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师练耳教学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师练耳教学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练耳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音准感、节奏感、调性感等多种音乐感觉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具备有“音乐感的耳朵”则是音乐院校练耳教学的主要目标。与专业音乐院校比,师范院校学生的专业音乐素质相对薄弱,因此在教学中更应注重知识的综合性与应用性、听与唱、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提高练耳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练耳教学;听;唱;理论知识;实践

中图分类号: J603

文献标识码:AOn the Listening Teaching in NormalUniversitiesRENHui-ping

马克思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①“有音乐感的耳朵”是欣赏音乐、理解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但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所招收的学生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受到的专业训练较少,基本乐理知识、固定唱名及绝对听觉的能力都相对薄弱。因此,高师练耳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音准训练,而应当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综合性与应用性、“听”与“唱”的结合,培养学生具备“有音乐感的耳朵”,以提高他们正确的音准感、节奏感、调性感等多种音乐感觉。

一、练耳教学中的“听”、“唱”结合

内心音乐听觉是一种可贵的能力,它的自如运用是音乐听觉高度发达的标志,是在长期的有意无意的外部音响刺激下形成的内在音乐听觉的积累。②“唱”则是培养内心听觉的一条捷径。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虽然没有接受过视唱练耳的训练,却能够准确唱出钢琴上所弹音的唱名。究其原因是这样的学生从小喜欢唱歌,脑海中已积累了大量的歌曲,在歌唱中不知不觉形成了良好的音准概念和敏锐的节奏感。可见,“唱”是形成内心听觉的基本条件。

听觉训练中的唱,不是指视唱,而是就模唱、构唱而言。在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音准概念之前,模唱与构唱是音准训练的主要方法。

音准不能脱离音程而表现出来。某个音之所以被理解为准确,是由于听觉将其与前面发出的音或调内其它各音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因此最低限度应根据音程的准确检查调的正确,不能脱离音程的准确性③又因为音程的训练是后面和弦练习的基础,所以音准训练应由音程的模唱与构唱开始。

音程的训练先由C大调调内窄音程的模唱开始,带学生唱好应用较广的五度之内的各种音程。之后按照C大调各音程的感觉,加入带有升降号的各种音程的构唱与模唱。例如构唱d(re)上方的大三度音程,由于加入变化音,学生会唱不准。这时应引导学生先回忆C大调c(do)至e(mi)的音高,之后按照这个感觉去构唱d(re)-#f( fa)这个大三度音程,其它带有升降记号的音程也如此训练。教师在构唱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应首调的同时,注意所唱固定唱名的音高,以加深对固定唱名的印象。同时提醒学生在构唱时注意各种旋律音程上下进行时的不同感觉,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想象能力及思维活动能力,加强各种旋律音程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在学生能够准确构唱各种音程的基础上,开始将单一的音程构唱扩充为连续上行或下行的音程构唱,形成分解的三、六、四六和弦的构唱,这种练习,不仅有助于和声音程的模唱与听辨,同时也为后面和弦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理论知识与听觉实践的结合

视唱练耳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视唱能力。这需要理论知识与听觉实践能力两方面的均衡发展来实现。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容易陷入片面追求听音能力的误区。①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弱,所以从旋律音程到和声音程再到和弦以至节奏的听觉训练,应始终穿插学生学过的乐理、和声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乐理课中的音程教学,基本是以做音程构建的习题为主,对于各种音程色彩的听辨只是略带讲解。如学生知道大三度音响具有明亮的色彩,小三度则具有暗淡色彩,但具体听起来是什么效果,唱时是什么感觉,学生不能很好把握,导致在视唱练耳课中,不能根据音响色彩判断音程性质,理论知识与听觉实践结合不起来。因此练耳教学中,教师应随着学生所学音程度数的增多,在结构、性质、音响效果、色彩等方面详细加以介绍、比较、听辨与构唱。例如对比听辨协和音程的协调、平静与不协和音程的紧张、尖锐;区别同是协和音程的不同色彩,和声大小三度音响协和丰满,和声四、五度音程则较为空洞、柔和,等等。这些都应在实际听辨中加以理解。

