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新闻眼看报纸读书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新闻眼看报纸读书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报纸读书版可谓新书与出版社的窗口,是联系读者与新书、作者及出版社的纽带。虽这块读者的园地在一般每周才露面一次,仍深受广大书刊爱好者的欢迎。尽管中央及地方级的不少电视台的读书节目已陆续销声匿迹,但报纸的读书版却能历经数年坚持下来,究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报纸的专刊注重了新闻性,才得以使其“永葆青春”。

以《解放日报》的《读书》版为例,自近年改版后从原来的以书评为主转至以书摘为主,不仅加强了群众性与可读性,而且也以其书摘来展现其新闻性,如在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后及时在《书刊博览》栏中刊出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一书的书摘《中国:走向世博会的足迹》;又如在“非典”之初即在《书刊博览》栏中摘录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科普译作《奇特的人体》的几则“奇特人体的有趣话题”,启发读者注意保健与卫生,有“雪中送炭”之效。此外,《新书扫描》栏不仅以封面而且配以内容简介,十分及时地介绍与当今时事密切相关的作品,如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初刊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布什的战争》一书封面及简介;在走出“非典”,中国外交又趋活跃之际,则及时介绍了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2003中国国际地位报告》,并配以封面。上述两例可见编者为读者提供有关新闻背景材料的用心良苦。

相对《解放日报》《读书》版的通俗性与群众性,《文汇报》的《书缘》专刊则显其学术性与专业性。这个专刊经常通过本报记者刊发文化报道来表现它的新闻性。如该报记者在《热点直议》栏内发表的《从网络和选集点亮诗歌星光――对诗坛复苏近况的扫描》,以及同是该报记者采写的《让女性的“口述”重现历史――访“20世纪(中国)妇女口述史丛书”主编李小江》。这两篇记者报道十分巧妙地将文化新闻与书评融合在一起。此外,《书缘》版还通过《争鸣》栏目反映了当前在出版界争论的焦点,如对毕淑敏的长篇新著《拯救》提出异议的文章《文学的拯救与自救》,则使新闻性与学术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文汇报》的《书缘》版较少发书摘,这显然是因为该报有《新书摘》专栏,几乎每天发一篇书摘。同时《文汇报》所属文新报业集团还办了一份《文汇读书周报》。同样,这份周报也很注重新闻性。如为配合中国首次载人航天成功的重大新闻,该报及时在《新书坊》的三个整版刊发了几乎所有的航天新书摘,其中有《太空第三极》、《飞天梦圆:来自中国航天工程的内部报告》、《放飞神舟》、《中国航天员记实》等书摘,让读者大饱眼福。

虽然从总的来说上述报纸注重了新闻性,但在这方面的经常性与自觉性尚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尤其应看到国外一些大报,如英国的《星期日泰晤士报》在刊发新书摘及发表相关消息、人物采访、背景材料等方面都做得相当及时与集中,因而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产生重大影响。在上海这个中国出版业的重镇出版发行的主要报纸理应也应该站在更高的阶梯上,把读书专刊办出更高层次与品位,尤其是在加强新闻性方面进一步创新。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异军突起的上海《新闻晨报》,在每周日出版的《星期日新闻晨报》,占五个版面的《开卷间》版,借鉴了《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书评版之经验和特点,并有所发展,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趋活泼。如配合我国第一位宇航员上天的消息,及时在《热门书摘》栏刊发《放飞神舟》书摘。又如,编者在《一周悦读》栏采取一种全新的尝试来推荐新书《“高考”在美国》,即刊发该书出版后在北大引发“高考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讨论的部分精华内容,引起读者对该书的关注。无疑这种尝试正是书评与新闻性的最佳结合。还比如,就在宋美龄去世三天之内,各大书店里约有十余种关于宋美龄的新书上架。历史人物的纪念图书如此快速地反应,出乎意料。《星期日新闻晨报》的《开卷间》版立即以《焦点》栏目介绍了《宋美龄画传》、《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百年宋美龄》、《宋美龄大传》(上下)、《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宋美龄》等,可见其新闻性之强。这在都市类报纸中是非常突出的。不少都市类报纸每周也有书评版,但往往只注意介绍畅销书而忘却新闻性,因而导致有些报纸在整体改版后考虑到其读书版似缺乏新闻性而干脆砍掉。由此也可见新闻性对读书版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

读书版作为报纸的一部分,读者在读新闻的同时,最关切的是从读书版中所见到与重大新闻相关的新书介绍。由此,作为“新闻纸”工作人员的专刊编辑理应在编读书版时多注意一些新闻性,才能使读书版与时俱进,不至于被读者所冷漠而最后被淘汰出局。

由于一些电视台读书节目的不幸下场已给我们报纸的读书版敲响警钟了,所以报纸的读书版切勿对加强其新闻性等闲视之。须知,新闻性乃是促使报纸读书版充满活力与生气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