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练耳 第9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练耳 第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歌唱中,“练耳”是指“通过听觉感受这个媒介,逐渐熟练地、技巧化地听准,并接收音以及音与音的关系,并在脑海里对它产生印象的过程。练耳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对音的感受、思考和表达能力”(菲尔德)。艾波曼进一步对听力做了解释,并认为:“听的过程就是诠释声音的过程。对生理学家来说,声音是一种能量…”生理学家的声音是能够测量和控制的……对心理学家而言,声音是一种感觉,它只存在于我们自身。这种感觉产生感情并改变我们的行为。声音真实存在却又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只能感受到它的效果。”

综述

耳朵是听觉器官,它能听出一系列具有不同音高的音,并能听清成千上万种声音。耳朵对不同音高的敏感度是衡量一个人音乐天分的重要尺度。“正是由于耳朵对极微小的音高差别都很敏感,才能区分不同的泛音和音质。另一方面,迟钝的耳朵可以对大到半音音高的差别都无动于衷”(菲尔德)。耳朵在整个歌唱过程中都起着调控作用。罗杰斯甚至认为“声音训练主要应该是不厌其烦地训练听觉想象力”。

・练耳的重要性

科根主张将练耳的研究做为歌唱研究的第一步,并建议“将拥有一副富于乐感的耳朵――即能够想象,并再现不同音高的能力――做为职业歌唱演员的基本素质,这甚至比拥有一副动听的歌喉更重要”。作者们常常提到练耳对艺术歌唱的重要性。请看下面的总结性观点:

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会听清自己的音质究竟怎么样;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告诉学生他有一副什么样的嗓子,而是教他自己认识到这一点。练耳是声乐学习开始阶段最重要的事,因为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真正的成功完全取决于耳朵。(菲尔海德)

要让学生理解着重训练听力的重要性,要让他们意识到缺少这种能力,就是在浪费时间,并冒着失败的风险。(彼尔西)

也许你能观察一个优秀的歌手并向他学习,也许你能发展自己的技巧,但你最终能到达什么境界取决于你能否听得出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才是优美的。(图西勒、沃尔特)

练耳的心理方法

・声音的意象

“声音的意象”的定义是:“在记忆或想象中再现实际的听觉感受以及伴随它所产生的情感。这是对声音的一种预感,脑海里的一种期待,并不是听觉器官实际听到的声音”(菲尔德)。一般来讲,教师会告诉学生:你脑海里想象的声音与完美的声音越接近,肌肉越能为发出这个音做出近乎完美的协调运动。首先要在脑海里勾勒出预想的画面。

你是在用心灵而不是喉咙歌唱。(阿诺斯)

心智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演唱前,对于想表达什么,脑海里先要出现一个画面。(萨米尔)

你如果能在内心深处听到一个动听的声音,就有理由、有机会再现这个声音。(图德・威廉)

要想有一副优美的歌喉,歌唱演员的头脑里必须建立最高尚、最理想的美学观念。喉咙是不能思考的。(库克)

・一种方法――聆听自己的声音

学生能否像别人那样聆听自己的声音?对于这一点,众说纷纭:

理想的教师不仅不应该把难听的声音当做好听的声音,还应该能够通过这样那样的方法,训练学生像教师那样聆听自己的声音,并让学生的自我批评、自我鉴赏能力上升到更高的水平。(罗格斯)

歌唱演员不能也不会像他人-样聆听自己的声音,这真是歌唱中最似是而非的事。(阿诺斯)

我并不很赞成学着聆听自己的声音,并将优缺点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审视。(戴拉)

录音机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聆听自己声音的机会。对于录音设备在排练厅起到的辅助作用,人们尚未做出全面研究,不过对它的使用倒发表了一些看法:

练声时,使用一台好的录音机能让学生从听觉感受上评价自己嗓音取得了哪些进步。(西蒙斯)

录音机无论多么精密,录下来的声音对歌唱演员来说也不会“正常”,这里有多种原因。一个原因是,自己的声音是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听到的:歌唱时,声音通过折射和反射从空气中传人外耳……另一个原因是,演员总是“在声音后面”,而话筒总是在演员前面。(罗伯特・泰勒)

做为歌唱演员的帮手……录音机应该用来搞清学生犯了哪些老师讲过的错误,并看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改正多少。(白利斯)

・声音和感觉是一种指导

“感觉”指意识上的变化或刺激所产生的“感情”。维那德对它的解释是“接受刺激的过程,是构成知觉的基础”。感觉和声音在发声过程中起着可靠的指导作用。对这一点,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把教学建立在这些感觉的基础上可就大错特错了c(菲尔海蒂)

要努力让声音跟着感觉走,而不是跟着听觉效果走。(莱文森)

学习声乐的学生容易被发音时的感觉严重误导。因此开展教学之前,一定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弄清因果关系。(贝恩克)

任何注重依靠某种感觉去追求完美的教学理论都远离了科学事实的坚实基础。(布洛得尼兹)

歌唱演员积极的自我控制主要在于建立起声音振动及内耳对声音的感觉。(巴赫尔)

当你通过声带的自如振动正确地发声时,会听到优美的声音,但也会意识到咽部缺乏情感和感觉。(博恩、肯尼斯)

实践是最理想的学习方法。学生往往只有亲自体验到恰当的感觉,才能把它解释清楚。(雷坦特)

