 今日科苑2010年08期.

[5]杨嗣信. 关于建筑工业化问题的探讨[J]. 施工技术2011年16期.

[6]建设部. 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 建建字第188号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