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评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评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言思维的关系是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神经科学家,甚至是人工智能计算机专家关注的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无法给出一个圆满的答案。王小潞,李恒威和唐孝威在都是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他们在浙江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比较系统地、详细地阐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思维的两种形式:语言思维和非语言思维。但是这篇文章里有些说法笔者并不同意,而且笔者认为就人类的语言与思维而言,只有语言思维,不存在非语言思维。所谓的非语言思维也都是由语言启动的,在思维过程中都离不开语言的提示、推动、组合、分解、反复和串联。

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对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历史上曾经存在两种观点:“等同说”和“分离说”。“等同说”认为,语言与思维是合而为一的、不可分离的,即没有语言的思维和没有思维的语言都是不存在的。美国行为主义创始人、心理学家Watson继承了柏拉图的观点,认为思维和语言是同一事物,语言是出声的思维,思维是无声的语言。另外还有两种相似的理论:Sapir-Whorf的语言决定论和苏联心理学家的思维依赖语言论。国内的语言学家叶蜚声和徐通锵提出:不管用本族语还是外族语思维,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总得运用一种语言,可见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分离说”认为思维独立于语言之外。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Piaget),他认为,语言在动作内化为表现和思维方面确实起着主要作用,但它不是唯一的,起作用的还有图画、造型、动作模仿、意象、手势、身势等,不过语言是这些符号中最佳的。逻辑运算起源于动作与协调,其源泉比语言深刻的多。Grace、Fodor和Searle也持有语言并非思维所不可缺少的东西这一观点。

王小潞等人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未免太极端了。Vygotsky从发生学的角度提出,思维的进展和语言的进展不是平行的。它们发展曲线相交并且不断相交。这两条曲线可能会变成直线,齐头并进,有时甚至会重合,但是它们总是会再次分开的。我国心理学家桂诗春指出,从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来看,有语言发展中非思维阶段和思维发展中非语言阶段。他们把思维分为语言思维和非语言思维。其中,语言思维又分为自然语言思维、特殊语言思维及形式语言思维;非语言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副语言思维。

二.思维并不一定用语言进行?

王小潞等提出思维是一种意识行为,它以意象的形式存在于脑的高级活动中,它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也可以构成主观意念进行幻想,但这种行为不一定用语言进行,理由是:(1)人脑在接受语言之前就有思维活动,就能够思维;(2)聋哑人没有自然语言的语音知识,听不到正常人的自然语言交流,但他们也能思维;(3)失语症这失去语言能力后仍能思维;(4)一些高等动物身上出现的初级思维能力也跟语言没有关系。笔者认为以上四个理由都不足以说明思维与语言是可以分离的。下面进行逐一说明:

(1)王小潞等人提出思维是一种意识行为。Bikerton在《语言与人类行为》中指出,意识分为三种:线上意识(C1)语言意识(C2)和语言表达的意识(C3)。就人类而言,在婴幼儿时期学会语言和形成思维之前,有一个属于动物本能的对主客观感受做出发声和“思维”反应的阶段,即C1。笔者认为这个阶段并不能称为思维阶段,只是一种对于外界的本能反应和自身生存的需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作为人的有意识的语言与思维开始萌生和成长,属于动物本能的部分逐步地快速消退,属于人的受C2和C3支配的部分逐步地快速增长与增强,二者的彼消此长同步进行,直至作为人的语言和思维机制完全形成和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2)首先,必须承认,聋哑人生活在一个充满语言符号的世界里。聋哑人通过视觉感知的是一个语言的时节,一个万事万物都由语言命名了的世界,一个由具有语言与思维的人类主宰着的世界。他可以看到正常人的行为,然后进行参考,这第一次“这么做”就成了一个“标杆”,并同时作为“标杆语言符号”留在记忆里成为思维的一部分,以此类推,有无数个无数种“语言标杆”形成的语言世界和思维世界便在他的头脑中生成了,没有语言的思维不可能成为人的思维,人的思维离不开语言。

(3)失语症是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病变而导致患者对人类进行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损害。这种损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说读写的功能障碍。失语症患者部分语言丧失,无法表达或者理解,虽然能思维,但是由于语言能力的变化,其思维也有所改变。即使完全失去语言能力,也是无法表达清楚或者无法理解,并不代表不能用片段的语言进行思考。因此,用这个理由来说明语言和思维是可以分离的并不严密、准确。

(4)既然是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那么前提应该是人的语言和思维。那将动物拿出来进行对比就显得荒谬。如果这里的语言和思维是指宽泛的概念,那么是否在说动物是有语言的,而这里李晓潞等人提出一些高级动物身上出现的初级思维能力也跟语言没有关系。

三.非语言思维也要借用语言才能进行

王小潞等人认为思维的基础是概念,概念是一组物体或时间的心里表征,这一表征可以是抽象的东西(如爱情或信任),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思维过程是大脑对概念处理过程,这其中可能涉及语言,也可能不涉及语言,但无论是具体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涉及语言思维和非语言思维。语言思维可分为自然语言思维、特殊语言思维(盲文和手语)和形式语言思维(数学、逻辑符号等)。非语言思维则包括形象思维和副语言思维。

形象思维就是把各种感官所获得并存储于大脑的客观事物形象的信息,运用比较、分析、抽象等方法,加工成为反映事物的共性或本质的一系列意象,通过联想、类比、想象等形式,想象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笔者认为,形象思维不是用物体形象和事件形象进行思维,而恰恰是首先在语言的启动下,接下来也必借助语言来进行思维的,换句话说,是用表示形象的语言来进行思维。诸如破解科学难题、攻克尖端科学技术之类需长期付出心血的、有时在主动终止思考后又不知什么使劲什么场合突然蹦出一个想法或一个灵感的情形出现,这些思维活动有时看起来似乎没有“表现为词语形式”,但实际上都没有离开语言,质言之,凡再次出现或多次重复出现的都是该思维过程的继续或多次反复的包括螺旋式飞跃式上升的继续,都会有语言的牵引或统摄,都会有“命名”、“题目”或“问题”相伴以随。

所谓副语言思维,是通过可以传递信息的面部表情、手势以及其他身体动作构成的身势语进行的交际。如两个说不同语言的人,由于不能用语言沟通,他们便通过手势和面部表情来传递一定的信息,进行一定的交流。但是,这些用来沟通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是有标准和限制的。若是两个不同语言的人随便摆出什么样本国人可以懂的的手势,另一个人就一定懂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若想用手势交流,那么两个人对于手势要有相同的理解。也就是说,这个手势代表的意思已经形成概念存储在头脑中,随时调用。但是在学习或者潜移默化的积累这些手势的过程,不也是借助语言进行的吗?

四.结论

从语言和思维的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到用人脑接受语言前阶段、聋哑人、失语症者和高级动物思维这几个因素并不能说明语言和思维是分离的。思维要靠语言来进行,或者说当形成语言思维后,任何类型的思维(即使是形象思维和手势语等),任何人的思维都是有语言启动的,在思维过程中都离不开语言的提示、推动、组合、分解、反复和串联。(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