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灵的守望和文化的突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灵的守望和文化的突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读到赵敏的作品应该是很早的时候了,其中,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的是小说《白棺》。此次系统地读完《流年》(《走进大理学院丛书・赵敏作品专辑》)中的散文,优美的文字如一股穿堂过室的山风,穿透着我的心扉,在心灵深处迂回缠绕,引起了心幡的飘拂震荡。

笔者认为,赵敏的散文在主题确立与表现方式、审美观点与情趣方面,都充分地表现出其独有的个性特征,使其散文在艺术内蕴上呈现出心灵化、生活化、本土化的特色。从文化的范畴上看,其散文在心灵的守望中努力地实现着一种文化的、精神的突围

一、山地视野中浓浓的恋乡情结

散文在所有的文学体裁的写作中,最自由、最随意、也最容易袒露真实心灵,是一种笔随足迹,缘情而发,崇尚、显示独特“个性”的文体。赵敏出身在偏僻的山乡,求学于城市,又居住在城市,在城市生活里,感受着时代的进步。但城市生活的嘈杂与喧嚣,人际关系的冷漠与倾扎,在文化与传统的选择中,迫使他向往回归,去依恋那种原始古朴的山地生活。他在《故乡他乡》中说,故乡“让我的人生拥有一份更加独特和丰富的故乡思念……故乡是一种慰藉,是一笔珍贵的财富”,是“要去寻找的精神故园……在不断地离别故乡和回望故乡的历程中,我的心渐渐长大,我明白了原来故乡在真正的故乡之外……故乡在我的心中的分量与日俱增”,“故乡将我的俗身给予了城市,却留下我的精神,并紧紧地抓牢了它,看来此生走得再远,飞得再高,也不会越过故乡那无边无际的领地了”。他对故土的眷恋,在本质上是对善良人性的呼唤,也是他对故乡文化的守望和坚持,于是,在他笔下出现的较多的是:故乡山地里家家户户种下的有着乡民梦想与执着精神的向日葵(《山地向日葵》);儿时邻居大叔吹奏出的幽怨悲凄的诉说生死两茫茫的《鸿雁传书》的三弦曲(《天籁》);送“我”上学,给了“我”童年诸多快乐和生活启迪的狗――南鹰(《狗・童年・山》);那洗涤了作者心灵和身体的、使他渐渐成长的温泉洗岁的习俗(《洗岁》)……这一片古朴、自然的乡野生活里,有看“露天电影”的温馨的记忆;有对秋天有了别样的理解的“护秋”的怀想;有对热爱老家那片青竹林的母亲的追思……有对家乡的山水、燕子、茶叶、土豆、老师、乡酒的深情;有童年生活中活水煮泥鳅、火烧蚕豆等的乐趣,有对石月亮等神话、传说的感悟,家乡山野的一草一木、凡人小事被他写得乐趣横生。

应该说,散文的写作关键不在技巧而是情感。一篇好的散文的产生,主要是看作者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产生或积累丰富独特的感受,有了这种感受,作者才能顺利进入写作过程,作品也才能感染读者。从这个角度看,赵敏是在用饱蘸激情和智慧的笔去开垦那一片情感的乡间山地的。在寻求着超越人们的认识而获得丰富而独特的感受中,去深化和实现着将这些感受转化成看似平淡实则深沉的艺术境界。他的散文,不仅使人能获得一种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全新的感受,并让人沿着他所铺筑的思想之路,将我们的精神引向一个新的高度。

“文明改善了房屋,却并没有同时改善住在房屋中的人”。故乡是他生命的脐带。他的作品中,总有“母亲”、“祖母”、“父亲”的形象频频闪现。他在《故乡他乡》中说过:“在离开故乡越来越远的时候,故乡反而跟自己靠得更近了。故乡是每个人生命开始的地方,又是每个人最后的精神归宿,从离别故乡到回到故乡中间的那段历程就是我们所谓的人生……那里有母亲生我们时留下的血迹,那是一方将母亲子宫里深沉的温暖和恐怖和我们看到大人世间最初的那一线生机和烦嚣混合在一起,让我们每个人第一次惊疑的神秘之地”。他一再赞美母亲的勤劳――母亲总是在我不懂世事时出现,一两句温热的话语和点拨,使我明白和幡然醒悟了许多许多。母亲不再是单纯的母亲,她已经有了更深的象征意蕴,这不仅使单纯的乡土抒情增添了气息,而且也让人体味出乡村与母亲、母性与家园的那种深刻的渊源关系,联想到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和乡村、母亲的天然关系,给人感觉到他作品中充溢着母体感、归宿感。

