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求职,你的心理“毕业”了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求职,你的心理“毕业”了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面对机会,患得患失,犹豫不决;面对未知,退退缩缩,止步不前;面对挫折,盲目否定,消沉冷对;面对压力,茫然失措,激情顿失。

对于现在,是否求真务实、踏实奋进?对于过去,是否勇敢剖析、洒脱挥别?对于将来,是否理性分析、长远规划?

本期特邀嘉宾――

姜卫勇海辉软件(大连)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聂相国东软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谢伟北京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

卞秉彬 CHR可锐职业顾问事业集团总裁兼首席职业顾问

汪琛 成都东软信息学院副院长

谢员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

矛 盾

张扬是大连一所知名高校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的学生。

在找工作之前,张扬曾在考研与找工作之间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读研要两到三年的时间;经济上直接投入将近七八万;毕业后的就业形势也很难说。而就业除了有直接的经济收入之外,也能从实际的工作中及时补充、更新知识,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张扬最终决定先就业。

因为向往“京城”,张扬在刚找工作时就把目标瞄准北京。他顺利通过北京一家软件公司的笔试和面试,但最后公司给出的月薪是2500元,不解决户口。“北京的消费水平高,生存压力大,2500元的薪水在北京生存下来是很吃力的;再说,户口不解决会带来很多麻烦。” “才开始找工作,以后还会有很多机会”,在这样的心理下,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张扬放弃了这份工作。

到11月下旬,经过层层招聘程序,张扬又同时获得了两份工作机会―― 一份是大连公积金管理中心,一份是日资的软件外包公司。在公积金管理中心,张扬将做的是信息管理与维护,薪水和福利都非常不错,虽然做这份工作技术也能得到提升,但能不能形成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是很难把握的;而日企的管理风格,工资水平只是一般,张扬又不太喜欢。此时的张扬内心开始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走路的时候常常在想:公积金、日企,到底哪边?那段时间真的可以用魂不守舍来形容。”

那段日子正好临近几门重要的专业课考试。因为平时忙着找工作,大四上学期张扬就没怎么上过课,他必须得腾出专门的时间认真复习了。在公司最后要定下录用人的名单时,张扬委婉拒绝了。“其实我那时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选择。”

截止到目前,张扬的工作仍然没有定下来。“找工作就是该出手时就要快点出手!”张扬这样总结道。

认清社会所需,把握好就业机会――姜卫勇

可能张扬到最后才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现在校园招聘会举办的时间在不断提前,早在10月初就有企业开始行动了。一般来说,11月、12月是签约应届生的高峰期,3月有一次针对考研落榜生的“补招”,3月过后就业机会就相对来说比较少了。所以,找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机。

同时,找工作一定要认清社会所需,拿出自己的主见。比如说考研,有相当一部分人带有较强的盲目性,潜意识认为学历提高了就业机会就会增多。现在企业用人越来越务实,学历的标准日趋淡化,研究生就业在起薪上一般比本科生要高点,但往后发展主要是看个人给公司带来的绩效。

找工作不是在寻求“最优解”――聂相国

关于就业与考研的话题,如果是先工作,要是能踏踏实实地边做事边学习,职业会有个较好的发展;如果是读研,若能结合社会所需,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将来职业发展会有个较好的起点和较强的发展后劲。反之,则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关于城市的选择,大城市机会多,竞争也更残酷;小城市相对来说,各个方面会比较稳定一些。

刚从校园出来的人,容易过于理想地考虑问题,但现实与理想往往存在较大的落差。对事物的选择,往往很难去评判它是对还是错。所有的选择,关键是要结合自身的定位,分析利多还是弊多,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定位

――谢伟

张扬只是从环境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来评判自己对工作的需求,而完全没有考虑自己希望获得的是什么。所以,他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有许多任务要完成。

首先他需要为自己定位一个方向。或者根据自己专业方向,或者根据自己的志趣,但无论如何都需要有一个方向。然后针对这样的方向,去进行“生涯人物访谈”。具体而言,就是找在预期的职业里已经从事过3-5年的职场人士,向他们了解工作的具体环境、发展阶梯、入职要求等。这样,就可以使自己获得较为真实和有指导意义的信息。

理性对待“双趋”冲突

――汪琛

什么都想做,而且同时做,而且都想做好―― 一种典型的“双趋”冲突。事实上,往往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正确的处理方式是,结合自身和环境,权衡优劣,扬长避短,理性对待。但问题在于,目前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认识自己、评判优劣、做出抉择。

