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县级供销社体制创新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县级供销社体制创新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县级供销合作社在整个供销社体系中处于关键环节。把县级社综合改革作为一项重大部署来抓,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供销社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这件事不仅要抓,而且要抓紧,要创新地抓,坚持不懈地抓,切实抓出成效。

一、实施县级社综合改革是关系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认识是行动的前导。认识统一了,深刻了,行为才能自觉和统一。推进县级社综合改革,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就是为什么要推进县级社综合改革,推进县级社综合改革对于供销合作社事业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在县级社综合改革重要性的认识问题上,我们有一个渐进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大家知道,“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已经提出几年了,去年又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党和国家的这些重大方针政策始终是我们工作的指导原则。到底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供销社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在哪里?供销社要承担起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这些一直是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几个“先决条件”。

第一,“三农”的发展和搞好新农村建设,取决于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程度。也就是说,农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建设和体系的完备,是“三农”发展、建设好新农村的先决条件。如果合作社体制建立不起来,新农村建设、“三农”的进步就会遇到内在动力或发展机制上的障碍。为什么我们要积极建设合作经济组织指导体系,依托供销社搭建服务组织这个平台,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第二,供销社农村流通主体作用的发挥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先决条件。服务“三农”,光是建立了合作经济组织还不行,还一定要有流通服务体系作支撑。供销社流通服务体系不仅要建立起来,而且要逐步发挥主体作用,让农民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没有这个作用,供销社服务农民就没有吸引力,就没有依托和手段,所谓服务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必要的体制、政策和资金条件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先决条件。三个因素离开哪一个都不行。三个因素中,体制是根本。我们现在做的县级社综合改革,正是要创造一个好的体制基础。体制理顺了,政策就可能配套,资金也相应好解决一些。

第四,县级社的体制能不能理顺,这个体制是不是科学合理,是不是巩固,是整个供销社体制有没有生命力、有没有价值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供销社体制有无前途,不在于全国总社有无龙头企业,也不在于省级社有无龙头企业,不在于市级社盘活了多少资产,有无龙头企业,而在于县级社这个体制对“三农”发展是不是有用,是不是富有活力和竞争力,是不是科学、合理和稳固。

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哪里?我们思考问题、指导工作的逻辑是什么?就是这几个先决条件。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在供销社改革中,解决好了这几个“先决条件”,就可以带动大局,促进整体工作面貌的根本改观。这是我们供销社在多年的改革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基本认识。

县级社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坚持以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供销合作社体制全面创新为途径,以提升供销社服务带动能力为目标,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改造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导力量,农村商品流通的主体力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力量。供销社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打造成为这“三种力量”。县级供销合作社在供销合作社体系中处于关键环节,担负着对县域供销社系统改革统一指导,发展统一规划,资产统一调配,网络建设统一实施的重要职责。从服务“三农”的角度讲,县级社是体现“三种力量”的主要载体。从对系统的管理功能讲,只有县级社能够做到“四个统一”。“三种力量”、“四个统一”,归结起来,集中表达了这样一个概念,就是县级社是整个供销合作社体制的基础性体系。这里所讲的“基础性体系”,和我们体制中的基层单位有着不同的含义。这个“基础”所指的是,县级社可以组织管理所属基层单位,包括基层社,自成一个小的治理和发展体系,具备应对市场竞争和为“三农”提供服务的基本规模和能力。而基层社则不具备这一特点。基层社离开县级社的体制支持,就很难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以现代流通为主要形式的战略状态下,基层社离开县级社的“统一管理”,是不可能有大的作为的。所以说,县级社是供销社整个体制的基础,县级社兴则整个体制兴,县级社衰则整个体制衰,处在充分竞争条件下的供销社尤其如此。因此,抓好县级社改革,建设和理顺县级社的组织、管理、经营等重要体系,对于整个供销社系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必须清楚地认识县级社体制存在的重大弊端

认识到县级社的地位、作用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县级社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体制不顺,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长期以来没有改革和创新。如果再不对县级社的机构、职能及治理方式进行认真的规范和改革,不仅前些年供销社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不能巩固,而且今后通过建设新农村、服务新农村来发展供销社事业的重大历史机遇,也会由于没有科学的体制支持而再次丧失,供销社体制的价值就会遭受更加重大的损失。如果目前的状况再继续发展下去,可以断定,供销社机构的“外壳”即使能够保留,供销社的职能、作用也不会再像1995年中央5号文件那样受到肯定了,供销社体制的功能和价值可能会被其他社会成分所取代,供销社的发展就会更加渺茫。因此,实施县级社综合改革,是涉及全局、甚至事关供销合作社体制存亡的一件大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县级社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加快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回顾县级社改革发展的历程,尽管各地进行了各种探索,有些地方的改革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从总体上讲,县级社体制中固有的弊端并没有从根本上革除,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职能定位不明确。供销社对农民合作经济的组织和服务功能,在农村商品流通体系中的主体功能,只是供销社系统内部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要求,没有在国家行政的和非行政的规定中得到明确或确认。甚至供销社对社有资产的管理功能也没有具有法律意义的规范。

二是机构设置不合理。目前大多数县级社基本上是行政化的机构设置,官员化的人员安排,机关化的工作方法。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县级社要担负起发展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是治理结构不科学。目前大多数县级社,对企业、对资产、对经营仍旧延续着过时的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办法,系统业务的开展和供销社作用的发挥受主要领导影响过大。有的县,换一个素质好的县社主任,整个县社系统就有了生机;有的县,换一个精神状态和素质有问题的县社主任,县社系统很快就垮下去了。作为一个和市场紧密相连的经营和服务体系,没有科学的治理方式显然是很危险的事情,特别是在一些发展状况和经济基础不太好的县级社更是如此。

