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知识与能力共存 专业与博学互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知识与能力共存 专业与博学互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分析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新要求,阐述语文教师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注意进行调整和提高的六个方面的知识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标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07-02

2012年,广西正式进入高中新课标改革。全新的课程理念与要求,全新的课标体系与教材,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课时设计与安排,这对语文教学改革来说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挑战。那么,它对高中语文教师有什么样的新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呢?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新课改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它一改过去的“强调教学的规律与特点,强调教师的知识传授与灌输”的教学理念,强调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合作性,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有效教学。

以这个理念为基础的语文学习,从学生角度来看,收获将会有五个方面:(1)对语文的学习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研究;(2)枯燥的语文学习变得快乐了;(3)自主学习与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升;(4)语文的课内学习与课外研究能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相映成趣;(5)对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的了解、热爱加深了。――这就是对“新课标”提出的三个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吧。

但是,以这个理念为核心的语文课堂,学生必将要参与到课堂中来,他们必将利用自身的优点和特长,结合他们的生活、经历、见闻等来展现他们的学习过程、探究过程和研究成果。那么,作为教师,要认识学生在各方面的发现、研究与才能,并能给予及时恰当地鼓励、表扬,然后总结成辞,传之全班,使全班同学能学而习之。另外,学生在展现中,也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或缺点,作为教师,也必将需要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及时发现、纠正这些不足或缺点,甚至作出相关的讲解与示范,从而使之及全班对此知识点认识、理解和掌握。

在新的课改理念的要求下,在新的师生课堂关系中,教师不仅要调整自身的知识储备、备课方案、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及新课改下的高考要求。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对以下几点知识能力进行调整和提高。

1.广博的阅读面。在语文教材必修本中,课文以单元为模块,以单元为示范,通过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此模块的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能力,但是,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局限于单元的这几篇课文的学习而已,或者是说,并不是把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学完了、学透了就可以理解、掌握这个模块的知识的。它要求学生以课文为模本,以课堂为引导,更广泛地去阅读此模块的相关作品、知识并进行相关研究,才有可能完成知识积累与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要能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指导学生深入研究。教师要想能在课后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必须要有广博的阅读面和丰富的阅读量,否则,学生既不信其师,更不信其道。

2.深入的研究度。有了广博而丰富的阅读之后,我们还得有深入的研究度,当然,这个研究度并不是要求我们能像大学教授或其他专门的研究学者那样专攻一点,专注一面,甚至要写出自己的论著来。它要求我们多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或与模块相关的研究著作,把它作为我们知识的补充,比如,在上《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我们得去读一读红学方面的研究著作,以便与学生交流,或在学生质疑中能自圆其说。如此,才能激发学生更多阅读与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三问而不知,何以指导、引导学生的参与?

3.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看似语文谁都可能看得懂学得会,但语文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和其他学科一样,有它的专业性,而且专业性很强。所以,它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得拥有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专业能力,比如知识方面,像语法知识、章法知识、诗歌知识、词曲知识等,能力方面,像阅读能力、朗诵能力、普通话能力、书法能力等,我们必须得形成自己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风格,要不然,在新课改的课堂上,我们只能看学生展现、表演,自己却无任何发言权,更不要说去指导学生的学习了。

4.统领全局的组织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要求,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分成小组,从而形成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竞赛等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对班级的学生有全面的深入了解:哪些性格内向,哪些性格开朗;哪些文笔好,哪些普通话好;哪些阅读丰富,哪些理性严密,等等,从而才能在分组的时候做到各小组协调互补,各显神通,在课堂上形成热烈交流,积极讨论的气氛。在课堂上,我们还得耳听六路,眼观八方,及时发现各小组的表现或问题,及时表扬、纠正或作出更协调有效的展现安排。

5.敏锐的洞察能力。前面说到,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必将利用自身的优点和特长,结合他们的生活、经历、见闻等来展现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研究成果。在展现过程中,肯定会有优(下转第9页)(上接第7页)点也会有缺点,有收获也有不足,或者在展现过程中,表现出这样那样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道德品质等。而且,这些表现,很多时候很可能就是一闪而过,稍纵即逝。这时,需要我们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快速地去发现,去引导――表扬优点,指正缺点;肯定收获,补救不足;赞许谦逊,批评骄傲;同意善美,否定假丑……很多时候,“天才是发现出来,而不是教育出来的”,如果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如何发现与众不同的天才和与众不同的表现?

6.关注生活的热情与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儒是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的,也是不能完成新课改的教学任务的。学生的合作交流也好,自我探究也好,能力高也好,低也好,都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经历、见闻。“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生活”,我们要能与学生有共同的语言与思维,要能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与理解,要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成败,需要广泛而深入地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特别是与学生、与年轻人、与时髦、与潮流有关的社会现象与生活讯息。这种热情与能力,将是我们能否与孩子“惺惺相吸”的关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第一章《课程性质》这样说:“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既是性质的定义,也是任务要求。要实现这些任务要求,以上的知识能力,将是新课改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但愿每一位语文教师能重视并着力调整与提高。

新课改方兴未艾,新课改后的高考(对广西而言)即将到来。但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告诉我们,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从不层面或角度得到这样那样的改变,从某个程度上讲,这就是新课改对我们而言的成功与收获吧。

当然,对于现状来讲,我们依然有许多的困惑与不解:(1)如何解决培养语文素养与提高高考解题能力之间看似协调统一而事实上又矛盾重重的困难;(2)如何解决学生课外合作、交流、研究时间不够的困难;(3)如何争取学生九大门功课下的语文学习时间;(4)如何解决个性发展与合作精神的培养的矛盾;(5)如何解决语文学习与高考考点的衔接的困难。

这些,都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指点迷津,我们也将会在教学中研究、探索,继续课改之行。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