现在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421”、“六星一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个小孩――这样的模式下成长的,以往他们遇到的很多困难和冲突,都是长辈代替包办的。一旦他们独自面临很多抉择“困境”时,就不知所措――“逆商”很低,这值得我们警醒。

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放弃的过程――谢员

和我在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做咨询师期间接触的众多案例一样,张扬在薪水、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有着自己的要求,也许他心中早已有了“理想”工作的模型,这三个工作机会似乎没有一个符合那个理想模型。生活中,当人们处于选择情境时,无论是求偶还是择业,总是希望“摘到最好的麦穗”,如找到最佳伴侣,求到最佳工作。

其实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放弃的过程,选择什么、放弃什么往往让求职中的大学生感到无法把握,处于两难选择。犹豫不决只会让较好的就业机会白白从眼前逃走。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应有“务实求真”的心态,清醒认识就业大形势,目前即便是热门专业,就业机会也比较有限。对自我和职业目标进行准确而合理的定位,明确认识自己想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可能做什么。毕业生与其要追求工作“最理想”而错失良机,不如在单位踏踏实实地工作,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迷 茫

王欣是武汉一普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她已经记不清自己投了多少份简历了。每次在招聘会上,去的学生是人山人海的,摊位上收的简历也是堆成山。在现场,她亲眼看见有些公司把简历装进大包装袋里。“真不知道这些公司筛选简历的标准是什么?”目前,通过招聘会和网上投放简历是王欣找工作的主要渠道。王欣说自己现在很能理解为什么有同学在简历里注水,“因为只有简历吸引人,你才能有面试的机会啊。”

一次,王欣在网上看见深圳的一家IT咨询公司招人,讲明一去就可面试。王欣没多加考虑,就匆匆登上了南下的列车。但让她始料不及的是:必须先通过笔试。笔试中,有很多技术题她都答不上来。“以前在学校里专业知识都系统学过,但没有深入,学得不扎实。”在意料中,笔试她没有通过。王欣无功而返,此次深圳之行花了她2000块钱。“这样真的很盲目。”

回来后,王欣继续参加招聘会,让她始终不能明白的是:很多企业明明是到学校去招人,却非要有工作经验的。“既然是应届生,哪来的工作经验?这不是明摆着自相矛盾吗?”投的简历大都石沉大海,“我简直不知道工作应该怎么找。我找工作,最大的优势是IT行业需要的人挺多的,最大的劣势是没有工作经验。”

王欣说,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觉得它不仅涉及到技术、还涉及到管理,能掌握多门技能,有机会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的人才。但真正找工作的时候王欣发现,“纯粹学技术的人很好找工作,我们这个专业实际上很边缘化,我们有些同学有的去做后台服务,有的去做销售了”。

对于找工作的打算,王欣说:“现在找一份工作这么难,能找到一份不管什么样的工作就先做着,先就业再择业吧。”

简历要“简”而“实”――姜卫勇

现在大学生做简历用的纸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厚,但这都是一些外在的东西,我们看简历最主要是看实际内容。

一份好的简历,一定是“简”而“实”的。比如,我们招对日外包的软件工程师,主要要考察他的技术能力和日语语言能力。若一份简历,能有针对性地将这两个方面的资质证明都写得非常清楚,简洁明了,这至少说明他是个能清晰自己目标、做事有条理的人。这样的简历是比较受欢迎的。

对应届生,所谓的“工作经验”,实际上不是要求他的工作经验

――聂相国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届生是不可能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作经验的。在招聘时,强调所谓的“工作经验”,主要是指与专业相关的项目或社会实践经验,或是担任学生干部的经验。一般做过学生干部的同学,对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体会。这些对以后在团队中的工作是非常有用的。对应届生所谓的“工作经验”,也就是要求到这一步。

另外,对自己专业发展和将来就业趋势的把握,学生从学习的开始,就应通过学长、老师或媒体等多种途径,积极地去把握相关信息,而不是等到毕业时才考虑这个问题。

先就业,再择业,不利于职业的

发展 ――卞秉彬

“先就业,再择业”这种错误观念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不单是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更多的在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的负面引导。这样的就业目标将会造成自己浪费大量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以及机会成本,使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愈发崎岖。

“先就业,再择业”凸现了大学生对自身的不了解以及对就业前景的模糊不清。大学生应该培训正确的求职观念,及早建立起自身的职业规划系统,通过对自己职业气质、职业能力的了解,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再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从中找到切入点,制定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发展计划,然后选择符合自己学习与发展计划的工作岗位作为求职目标,从而走上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道路。

