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 本文探究自动化专业动态“4+X+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介绍职业师范类本科院校以项目为导向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推行“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融合与统一的动态“4+X+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突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注重职业教师的素养教育、职业专业能力教育和教师教学能力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职业师范;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特色;动态“4+X+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7日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作为吉林省第一批转型高校,如何抓住机遇,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关键就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自动化专业作为学校的支撑专业,改革也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我校作为职业师范学院,是培养职业师资的摇篮,培养的学生要同时具有职业型和师范型院校培养学生的共同特点,不但要具有扎实过硬的动手能力还要具有授人以渔的教书育人能力。作为吉林省第一所职业师范院校,承载着为全国中高职院校培养骨干师资的重任,而自动化专业又是学校的主干专业,所以一直以来我们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制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本文提出了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动态“4+X+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充分考虑了校企合作坚持经常化,而且考虑到合作时间的稳定性,每学期必须坚持1次的企业或者教育实习。同时,更加重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时间的灵活性,在“4”年本科学习过程中,专业和基础课程“X”可动态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
人才培养方案是法规性文件,它能保证人才质量和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性文件,它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课内外实施方案。
(一)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截至2013年8月份,我国共有普通本科院校879所,高职院校1,266所,其中122所“211”大学,134所“985”大学,我校作为一所职业性师范院校,如何在众多师范院校都开展职业教育的条件下办出自己的特色,为中高职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师资,成为在众多高校中立足的关键,也是自动化专业一直在探讨的课题。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教育,职业师范院校是培养具有职业技术能力和教书育人能力,热爱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这是有别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点,也是我校的特色所在。自动化专业通过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的调研,秉承“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相统一的原则,确立了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理论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技能、基本的控制系统设计能力。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控制技术、电气运行与控制等相关专业从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及相关教学管理工作的“双师型”职教师资。
(二)确定人才培养特色。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主线,注重职业教师的素养教育,职业专业能力教育和教师教学能力教育,即突出职业教师的师能、职业技能及创新能力教育,大力培养满足职业教育需求热爱职教、品德高尚、基础扎实、专业面宽、技能突出、教学过硬、高素质的“双师型”职教师资,注重知行统一,人才培养以“面向中高职、项目驱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为理念,实施“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科技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框架,构建科技创新培养机制,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校在进行充分调研后,在“双师培养、三性融合、能力为重、实践取向、注重创新”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育新理念的引导下,推行“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融合与统一的动态“4+X+1”人才培养模式。4年本科教育,每学期1次的实习,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X的基础和专业课程,1次的实习可以是企业实习也可以是师资培训和实习,由简单的参观认识到实际动手完成项目,从观摩教学到亲自授课,总结经验。X是动态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但是还是在计划下调整,不会使课程及其他环节出现太大的偏差。探索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相融通的职技高师教育教学规律,创新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形成更具特色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理论。
(四)课程体系改革。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依据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企业的相关专业进行调研,整理出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再分析规划出中高职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此为基础与企业人员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在安排课程时,除了理论性特别强的课程,都尽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以企业工程项目开发和学生学习规律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氛围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本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即素养培养模块、职业专业能力培养模块、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块,三个模块是相互融合的,素养是前提,职业专业能力是核心,教师教学能力是手段。素养是前提,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挑战精神,能够吃苦耐劳,具有团队合作意识。没有素养的人具有再强的能力都是没有用的;职业专业能力是核心,学生首先应该具有职业专业能力,才能到中高职学校去教书育人;教师教学能力是手段,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把自己所掌握的职业专业知识通过教师教学能力转化为被中高职学生能够接受掌握的能力。尽量压缩教学学时,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去进行探究式学习。
(五)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构建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以工程项目为主线的思维能力,除了将原来的课堂教学转换为理实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又构建了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1)加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管理,打好基础,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2)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和丰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大力推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加强毕业设计管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化发展;(4)强化个人素养教育和师能的培养,争做“为人师表”典范,提升就业几率。
(六)考核形式改革。为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运用能力,改革课程的考核形式,由“一纸式”的期末考试变为过程考核,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避免考前突击,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过程考核制度是在教学过程中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的考核,课程结束再进行最后的综合考核。总体来说,每一次的考核也都是以项目为主线的,项目要紧扣教学内容,并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二、结语
作为职业师范类本科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在不断探索,这次以高校转型为契机来探讨自动化专业动态“4+X+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希望为中高职学校输送更优秀的师资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长发.基于项目驱动式特征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J].硕士论文,2011.9.
[2]“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模式如何落地――访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局长、研究员刘铸.http://.cn,2011.10.27.
[3]周卫,张旭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