总之,赵敏散文多取材于他所经历的社会、风土人情、人生际遇。这也许是由散文是一种最合适也容易表现作者心际的文体的特殊体裁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力所带来的结果。赵敏的散文让你在无法拒绝那些泉水般流淌的乡村情感的同时,更让人惊讶他对乡村世纪一如既往的那份至性深情,呈现出一种清新明丽、恬淡自如、进取向上的美学风格。让读者在一种源于山野的灵性、源于自然的冲动和对生活的十二分的真诚里,获得美的愉悦和享受,感受着他对艺术与人生积极追求的态度。为此,在散文中鲜明地树立起一座乡村人古朴、厚道、纯正、善良、辛劳的感情丰碑。从这座界碑上,也不难看见赖以生存的理想之光,发现足以告慰坎坷人生、人世沧桑的东西,那就是一颗无饰、无伪、质朴、真率、热爱自然的明净的心灵。

二、文化理念中的精神突围

在赵敏众多的散文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用略带苦涩的笔触抒写自己的童年和“那时代”的生活,并从中流露出淡淡的伤感和忧郁,他总是怀着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铭心刻骨的生存体验去剖析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现实的关照,而当赵敏用现代文明去烛照乡村生活时,文化的悲剧在其文化的守望和精神的挣扎中产生了――他精神的家园被轰毁了,或即将被轰毁――他不得不产生精神上的突围。

他对故乡长期闭锁的环境在剧烈社会动荡中被打破、原始淳朴人性在现代文明碰撞中的情况作着痛苦的思考;在写出古老文明不受金钱与功利污染的状况时,又忧患着文明对他所坚守的故乡文化的冲击和这美好的一切将永远离自己而去的伤怀。因而,诉诸文字的情感体验和生命禅悟,自然比一些城市作家更多了一重独特的内视角度,多了一重凝重的悲怆与苦涩,流露出一份站在岸边看流水落花逝去,无可奈何的情绪,呈现出淡淡的失落、美丽的忧伤,并用以掩藏在其火一样的热情和真诚背后的那种源自内心的深刻的孤独和忧郁。

“都市人的心态是开放的,但在城里生活久了,人的心里也会长出一大栏铁窗,长出一大片隔膜来,在这个问题上,到是乡村来得潇洒”,“看到成群结队的归燕,那浓浓的乡愁就会骤然袭上像我这样久别乡野里的老家,寄身于都市谋生游子的心头。”(《燕子》);“冷铁似的工业文明的发明创造中,最富人性的当数电影。……其结果反而日益淡出人们的生活一样,如今的乡村,电视也进入了家家户户,却分明失去了往日露天电影时代电影给人的那种慰藉和情感空间……我常常怀想少年时代的露天电影,那是一段抹不去的温馨的回忆。”(《露天电影》);“如今,在我没有了明显季节分野的城市生活中,仍然对秋天有着特别的敏感,别有一番秋韵在心头。在生命中的一些时刻,我常常怀想老家的护秋时代。”(《护秋》);“虽然温泉依旧,可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温泉中了。但那记忆中故乡山间的温泉浴永远都是美好的”(《洗岁》);“如今喝茶的人日见其多,大概都是因为白开水中有了异味难饮的缘故罢。居家旅行,自带佳茗,却苦于找不到好水沏茶。或浑浊如牛奶,或漂白粉夺味,好茶生不逢时啊。每遇上这种时候,就会念起那次在大山中喝到的守林老人的煨烤茶香来。”(《山中一杯茶》)……这一幅幅纯美的山乡景致中描绘着作者美好的回忆,但更让我们也看到了作者的孤独,在一种生命之歌和自然之舞中,作家透露出的是带着忧伤甚至是悲凉的、失落的情绪在对故乡作一种心祭,也在对故乡原生态的美的一天天变异作一种声讨。

他为什么孤独和忧郁呢?从他的散文中我们可找到答案――主要是源于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赵敏是在思考中选择的。他以“怀想”、“回忆”、“忘不了”、“怀念”、“记忆”等略带感伤的词语,以其笔下的城市与农村的对比和在对农村生活阵阵怀想中,在声光电闪的现代流行音乐中,预示着一种文化的、精神的突围。因此可说赵敏的忧郁不是来自个人生活的一己之忧郁,而是他对社会和世态的广阔关注,体现着对淳朴山地风俗、美好品质和美好人性受到城市文明冲击的焦虑。他不仅仅活在自己的生活里,那生活里既有无尽的痛苦叹息,又有无尽的等待和期盼,那生活就是整个世界。

读赵敏的散文,有一种别样的享受,从中可听到那种发自灵魂深处的爱与美、真与善的呼唤。我想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我们不但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并且还要生活在那里”。从这个方面说,赵敏是一名家园记录员,但他也是一名故土的修辞者。因为,在生命的孤寂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中,在无数次对自己心灵的解剖和撞击之后,他总是要奔赴新的路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