先就业,再择业, 是一种切合现实的选择――汪琛

“先就业,再择业”,可能第一份工作不一定非常适合你,会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短暂的崎岖,但从长期职涯发展和现实的就业状况来说,却不失是一种风险系数较低的做法。很多大学生在入学选择专业时,并不是基于对自己的充分认识,而是基于分数、父母的希望、专业预期收入、就业难易等因素进行抉择的。所学不一定是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而现行管理制度使得转专业非常麻烦。再者,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身条件和环境,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而“先就业,再择业”,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质,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这样做对自己定位和规划可能更有利。但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求职时基本的技巧是应该注意把握的。王欣在没有和招聘单位做基本的电话沟通、未达成基本共识的前提下,就贸然去深圳,这说明她在求职的基本技巧上存在盲区。其实,关于就业信息渠道的把握、怎么去跟对方沟通这一类的知识,各高校、相关的一些网站、媒体,都有大量的介绍,大家在求职过程中,只要是个留心人,这些信息是很容易获取的。

尽早地规划,可以减少求职的盲目――谢员

求职过程既是对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求职技巧等的考验,更是对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着种种问题,如选择和放弃的犹豫不定,漫长等待的煎熬,被拒绝的焦虑和痛苦,屡屡求职失败的茫然不知所措等。

求职是一个公平竞争的过程,每一个求职者都希望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但竞争是激烈和残酷的,即便是名校的优秀毕业生也有可能会暂时找不到工作。这个时候,心态的调整可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对自己准确定位: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最希望做的工作是什么,比较适合的单位有哪些,尽早进行职业规划。有了目标,立即行动。具体来说,在读书期间,要尽可能多地参与课题以及研究项目,担任社会工作,认真对待毕业实习。在保证学业成绩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寒暑假打工以争取相关工作经验,让你的简历更吸引HR们的眼球。这样可以减少求职的盲目性。

焦 虑

谈起找工作的心情,黄名提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焦虑”,“不只是焦虑,是要在焦虑前至少要加三个‘+’。”黄名是北京一重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

为了找到一份各个方面自己相对满意的工作,从11月份黄名就开始行动了。“不打无准备之战”,黄名通过参加校园招聘会、登陆公司网页、毕业校友等多种渠道把握意向公司的用人动向,然后分别有针对性地投放简历,再就是时刻与他们保持联系。因此,他每天需要“采的点”很多,基本上是处于“信息警戒状态”。特别是到了12月份,就是一般说的“求职高峰期”,用黄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信息高危”状态。

一边为找工作而奔波,黄名也在设想和设计着自己的未来。黄名说,自己曾看过一本书,说要供车、供房、养老、医疗等等,过上比较有质量的生活,至少一个月一个家庭要挣两万多。“那起薪至少也不能太低,不过现在的起薪普遍下降了,但我至少要找一个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只是现在找的一般只在2500元左右,让我觉得自己的工资标准不靠谱。”

“听说大公司等级制度都很森严的,同事之间的相处也很复杂。”这些都是黄名道听途说的,“在求职的过程中,我已经感觉到了职场人在文质彬彬背后的严肃与硝烟了。相对来说,大学生活真是轻松多了。”

“对于就业,有很多方面,比如说薪资、福利、人际关系、个人发展,我们都是不太清楚或把握不太清晰。但毕业了,客观要求你必须往前走。这时候,出于本能,又希望自己走顺点,能过得好点。这个阶段内心的煎熬,实在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目前选择就业的学生中,有数目不少的一部分是“被迫就业型”的,对于职场他们有太多的问号,对于校园他们充满了留恋。

A型性格,做事要适可而止――汪琛

黄名是个典型A型性格的人,A型性格的典型特征就是:雄心勃勃、苛求自己、日程安排满满的、终日紧张。关于找工作的渠道、双方的及时沟通,黄名已经把握得很好了。他能够做到的,已经做得很好了。但黄名时间紧迫感很强、常感觉有压力,生怕错过了任何一次机会。

A型性格之所以难以改变,是因为它的特征的很多方面,是被社会所肯定、提倡的。但人若长期处于那样的状态,容易得心脑血管病。人生是需要规划的,但规划并不等于现实,更要立足于现实中的发展。当一个人给自己设置的目标严重脱离实际时,焦虑就在所难免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非常欣赏澳柯玛的这个广告语。