优秀的教师……能够意识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避免建立一套仅以教师本人对声音的感觉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阿诺斯)

练耳的技巧方法

・聆听声音模型

“教师必须多为学生提供不同情境中的各种优美声音的模型,从教师本人的示范到音乐家在音乐会上的‘现场演出’和录音”(西蒙斯)。由于使用了高保真的立体声录音带,聆听优秀歌唱演员完美地再现声乐作品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听、再听、不断地听伟大歌唱家的录音带是非常重要的。(温塞尔)

收音机和录音机的飞速发展使学生有机会聆听许多伟大艺术家是如何诠释声乐作品的。(格兰威尔)

学生聆听与他同时代的优秀歌唱家现场演出的机会越多,就越清楚他想达到什么目标。(弗塞尔)

・一种方法:模仿

《歌唱嗓音的训练》(菲尔德)是这样解释“模仿”这种提高歌唱水平的方法的:

有意无意地对某一模型的动作、感情、姿势或效果加以仿效。声乐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自身的表演来展示他希望学生学习或效仿的最佳歌唱艺术技巧。

有趣的是,在“模仿”这一节里,本研究与菲尔德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22种观点反对模仿的学习方法,3种观点表示支持。罗斯看到了这种方法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模仿优秀的歌唱能反映出良好的歌唱环境;模仿拙劣的歌唱能反映出恶劣的歌唱环境。模仿的错误出在模仿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上,也就是说,

歌唱演员模仿的不应该是声音,而是声音如何产生。”

下面的观点反映了人们对练耳时模仿的看法: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表现首先是模仿。教师本人只有能模仿自己所喜欢的演唱,才能培养出富于表现力的学生。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生大都依赖于教师的歌唱模式,直到达到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菲尔海德)

也许,在训练的初级阶段,声音控制的学习主要通过聆听和模仿。渐渐的,训练的重心就要转移到生理感受上了。它是一种更加准确的体验,能让歌唱演员去各种场馆及音乐厅演唱时,免受那里音响效果的影响。(依莱斯德)

我们初学者易犯的最严重的错误,就是有意识地力求让自己的发声器官去模仿我们敬仰之人的音质和音色特征。(麦卡罗斯基)

一个人即使不会歌唱,也可能成为很好的教师,但毋庸置疑,亲自示范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想、怎么做的最有效的方法。(莱赫曼)

对那些天分极高的人,我必须提醒一点:要高度警惕模仿,不要丢掉你的个性。这同样是你的责任。(惠特洛克)

方法可能产生毛病。因此,声乐学生千万不要模仿其他歌唱演员的声音。(海因斯)

总结

我们可以将练耳划分为几个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课题。音乐理论工作者力求培养耳朵具备辨析音高的知觉,将所唱的音转化成音符的能力,并能听出键与键的关系及和声结构。对歌唱演员而言,熟悉这些技巧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声乐工作者力图通过训练,使耳朵能够辨析音质、声音强度和力度的微妙变化,元音的发音纯度以及读字吐字的准确性。其结果是产生两方面的关系,也许从美学角度去描述更加准确。正如克里斯蒂所说的:

优美的声音的美学概念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永远变化、不断进步的。在这一点上,根本不存在停滞不前的问题――我们不进则退……应该相信,歌唱能力的提高与美学鉴赏水平的进步是同步的。

雷德也支持这一观点:“正确的美学批评会立刻反映在声音上,即使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声音的力量、共鸣、音域和灵活性都会更加完美。”

听音与发声的其他过程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耳朵是声波的接收器。耳朵诠释着所听到的声音。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嗓音科学家、经验学家和职业歌唱演员会对歌唱的这一方面广泛关注。

在《歌唱嗓音的训练》中,菲尔德发现“在听觉机能与歌唱发声的关系方面,我们的客观依据极少。大多数作者的观点都是经验之谈或者主观猜想”。这种情况依然存在。“听觉机能极具选择性,因此它显然在发声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很难说歌唱能完全脱离听觉机能而独立存在”。(菲尔德)

23位作者认为,声音意象是练耳的一个首要因素。这一观点在菲尔德的研究中就非常突出,现在依然如此。17位作者认为,感觉是练耳过程中的一个可靠的指导。与菲尔德研究中的15个观点相比较,这一数字表明该概念已经被人接受。“如果不事先感觉到一个音高,是不可能会意地把它唱出来的”。(艾波曼)

关于模仿是否应做为一种技巧来使用,本书与菲尔德的研究结果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一点值得讨论。在菲尔德的研究中,12位作者都认为模仿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技巧,8个观点表示反对。本书作者只找到了3个支持观点,22个观点表示反对。由于广泛使用了高清晰度的、与人的原始声音极其接近的录音机,声乐学生也就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聆听职业歌唱家的演唱。人们感到,反复聆听录音片段很有可能使表演成为一种鹦鹉学舌。也许,这正是那些反对模仿的人提出越来越多的警告的原因。“聆听伟大艺术家的录音也许既令人享受,又给人鼓舞。但必须坚决抵制模仿他们声音的欲望”(图德・威廉)。模仿与聆听声音模型的学习技巧不无关系。32位作者都推荐了后者。在接受上,这两种技巧的区别也许在于:对声音模型是有鉴别的听还是单纯的模仿。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