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画面石友”与“象形石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画面石友”与“象形石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块石头看人物的时候,有画面人和象形人两种。而玩石头的石友,也有两种,一种是“画面石友”,一种是“象形石友”。

永边看石市中人,就这两种情况。

凡是坐着不动,等人上门,除了石头价格,对别的事情不关心的,就是画面石友。“画面石友”常常以逸待劳,门店里上次来是那几块石头,下次去还是那几块,有人来说不上什么话题,没人光顾就打盹养神。

凡是经常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关注文化艺术动态,常常会做些“石外功夫”的,就是“象形石友”。“象形石友”比较活跃健谈,主动参与各类活动策划,有各种社会身份,在石头之外,还有另外的活动圈子。

“画面石友”该怎么走出来呢?可以做一点起码的“石内功夫”,比如:

关注一门艺术。不论是诗歌、书画,还是摄影,把石头扯上,哪怕一开始不像,也要坚持下去。

关注一本杂志。奇石杂志,不只是坚持订,还要坚持看,哪怕每期只看一个栏目,一类文章,一个月看一篇也好。

关注一种交流。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奇石交流,什么级别的展览,哪怕是“跟踪”到各地去摆摊的,观察他们一年,也会发现自己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象形石友”肯定不缺“石内功夫”,而且他们做了不少“石外功夫”,会边缘学问,经常跨界做些似是而非的事情,弄得自己只是表面“形似”。所以他们所做的事情都很类型化,个性含量很少,他们的形体动作不是另辟蹊径,而只是幅度大一些的固定模式:

模仿,一种形式有点效果,大家就都纷纷这么做,从命名到叙述方式再到交流风格一路上都充满着模仿。

跟风,有哪种潮流,或哪边某种产业营销的形式热闹,就将石头弄到哪去。以为奇石文化的冷热只是区域性、吸引眼球的方式问题,而没有发现石友群体的边缘化是根本原因。

乱折腾,有的跟风,跟到前台去了,但相应的套路准备不够,于是就在台上乱舞一气,将一些日常消费品的广告词也用上了。

既然选择做“象形石友”,就不能停留在形似上,而应该有自己的神采。什么是神采呢?

在奇石圈里,不论是禅意展现,还是论道情景,都很讲究神,但这种神,都是偶像表现,而没有生存感的“真神”意境。这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文化艺术界对奇石表现力的判断,多数艺术家不认为奇石艺术具备当下生存的表现力,甚至有的认为奇石算不算艺术还有待确认。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就是大伙儿还停留在“形似”。一方面咱们捆绑名人,跟官员攀亲,找艺术家合影,搞得自己好像很有背景、很有品位的样子,一方面咱们又不认真从自身的改变做起,表现为三个方面的麻木。

其一,不关注文化思潮。不像文学、美术、音乐随时关注时代变化,有及时反应人文思潮的主题,而任何最敏感的神经,都延伸不到奇石圈子中。

其二,不关注艺术表现。艺术是为了表现人生,奇石艺术也是,但是奇石艺术从没有类似的现实人生的主题表现,也没有形成一种艺术表现的尝试氛围。

其三,不关注生存现状。这是最要命的一种情况,艺术表现有一个规律,它引起关注的程度,与它表现生存的深入程度成正比。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奇石文化没有时代感。今天表现的论道跟五百年前、两千年前的论道没有区别。既然没有当下的生存,肯定也没有可以传播的现实之道。

看来,咱不妨回到原点,一起从关注石头开始,用石头来表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