不协和音程与和弦的听辨是学生听辨的难点,也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学中更应注重直觉反映与理论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在对特殊的不协和音程与和弦的直觉反映基础上,通过所学的乐理知识进一步分析其性质与功能。

对调式中不协和的增减音程,应强调其特殊性。如增四度与减五度,要让学生了解无论出现于哪个调中,它都是调式中的四级与七级构成,并在接触每个调时都让学生熟练地听唱其中的增四与减五度音程。同时注意对比同样不协和的二度与七度音程与三全音的区别,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特殊音程的听辨与记忆,准确掌握各种音程色彩。

和弦是由各种和声音程按不同的组合排列而成,教学中应根据各种和弦的结构,让学生多做构唱及模唱练习。如弹出和弦让学生模唱,之后根据模唱音程的效果辨别此和弦是哪几种音程的组合,从而判断和弦性质。还可在不同音级上进行三、六、四六和弦的构唱,同时要求学生牢记每个音级上所建立的和弦级数,以熟记各种和弦的结构和功能。

同增减音程一样,增减和弦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教学中应找出其特殊性。此类和弦的特点是不易分辨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从而易“迷惑”学生的听辨。但学生对于其不协和的音响效果应是敏感的,因此首先要训练学生掌握增三和弦的扩张性、减三和弦的收缩性,加强对其效果的听辨。之后让学生牢记增三和弦只出现于和声小调的三级,减三和弦出现于和声小调二级、七级及自然大调的七级上。至于七和弦的听唱,更是要让学生熟记各种七和弦相对应的音级,强化学生这些理论上的记忆,以利于学生对和弦的判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建立学生内心的动感意识

著名的音乐家戴里克.科克认为:“在由基本术语构成的灵感中,创造性的想象力主要是在节奏这一领域中起作用。”②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中,也把节奏训练放在第一位。可见节奏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作为学生音乐基础较为薄弱的高师院校来说,更应注意在练耳教学中挖掘学生的节奏本能,建立内心的动感意识,体现节奏的韵律。

我们知道,音乐中的节奏与旋律是并存的,教学中不能因为节奏所特有的独立性而搞单纯的节奏听觉训练,走过场似的对学生进行节奏的模打与听记。那样的结果只能是训练学生熟练打出各种节奏,却不能真正将这些节奏型“储存”到他们的大脑中,不能灵活应用。当一系列节奏型出现于旋律中时,学生往往因无法辨别复杂的节奏型而影响对旋律的记忆。所以教师在节奏训练教学中,应注重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培养学生对节奏型的瞬时反映及记忆能力,从最初的节奏训练开始就应进行“记忆式”的节奏模仿,即脱离纸面的节奏记忆。每学几种节奏型,就将其组成不同的节奏短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模打出两条以上的节奏短句,养成用“脑”反映节奏的习惯,以便将各种节奏型扎实地记在脑海中。还有一个有效办法是进行旋律编创。每学习一种新的节奏型,在学生能够按照各种节拍组合模打后,布置学生将所学节奏自行编创成旋律,之后指定学生唱出所写旋律,其它同学进行节奏的模仿及旋律的模唱。这种节奏训练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节拍、节奏的分辨能力及记忆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供回忆的线索和依据,从而避免学习中节奏与旋律相脱节的现象。

节奏训练中还应尽早运用多声部的节奏练习,在多声部的节奏对位中让学生寻求速度的平稳和力度的平衡,使外在身体的节奏运动与内在的节奏感相协调。

总之,听与唱、视唱练耳与音乐课其它各部分内容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应在注重本学科的音准、节奏的同时,将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进来,丰富教学内容,做到在听、唱的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真正提高练耳课的教学质量。

①参见杨果朋著《谈视唱的心理素质培养》,载于《中国音乐》, 2004年版,第88页。

②参见戴里克・科克著《音乐语言》,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1年版,第216页。

①参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见《马克思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第126页。

②参见田光明《论视唱练习》,载于《中国音乐》, 2004年版,第125页。

③参见薛明镜《视唱练耳基础训练与应试指导》,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第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