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毕飞宇“养问题”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毕飞宇“养问题”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影《哺乳期的女人》前不久上映,它是根据毕飞宇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最近,毕飞宇接受媒体采访,回顾了小说创作的过程。其中,他特别提到了作家的“问题意识”。[1]他说:

我有一个习惯,我喜欢养问题,滋养的养,培养的养,我脑子里始终养着几个问题,它们就被我放在那儿,像个气球,老是飘啊飘的。我想说,即使我不写小说,我想我也是喜欢这样的,我喜欢这种心理状态。

但这些飘啊飘的气球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现实生活是什么?有时候就是针,很锐利,你不知道那些针会遇上哪一只气球。一旦遇上了,啪,一只气球就炸了,所谓的灵感也就来了。灵感就是一个有意思的东西和另个有意思的东西碰上了,就像气球遇到了针。

不管是问题悬置也好,主题先行也好,一个作家的内心最好能有一些问题,有问题就会有灵感。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被一些中小学(幼儿园)校长(主任)、教师问到一个问题:教育科研及其论文写作应该怎么进行?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我是明确的,那就是教育科研及其论文写作都必须“从问题出发”,因为“问题”是教育科研及其论文写作的起点。作家的构思和写作是不是、要不要、可不可以从“问题”出发,争议很大,但是教育科研及其论文写作的“起点”和“心脏”一定是“问题”。说“问题”是起点,就是说,如果一个教育科研工作者和论文作者,没有找到或者没有找准需要研究的“问题”,他的教育科研及论文写作就无从下手、无处下口、无法开始;说“问题”是心脏,就是说,教育科研及论文写作是始终围绕着“问题”开展的,始终离不开“问题”。

既然“问题”是教育科研及其论文写作的“起点”和“心脏”,那么,善于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而毕飞宇的“养问题”正好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主任)、教师都应该在“脑子里始终养着几个问题”。我曾经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一篇短文,题目就叫《做一个“有问题”的教师》[2],表达的意思与此接近。

对一个作家而言,脑子里这些滋养着、培养着的问题用毕飞宇的话说,就像气球一样飘啊飘的,一旦遇到“现实生活”那一根锐利的针,气球就炸了,所谓的灵感也就来了,好的作品也可能就此诞生了。对一个教育科研工作者来说,脑子里这些滋养着、培养着的问题,除了能给我们带来灵感,我觉得它更像“吸铁石”和“聚光镜”,能够把我们的读书、思考和写作都带动起来,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在与中小学(幼儿园)校长(主任)、教师交流读书心得的时候,我曾经建议他们读书时最好能“带着问题读,读出更多的问题”。心中、脑中没有问题,并不影响我们读书;但是如果心中、脑中预先养了几个问题,这时候我们再去读书的时候,问题就如同吸铁石,会把我们读书过程中遇到的有用的资料都吸聚起来,读书的效果可能就会更好,甚至有点“专题研读”的意味。

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中小学(幼儿园)校长(主任)和教师在刚刚接触教育科研的时候,一般采取的是“游击战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没有明确的起点和方向。但是,如果我们心中、脑中养着问题,而且长期养着,这些问题就如同“聚光镜”,慢慢使我们的思考、研究聚焦,形成我们研究的特色、专长和科研“根据地”。无论是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还是孙双金的“情智教育”,无论是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生命关怀”,还是泰兴市襟江小学的“上教若水”,等等等等,都是在把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慢慢地、精心地养大,并由此形成了李吉林、孙双金、李伟平、杨金林这些名师、大家的“杀手锏”(特色、专长)和“根据地”。教育科研需要有自己的“杀手锏”和“根据地”,校长、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也需要有自己的“杀手锏”和“根据地”。发现问题、滋养问题、培养问题、凝炼问题,从问题出发,怀揣着问题行走,正是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和中小学校长、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有效之路。

套用毕飞宇的话说:一个校长、教师的内心最好能有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澎湃网.毕飞宇:作家说真话不全是道德问题,它首先是美学问题[DB/OL].2015.05.25思想・文化课(http:///newsDetail_forward_1334757).

[2]金连平.做一个“有问题”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6.04.04.

(金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