四是产权改革不到位。这些年,县级社的改制改革形形,其中有两种情况造成了社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一种是不改革,维持旧体制、旧格局,坐吃山空;一种是乱改革,卖光分净,任其流失。产权制度改革不能及时和正确的进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这些年来,供销社系统竭尽努力而难以实现较快的、明显的发展,固然有外部条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没有一个职能明确的、科学合理的体制结构。特别是县级社体制扭曲、体制改革的滞后,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改革成本。这些年来,供销社资产被卖光卖净的事件一直不断,那么多的良性资产都被卖光了,现在再试图整合资源,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状况,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体制上存在重大缺陷,缺乏明确的体制性的规范。现在供销社系统发展出现这么多问题,发展这么困难,主要是我们体制内部的“内生性破坏作用”造成的。这种破坏给供销合作社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使人们感到“供销社不行了,没有用了”,而对供销社漠然视之。归结起来,县级社的现状已经很不适应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已经很不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已经很不适应供销社体制创新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及时的、认真的改革。

三、着眼于服务新农村建设大局,进一步明确县级社综合改革的方向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今后县级社改革的方向,就是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通过两年左右的集中改革,革除县级社现存的主要体制弊端,理顺县级社的组织、管理和经营服务体系,在县级社搭建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流通服务两个网络体系和村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形成“两个体系、一个中心”的体制格局。

我们讲县级社综合改革,实际是要进行县级社的体制改革。过去我们也说抓县级社改革,但基本上是就单方面的改革提出要求,并不涉及整个体制。综合改革怎么抓,不明朗。县级社体制改革,就是要建设两个体系。一个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一个是为农服务的经营网络体系。这两个体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构成供销合作社的完整的基础体系。

对于县级社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可以用“三个有利于”来概括:一是有利于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新农村建设,流通体系是十分重要的方面,供销社必须借助流通体系服务新农村,否则就不可能有所作为。二是有利于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只要建立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供销社就可以回归到体制的本质属性上来。三是有利于建立对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体系。供销社必须努力成为农村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县级社综合改革的基本框架,我们设计了一张县级社组织经营体系图。可以看出,县级社体制有两个臂膀:一翼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一翼是企业集团(或其它企业组织形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下面,有各种专业社、联合社和各类协会,一直延伸到乡镇、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接受省市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管理和服务,成为一个新型的组织系统。经营集团下面是日用消费品、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等经营企业或载体,其网络向下延伸到乡镇的超市群和加工服务网点,一直到村镇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经营集团上面对接的是大型龙头企业,大型龙头企业既可以是社会上的经营主体,也可以是供销社系统的大型企业,这些龙头企业覆盖的是县级经营集团的所属企业。今后,发展流通网络的基本方法就是县一级社通过整合资源,建立起县域网络,由大型龙头企业对接或覆盖县一级的经营集团,通过经营集团使经营向下延伸。按照这样的思路把网络建起来后,不管市场发生多大变化,县级社都能保持完整的体系,整个供销社也就能保持完整的体系基础。

县级社中,合作经济组织和经营网络这两个体系,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供销合作社本来就具有合作经济组织性质,构建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某种意义上是我们供销合作社本质属性的回归。但是,只有合作经济的组织形式还不够,还要有一个完整的、现代化的、按照市场法则运作的、为农民服务的经营网络体系。这两个体系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就构成了一个功能完备的县级社体制。建立了这个体制,就为我们供销社服务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抓紧对既定工作部署进行调整

首先是省市两级社要调整。今后两年省市两级社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打造我们体制的基础性体系。基础性的体系在哪里?在县级社。必须上下协调,齐心协力,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做好这件大事情。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改革,它的性质实际上是一场涉及供销社体制的深刻革命。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打破旧秩序,进行利益的再调整。但是,我们的调整不是剥夺别人,而是为了给社会带来更好的服务,给群众带来更好的利益;对系统内部,也是富有建设性的,是要强化我们系统的利益,是要保障我们的利益,增加我们的利益,创新体制是为了发展事业。因而,内外上下,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调整,就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组织基础和经济基础,就有了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

河北省社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县级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县级社综合改革,这是一个统一的要求。具体到一个地方,要掌握两条,一个叫抓紧,一个叫实事求是。所谓抓紧,就是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格局,没有好的精神状态做支持,没有工作措施跟进,怎么推动啊?要抓紧,一定要在精神状态、工作格局上体现出来。再一个就是要实事求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做,扎扎实实地进行。只要各级社凝聚共识,措施跟上去,领导、指导有力,那么,改革就一定会见到理想的成效。

有的同志说,我们现在是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争位置、争贡献。这话有道理。为什么说争啊?本来不应该争的,应该由政府来赋予,法规来明确。但是,我们目前没有这种环境,所以就要“争”。通过“争”来取得党委、政府的支持,获得群众的信任和认可,甚至取得法规上的应有地位。我们是在创造一种“软权利”。要通过创新,来构造我们的“软权力”格局,即创建一个科学的、有活力的、能持续发展的新体制,把供销社发展成一个为“三农”服务的强大的优势力量。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事业,这正是供销社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抓住了,就抓住了根本。这个事情抓好了,供销社体制就能够巩固,供销社的发展就有希望,供销社为“三农”服务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