人际交往,态度是相互的

――姜卫勇

职场上的人际交往和学校的肯定不太一样。工作,有明确的分工和岗位要求。同事之间的交往多是与工作相关的,在谈论一个话题时,同事之间可能会惯性地去思考“这与我那块的工作有什么联系”。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都会感觉到。若在工作中,你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

当你职业没有规划时――谢伟

现在,大学生普遍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从小学开始获得的是一个“毕业”,大学毕业,把目标也定位为“一个毕业”而已。而对求职,他们不知道哪些才是自己需要的信息,处于高度信息戒备状态,生怕遗漏什么重要信息耽误了自己的前程。所以,核心问题是要为自己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使自己会目标专一,清晰自己努力着、等待着的到底是什么信息。

备注:谢伟曾多次在给学生的职业规划讲座中谈到,当你毕业时,还没有自己一个职业目标规划的时候,那么你所面临的状态就是:不是没有信息,而是你不知道需要什么信息;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你不知道怎样辨别机会;不是没有朋友帮你,而是朋友不知道怎样帮你;不是你能力不够,而是你的低标准目标使你能力退化了;不是没有成功,而是你不知道怎样就是成功;不是没有自信,而是你不知哪些事情可以给你带来自信……

正对现实,做个有方法、有胆略的人 ――聂相国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是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就业的人,内心并不是心甘情愿就业的,所谓“被迫就业型”。

我在网上看过这样的一个帖子:“一个17岁的女孩,因为一时不顺心如意,就跳楼自杀。在下坠的过程中,她经过一个窗口,里面有一对夫妇正在唾沫直飞地吵架,她心里感叹这两人真不幸。等她摔死在地上时,围观的人都纷纷摇头,这姑娘太不幸了!”

校园环境是熟悉的,而职场环境未知因素的确太多,有许多需要去调适的地方。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面对挫折的勇气。同时,要做个讲究方法的人,注重细节的执行、善于观察、多思考、勤于学习。

认可改变,勇敢迈出第一步――谢员

“对于职场他们有太多的问号,对于校园他们充满了留恋。”黄名同学的现象其实在就业前的大学生中非常普遍。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环境和生活状态,往往有依赖或依恋心理。对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或状态,总会有一种或轻或重的心理恐惧,总会有一段或长或短、或痛苦或轻松的适应过程。

人的一生中会不断面临种种环境变化,会面临种种适应任务。在从相对宽容、单纯的校园走向社会的这个转折点上,同学们要认识到这是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是挑战更是机会,要接受未知,认可改变,勇敢地迈出第一步,适应变化无常的世界。

从心理和行为上对大学生活“断乳”。如调整生活和作息习惯,改变学生心态,提醒自己处在职业实习期。了解工作世界,让期望和现实接轨。从多种渠道了解工作世界,从求职过程体验职场的种种苦和乐。降低自己的职业起点,和现实接轨,尽快进入职场。

周畅是2005届毕业生,毕业后做软件开发,在试用期间辞掉了工作;今年初又开始和2006届毕业生一起找工作,至今工作没有着落。

2005年,周畅在校园招聘会上通过笔试、面试,与厦门某一知名集团下属的软件公司签订就业协议,8月到公司进入为期3个月的试用期。公司先进行为期1个月的始业培训,“结束后才给我们配置了工作电脑”。

工作中,周畅很快发现,很多技术在校园里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每天我必须查很多资料,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同样一份工作,老同事可以轻松完成的,我有时还需要加班。”业余时间,周畅要花很多时间去学习技术和英语,“工作要求我必须这样做”。

“生活非常单调。”和他一起进来的同事,生活都差不多――上班,下班吃饭,学习。“为了省钱,我们自己做饭。我们的工资除掉保险只有1200元,根本就不够花。每次我们做饭,只要做熟了、能吃就行。”“三室一厅的套房,住十几个人,又脏又乱。”“拿着民工工资,住着民工房,简直就是一民工!”

周畅是天津人,他在厦门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南方的一切让他很不习惯。“没有一个地方是熟悉的,同事之间除了工作没有什么其他交流,感觉很冷漠,我经常有种孤独的感觉。”

3个月的试用期过了,公司却以各种理由迟迟不和新招聘进来的人签合同。“大家都觉得没有安全感,感觉受骗了。”一起进来的同事,陆续有好几个走了,周畅也选择了离开。

因为回家的时候临近春节,周畅决定节后再找。“从三月到现在,我投了很多简历,但没有一次面试的机会。”“我现在只想有一份工作做,不让自己闲着就行。”周畅说,这些感受不好跟爸妈讲,更不会跟同学朋友讲,“有时我憋得实在不行了,很想以极端的方式发泄出来。”

把握好沟通,才能更好调试自己

――姜卫勇

刚入职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但这时,最糟糕的处理方式莫过于自己憋在心里,跟谁也不说。这样,问题既不能得以有效解决,还会对工作造成影响,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像周畅在工作上遇到的压力、人际交往中感到冷漠、在异乡的孤独感,完全可以找领导、同事、朋友或家长谈,别人看问题的不同方式或许会引导他建立较为客观的认识,不至于感觉压抑,这样在新的环境中,会有助于他更好地调适自己。

在起点上,心态很重要――汪琛

第一份工作,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就是零的起点。这时,就是相对高投入、高付出、高强度、低回报。这既是一个让企业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社会经验、充实完善自我的过程。对此,积极的心态很重要。两名鞋厂市场销售人员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两人到了非洲,看见当地人赤脚,一个人跟老板说,哎呀,鞋在这里是卖不出去的,大家根本就不穿鞋;另一人却说,大家都还没有穿鞋,这里的市场真大。”心态决定发展。

同时,在找工作时大家要警惕“就业陷阱”。一些非法企业、不道德的公司,实行高淘汰率,或借故拖延不签合同、扣押证件等。一旦遭遇陷阱,大家要通过法律或其他方式大胆积极地维权。

人生转变阶段,建立正确的“时空观” ――聂相国

从校园迈入职场,是非常重大的人生转变。在学校,强调的是共同学习。但职场上,更多的是强调绩效和与之相随的严肃的标准、严明的纪律和团队的协作。

校园的时光固然美好,但人不可能永远停滞在一个时段。工作了,就要快速进入职场的角色。不会的东西,不能仅仅当作压力,而要快速去学习,并且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对于在异地工作,对陌生和阶段性的孤独,要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个人要建立正确的时空观,迅速调适自己,适应环境的需要。

毕业后一两年,是个储备期――卞秉彬

对于职场新人,在头一两年中,仍处于不断的学习和摸索阶段。这段时间,大学生脱离了校园生活,开始全新的职场生活,接触到的是同事而不是同学,这也是大学生职业定位的最佳时间。学习职场生存法则,是这个时期非常重要的任务,职业发展方向也应该在这段时间建立起来。

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然后找符合自己职业发展、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即使拿的是低薪,但并不会因此感到压抑,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学习到日后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储备期。只要认清了这一点,短暂的低薪又有何妨?关键在于能不能为日后储备能量。

要尽早成为“拿来就能用”的人――谢员

一方面大学生说找不到工作,一方面企业说找不到合适的人。原因是企业需要的是“拿来就能用”的人,可大学生往往是“拿来还不能用”。正如周畅同学所说,“同样一份工作,老同事可以轻松完成的,我有时还需要加班”。

对于应届生来说,要正视现实,降低求职期望。不要希望一步到位,不要计较薪水、待遇,不怕吃苦,耐得住寂寞,不以大城市、大公司、高薪水为求职目标,而是以工作经验的累积,职业能力的提升、职业竞争力的增强为目标,以提高求职成功率和获得丰富工作经验,尽早成为“拿来就能用”的人。

同时,大家应该注意到,往届生求职难度加大。很多用人单位对就业没几个月就“失业”和“再就业”的学生往往有看法,觉得这些学生“不安于工作”、“好高骛远”,企业更不愿意成为大学生的“跳板”。因此,在求职就业时大家的心态一定要务实。

链 接:

据前程无忧1-3月无忧指数统计,在各大招聘军团中,IT类有效职位数量逐月飙升。截止到3月,IT类有效职位达到65623个,民企和外商独资企业成为IT职位招聘的两大主力军,需求比重分别占到IT类职位数总量的41%和35%,合资/合作企业也达到19%的需求份额。从地域来看,北京在计算机/互联网/通讯职位上独占31%的需求,上海以29%的比率紧随其后,深圳也有10%的需求份额。而杭州、南京、苏州、成都、武汉、大连、沈阳等二线城市对IT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而稳定地增长。

中国新闻网称,今年一季度我国就业形势表现较好,但由于劳动力总量供给压力空前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大幅增加等原因,今年二三季度中国就业形势趋向严峻的问题将显现出来。今年中国劳动力供给增量将达到峰值,劳动力资源增量达1700多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较上年增加100万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名,为2001年的3倍多,大学生就业压力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